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因心梗等其他疾病或基础病导致死亡 不归类为新冠导致死亡



12月20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免疫规划、病毒学、呼吸及感染疾病、儿童健康等领域专家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提问。

总台CGTN记者提问:从近期公布的新闻来看,新冠死亡病例较少,但是我们看到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关于新冠死亡问题的讨论,甚至提到殡仪馆在超负荷工作,请问现在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介绍,随着奥密克戎毒株致病力明显下降,如果疫苗接种广泛普及,新冠感染者死亡特点有很大的变化。武汉当时的疫情大部分病人死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后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比例比较低,也有一部分存在肺炎,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很少,从临床实践中也看到这一点。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后,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基础病、老年人,有其他的疾病,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的很少。

王贵强表示,为了科学、实事求是反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情况,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相应的通知,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判断。主要是两个方面,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导致的死亡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以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把它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为了更好规范新冠疫情导致的死亡的统计,目前也在做相应的培训,要采取会诊和死亡讨论的方式来最后判定这个病人到底死于新冠还是其他基础病。我们不回避新冠的危害性,同时要科学看待新冠的危害。

新冠死亡判断标准明确:这种情况才是,其他都不是!关于病毒变异、退烧后咳嗽用药等问题,官方也有回应…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医疗服务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仍是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要多平台扩大医疗服务供给,增加相关药品供应,迅速分流轻症患者,扩容重症救治资源,守好保健康、防重症的防线。

要重点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务工作,摸清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明确和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要“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村卫生室要做好开药和随诊服务。

米锋还表示,近期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压力在不断增大,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关心关爱,能够使广大医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医疗救治工作当中,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也专门印发了通知,对关心关爱医务人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措施。

一是要求保障医务人员的工作和休息条件,加强职业防护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配备,做好医务人员的生活服务和后勤保障。

二是要求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动态优化调整医务人员的编组、医疗力量的配备和工作班次的安排。

三是要求做好医务人员健康监测,也根据他们的健康状态和身体条件,合理安排休息。

四是要求落实激励保障政策,将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作为职称评审、岗位聘用的重要内容。要按照规定落实好临时性的工作补助和绩效工资等激励政策。

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明确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从近期公布的这些疫情信息来看,新冠死亡病例较少,但是我们关注到社交媒体上不少关于新冠死亡人数的讨论,甚至提到一些殡仪馆在超负荷工作。请问当前新冠死亡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随着奥密克戎毒株的致病力明显下降,同时疫苗接种广泛普及,新冠病毒感染以后死亡的特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不同于2020年初武汉的疫情,当时大部分病人死于新冠肺炎呼吸衰竭,而现在奥密克戎毒株感染以后,主要侵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肺炎的比例比较低,也有一部分存在着肺炎,但导致呼吸衰竭的情况很少。

从临床实践中也看到,目前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病,真正直接死于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呼吸衰竭很少。

为了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新冠疫情造成的死亡情况,国家卫健委最近组织专家进行了论证,印发了通知,明确对相关死亡病例进行科学分类。主要是两个方面:

由于新冠病毒导致的肺炎、呼吸衰竭为首要死亡诊断,归类为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

因其他疾病、基础病,比如心脑血管疾病、心梗等疾病导致的死亡,不归类为新冠导致的死亡。

为了更好地规范新冠疫情导致死亡的判定,目前要求采取会诊和死亡病例讨论的方式,来最后判定这个病人到底是死于新冠,还是死于其他的基础病。所以,我们既不回避新冠的危害性,同时也要科学地看待新冠的危害。

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奥密克戎?感染之后能打疫苗吗?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有说法认为,因为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比较多,并且感染获得的抗体比接种疫苗来防止再感染的效果更好,因此认为接种疫苗不如感染奥密克戎,尤其是对年轻群体来说。所以请问有关专家如何看待这一说法?年轻人是否能放松对奥密克戎的防护?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与既往流行的新冠病毒相比,致病性有所减弱。但是,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还有患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而且这种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只不过过去我们强调的老年人得上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整个人群当中的比例会更高一些。另外就是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比例也会更高。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显示,与完成全程或加强免疫新冠病毒疫苗的人相比,未接种疫苗人群的住院风险或重症风险以及死亡的风险比较大,其中也包括青少年和成人。在这种风险有一定程度存在情况下,我们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还是要去接种疫苗,没有完成加强疫苗接种的要尽快地完成加强疫苗接种,把这种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降到比较低的程度。

有记者提问,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转阴之后是否能继续接种新冠疫苗?多久能接种?另外近日部分人群已经开展了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请问最近感染的痊愈后的人群可以接种吗?

