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徐思乱想v(ID:yxlaoxu666),作者:徐思乱想,原文标题:《〈人生7年〉:你为什么精神内耗?》,头图来自:纪录片《人生7年》截图


最近看完了一个宝藏纪录片《人生7年》,豆瓣评分9.7。这是一个有趣的社会实验。14个孩子从7岁开始,每隔7年就采访一次他们的现状。纪录片开始于1964年,来自伦敦不同的阶层,看完后有七个感受。


一、30岁之后的人生才是真的开始


1. 本来我现在也是毫无年龄焦虑了,而且我非常期待我的40岁。看完这个纪录片,让我更加笃定这一点了。


随着主人公们的年纪越来越大,到40岁之后,我感觉到他们都越来越松弛、自信、享受生活。时间治愈了他们的精神内耗,感受到一种平和温润。


《人生7年》截图
《人生7年》截图


而在30岁之前,他们都迷惘,甚至青少年时期是自闭的怪孩子。刚工作的时候要忙着找工作,在社会立足脚后也难免失落、一度在抽烟喝酒中度过。


所以一个人大概在30岁之后,才慢慢有时间和空间感,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2. 而在我们的各种媒体上,仿佛30、40、50岁之后的人都消失了。


当代社会太爱说年轻人的故事了。在媒体和各种成功学里,都是90 后,00后,但其实很多成长、成功都发生在人生后半段。


媒体忽略了这些事实,让整个社会都非常焦虑,大家都开始无法安心做自己的事、无法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一心只想着快点成功,疯狂压榨自己,所以时常能看到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大多数年轻人都在精神内耗。


3. 我之前看了一本弗洛姆《为自己的人》,就是讨论现代社会,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压抑整个社会的人性。


人们就像是社会这个大机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人,被划定好了各种人生轨道。按部就班的成为维系社会系统运转的燃料,别跳出这个框架——人只是社会秩序的傀儡。


简直每句话都想背诵下来,推荐大家去看。



4. 然后我又去翻了一下弗洛姆整个人生经历:


他1900年出生,1980年去世。是个天才,家庭条件也很好,22岁就获得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41岁才出版了第一本书《逃避自由》,一生总共有25本书,其中50岁写了6本、60岁写了10本、70岁写了5本、还有4本是其他人整理的。


而且弗洛姆说他自己也是在62岁的时候才完成了精神弑父(可以理解为:摆脱了家庭教育对他的影响,成为独立人格)。原文用了这样的句子:“同阻碍自己的父爱脱离,在后来的岁月里,弗洛姆能自由地进行他的社会心理分析”。


在他55~56岁,才写了《爱的艺术》,摆脱了儿时的限制。


这么大师的天才人物也是在人生后半段才开始出自己的作品,我们在着急什么呢?暂时陷入困境的时候,不要觉得失败,或许它才是成功的开始。


咱们做时间的朋友,long life battle 。


二、阶层和财富决定不了幸福程度


1. 人生的秘诀:改变可以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并且有智慧区分这两者。


很多事情从出生其实就无法改变了,比如你的父母、阶层、教育环境。但很多事情又可以人为去改变。比如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例如你对“你的父母、阶层、教育环境”这些不可改变事物的看法。


2. 如果你觉得你的阶层限制了你,充满抱怨,那么你几十年的人生都将虚度。


《人生7年》里面有一个来自上层的孩子Neil,他的“出厂条件”其实很好。但是他愤世嫉俗、无法忍受一丁点失败,大学没考到牛津,就直接不念了。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应对生活的起起落落没有弹性,要么100分,要么0分。眼高手低、落不了地。生活一步步往下滑,大约38岁之前都在当流浪汉,靠救济金生活。而且他并不是国外流行的那种自洽的流浪汉生活,他承认对这样的生活有怨恨。


3. 如果你可以接纳你的阶层,并且在你能力范围内积极创造生活,那么你会活得很幸福。


来自下层的tony,从七岁一出场就全程乐观。每次看到他都在笑、很自信。我记得最经典的一幕是:他小时候跑着跑着突然摔了一跤,接着笑着爬起来继续往前跑,丝毫没有因为摔跤,表情和行动发生变化。


