所谓“活体捐献者计划”,即捐献器官者并非身故。这样的捐赠行为非常少见,即使有,也往往是在亲属当中发生。通常来说,捐出的器官会是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肝脏,或是肾脏。
琼斯这么做,是为了自己19岁的女儿——塞伦。多年来的肾脏疾病,让这个正处于花样年华的女孩儿,却无法像同龄人一样享受大学生活,只能被日复一日地困在医院的病房中。
患病的这些年来,塞伦一直在接受血透治疗。但透析治疗毕竟治标不治本,随着病程的进展,透析时间将越来越长、频率将越来越多。到了去年,塞伦每天晚上都要接受长达10个小时的血透,这令她基本丧失了任何正常生活的可能。
与此同时,塞伦的两个肾脏已经无法再提供任何正常的脏器功能。
摆在她面前的事实非常残酷——要么换肾,要么死。
要知道,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器官移植的最大问题都在于供体短缺。即使是像英国这样大规模普及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国家,每年也依然有大量的病人因为等不到肾脏而在痛苦中死去。
救女心切的琼斯第一时间做了配型,然而很遗憾的是,他的肾脏与女儿塞伦的并不匹配。
在绝望之下,琼斯想到了活体捐赠者计划。然而,一个配型合适又愿意捐赠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想到这里,琼斯的脑海中莫名有了这样一个想法——
如果自己也去登记列表,会不会就此感动上天,让那个有缘的好心人出现,救救自己的女儿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琼斯联系了NHS负责活体捐赠者计划的医生,并要求将自己的名字加入其中。
琼斯后来表示,除了希望为女儿求得生的希望之外,他也深深理解其他病患和家属正在承担的巨大压力。他期待着自己的加入,能够为同样遭受苦难的“病友”们带来一丝生的希望。
去年4月,一通电话打来,一位医生在电话那头欣喜地表示:
“我们已经为你的女儿找到了一颗匹配的肾脏!”
接到这个电话时,琼斯一家几乎热泪盈眶。至今,琼斯依然能够回忆起当时的感受:“这个电话是惊人的......他们在一夜之间运作,这一切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很快,塞伦切除掉了严重病变、衰竭的双肾,并接受了移植手术。尽管还需要服用抗排异药物,但至少塞伦不用再整天躺在医院里接受漫长的血透,终于可以过上一个年轻女孩应有的生活。
“如果没有这个肾脏,我今天就可能会死......或者不得不回去接受每晚10个小时的透析,”塞伦激动地说。
此后,负责活体捐赠者计划的医生告诉琼斯,既然女儿已经重获新生,他也可以将自己的名字从捐赠者名单上去除了。
但琼斯却有不同的想法,想到曾经重病在床的女儿,想到濒临绝望的自己,琼斯认为,自己有义务拯救另外一个如此心碎的家庭:
“那时候,我有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经历......就好像我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告诉我——‘还有其他人需要你的肾’,我只是觉得,我必须留在这份名单上。”
就这样,琼斯坚持留在了计划名单上。去年12月,将近70岁的琼斯也找到了一位相匹配的患者,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手术,捐出了自己的一个肾脏。
术后,琼斯表示:“这感觉很不错,就像我给了某人一份相当不错的圣诞礼物一样......很高兴知道已经快70岁的我还可以捐出一个肾脏。”
医生告诉琼斯,目前女儿塞伦的健康状况十分稳定,而他的手术也十分成功。可以肯定的是,接受了他的肾脏之后,那位患者的健康状况也将大大好转。
由于器官捐献的双盲政策(即捐赠者和获赠者双方的信息对彼此完全保密),琼斯不知道那个挽救女儿的好心人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获赠自己肾脏的陌生人是谁。
但琼斯始终坚信,这一奇妙的“循环”,是他对女儿的第二次生命,所能作出的最大的感恩。
- END -
Ref:https://www.bbc.co.uk/news/uk-wales-6428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