王华庆表示,如果最近确认感染了新冠病毒,那么近期就不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了。如何确认感染,一个是可以通过核酸检测,另外一个可以通过抗原检测是否阳性来进行确认,当然也包括一些相关的症状。

目前来看,单纯的感染产生的免疫保护力不如感染加上接种疫苗产生的混合免疫力保护作用强,所以后期如果需要接种疫苗的话,我们建议还是接种疫苗。这种间隔有多长呢?按照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当中的规定,如果确诊感染了新冠病毒,感染时间和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当然我们的免疫策略后续会随着对疾病的认识、对疫苗的认识,还有对疾病控制的需要,不断去完善和调整。

有记者提问,随着时间的流逝,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产生的免疫力会有所减弱,请问新冠病毒疫苗是否只有6个月的有效期?有些人全程免疫接种完成已经过去很久了,现在再进行加强免疫接种还有用吗?

王华庆表示,谈到疫苗保护作用的时候,之前我们也向大家介绍过,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之后产生保护作用,一个是会产生抗体,另一个是会产生细胞免疫,也会产生免疫记忆。接种疫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会下降,另外,随着病毒的变异,免疫逃逸也在增强,使得抗体的作用在进一步削弱。但是,细胞免疫尤其在预防重症和死亡方面起到的作用是比较持久的。

研究表明,通过接种加强针,一方面可以唤起机体的免疫记忆细胞,另一方面,也会提升抗体水平,进一步巩固对重症和死亡的预防作用。所以,我们还是强调,没有完成加强免疫的,只要符合接种条件,应尽快按照免疫程序的规定完成加强免疫,以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当然,我们后续应系统地对加强免疫的效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免疫策略。在将来,不管是疫苗研发还是改进现有疫苗,要从两个方面来着手:第一个,要巩固实现持久的、广泛的保护性免疫力;第二个,要从阻断感染、防止传播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BQ.1、XBB已进入我国传播力增加,致病力没区别

有记者提问,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以BA.5.2和BF.7为主,但是现在一些国家出现了BQ.1和XBB等优势毒株,并且已经在我国本土并病例中被检出,请问这些毒株的致病力如何,一旦传入国内,是否会引发新一轮流行?我们该怎样预防?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表示,BQ.1和XBB是奥密克戎新的变异分支。国际上,在一些欧美国家已经逐渐显示出,它们是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其致病力和奥密克戎其他系列变异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BQ.1和XBB的这些国家没有显著增加。

其实BQ.1和XBB已经传入我国,我国近三个月以来已经监测到BF.7、BQ.1、XBB传入我国,一共有130多个奥密克戎的亚分支输入我国,同时这50个亚分支引起关联的本土病例或者暴发流行,包括BQ.1和XBB,其中9个省49例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在3个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BQ.1和XBB在我国尚未形成优势传播(目前还是以BA.5.2、BF.7为主),但其传播优势会逐渐增加,和BA.5.2和BF.7,以及其他50多个输入的亚分支,可能会形成一个共循环。

预防BQ.1和XBB,其实是和其他奥密克戎变异株一样的,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监测它的致病力有没有变化,监测其基因组有没有进一步的变异,如果其临床特征有任何变化,我们会和基因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研判,但是暂时还没有发现BQ.1和XBB在国内外引起重症和死亡增加的报道。预防还是要做好,我们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许文波介绍,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策略优化之后,中国CDC病毒病所根据多个新冠病毒亚型在我国共循环的现实情况,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方案要求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且在一周内,把测序数据上传中国CDC病毒病所,我们建立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中国流行的动态及其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包括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为疫苗研制、诊断试剂评价(包括核酸和抗原等)提供科学依据。

会不会再次感染新的变异株?