我觉得tony最好的品质就是非常地坚定,他不去张望别人、也不去怀疑自己,他就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如果这个做不好,我就换一个——他一直是个乐观的行动派。


起先他的梦想是当赛马手,接着成绩不好就放弃了,又去当了出租车司机,想当演员也去了。业余打高尔夫、踢足球。他想做啥就去做啥,即使高尔夫俱乐部的人,嫌弃他阶层低也不会成为他行动的阻力。


就是他口中说的随遇而安,每次他的采访都是非常欢乐的、充满能量。他说,“我觉得世界很简单,狗、家人、街道、女朋友。”他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法则,拎得清。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盲目、不贪心。


4. 片中那几个高富帅是得到了更高的人生成就。但是我觉得从精神上的富足感来说,不管处在什么阶级,从不幸到幸福的区间是一样的,金钱的数量并不能拉高你幸福的区间,而决定你幸福程度的是你的心态。


像Tony一样乐观积极,即使只是个出租车司机,但是他我觉得他比那几个高富帅过得更加潇洒自由。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再比如现在的我,离职后,现在每天感觉超级爽。我在家接点兼职、学学英语、搞搞精神文明建设,感觉无比富有。


三、积极的思想,能带来正向反应


Tony带给我很大激励,对比成就,tony没有几个富家子弟有钱有地位,但是他是最开心的——他想做的事都做了,曾经梦想当骑士、开酒吧做生意......虽然都失败了,但他没有一蹶不振,继续向前,做想做的事、过想过的生活。


这个做不成就切换到下一个,就像吃了一个不好吃的菜,那就再换一个一样,非常自然轻松。


就类似生活中,我努力了很久,没有完成我的目标,但我没有责怪自己,也没有影响我吃饭睡觉。大不了休息一下,明天继续。


或许我还没达到那个目标,但是我知道这已经是我在今天的能力范围内做得最好的了。那么我就会给自己打120分,会很开心,更加愿意去坚持。


我以前也很焦虑,觉得这个事做不好,我就是loser,从而影响自我评价和生活。我现在会更加用成长思维看待自己:我会以10年后的自己看待现在的坐标,而不是一味跟别人比、拿自己的缺点去比别人的优点。


盯着自己赛道,只跟自己比,不跟别人比。


四、贫穷真的会限制人的想象力


14岁的时候,问片中的主人公们,想不想成为有钱人?我观察到,来自有钱阶层的孩子很坚定地说:我想变得富有。


没钱的孩子,犹犹豫豫,答案总是不想太有钱,也不想太穷,钱不能买来快乐。


我觉得是他们不敢说有钱,因为那个贫穷的处境,让他们不敢想——因为有一层想象的天花板,他们没见过、没有体验过。


而有钱的人就有一种自信,就觉得没有问题。他们可以得到一切好的东西,因为他们早已体验过。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做这样的自我拦截:“我肯定做不到的,我别浪费时间了,我别不切实际了......”接着形成了一个“遇到事情不敢做→结果不好→验证了自己果然我做不到吧”,这样一种自我放弃的消极循环中。


这种模式非常隐蔽,自己在行动的时候可能完全意识不到——是一种类似膝跳反射一样的自动驾驶,不过这种自我限制是可以通过人为觉察改变的。


如果小时候因为家庭和教育背景没有形成积极的思考方式,可以在自己有能力之后做自我教育,改变人格底色。我这篇文章里说过:《30岁的gapyear:人应该如何度过一生?》,关于如何改变自己的潜意识。



五、更多元的职业选择


1. 从片中主人公们从事的工作来看,让我拓宽了对工作的认知——除了在职场上打工,可以有各种想象不到的工作,志愿者、牧师、建筑工人、仓库管理员、流动图书馆管理员......做什么都可以。


