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孤独星球》杂志微信公众号发文公布了《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停刊的消息,消息称2022年12月刊将是最后一期,在中国历经10载的《孤独星球》就此落下帷幕。


这一公告引发众多网友热议,有人称现在出门全靠小红书,《孤独星球》停刊只是早晚的事。有人则表示,好像一个陪伴多年的老友即将分别,又像是一个时代就此落幕。我们对旅行的渴望依旧热烈,对世界的好奇心也不会就此泯灭,但我们真的连一本杂志都容纳不下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ID:MESPACE007),作者:武爽,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中国版创刊10年,《孤独星球》2023年告别


“很遗憾,我们要公布一个令人悲伤的决定:2022年12月刊将是《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的最后一期,本杂志将于明年正式停刊。”


《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自2012年8月创刊至今,共走过125期。从伦敦奥运会出发,这十年来,我们见证了因战乱关闭的景点重新开放,见证了体育赛事拉动旅游业增长,见证了新兴艺术馆和国家公园的建立,见证了各种庆典走向高潮的瞬间……当然,我们也见证了自疫情暴发以来,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放慢脚步,又逐渐复苏。”


公告称,作为一代旅友的入门级指南,《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由于合同到期等多种原因,2023年起在国内停刊,原《孤独星球》杂志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届时也将与《孤独星球》品牌彻底脱离。


公告一出,让很多旅行背包客既惋惜又无奈。无数背包客的旅行启蒙都是从一本《孤独星球》而起。一位昵称叫做“小泥”的网友称:


“因为《孤独星球》开启了第一次的背包旅行,从柬埔寨到越南。那是一种关于旅行最好的见解,简单而诚恳。正是这种简单而又诚恳的旅行态度,打动了无数的心怀旅游梦的旅人,通过文字和图片,将旅行途中的风景与感动带给人们。当天得知这一消息后,还是很难过,第一时间预订了即将出版的2022年12月的《孤独星球》,以存留念。”


 “Hola”则写道:“《孤独星球》是高中时期每个月都会买的杂志,每天午睡前都会看。后来读大学每一次茫然无措时都会买一本孤独星球,好像无趣的生活里,视野突然开阔,感觉自己的烦恼放在大千世界中是多么渺小。未来仍有无限可能,有无限希望,真不想说再见。”《孤独星球》就是有这样独特的魅力,带给人们无限的惊喜和可能,像Hola这样被《孤独星球》影响的人还有很多。


“璐璐在哪里”在公告下面留言称:“3岁的儿子拿着疫情之前的杂志问我这个这是哪里,那是哪里,只能从杂志上看到世界,我告诉他,疫情好了,我们就都去看看。《孤独星球》以前的杂志翻起来都是很经典的,不会过时的。”但《孤独星球》杂志还是没有等到疫情后的“春天”。


回顾疫情最艰难的日子,有人通过谷歌街景观察所在的城市,也有人翻开《孤独星球》环游世界。无论是秋意渐浓的拉脱维亚,还是阳光明媚的达尔马提亚,从旅行指南有限的字里行间,瞥见远方别具一格的社会风貌,感受曾经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就好像,那些你很难到达的地方,它能带你去。


《孤独星球》杂志封面图 ©️Lonely Planet<br>
《孤独星球》杂志封面图 ©️Lonely Planet


二、50岁的《孤独星球》一些需要知道的事情


《孤独星球》从名字上看自带神秘色彩,从其诞生到被誉为背包客们的“圣经”,再到中文版停刊,50多年间,这个令人难忘的名字已享誉全球。在互联网不发达的时代,几乎每去一个新国家或地区之前,人们都要习惯性地先读一读《孤独星球》,看看他们的作者是如何看待这个地方的。


1. 《孤独星球》三次“卖身”


上世纪70年代,西方年轻人开始热衷于休闲又独立的旅行方式,同一时间,世界各地开始流行一个人旅行,新一代旅行者迫切需要一种新颖实用的旅行指导。


在这种旅行风潮下,1972年,新婚不久的惠勒夫妇买了辆小车,从伦敦出发,沿着著名的“嬉皮之路”,穿越欧亚大陆,途径新加坡、印尼,最后坐船回到澳大利亚,耗时9个月。两人把这段蜜月之旅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名叫《便宜走亚洲》的旅行指南,“孤独星球”也就此诞生。