有记者提问,感染过目前国内流行的BF.7和BA.5.2的变异株之后,再次感染新的变异株的几率有多高?如果多次感染会有怎样的后果?会不会对人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王贵强介绍,所谓再次感染,也叫二次感染,是指感染恢复以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常常是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的。现在我们感染BF.7、BA.5.2,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仍然有再次感染的风险。

目前从数据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再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风险高于原来的毒株,包括高于德尔塔和原始毒株。从二次感染出现的时间来看,一般有一段间隔期,不会说感染以后很快再次感染,同一毒株的再次感染概率是极低的。即使感染了,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一般都是轻型。二次感染主要还是指变异株的突破性感染,突破性感染的时间间隔和临床表现是密切相关的,间隔时间越短,症状越轻,间隔时间长了以后症状就偏重,这和我们体内的抗体免疫有直接关系。瑞典的一个研究也发现,感染奥密克戎毒株以后,二次感染或者三次感染奥密克戎不同的毒株症状非常轻,基本上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

当然我们也要关注一些老年人,像针对美国退伍军人人群做过一个研究,在退伍军人的老年人里面,二次感染以后,确实有一部分病人会加重甚至死亡。所以我们一直强调,在奥密克戎毒株感染的状态下,要关注老年人,把老年人保护好,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尽管感染过了,在出现新的病毒流行株以后,仍要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

此外,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这是非常明确的。意大利有项研究发现,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二次感染的发生,感染以后也降低住院的概率。所以,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我们还要强调去接种疫苗。

有记者提问,新冠病毒一直在变异,我们目前主要还是奥密克戎亚分支,请问未来新冠病毒可能发生更大的变化吗?另外它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呢?是否会出现传染性和致死率都很高的毒株呢?

许立波介绍,奥密克戎从2021年11月份出现以来,截至到2022年12月18日,已经从BA.1到BA.5这五个分支演变出709个亚分支在全球,包括重组的毒株,这些亚分支互相之间重组产生的毒株是72个,XBB就是这72个里面的一种。所以,奥密克戎的变异会一直持续下去,只要是在人群中循环,它就要复制,复制就要发生变异。病毒本身基因的变异可能会导致它的一些抗原表位的改变,增加了其免疫逃逸能力。现在的变异趋势,从原始株到阿尔法株占优势,之后是德尔塔株占优势,之后出现了奥密克戎BA.1,迅速取代了德尔塔,BA.2又取代了BA.1,之后BA.5又取代了BA.2。但是从今年9月份以来,这个趋势是什么呢?BA.5和BA.2的重组株XBB和BA.5下的子分支BF.7和BQ.1,这些的免疫逃逸进一步增强,它的传播力也增强,就代替了BA.5.2。国内的人群对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都是敏感的,所以BA.5.2占绝对优势。所以奥密克戎的变异趋势是,免疫逃逸能力强的占优势。免疫逃逸使人群对该毒株又易感,即使它的传播力不增强,它的传播优势仍会增加。

第二个,它会不会传播力又增强,致死能力又增强?这个可能性比较小。奥密克戎引起的住院、死亡、重症的病例都明显低于早期的德尔塔株和其他VOC变异株。所以整个700多个分支都没有观察到显著的重症和死亡增加。所以总体来说变成致病性明显增加的可能性比较小。再有,它会不会出现传染性和致死率更高的毒株,这种可能性就更小了。现在的人群已经通过疫苗或自然感染获得一定程度的免疫,对人群有较好的保护力。即使病毒再变异,除非发生一些颠覆性的重组导致完全的免疫逃逸,才会增加传播风险,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所以整体来说,出现既有高传染性又有高致病性的毒株可能性比较小。

特效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阳很常见,传染性极低

有记者提问,请问群众是否有必要使用新冠特效药,是否自行服用,尤其是对基础性疾病的老人等高风险人群?

王贵强表示,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后,大部分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但仍然有少数感染者表现为肺炎,尤其是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和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这些人群是重症高风险人群。要对这些重症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第九版诊疗方案推荐了几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奈玛特韦和后来补充的阿兹夫定,这些抗病毒药物早期使用都可能减少重症发生,缩短病程,缩短病毒的排毒时间。我们强调,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如单克隆抗体,需要静脉给药,需要在住院期间使用,在门诊和家里不适合使用。奈玛特韦是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重症风险,适应证人群是轻型和普通型。使用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老年人使用的辛伐他汀、胺碘酮等就不能使用奈玛特韦。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阿兹夫定本身也是小分子抗病毒药,在新冠治疗过程中可以缩短病程,降低病毒水平,改善症状,也批准上市在新冠治疗中使用。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也要慎用,因此,也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有记者提问,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感染康复后返岗的问题,请问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人群在多大程度上有可能会“复阳”?