里面有好多人或者伴侣、身边的人都在做一些志愿者的工作,去给社会和一些孩子们帮助。因为自己曾经没有得到过的爱和支持,他们愿意去给别人帮助。我觉得这个在我们中国挺少见的,好像这种志愿者公益没有这么多。


如,片中Paul在自己家里照顾孤儿,总共要照顾大概一百三四十个孩子吧。Bruce牛津毕业,去了公立小学当老师——其实是偏公益的,还去了孟加拉国支教。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2. 而且父母会为孩子自豪,不以这个工作是否光鲜体面下定论,而更多的是看孩子喜不喜欢、是不是他们自己的决定。Tony说到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个邮递员、一个家具修复师,“因为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他们很认真、很投入,每天早上5点就起来了,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3. 同时在任何年纪开始换职业都不晚。里面好几个人都是在50几岁,从0到1的开始另一种职业,去演戏剧、去当咨询师等。It`s never too late to start 。


六、你如何度过今天,就是如何度过一生


1. 看完之后我想,我要接受我的人生,可能就会是这样没有什么起伏、不温不火、朴实平淡的剧情了。像每天一样,早晨9点起床,工作7小时,看一会书,看一些娱乐节目,吃了几顿饭,晚上12点睡觉——我将会这样度过我的一生。


这之前,好像没有真的接受这一点。可能当代人平时各种悬疑大片和博眼球的新闻看多了,总是隐约觉得,会有一个boom突然改变——我的人生不是这样的,剧情还没开始。


随着纪录片回顾他们的一生,好像变了很多,但好像又跟刚开始没有很大的差别。30岁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状态,过了几十年他们其实还是当初的状态。


随意选取人生中的某一天,这一天可能就是你人生的一直重复。


我们总是有这样的想法:等我xxx以后,我就能过上xxx的日子了,到时候我的人生就开始了!而我现在只是在提前准备。


不是的,你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一生,没有预备,不是彩排。不要不把今天当回事,它很重要,每一天都很重要。你如何对待今天,就是如何对待你的一生。


如果你总是期待,还会发生一个大转折,那么说明你对现状是不满意、不接受的。你在抗拒、逃避、在否认事实——你觉得我的人生不是这样,同时每一天又都在浪费生命。


2. 如果现在的生活状态不是自己理想的,也要承认和接受,不要否定它。同时去改变、日积月累地去做,而且不要期待能一下子就能逆转。


从片子里我感受到,很多改变都是像滴水穿石一样,润物无声在改变着。有时候做一件事没有肉眼可见的攀升,但是10年后会有质变。就像你需要吃10个馒头才能吃饱,你在吃前9个的时候都是没感觉的,但是不代表这9个馒头没起到作用,你没法跳过前9个馒头的过程。


审视一下自己的一天,如果你将按照这样的一天度过一生,你愿意吗?不愿意的话,你现在就要去改变了。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七、身体健康很重要


进入60岁之后,大家都在考虑死亡了,58岁的时候,lynn毫无预兆地意外死了,Nicholas得了喉癌。大家谈论的话题都是身边什么亲人去世,在镜头面前哭得很伤心。


导演问他们,人生中最难过的事事什么?Paul说是他父亲去世,Simon说是母亲去世,Nicholas说是爷爷奶奶以及父亲的去世。Simon说:“即使我知道我妈身体不好,有一天会离开我。但我总觉得她会一直在我身边。等她真正的去世了。我觉得我有很多问题没有问她。为什么?要跟我爸结婚、离婚,为什么不跟他一起生活”……


当大家在谈论亲人死亡的时候,其实是在担心自己,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就像生命进入了倒计时。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人生7年》纪录片截图


所以趁年轻的时候,锻炼好自己的身体,真得非常重要,它可以为你延长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同时,想做的事赶紧去做,想爱的人赶紧去表达,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这部片子,让我无数次泪流满面。通过这场人类观察,我看到的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是大家的共性,感受到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这也让我反思:我应该如何在平淡琐碎中过得充满意义,享受时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徐思乱想v(ID:yxlaoxu666),作者:徐思乱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