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烟火气”的回归,更从这些早出晚归的人身上,感受一座城市骨子里的乐观与坚韧。
“支付宝到账,2.6元。”
摊主们一把三五块的蔬瓜,一袋热乎乎的灌饼,收获的是生活的小确幸,更是对未来的信心。
丹姐说,“生活嘛,就是柴米油盐,慢慢都会好的。”热气腾腾的“早八点”
市民在粮道街痛快地吃着早餐
江城早八点的烟火气,从过早开始。
人们在街边,坐个矮凳子伏着个高凳子,就能痛快开吃。
过早的大哥端着杯饮料顶上再叠个碗,在食档间穿梭而过,边走边吃、有滋有味,手里的“临时建筑”稳稳当当。
作家池莉也曾在《热也好 冷也好 活着就好》中盘点过武汉的美食:“老通城的豆皮,蔡林记的热干面,谈炎记的水饺,田恒启的糊汤米粉,厚生里的什锦豆腐脑,一品香的一品大包,老谦记的牛肉枯豆丝,民生食堂的小汤圆,五芳斋的麻蓉汤圆,同兴里的油香,顺香居的重油烧麦,民众甜食的汰汁酒,福庆和的牛肉米粉……”
所以,武汉的早上,总是热气腾腾的。
张叔是土生土长的武昌人,在粮道街卖豆皮已经20多年,算上搬来这条街之前,张叔张婶做豆皮起码超过了40年。
一家人每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忙乎,6点左右随着第一锅热气腾腾的揭盖出炉,周边的街坊邻居就聚过来了。直到9点多,小档口门前还排着长长的队伍。
“生意好的时候9点多就卖完了,没那么好的时候下午还有的吃。生意好或者不好,都坚持着啦。”张叔言谈间是对老手艺的自信,还有云淡风轻的豁达。
武汉被称为“最早起床的城市”,但还有很多人,比城市苏醒得更早。
关山菜市场不少摊主把红包码贴在付款码旁边
敏敏每天2点多就起床了,3点多到关山菜市场的自家摊位。姐妹俩从老家孝感来到武汉,凭借双手为生活打拼,刚来武汉时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现在娃已经20多岁了。
敏敏正给顾客买的茄子称重打包
“靠着这个菜摊,努力把两个小孩养大。”在菜市场,敏敏悉心整理一瓜一蔬,也感受到生活百味。就算是卖出一把三五块钱的菜,姐俩也会提醒街坊先扫个支付宝“红包码”,“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能省一点是一点,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扫到几块十几块。”
敏敏的目标简单朴实:努力赚钱,让生活越来越好。“晚八点”的夜市生活
光谷夜市灯火通明,人头攒动
赫赫有名的中国光谷,也被称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这里大学多、白领多、年轻人多,自然而然的,夜市也就越来越多。
雄庄路往南是光谷软件园,往北是民族大学和纺织大学,周围小区环伺。白天这里沉寂清冷,等到夜幕降临,雄庄路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烟火蒸腾。
从晚上六点开始,到七点左右,原本空无一人的街道,像变魔术一般,一辆辆小车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摊位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有序排开,伴随着升腾起的烟火气,正式宣布“晚八点”的精彩序幕拉开。
入夜后光谷夜市人流如潮
光谷夜市已经成立了4年,丹姐鸡蛋灌饼的摊子也已经摆了4年。从老家来到武汉时,丹姐和丈夫俩人先是一起摆一个摊,后来家里有了第二个娃,夫妻俩决定再努力一把,于是开始一人一摊,分别在两个夜市经营着两个小摊。
站在小摊前看一会,能看到丹姐手速飞起,打鸡蛋、摊煎饼、加料、招呼客人一气呵成。在卖鸡蛋灌饼的同时,丹姐还开起了直播,乐呵呵的跟粉丝们聊起了家常,时而教大家如何把饼做的松软,时而招呼大家有空来现场吃饼。
为什么在忙碌的同时,还要开个现场直播?对丹姐来说,一方面可以带动销售,另一方面更是一种慰藉。她说,这是一种陪伴,她陪着粉丝、粉丝也在线陪着她,他们是粉丝也是食客,会在特殊的日子带着粽子、年糕等家乡小吃来送给丹姐,也会把自己那些有关生活、工作的烦恼跟丹姐倾诉。
如今,丹姐的大号已经有将近一万粉丝,小号也有6000多粉丝了。经营小摊加上直播在线,组成了属于她自己的生活交响乐。
丹姐边进行直播边做鸡蛋灌饼
在夜市入口的位置,小罗姐的烤鸡翅摊热辣开张了。丈夫在光谷软件园上班做程序员,小罗姐白天负责带孩子,晚上就想起支个摊子补贴家用。在夜市拐角处,摊主文叔哐哐打着柠檬茶,排队卖茶的队伍排到了十几米开外,还打个圈。
在这条街上,下课后的大学生、下班后的白领们在这里寻找美食与放松,年轻人汇聚于此,有人说,夜市是打工人的深夜厨房,是为夜归人点亮的暖暖灯火。这里,直播、打卡、练摊,一派热闹景象。街边小店的韧性经营
街边小店最懂得,如何念旧但不守旧。
步行街上的餐饮门店,保留着老饕们最喜欢的菜单组合,却在新的道路上敢于尝试。街边的一碗热干面,一杯奶茶,一份炒菜,和小程序、数字门店、数字营销工具、私域运营等词汇组合在一起。
蔡林记运营人员严延,细数疫情以来他们尝试过的数字化改造:启动小程序点餐,节省店铺人力成本;“一元钱冰糖炖雪梨”,带动周边三公里以外客流;拓展蔡林记线上商城,带动网购到家业务;在支付宝生活号等多个平台运营内容,定期发券增强用户粘性……
一方面是积极拥抱数字化,另一方面是借着消费券的东风。今年以来,武汉通过线上平台、线下门店发放多轮多次2022“乐购武汉”消费券,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潜力。
商家们紧紧抓住每一次发券的机会,不仅积极参与核销,还玩起了花式营销,吸引来来往往的客流。消费券发放期间,点单台前无一例外放着店家自己手绘的“消费指引”,店员会主动指导消费者使用券,搭配消费券面额各式优惠套装,方便顾客购买。
在武汉江汉路一家咖啡小店店主周姐眼里,努力让自己的小店活下去,是在“不确定性”下的坚持执着。“这三年以来,我们搞过社区团购,搞过外卖,开过直播,也做过跨界营销,目前为止,很幸运活下来了。只要活下来,就有希望在,江湖儿女永远敢想敢拼!”
/
2022终将过去,挺过来的小店们,说起2023年依旧充满期待,平凡的人在面对生活面前,总能展现出坚强的一面。
武汉气温骤降,依然无法阻挡东湖边上的游泳爱好者跳水
对于张叔来说,信心是旅游恢复后的大排长龙;对于敏敏来说,信心是早日得见菜市场的车水马龙;对于丹姐来说,信心是夜市经济的方兴未艾;对于周姐来说,信心是度过艰难时刻后的生意兴隆……
人来人往的光谷步行街下沉广场
和这些小店一起,我们终将逾越冬日,迎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