伴随着《便宜走亚洲》的火爆销售,《孤独星球》品牌由此诞生,并逐渐开始影响全球的旅行者们。到目前,它已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不同语言的旅行者们很有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带着《孤独星球》指南相遇。


但《孤独星球》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过去十多年,经历了多次易主。


2007年,BBC环球(BBC Worldwide)以8810万英镑的价格收购《孤独星球》75%的股权,2011年又以4217万英镑的价格收购余下25%的股权。


这一时间段正处于由传统过渡至新媒体的进程中,人们认为以BBC在世界传媒领域的地位,由它接管《孤独星球》似乎会带领它走向另一个高峰,但由于BBC环球自身战略定位的问题,结果并不美好,BBC环球将《孤独星球》曾经十分亮眼的在线论坛Thorn Tree毁得让人心寒。


直至2013年,BBC环球同意将孤独星球卖给美国NC2 Media,价格为5150万英镑(7730万美元),不过这个收购价比BBC环球当时付给孤独星球的1亿3000万英镑少了将近8000万英镑。如此亏损的规模使负责监督BBC环球的BBC信托理事会(BBC Trust),要求BBC环球执行阶层制作审核报告,并向信托理事会呈报调查结果。


到2020年,《孤独星球》又被NC2 Media卖给了数字媒体控股公司Red Ventures。粗略估计该笔交易数额大约为5000万美元,比NC2 Media接手时的价格还要低2730万美元。


《孤独星球》多次易主,交易价格不断下降。但依然是最受自助旅行者认可的旅行指南。在互联网免费内容泛滥的时代,依旧有很多人愿意付费购买一本沉重的《孤独星球》,作为旅行途中忠实可靠的伙伴。世界上每卖出4本英文旅行指南,就有一本来自《孤独星球》,地球上200个国家和地区,你都能找到《孤独星球》的旅行指南。


2. 《孤独星球》本土发展小史


《孤独星球》共拥有五百多名员工和三百五十多位签约旅行作者,一共出版了650个主题,《孤独星球》杂志与《孤独星球》指南同属于《孤独星球》,但两者又有些不同。


杂志是BBC环球在收购《孤独星球》后,于2008年创刊的,整个体例、排版风格、开本都是跟《孤独星球》指南完全不同的。《孤独星球》指南原版是英文,三联书店在2006年左右开始引进,翻译成简体中文在中国大陆出版。2010年,中国作者调研写作的中国旅行指南诞生了,第一本是《云南》。


《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于2012年8月创刊,2013年6月图书指南更换为中国地图出版社发行。英文版杂志停刊后,继续发行的中国版杂志由杂志编辑部经《孤独星球》品牌授权后独立运营,共发行125期。2022年12月起,中国地图出版社决定停止发行该杂志,至此,在中国本土存在了10年的《孤独星球》停止“生长”。


部分《孤独星球》指南封面 ©️Lonely Planet<br>
部分《孤独星球》指南封面 ©️Lonely Planet


三、《孤独星球》靠什么成为人们心中的“白月光”?


《孤独星球》是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自助旅行指南出版社,是专门针对背包客撰写的旅游系列丛书。在世界各国的自助旅游背包客心目中,《孤独星球》享有崇高的声誉,被称为“旅游圣经”,甚至成为衡量旅行信息准确可靠与否的标准。《孤独星球》之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白月光”,或许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知识面极广。《孤独星球》能够成为背包客心目中“圣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涉及的知识面极广,覆盖地理和人文历史知识。《孤独星球》上的旅行攻略涵盖了全球每个国家,再细分涵盖到每个省,攻略里面都是介绍一些节省消费、深度人文、人少风景美、拥有特色美食的地方,因此很多人爱不释手。


《马尔代夫》作为一本Lonely Planet旅游指南,内容翔实、资讯丰富,搭配清晰明确的地图、精美的彩插,展现了在马尔代夫旅行的可能触发你兴趣点的方方面面。其中既有出发前的行程规划建议,又有度假村、潜水点、水上活动、探索海洋生物等相关的必备资讯,还有对马尔代夫的历史、人文、美食、环境等背景知识的介绍。