王贵强介绍,首先,“复阳”应该叫再检出,实际病毒和核酸还持续存在,只是因为检测的方法和采样的方法,以及排毒的间歇性,导致我们时阳时阴这种情况。所以“复阳”有很多原因。第一个就是检测,在采集样本的时候可能采集得不规范,导致假阴性。再有一点,就是病人在恢复期的时候,可能残留一些核酸的片段,也会出现检测阳性。目前我们用抗原做检测,如果抗原阴性了,然后用核酸检测阳性,这种情况不叫“复阳”,因为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是否“复阳”,应该用核酸检测作为标准。

当然,我们在检测过程中采样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比如用鼻咽拭子的准确性更高,口咽就差一些,所以在这里出现“复阳”的情况并不足为奇。从“复阳”的发生率来看,既往原始毒株的“复阳率”有很多研究,5%-15%的“复阳率”,目前奥密克戎毒株的“复阳率”具体数据还没有太多的研究。

关于“复阳”以后的危害性和传染性的问题,既往做了很多研究,所有“复阳”的病人做病毒分离,都是没有分离到病毒,也没有看到“复阳”的患者导致进一步的传播。因此我们说“复阳”以后的传染性是极低的。但是我们也强调,对家里或周围有老人的,“复阳”的人群也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造成老年人等有基础病的人群造成感染。

从危害性来看,“复阳”的人群基本没有症状,只是核酸阳性,当然也有个别的会出现咳嗽、不适,残留的症状。总体来看,“复阳”是新冠病毒感染相对常见的一种情况,传染性是极低的,不必恐慌。

疫情将呈波浪性出现最终形成群体免疫屏障

有记者提问,近期随着阳性病例的增多,流传出“早阳早好”的说法,请问专家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感染新冠病毒在时间上是否存在规律?

王贵强介绍,首先目前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是明显下降的,但感染后仍然有一部分病人出现临床症状,包括发热、肌肉关节酸痛、咽喉肿痛等表现,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虽然奥密克戎目前传染性很强,防控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还是希望使疫情不要出现短时间大量暴发,因为一旦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人,会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秩序和民生。同时,对医疗机构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挤兑,影响医疗机构对日常急症危重病人的救治。尽管奥密克戎传染性很强,感染以后大部分是自限的,致病力或者严重程度比较低,但是我们不主张、不建议故意去感染。

在这里面我们还要强调,老年人、有基础病的,尤其是没有打疫苗的这些老年人,一定要做好防护,不要在第一轮流行高峰感染。在这个流行高峰感染,可能会出现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或者挤兑的问题,导致重症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我们还是希望这些老年人做好防护,包括敬老院的老人、有基础病在家卧床的老人,大家还要特别注意避免感染。同时没有接种疫苗的,还要继续进行疫苗接种。

在目前第一轮疫情快速增长的阶段,随着时间推移,感染人数增加,快速上升态势会趋缓,这是普遍的规律。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社会活动,包括春运或者各种社交活动的广泛开展,可能还会有一轮新的疫情,这种疫情波浪性的出现,最终可能形成一定的群体免疫屏障,发病率就会明显下降。我们希望疫情不出现大规模的暴发,这是我们目前主要的建议。

感染后有哪些用药禁忌?退烧后咳嗽该用什么药?

有记者提问,在感染之后常见药的使用方面有哪些禁忌和不良反应,公众应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呢?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杨汀介绍,我们一般感染新冠病毒以后,使用更多的叫对症药物,就是有发热、有全身疼痛,用一些解热镇痛的药。有咽喉肿痛、有咳嗽咳痰、有胃肠道症状,用一些相应的对症药物。有些是医生开的,有些可能是自购的,我们嘱咐大家一定要看好说明书,看好剂量、使用频次,一些注意事项。

一些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是很常用一个解热镇痛药,它的禁忌证就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是要禁用的。比如也有一些人群,有反复的消化道溃疡、出血,有孕妇或者哺乳期妇女或者对某些解热镇痛药物成分过敏的人群也是要慎用的。

再有我们建议大家用这些药的时候,不要饮酒或者喝酒精类的饮料。希望大家用这些对症药物的时候,尽量用简单一些的药,因为不同的药物有时候可能会彼此之间有相互的影响,可能会增加潜在的不良副作用。也有患者有这种倾向,为了把症状迅速控制好,把药物剂量加倍,我们也不建议这样使用。因为把药物剂量加倍了,效果不一定好,但是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增加了副作用。一些中成药或者汤药也可以改善症状,有一定的康复效果,大家也可以选用。

有记者提问,不少网友表示,他们感染新冠退烧之后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有的是干咳停不下来,有的是浓痰咳不出去。这两种情况分别应该吃什么药来缓解呢?

