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感染人数急速增长,各级医疗机构正面临巨大考验。全国多家医院发布倡议书,号召医护“轻伤不下火线”。

与此同时,国家卫健委近期专门印发通知,对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措施,包括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条件、合理安排工作任务等。

目前各地的医疗机构情况如何?医疗资源是否紧张?前线人员的状态如何?观察者网近期和多地医务工作者对话,听他们讲述这段时间的经历和见闻。其中,既有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医护人员、麻醉大夫,也有连锁药房药师、医院职工,还有尚未正式执业的医学生。

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五名受访者中只有一人尚未被感染。

来自青岛的麻醉医生于波觉得,医院的感染速度比社会面发展得更快。现在的他,只希望在这座城市的疫情高峰期到来之前,大部分阳过的医护人员可以重返工作岗位。

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呼吸机用完了,往年没有过”

讲述人:王先生河南某二级医院ICU医护人员

我身处河南西部的一个小县城。新的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实施后,明显可以看到大街上人少了。之前经常要做核酸那会儿,不戴口罩的人还有很多,现在大家都戴上了口罩。超市里的人也少了,都是买了东西就走。



2022年11月30日,郑州,市民严格佩戴口罩进入超市采购 图源:人民视觉

那时候我们ICU还算正常,基本是往年都会出现的一些病种的患者。但随着12月上旬冷空气到来,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一下多了起来,入院的老年人也明显增多。一测核酸,基本都是阳性。我们医院有12张ICU病床,现在都是满的。

据我观察,这次确实出现了更多重症病人,有基础病的更容易发展成为重症患者,而且总体治疗效果不佳。这次呼吸道感染的患者炎症指标都比较高。

这波感染潮来势凶猛,我觉得冷空气是最大诱因。刚开始,我们医院的重症患者还有呼吸机用,但两天呼吸机也不够了,医院正在积极采购。

我们这里有两家二级医院有ICU病床,也配有一定数量的呼吸机。昨天我和其他医院的同事沟通,他们的呼吸机也已经用完了,这是往年没有的情况。

我觉得呼吸机不足还比较容易解决,目前更困难的是医护人员感染导致的人手不足。

本来我们科室还在坚持,想着能不感染尽量不感染。但随着阳性患者增多,我们科室内部也开始感染了,目前大约有一半人“中招”。

我现在也是新冠感染者,算是轻症,一直咳嗽,吃着感冒药,没什么精神,对工作有点影响。医院让发热的医护人员休息,但能坚持的还在坚持。

我们医院一般的药物供应基本充足,现在基层面临的情况是工作人员不足,平时很正常的工作在现在看来就很难完成,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倒班了。而且越是带病工作就越是容易出现其他问题。

但紧急招募人员也不现实,一是社会上没有那么多的合适人选,再就是,招募到以后,这些人员是长期工作还是只在疫情期间工作?

原来我们医院收治患者时还有阳性专门通道,但几个大城市基本放开后,我们就不再区分了,也区分不了。

说实话,现在即使测出来是阳性,意义也不大。但病人入院时,我们还是会看看他是否阳性,为的是告知患者家属,让家属了解患者的整体病情:多一样疾病,风险就更大些。



2022年12月6日,河南省郑州市,城市街道边和居民小区内的众多核酸小屋都处于关闭状态 图源:澎湃影像平台

我认为,新冠阳性人数增多、医护感染增多,进而导致的医疗资源紧张,在一个时间段内肯定是存在的。目前看来,气温越低,这种情况就越明显。新冠呼吸道感染患者快速增长,会持续多久不好说。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是第一线,辛苦也不怕,现在就担心疫情集中爆发,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不足。

现在大家的想法基本上是“都要阳一遍”,年轻人还能扛一下,但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确实是高危人群。高龄再叠加多种疾病,风险就大很多了,千万不能轻视。

“政策已经赶不上变化了”

讲述人:于波 青岛某三甲医院麻醉医生

我现在是我们科唯一还没阳过的大夫,算是“独苗”。

同事们的症状都挺厉害,基本都是发烧到39度,浑身疼,还有人上吐下泻,比较影响战斗力,只能躺在家里养病。我们领导的症状比较轻,就带病上班。由于人手不够,只能把一些不紧迫的手术暂停。

据我所知,我们这里除了市立医院可能还会区分阳性病房和阴性病房,在其他医院,这个制度基本已经“名存实亡”,没什么意义了。

之前包括手术室在内的很多科室都是隔一天做一次核酸。12月10日那天我们内部做混管,发现多管混管阳性,一下子控制不住了。当天医院就给我们下通知,要求病情不严重就坚持在岗。