2021年10月《孤独星球》推出旅行指南斯里兰卡篇,提及了很多需要留意的当地习俗,认为尽管岛上的旅游业发达,但许多斯里兰卡人在社交上还是偏保守和虔诚的。提醒人们在斯里兰卡的任何海滩都不允许裸体或赤裸上身;前往宗教场所旅行时,避免穿露出腿部、上臂或肩膀的衣服;寺庙(附近)不允许使用闪光灯摄影,一些印度教场所可能完全禁止拍照;如果您正在拍摄寺庙,请注意不要在拍摄时背对佛像站立。


带着《孤独星球》就相当于带了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为你娓娓道来旅游目的地的前尘往事,也可以全面解决吃、住、行、玩、购等需求。


其二、纪实性极强。《孤独星球》开始的作者只是惠勒夫妇,但后来有超过350位作者为孤独星球写作。作者的旅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由惠勒夫妇提供,他们拒绝任何商业赞助,专注于内容的精准,有趣,全面。作者可以在书中表达自己的喜恶也是《孤独星球》最大的亮点之一,诚实的态度让背包客们对它爱不释手。不同的作者运用不同的言语风格,或感性,或幽默的描述着他们眼中的旅行目的地。


为了更好帮助了解目的地情况,《孤独星球》所有内容必须是经由实地调研后,根据亲身体验产生的。写作者们负责深入当地,保障内容的真实性。办公室的编辑们则要查许多资料,乃至包括通过电话询问景区、当地朋友等途径多重交叉验证,对事实性信息再次核实。


此外,《孤独星球》原版每两年更新一次,更新不只是换个封面,而是派作者实地调研。例如,在8年时间,《孤独星球》指南共出版了3个版本的贵州专辑,3个版本推荐的地方和玩法有相同也有不同,西江苗寨、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等等依旧经典,羊肉粉、酸汤鱼、牛肉粉依旧鲜香,而更多“未知的贵州”“末梢神经之地”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所有内容都是在真实性、准确性、公正性原则下刊登出来,所以《孤独星球》的纪实性极高,赢得了旅行者的信任,成为信息准确与否的代名词。


其三、负责任的旅行态度。如果说,《孤独星球》除了文字内容,还给我们带来什么?那应该是一种旅行的态度。“负责任的旅行,有态度的探索”的理念不光是《孤独星球》的守则,也被传达给了更多旅行在路上的人。


无论是图书还是杂志,都在尽可能地降低所有群体的出行难度。不会怂恿你旅行,只会提供各方面真实的信息,由你来负责判断、规划。


《孤独星球》的每一本书几乎都有针对“女性旅行者”的建议。比如:留意当地习俗,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女性的社交行为和着装会使当地男性采取冒进的行动;永远不要承认自己是独自旅行,假装要去见男友或丈夫是摆脱不必要的关注的好借口;建议独自前往部分国家,中东地区旅行的女性戴上婚戒等。


《孤独星球》负责任的旅行态度不仅表现在对旅行者负责,也表现在对目的地负责。


曾经有一位作者如实记录了某地区捕鲸部落的生活习俗,文章刊登后,英国杂志总部却表示了浓厚的担忧并给出了一些意见。认为在报道后可能会引来更多游客的关注,这种习俗最后可能会因此变成一种表演,那这种行为就有违“负责任”的准则。此外,《孤独星球》也经常在微博提倡“保护环境才是负责任的旅行”,提醒人们在旅行结束时,不要忘记把垃圾带下来。


不难看出,《孤独星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除了符合社会旅游发展趋势外,其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性、真实性、准确性以及真诚才是打动无数背包客的原因,这些特征都成为《孤独星球》的重要标志。


四、没了《孤独星球》,以后我们怎么旅游?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近年来国内纸媒行业呈现整体下滑趋势,旅行领域也受疫情影响进入寒冬期。作为国内旅行内容领军梯队的一员,《孤独星球》杂志虽然在团队运营下一直保持良性发展,杂志的订阅量和传播力在国内旅游杂志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但不可避免的还是受到了一定冲击。


1. 停刊已经不是第一次


《孤独星球》杂志的停刊,似乎早有迹象可循。进入千禧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出版开始向数字出版过渡。在2013年,孤独星球的员工就因此从500人锐减至80人。2018年,包括电子版在内,《孤独星球》杂志每年的发行量也下降到了12万册。这一数字在头部杂志中并不算高。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又一次打击,2020年,《孤独星球》杂志销量继续下降,公司在当年4月就关闭了墨尔本和伦敦办公室的大部分业务,甚至直接停止发行了外文版杂志,以便减少成本。


