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三年,该如何评价中国的表现?

刚经历了感染高峰,展望“后疫情时代”,张维为教授接受了观察者网专访,回顾这三年中国抗疫历程,他强调“我们要自信地肯定自己的成绩,再自信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2020年3月2日,钟南山院士(前中)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上领誓。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观察者网:随着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被调整为“乙类乙管”,可以说意味着我们艰苦卓绝的三年抗疫之战画上了休止符。这三年,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死亡率降到最低,但在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的口中,想方设法全盘否定中国抗疫的成绩,您怎么看这波舆论?

张维为:确实,对于三年内刚刚发生过的一切,西方已经开始大规模地篡改历史,国内的公知也积极配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自信地肯定自己的成绩,再自信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去年6月下旬香港回归25周年前夕,我接受香港外国记者会的采访,美国记者反复就上海的疫情防控提出质疑。我说,上海当然可以做得更好,但和比你们纽约比,上海实在是做得好太多了。上海疫情死亡人数是500多,纽约是4万多,而纽约人口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

回顾过去三年,美国疫情导致110多万人死亡,欧洲是200多万人,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3倍。如果中国也采用美国模式,那么中国死亡人数将至少是四、五百万。中国抗疫模式的成功,使我们避免了原始毒株、阿尔法、德尔塔等毒株的大规模伤害,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一个奇迹。至去年底,美国人均预期寿命比两年前缩短了2.7岁,而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现在已经比美国高两岁,达到了78.2岁。

可惜,对于这些基本事实,我们自己没有进行充分的传播,结果给人的印象不深。我记得去年11月,观察者网一位编辑采访英国学者罗思义时,随口提到了疫情在西方造成了数千人死亡(thousands of),此时罗思义情绪激动地纠正道:不是“数千人”,而是数百万人(millions of),这位编辑承认受到了震撼。

换言之,如果我们自己不能自信地、强势地坚持正确叙事,西方就会扭着讲,反着讲,你的正资产就可能变成你的负资产,这就是认知战。2011年围绕“7·23”动车事故,西方和国内公知发动的认知战,几乎毁掉了我们的高铁。现在他们又想篡改这么近时间内发生的事情,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我们由此可以推论,如果这么近期发生的事实西方都能篡改,还有什么不能篡改?对此我们要有高度的警惕。

观察者网:谈到中美对比,我记得您在《这就是中国》中曾提到一个细节,中美领导人G20峰会中,美国不得不尊重中国疫情防控模式?

张维为:是的,这场峰会中,最后的安排是两国最高领导人不戴口罩,其他与会人员都佩戴口罩,而美方与其他国家领导人会晤没有戴口罩。众所周知,配戴口罩在美国是一个高度敏感、高度政治化的问题,但为了与中国领导人会晤,美国不得不按中国的规矩办,否则免谈,这就是中国疫情防控模式在国际场合的展现。

我曾经多次引用过钟南山先生使用的一个数据。2021年11月25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举行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做主旨发言,指出:“我国新冠患病率为十万分之八点九,是美国的1/1678,死亡率是十万分之零点四,是美国的1/606。”

基于这个数据,我多次讲过,中国人免于死于新冠肺炎的自由度或安全感是美国的600多倍。现在一些人开始嘲笑这些数据,简直匪夷所思。正如罗思义在《对比中西三年抗疫成绩单,新冠疫情是一面“照妖镜”》一文中提到的“他们当时支持的政策,实际上会杀死数百万自己的同胞”。

现在我们进入了疫情防控的新阶段,中美抗疫模式的比较还会继续下去。我是一直看衰美国模式的,十几年前就预测美国模式将竞争不过中国模式,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它在完善之中,但就现在这个水平,也可以和美国模式竞争而胜出。



按人口比例换算美国、欧盟、新西兰和中国新冠累计死亡病例


观察者网:有人说不要老是和美国或者其它国家比,你怎么看这种质疑?

张维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是毛主席的一贯主张,也是我的座右铭。

坦率地说,我最担心的就是美国对中国的忽悠,美国是对华认知战和舆论战的最大推手,只要多数中国人认识到我们比美国做的好,我们国家就不会被美国忽悠,所以这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

有人说,最好不要跟美国比烂,我说,凭你这句话我就要表扬你,表明你已经认识到美国做得很烂,美国已忽悠不了你了,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有不少人,甚至是我们的一些社会精英和“专家”,处处唯美国马首是瞻,背后可能还有资本利益链。我一直呼吁,绝不允许“精神美国人”主导中国的疫情防控。

观察者网:回想三年前疫情刚在武汉爆发时,我们可以说是赤手空拳就上了,也经历了一个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这三年,无论是医疗体系建设,还是基层防控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新冠疫情可以说是一场未见于史书的大灾疫。回顾三年抗疫,中国疫情防控模式有哪些特点?