我们医院的病人不算特别多,医疗资源还可以,但后来各个科缺岗人数太多,医院就又强调了一遍,要求无症状和轻症在岗。一般来说,还是科里自己协调,我们科的情况目前还算凑合。医护人员如果发烧了,我们是能不让上岗就不让上,发烧确实太折腾人了。

理论上说,病人入院是要看核酸结果的,因为给阳性病人做手术,我们要穿防护服、戴防护面罩。但实际情况是,政策已经赶不上变化了,现在阳性感染者很多,我们要优先保障病人的生命,所以病人一到位我们就做手术。

前几天来了一个急诊病人,那时候我们科加上我还有三个人是阴性的。手术前病人刚做完核酸,结果还没出,体温是正常的。但麻醉之后病人体温就开始上升,过了一会核酸结果出来,确定是阳性。我那两个同事都戴了N95口罩,后来也“全军覆没”。

那天我在另一台手术,本来想进去帮忙,他们说病人发烧了,我算是唯一还没接触到病毒的,他们就没让我进去。



2022年12月9日,青岛,街头悬挂的一码通。但因疫情防控政策变化,已经无需扫一码通入内 图源:视觉中国

现在很多大夫都是阳性的,有些科室甚至都找不出阴性的了。我今天去其他科室进行麻醉工作,就是四个“小阳人”包围我一个的状态。

外界也会担心阴性病人会不会来看个病就变成阳性,我们当然是尽力避免这种情况。病人来做胃肠镜,我能不给他们脱口罩就不脱。做肠镜需要上麻醉,病人要吸氧,我就把吸氧管塞到他口罩里面。我们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青岛前一阵疫情控制得还是比较好的,所以疫情高峰期相对其他城市可能稍微晚一些。据我了解,青岛的医院目前是没有出现所谓医疗挤兑的情况,就是医护人员减员比较严重,我同学他们的科室都只剩下个位数的人在干活。

医院已经给我们提前准备了药,排班方面也都交代了。我同学他们医院关于重症抢救这块已经培训了两周,我想青岛也预计到会出现疫情高峰。

我那些负责急诊、抢救的同事,很多都是上周三左右开始阳性的,估计这周三之后部分人就可以回来上班了。我个人感觉,医院的感染速度比社会面发展得更快,希望在青岛的疫情高峰期到来之前,大部分阳过的医护人员可以返岗。

“最惨的时候快过去了,‘杨康’们在返岗”

讲述人:张涛 石家庄某三甲医院职工

我上个月底感染了新冠,那时候“新十条”还没发,石家庄突然放开了,周围的人陆续开始感染,这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所以我就意识到这次迟早要中招。

我不属于临床医务人员,11月底开始居家办公了。就在居家的第一周,某天下午下班后,刚站起来就觉得身体有点软,有发烧的感觉,当时就感觉不妙,体温36.6还算正常。到了晚上睡觉时觉得浑身发热,起来又测了次体温,一看38度多。但第二天起来测抗原却是阴的。我吃了点退烧药,差不多到第三天中午的时候,烧就退了,再做抗原,反而出现了两条杠。

从网上对这次疫情轻症或者“无症状”的普遍描述来看,我的症状相当“典型”。先是发烧,退烧后转阳,然后开始嗓子疼,疼了两三天,但并不如网上说的“吞刀片”那样难受。嗓子不疼以后就是鼻塞的症状。从个人体感来说,严重程度不如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前得过的一次重感冒。



11月15日,石家庄,退烧解热类家中常备药物受到市民欢迎 图源:人民视觉

目前我们已经返岗了,前段时间我们医院确实倒下不少医护人员,个别科室当时已经“团灭”,护理人员需要从其他科室临时调过去,人手特别紧张。但总体来说没有出现严重的医疗挤兑情况。

现在来医院求诊的人相对少了一些,一方面是我们这感染人数在减少,另一方面可能病人自己也不想来。很多人如果是轻症,还没到去医院的程度,就宁可在家里呆着。

前段时间,我们医院临床部门是大夫少病人多,现在相对缓解了一些。我觉得最惨的时候应该是12月上旬,但那会儿阳过的人现在基本上已经好了,“杨康”们正在返岗。

当然,现在还是存在传播风险,那些还没阳过的同事也是尽可能避免感染,都穿着隔离服、戴着N95,全副武装。

“孕妇要生产,带病也得上班”