杨汀介绍,不但是新冠病毒感染以后会出现咳嗽咳痰的情况,许多呼吸道病毒感染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感染早期的表现比如发烧、鼻塞、流鼻涕这些症状改善了,但遗留了咳嗽、咳痰的症状,我们叫感染后咳嗽或者感冒后咳嗽,主要是由于病毒损伤了气道黏膜,黏膜下神经暴露导致平滑肌反应性增强,容易出现气道收缩。

有些人表现就是干咳,就是嗓子发痒的刺激性咳嗽,用一些对症的止咳药就可以了,中西药都有。再有有些人表现是有痰,早期是白色泡沫痰,后期出现黏痰甚至黄浓痰,这时候我们一般主张化痰的药。如果咳嗽几天痰的颜色由白变成了黄色,并且痰量增加,出现了浓性痰。这时候有可能由于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导致了呼吸道防御能力的下降,出现了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这时候我们也建议可以用一些抗生素治疗,一般3到5天就可以了。

有记者提问,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一旦感染了新冠,应该怎样居家治疗?感觉呼吸有阻力,应该怎么缓解?

杨汀表示,首先如果我们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得了新冠,不要恐慌,正常休息,多喝水,吃蔬菜水果这种均衡的营养、易消化的食物等等,这是常规的感染病毒感染的要求。

第二,做一些对症的治疗,比如有发烧、全身的酸痛、咽痛、咳嗽、咳痰等,我们就给予对症治疗,也就是镇痛药或者治疗咽喉肿痛的药、止咳化痰药等。呼吸疾病的患者毕竟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所以我们让他们需要在家里自己监测自己的症状,特别是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的症状。

第三,有一些在感染期间,即使是普通的流感、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呼吸道症状有时候也会加重,这时候我们先用一些对症的药物治疗,比如如果呼吸困难喘憋的症状一下加重了,我们先用一些短效的支气管扩张剂救急治疗,可以一次喷1-2吸,隔再20分钟再吸1到2吸,第一小时不超过6到8吸。如果通过这种对症的治疗症状逐渐改善或者平稳,就可以在家里继续观察我们的症状。如果症状有进一步变化的情况,可以再去就医。

第四,常规的用药一定要坚持。我在门诊也碰到过患者,说我得新冠了,平常治疗的药物都给停了,我们不建议这样,还要把药物继续用上。

第五,要在家里及时监测血氧饱和度,使我们及时了解病情是否有变化。

不建议家长以体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去医院的标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问,儿童一直是我们保护的重点人群,如果家里发生了儿童感染的情况,该如何做好居家治疗的照护?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介绍,我们都知道,新冠病毒感染之后,主要是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孩子的主要表现主要还是发烧、咳嗽、鼻塞、流鼻涕、咽痛等,部分孩子可能会有肌肉酸痛、乏力、呕吐腹泻,有一部分孩子可能还会出现声音嘶哑等喉炎的表现,另外还有少量孩子可能会发生热性惊厥等情况。

由于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一个自限性的病程,所以我们主要还是对症处理,以提高孩子的舒适度为主要方式,以缓解症状为主要目的。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相关情况,去恰当地选择退热药,然后规范地给孩子服用退热药。另外,适当降低环境的温度,给孩子一个相对凉爽通风的环境,适当减少衣物,让孩子在体感上更为舒服一些。孩子发烧的时候,一方面我们不能捂热,但另一方面一定要避免孩子再次受凉,加重病情。

家长都非常关注孩子的体温,但是服退热药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把体温降至正常,而是希望提高孩子的舒适度,让孩子能够舒适安全地度过发热期。在正常情况下,吃退热药以后,基本上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退热药才开始起作用。而且服用退热药,体温基本上也只是能下降1至2℃,所以想让孩子体温下降至正常,在发热最初的24-48小时是非常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怎么评估孩子情况呢?在吃完药之后,孩子精神状态是好的,舒适度是好的,没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就不用过度去紧张,我们就可以密切地监测孩子的情况,除非孩子有一些特殊情况的发生,否则不建议家长以体温作为衡量孩子要不要去医院的标准。我们希望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这样是有利于孩子恢复的。

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让我们把病程交给时间,时间到了,孩子自然就会痊愈了。希望我们的家长能够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如果孩子吃得不好,汗出得特别多,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补充一些口服补液盐或者含有电解质的水分,这样能够保证孩子内环境的稳定。另外,要给孩子多吃水果和蔬菜。在家里,要重视这个病,但也不用过度焦虑,其实我们所有人都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更有利于疾病的康复。祝愿我们所有的孩子,如果感染了,能够在一个相对平和的状态下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