张维为:中国疫情防控模式有自己的特色,我们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医学保护”,如疫苗、检测、治疗等。这道防线,其实中国和西方都有,如果说有什么差别,那就是西方医务人员动不动就罢工。中国医务人员则是冲在最前面的,最拼命的,我们十分感激我们医务人员的巨大奉献。但我们也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如分级诊疗、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作用等。

第二道防线是“社会保护”,这条防线我们比西方强很多,中国模式有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从街道到社区都有一系列制度安排,这些都是西方社会没法比的。我记得世卫组织专家艾尔沃德2020年访华后接受BBC采访,被问及中国抗疫的许多做法是否侵犯人权,他回答说,“不是,这是伟大的人道主义。我亲眼看到了中国人身上表现出来一种巨大的责任感,要保护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社区,自己的国家,要保护人类,这让人动容”。

第三道是“文化保护”,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有自由与自律平衡的文化,我一直认为这种文化比西方极端个人主义文化更具现代性,更加适应21世纪的挑战。“文化保护”还包括中医药的巨大作用,这在过去三年中反复得到证明,中国人还有药食同源的文化,谁都知道遭遇风寒发热喝点姜汤等等。

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这三道防线的作用也在动态变化之中,但总体上都强于西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幸运。



2020年4月15日,武汉市民自发上街送别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当日,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约180人启程回京。他们1月26日抵达武汉,也是最后一批离鄂离汉的国家医疗队。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观察者网:2022年12月以来对疫情防控措施的调整,是我们在综合考虑病毒传染性、致死率以及社会经济承受能力后因时因势做出的优化,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您怎么看我们最近的这次政策大调整?

张维为:国家带领人民一直抵抗新冠肺炎病毒,守护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现在,国内外多数专家的共识是奥秘克戎新变种的特点是强传播、低毒性,加上疫苗接种的普及等,这些为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提供了一个契机。

但放开后我们已经认识到奥秘克戎不是流感,多数情况下也不是“无症状”,我们一些放开前应该做的准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做充分,导致一度退烧药短缺、医疗资源挤兑等,舆论工作也准备不足,其中有不少教训要汲取,好在许多问题都在迅速解决之中。

此外,当奥秘克戎传染新变种系数r0为18,也就是一个人可传染18个人的时候,社会防护能力可以说是达到了极限,多数民众也确实希望放开,生活总要正常起来,经济开始下滑的趋势要扭转。实际上我们的政策一直是以时间换空间,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来保护更多的生命,同时等待病毒的弱化以及疫苗和医学的进步。

涉及这么多人的任何决策都会有代价,我们只能寻求代价相对最小的时机。我记得中国疾控中心首席专家吴尊友曾被问到放开时机能否提早到2022年初,他说,那中国可能会多死亡86.6万-103.9万人。

国家已经保护我们三年了,多数国人是心存感激的。放开后这么多人一下子中招,大家更是认识到不是我们自身的免疫力有多强,而是国家三年中帮我们筛查了几乎所有接近自己的人。

此外,我还有一个个人的观点,仅供参考:过去三年,中国几乎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块净土,但三年过去了,全世界都意识到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恐怕无法彻底战胜这个病毒,人类迄今研发的疫苗也无法像牛痘那样一劳永逸地预防感染,而只能减少重症和死亡。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保持一片净土,本来可能是我们的优势,但也可能转化为我们的劣势:搞得不好我们中国人甚至会变为全球最脆弱的群体。当年欧洲殖民美洲大陆,欧洲人已经或多或少适应了许多病毒,如天花、梅毒等,但这些病毒给生活在美洲这片净土上的不少印第安部落带来了灭顶之灾,他们对这些欧洲病毒没有丝毫抵抗力。现在我们抓住奥秘克戎病毒毒性低和人们普遍接种疫苗的时机放开,恐怕也有这方面的一些考虑。

观察者网:防控政策放开后,也让我们对经济复苏恢复了信心。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预判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前景?

张维为:有些事情,一时还看不清楚,就像武汉封城的时候,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一直到外部世界的国家一个接一个陷入疫情灾难,多数国人才看清楚这样做法的必要性。过去三年,如果没有采取中国独特的疫情防控模式,中国可能已经死去了数百万人。

在现在这个新阶段,防控工作重心已经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在新阶段里,我认为大概率还是中国模式应该比西方模式做的好,因为我们的三道防线还在,只是使用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变化。

至于对未来的研判,我想一种是比较乐观的估计,一种是不那么乐观的估计:比较乐观的估计是:从人民和国家的整体利益来说,三年前的果断封城和三年后的果断放开,都被证明是利大于弊的正确抉择,我们付出的生命代价比多数国家小很多,病毒毒性如多数专家所预测的持续减弱,我们的经济全面复活,大多数民众感到满意。

至于不那么乐观的估计,主要是两点,一是病毒本身的变异不易把握,虽然多数专家认为毒性走弱是大势所趋,但也不能排除出现毒性更强的新变种,导致全球疫情再一次泛滥,我想国家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密切关注全球病毒的演变。二是外部的经济环境,特别是是否会出现西方经济严重衰退和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如果出现这样的危机,中国的经济复苏也将受到影响。

然而,总体上看,就疫情防控本身而言,中国的三道防线的优势还在,我们纠错的速度比西方模式快,我们应该还是可以比多数国家做得好。经济方面,即使遇到外部爆发的危机,我们的回旋余地也比绝大多数国家大很多,中国经济规模大,韧性强,活力足,东方不亮西方亮,今年中国经济强势反弹是大概率事件。中华文明是一个见过大世面的伟大文明,我们的人民坚毅、勤劳、向上、达观,从来没有越不过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