讲述人:刘洋 北京某医学院研究生


我在医院的轮转已经结束了,所以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但我室友还在上班,目前医院的情况是,症状不严重的都得上岗。

我们之前负责的病房大概有60个病人,真正管床的大夫只有3个,但凡少了一个人,工作量就会增加很多。我室友那边基本已经没有人了,主任和两个本院职工都倒下了,只剩下一个医生带着两个规培生,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我们医院对学生还算好的,但人手确实不够,室友前几天被拉去上班,他发烧第一天测抗原还是阴性,那天干活干到晚上11点。



12月14日,北京某医院的发热门诊外,一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 图源:人民视觉

前两年疫情的时候,我们医院会专门开设一个病房做隔离区,入院的病人要先在里面住满一周,确认是阴性之后才能转往其他病房。但现在都是直接进病房,因为感染人数一多,根本没有足够的设施进行隔离,而且分病房就意味着医生也得分成两班,目前没那个资源。

防疫措施调整之后,我们的病人也增加了一些,不管病人阳性还是阴性,医院都要接收,而且现在来住院的,情况都是挺严重的,没有办法拖。但阳性病人一进来,就很可能感染其他阴性的病人和医生,所以医院传播得特别快,有段时间退烧药也不够。

但总体来说,相比儿科、呼吸内科来说,我们科室已经很好了,前者相当于冲在疫情的最前面。我之前有个室友,他现在在武汉某个医院的妇产科,前不久跟我说,他们领导呼吁全员带病上班,因为孕妇要生产你也拦不住,更不可能少收孕妇,所以他们就特别忙。

“买药的人像洪水一样突然涌来,大家还是要有危机意识”

讲述人:金先生 成都某连锁药房药师

我们这儿在11月底封控了一段时间。就在解封的第二天,一个阿姨让我印象很深,她女儿打电话给她,说实际感染人数已经很多了,让她赶紧买药。于是这个阿姨在我这一次性买了400多块钱的药,针对退烧、呼吸道感染、缓解喉咙不适等等,买得很齐。

过了两天,果然听说很多地方都有阳性了。大约是在12月4日到8日期间,来买药的人渐渐多了起来。10日到12日这几天,我们药房每天的营业数据达到了平时的10倍以上。

我和同事沟通之后了解到,基本上全市的情况都是如此,买药的人突然之间就像“洪水”一样,把药店挤得满满当当,公司的库存很快就卖空了。



12月13日,四川成都,市民在一处药店外排队等待买药 图源:澎湃影像平台

这几天公司也零零散散地给我们补了几次货,但具体哪天补货都是未知数,到货的药品数量也很少,一百、两百的到货量要几家门店分,一天就能卖完。

就在20号,我们这里的监管部门刚下发通知,支持药店拆零销售药品,但不得变相大幅提高售价。

公司一直告诉我们,不要向顾客预售,因为预售的商品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货。像是连花清瘟,我大概是10天前卖完最后一批,就再也没收到补货。

我想全国药房的情况都大同小异,一是药品短缺,顾客对药品需求量大,二是药房工作人员感染的问题也很严重,估计我们公司有一半以上的同事都阳了。我自己是前天感染的,不过用药之后基本一天就恢复了。

大家之所以会抢购药品,一方面是很多人没有备药习惯,缺乏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跟之前要求实名登记购买“四类药”或“五类药”有关(即退热、抗病毒、抗生素、止咳感冒等药物),这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顾客对这些药的储备。

这几天很多人是发烧到39度多才跑来买退烧药,这个时候怎么还买得到药?有人开车跑4、5公里,沿途的每一家药店都买不到退烧药。

前几天我遇到一个顾客,她老公烧到39.5度,儿子躺在床上动不了。她说找不到药,医院也没药,急得要哭了。

我想起来店里还有几瓶半年前进的药,找出来一看每5毫升含对乙酰氨基酚160毫克,这种药平时很少有顾客买,就一直放着没动。我卖了四瓶给她,让她家里两个发烧的一人用两瓶。

就我个人来说,我给自己备的药其实并不多,因为我是学这一行的,也比较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前期的新冠病毒相比,奥密克戎的毒性低了很多,我建议大家有针对性地备药,不要盲目囤货,一个人准备3天的药就行了。有顾客8号那天一下买走10盒连花清瘟,后来觉得买多了又来退药,我说这退不了。

无论如何,家中常备点药都是很有必要的。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我看着那位最终买到药的顾客说“谢谢你”的时候,就在想我们要吸取教训,千万别饿了才去做饭,什么事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