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疫情危机,降低重症和死亡率,北京市最近拟将美国辉瑞生产的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配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医生接受培训后,指导辖区内新冠患者服用进行抗病毒治疗。
与此同时,针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白宫发言人表示愿意为中国提供美国辉瑞和Modena疫苗的提议,中国方面则通过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明确拒绝。
同样是美国药物,为什么中国愿意引进并使用昂贵的Paxlovid,同时却拒绝引进比国产疫苗预防效果更好的辉瑞和Modena疫苗呢?
有人认为,这反映出中国防疫药品进口管理受到了政治意识形态驱使,在是否引进美国防疫药品管理上互相矛盾——我认为这绝对是个错误的结论。
事实上,进口Paxlovid和不进口美国疫苗都各有道理,而且恰恰反映出中国在相关药品进口管理上是从自身现实与国家利益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与实用主义精神。
关于为什么不引进美国疫苗,我的同事昨天写了一篇文章《美国疫苗是好东西,但不是拯救中国疫情的良药》,我将之编辑修改后发表在本公众号上(详见第二篇)。
在产品成本上,文章指出,美国辉瑞疫苗和莫德纳疫苗所要求的极低温储存条件非常苛刻,中国如果大规模使用美国疫苗,需要临时构建庞大的施打疫苗的冷冻设施。而中国目前量产的康希诺疫苗、国药疫苗、科兴疫苗,和已有的狂犬疫苗、甲肝疫苗的储存条件一样,使用这些疫苗不会大幅度增加成本。
而且中国自身也已经进行了mRNA疫苗的研发生产,今年9月已经在印尼紧急投入使用的中国产mRNA疫苗,可以在2-8摄氏度下储存,在常规冷链条件下储运,临用前无需解冻。所以,从性价比看,相对于花费更大成本使用美国疫苗,中国当然希望条件成熟时使用无需增加更多成本的国产的mRNA疫苗。对于医疗卫生资源并不十分充裕的发展中大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在产品可持续稳定获取方面,文章认为,中国有14亿人,在国际疫苗供应仍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靠进口根本不可能获得稳定供给。在自身需求尚未满足的情况下,美国根本不可能把疫苗大批量供应中国,而且即便现在批量供应了,会不会在未来某些特殊时候,像芯片一样,又把它当成一个卡中国脖子的工具也很难说。
而且,这期间还有地缘政治与国家尊严问题,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能把14亿人的健康主导权与如此庞大的国内市场拱手相让给美国。
所以文章认为,中国不批准美国疫苗进口,政治原因肯定是原因之一,而且是很重要的原因,但肯定不是唯一原因。中国是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在其长期历史时期一条非常重要的治理经验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被认为更为有效的美国疫苗过早走进中国市场,国家脸面与尊严受损不说,是否会引发争相抢打乱象,成为引发社会与舆论骚动的炸药包也是未知数。
所以,在当前条件下,美国表示愿意提供疫苗,中国也愿意将此视为善意,但也要考虑这种善意中国能不能消化,以及有没有条件接住,不能仅从美国的善意没有落地,就推断中国有对抗美国的恶意,美国也有可能只是为了打舆论战说说而已。
而至于为什么中国原意引进并大面积使用防重症的Paxlovid药物,则是为了缓解当前北京等地正面临的重症与死亡高峰压力。
在现有可选择的药物中,美国生产的Paxlovid虽然价格昂贵且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但在防止重症和死亡上,确实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在之前防疫中,中国主要通过大规模核酸和强制隔离以清零方式控制疫情,在政策调整后又寄望通过推广使用中药如连花清瘟等来控制疫情,但是这波汹涌而来的疫情及随之而来的重症与死亡高峰使中国认识到,靠中药控制现在力有不逮,为解燃眉之急,Paxlovid终于有了走上舞台的机会。
所以,在推广使用Paxlovid上,中国具有更现实的需要以及更小的思想包袱,在可控制范围内临时使用也不用担心美国将药物政治化,把Paxlovid当成政治打压中国的工具。
在推广使用Paxlovid的同时,中国仍然可以大面积推广中药制品,同时加紧研发自己国产的新冠特效药。
所以,进口Paxlovid和不进口辉瑞、Modena疫苗都有能说得通的道理,它恰恰反映出了中国的实用主义传统,是从国家利益与中美关系整体需要出发做出的不同选择,但是其决策价值观却殊途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