如今,中国版的停刊只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张,不禁让网友直呼“一代人的旅行时代已经过去了。”


2. 纸媒“腹背受敌”


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消费者旅游决策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从先有需求再查攻略转为先“种草”才产生需求;二是旅游决策在线化比重增大,超6成用户旅游出行决策信息来源于线上旅游平台;三是旅游决策从行前向行中延伸,边旅游边决策成为趋势;四是旅游决策更多依赖于KOL或KOC的私人体验攻略,个性化、差异性内容更受欢迎。


半个世纪前,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早已预言:“在未来,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名15分钟。”现在来看,这一预言越发接近现实。如今,旅行时打开小红书等平台查看攻略似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不只如此,相比从前人们向往、践行的穷游、背包客等旅行方式,在社交网络2.0时代有了更新潮、更流行的存在,即拍照、打卡。


又重又占地方的旅行指南、图文穿插的长篇游记,显然已无法很好地切合这些特点。而新的传播模式,也催生出了新的旅行需求,“出片”成为第一要义,游客被博主分享的照片或视频吸引,往往抱着拍出同款图频的心态去“打卡”景点,《孤独星球》对人文地理、偏僻小店的介绍不再那么吸引人——除非偏僻小店非常“出片”。


纸媒杂志的生存空间随着智能手机和网络空间的大肆扩占而日趋窘境,年轻一代的阅读习惯早已远离手捧一卷的传统方式。虽然订阅用户中不乏早些年积累起来的尚存有纸质阅读习惯的人群,但新晋的年轻读者确实有限。另一个层面是原先那些想通过杂志了解世界、开阔眼界的读者,如今在浩如烟海的数字世界中遨游,早不需要苦等一个月一本的杂志来引领他们了。


3. 《孤独星球》仍有人需要


当然,时间上所有的变化,并不是一定合理,时代的某些层面也在粗鄙,也在倒退,这些或许并不是我们堕落的理由。经常有人会问:“现在互联网上有这么多的信息,可以随时更新而且免费获取,指南书还有生存的空间吗?”《孤独星球》创始人托尼·惠勒回答道:“我认为人们仍会去阅读旅行指南,只是不知道它们是否还会在纸上印刷。”


为了适应时代变化,从 2011 年开始,《孤独星球》就开始断断续续推出各个目的地旅行攻略的手机应用,NC2 Media联合创始人Houghton 担任CEO职位后,也把业务重点放在了数字化上,但结果并不理想。


孤独星球的手机应用,主要功能是专家推荐、可离线下载的地图、可将喜欢的地点进行收藏、可提供重要出行Tips、机器算法能够推送更多中意的地点等。但现在出门旅游时,人们已经不再仅仅是需要“知识”本身,在看中某一处景点或是酒店时,更方便的方式是可以直接进行购票和预定。


那些需要了解目的地背景知识的人,也可以在太多地方找到孤独星球的替代品。虽然 Google 搜索不如一段编辑好的文字来得省力,但它总能提供意外的信息,并且还能顺便做好预订。


《孤独星球》尝试过创新,也意识到所坚持的东西确实限制了前进的步伐。但是如果随大流改变,那就不是《孤独星球》了。即使《孤独星球》杂志停刊了,但《孤独星球》指南还在,依旧有人需要《孤独星球》这种刊物,也依旧有人在捍卫这种价值观和旅行态度。


写到最后,一位旅游行业的老朋友告诉空间秘探,得知《孤独中国》中国版即将停刊,他不但在预售平台订购了最后一批杂志,还买了多本《孤独中国》出品的多种旅行系列指南图书,包括惠勒夫妇写的旅行传记《Lonely Planet的故事——当我们旅行》等。


这位朋友是一位纸媒狂热者,他表示,尽管现在各大OTA平台和社交媒体都可以轻易获取旅游信息,但不可否认的是旅行文学仍是无可替代的。这种深入、真实的文字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是简短、肤浅、碎片化的网红攻略无法比拟的。


大众旅游方式可能不断在迭代中更新,上乘的旅游作品却不会因时间的冲刷暗淡。即使《孤独星球》“消亡”,但其传递的旅行精神和价值永不过时,我们永远会被真诚所打动。


今天,我们怀念一本杂志,就是为了尊重某种不该丢失的精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空间秘探(ID:MESPACE007),作者: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