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俄乌冲突终于是走过了沉闷期开始有显著的战局上的变化了,在俄军提供的外围火力支持下,瓦格纳部队成功的攻占了乌军多个机械化旅与空突旅共同防守的苏勒达尔城。苏勒达尔战斗的结束,也宣告着乌军在顿涅茨克经营8年的堡垒区第一道防线终于被俄军打破,顿州局势的天平开始显著的向俄军倾斜。



苏勒达尔恰好卡在乌克兰在顿州筑垒地域第一条防线的北侧中点位置,北侧是塞弗尔斯克南面是巴赫穆特,卡住了这至关重要的一条防线的交通要道。苏勒达尔战斗的结束,意味着乌军在其北侧塞弗尔斯克地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突出部,数个旅的部队被塞入了这个突出部当中,同时因为南北向的交通线被切断,不论是其补给还是调动都将面临着巨大困难。

应该说,俄方在苏勒达尔的进攻行动是相当成功的,从到达接近地开始攻坚,到完成最后的包围圈清扫并将乌军逐出可能的反攻出发点,总共用了三周左右的时间。三周的进攻里以不大的损失重创了乌军至少3个机械化旅,2个空突旅与1个山地旅组成的重兵集群,取得数千人的毙俘战绩,一改之前在马林卡等地攻坚无力的颓势。而这次进攻更有趣的一点,是其并无俄军正规军参加,全部由瓦格纳这个军事承包商进行攻坚作战。



这是俄军第一次完全依靠瓦格纳来进行一个方向上的战斗,比起由俄军或者两州民间武装主导的进攻作战,似乎一下子就有力了许多。这也搞得许多人讨论,怎么俄军变成了一副陆军老牌精锐,各种近卫部队战斗力还不如雇佣军的样子,要让瓦格纳这种过去岌岌无名的雇佣军来担当进攻作战的绝对主力了?

那其实是片面的,瓦格纳过去也不是什么岌岌无名之辈,恰恰相反其本身就有着高素质战斗员与丰富的作战经验。说瓦格纳是单纯的雇佣兵也是不合适的,更恰当的说,这是归于俄罗斯统治集团掌握的,一支不属于俄罗斯武装力量的,专门用来帮助俄罗斯攫取海外利益干脏活累活的一只白手套。其人员基本来自于俄军,俄罗斯情报部门,内务部门与边防部门等强力机关的退役军官与士兵。

近10年其作为俄当局掌握的力量在国际舞台上是相当活跃的,参与叙利亚作战那就不说了,在利比亚等地也有不少精彩的行动;而在西非与中非,更是通过扶植当地势力,培训军事人才,提供安全服务等方式,将法国势力与法军从马里,中非等国完全驱赶了出去。不管是正面作战的经验还是培训战斗人员,指挥落后武装与强国对抗的传统都是丰富的,这样一支部队在在叙利亚练过城市攻坚,在非洲练过特种行动的部队,面对乌军自然是游刃有余的。



另外也不能忘了,整个俄乌前线是一个整体,不能忽视其他方向上俄军有力的工作给苏勒达尔方向的进攻所创造的条件。乌军在苏勒达尔的总崩溃之所以来的那么快,那实际上还是乌军本身能力上的。想要守住堡垒城市,那一方面要有炮兵来拦阻进攻行动,另一方面要有装甲力量作为预备队来遂行反冲击,最后还要有足够的训练充分的战斗员。

而乌军在过去几个月当中,炮兵部队随着俄军进行了针对性的反炮击行动而损失惨重,漫长的战线上已经没法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了,所以瓦格纳能灵活的用步兵协同装甲兵炮兵来攻坚而不用担心火力拦阻。乌军的装甲兵则更是在高强度作战之后变得不成建制,往往一个旅才能凑出数量可用坦克来。在加上俄军最近几个月将作战重点转向歼灭有生力量,乌军在付出巨大人员损失之后,新补充的壮丁不管是作战素质还是意志都已经大不如前。



最后表现出来的结果自然是一打就崩,但如果没有俄军在其他战线上的工作,没有之前俄军在反炮兵作战以及高强度的对抗当中打掉了乌军几乎全部的战前储备火炮,半数以上的北约援助;没有将乌军装甲力量几乎一扫而空的话,指望瓦格纳去攻坚也是不现实的。更不要说在付出了10余万阵亡,不计其数的失踪以及数十万负伤被俘的乌军,基本都是俄军的战果了。

从战术细节上来看俄军俄军表现的不光是不差,甚至可以说是展示出了扎实的基本功来,不管是去年二月从苏梅向基辅东侧进行了数百千米的快速机动穿插,还是从戈斯托梅尔开始的机降夺点与快速突击行动,都是表现出足够的水平来的。在不到一周的时间攻击前进数百公里,靠着机动战打崩乌军全部的北线部队,这种能力显然不是瓦格纳这种部队所具备的。



而俄军从去年开始遇到的尴尬情况,其最高统帅部是要承担起足够的责任来的,其首长决心存在的巨大问题不是俄军优秀表现所能够弥补的,近坦4师4天强行军穿插300千米以上固然很好看,但这种距离的机动,但凡是个正常的军事决策者都做不出来,俄军最后因故障抛弃的装备比被攻击损失的人员还多,就是其结果,这换我军或者美军也是不会有任何改变的。

俄军最后因为不靠谱的统帅部决心耗尽了自己的进攻能力,这不是俄军的问题,但后果要俄军承担,所以我们看见从去年春末开始俄军在多线作战上的无力,而这种局面,不需要考虑战线,不需要考虑大的战役,只要对战线上堡垒攻坚的瓦格纳是不用考虑的,自然能够有更好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