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ID:zhczyj),作者:丁贵梓,原文标题:《躲不开的“科技与狠活”?食品添加剂为什么一直被误解》,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合成山楂果茶”“合成勾兑酱油”“人工合成牛排”“合成牛肉干”……前段时间,短视频平台博主“辛吉飞”发布了用食品添加剂勾兑制作食品的相关视频,并多次提到“科技与狠活”,意指用食品添加剂合成的食品。


这在唤醒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重视的同时,也引发不少争议。


有人认为这是在贩卖食品安全焦虑,甚至有人觉得矫枉过正,看着密密麻麻的配料表就什么都不敢吃。博主“辛吉飞”也曾回应争议,称自己只是反对以次充好,而非否定食品添加剂。


近些年来,有关食品添加剂的争议屡见不鲜。食品添加剂到底安不安全?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被误解?


一、人类的千年“老友”


食品添加剂,乍看起来是个极富现代感的事物,总与“化学”“科技”等词汇相关联,其实它由来已久。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就是人类最早接触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之一。

2011-2020年,消费者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关注情况。图源:参考资料1
2011-2020年,消费者对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关注情况。图源:参考资料1


近些年,防腐剂、着色剂、增味剂、甜味剂、增稠剂等常见食品添加剂一直受到较高关注,甚至成为牟利、违法的代名词。有研究显示,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感知与食品添加剂的风险感知呈正相关。在中国,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已成为消费者担忧的食品安全风险,有63.6%的消费者会在购买前关注食品添加剂信息,30.7%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不恰当使用引发的风险缺乏正确认知。


需要明确的是,引发上述食品安全问题的是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由于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缺乏准确、科学、系统认知,食品添加剂往往成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其症结在于: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


违禁使用非法添加物,是指将严禁在食品中使用的化工原料或药物当成食品添加剂来使用。部分食品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违规使用工业级添加剂代替食品添加剂,如工业级碳酸氢铵用作食品疏松剂等。


在中国,只有列入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名单的产品才是食品添加剂,此外即为非法添加物。人们熟知的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并不是食品添加剂。


此外,常见的违禁使用非法添加物的现象还有:工业用吊白块用于面粉漂白,工业用保险粉为腐竹上色,工业用火碱、过氧化氢和甲醛处理水发食品,将荧光增白剂掺入面条、粉丝,用于增白……


除了混淆概念,厂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种种违规操作行为,也会让原本有益的食品添加剂出现安全问题。如在不新鲜的卤菜中加防腐剂,在变质、有异味的肉制品中加香料、色素。


  • 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 不能以掺假为目的使用食品添加剂,或者掩盖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造成的食品缺陷;

  • 不应该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 不能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 尽量少使用添加剂来达到预期效果。


这是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明确的食品添加剂的基本使用原则。2018年10月实施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也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包括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具体到对每种食品添加剂,其使用范围和用量均有详细规定。符合标准规定的食品添加剂按照标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便是安全的。


2011年,上海多家超市被曝销售柠檬黄染色制成的玉米面馒头,就是典型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事件。柠檬黄虽为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但仅可用在膨化食品、冰淇淋、果汁饮料等中,不可在馒头中使用。


2018-2020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全国31个省级市场监管局官网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公告发布的不合格食品(不包含餐饮具)显示,因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的不合格连续3年均排在前3位,滥用食品添加剂顽疾尚存。


此外,部分企业因缺少精确计量设备,或在添加单一食品添加剂后再加入复合型食品添加剂,就会造成超量,危害人体健康。认识误区加之操作不规范,使得公众对食品添加剂产生抵触情绪。


在此情况下,部分企业还将是否添加食品添加剂作为卖点,或在包装上标注“不含某某食品添加剂”字样,或不正确、不真实地标识食品添加剂,开展不正当商业宣传。事实上,如今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很难做到不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如此宣传方式只会加深公众误解。


四、小行业,大空间


依照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文件,我国对生产企业食品添加剂使用的管理正逐年加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始终坚持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


日复一日、叠加食用是否会造成累积过量,是食品添加剂面临的另一质疑。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介绍,中心在制定每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剂量时,已充分考虑这类情况。只要生产企业严格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合格,消费者无需担心摄入食品添加剂对健康有额外负担的问题。


回归行业发展本身,作为食品工业的分支,食品添加剂行业仅占食品工业3%的份额,却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些年来,全球食品添加剂产业每年以4%-6%的速度增长,我国食品添加剂也保持着快速发展势头,种类与产量规模持续增加。


1981年,我国制定第一个《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有60多种,1991年时超过100种,如今已达2000余种。2021年,中国食品添加剂行业产量超1197万吨,较10年前(712万吨)增长了68.12%;行业内主要种类产品销售额达1341亿元,较10年前(767亿元)增长了74.84%。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环保局登记许可的食品添加剂已有上万种,我国为2000余种且每年获准使用的仅10余种,审批速度较慢。这也是出于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的考虑。


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仍限制着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前行步伐。如何开发利用食品添加剂新技术、新种类,如何满足更为丰富多样的需求,是我国食品工业前行路上的重要挑战。


纵观国际市场,天然抗氧化剂(如茶多酚)、天然甜味剂(如甘草提取物)、天然抗菌剂(如大蒜素)、天然色素、天然香料等天然食品添加剂都备受青睐。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发展天然食品添加剂的优势显著,国产天然色素在日销售额可占日本市场总额的90%左右。随着消费者生活质量与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未来天然食品添加剂将更受市场欢迎。


比如,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甘露糖醇、聚赖氨酸,酶解技术和美拉德反应生产调味料,这些都是生物高新技术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具体应用。生物高新技术不仅耗能低、污染小,生产出的食品添加剂属于天然产物,更为符合消费需求。


此外,复配食品添加剂也是未来行业发展方向之一。顾名思义,复配食品添加剂乃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食品添加剂的配方混合物,聚集多种食品添加剂之优点,可弥补单一种类食品添加剂功能之不足,减少用量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健康规范锚定行业导向,风味营养锁定消费需求,食品添加剂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资料:

1.李荷丽、韩世鹤、罗季阳、方舒正、李立、韩旭辉、吴爱琳、周佳悦,《基于网络舆情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认知分析》,《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年第9期;

2.王静、孙宝国,《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科学通报》2013年第26期;

3.林刚健、杨挺、夏慧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食品工业》2021年第9期;

4.王常柱、武杰、高晓宇,《食品添加剂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中国食品添加剂》2014年第1期;

5.高彦祥主编,《食品添加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9年版;

6.孟繁宇,《如何破解食品添加剂行业的“生死局”?》,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2016年11月25日;

7.《“海克斯科技”惹争议,揭食品添加剂内幕还是贩卖焦虑?》,新京报,2022年10月9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 (ID:zhczyj),作者:丁贵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