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证据表明,首次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与急性期和急性期后死亡风险增加以及肺部和广泛的肺外器官系统的后遗症有关。然而,现在全球许多人正在经历新冠病毒的重复感染(二次或多次感染)。以往关于新冠病毒重复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仅限于重复感染风险的调查,以及首次感染与第二次感染的住院或死亡风险差异的比较。

重复感染是否会增加首次感染后的风险,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增加首次感染后的风险,目前还不清楚。解答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这将帮助决策是否应实施相应的预防或减少重复感染的策略。

近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圣路易斯医疗保健系统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电子医疗保健数据库,来解答新冠病毒重复感染是否会增加首次感染相关健康风险的问题。通过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评估了首次感染和重复感染的人感染相关累积风险。

结果显示,与未重复感染者相比,重复感染导致死亡风险增加117%,住院风险增加232%,此外,还增加了包括肺病、心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胃肠病、肾病、精神疾病、肌肉骨骼病和神经疾病等后遗症风险。而且,无论是否接种疫苗,这种风险增加都是显著的。这些风险在感染急性期最为明显,在急性期后6个月仍持续存在。与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重复感染的累积风险和疾病负担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证据表明,重复感染进一步增加了感染急性期和急性期后的死亡、住院和后遗症风险。因此,为了减少新冠感染造成的死亡和疾病的总体负担,需要制定预防重复感染的策略。



该研究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国家医疗保健数据库建立了一个研究队列,其中包括只感染一次新冠病毒者共443588人,重复感染者共40947人(其中感染2次的37997人,感染3次的2572人,感染4次及以上的378人),未感染者共5334729人。研究团队使用逆概率加权生存模型来估计感染相关的风险以及6个月的死亡、住院和后遗症负担。

重复感染的后遗症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重复感染是否会增加风险,研究首先分析了重复感染患者与未重复感染者(即只感染一次的人)的全因死亡率、住院率及其他风险。

与未重复感染者相比,重复感染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了117%,6个月时全因死亡负担为19.33/1000人。重复感染者住院风险增加232%,至少有一种后遗症的风险增加110%。

与未重复感染者相比,重复感染者出现肺部后遗症的风险增加254%,出现几种肺外器官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202%,出现凝血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210%,出现疲劳的风险增加133%,出现胃肠疾病的风险增加148%,出现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255%,出现精神健康疾病的风险增加114%,出现糖尿病的风险增加70%,出现肌肉骨骼疾病的风险增加64%,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60%。



重复感染与未重复感染者的后遗症风险和负担


研究团队还分析重复感染前的疫苗接种状况(未接种疫苗、接种1次疫苗或接种2次以上疫苗),结果显示,无论疫苗接种状况如何,重复感染都与更高的全因死亡率、住院、至少一种后遗症和不同器官系统后遗症风险正相关。



重复感染者与未重复感染者在重复感染前不同接种疫苗情况下的后遗症风险和负担

感染次数的累积风险

为了更好地了解多次重复感染所引起的累积风险,研究团队对未重复感染(即只感染过1次)的患者、在首次感染急性期后一年内发生过2次或3次或以上重复感染的患者与从未感染者的累积风险和负担进行了评估。

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健康结果的风险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具体来说,与从未感染者相比,只感染过1次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后遗症的风险增加了37%,一年内的疾病负担为108.88/1000人。感染2次的后遗症风险增加107%,疾病负担为260.41/1000人。感染3次及以上的后遗症风险增加135%,疾病负担为305.44/1000人。

与只感染过1次相比,感染2次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后遗症的风险增加51%,与感染过2次相比,感染过3次及以上的患者至少有一种后遗症的风险增加14%。



与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一次、两次和三次及以上感染者的累积风险和后遗症负担


总结

在这项对多达5819264人的研究中,包括443588名1次感染者、40947名重复感染者和5334729名从未感染的对照者,研究团队分析发现,与只感染过1次的人相比,重复感染者表现出更高的全因死亡、住院和其他多种后遗症的风险。此外,无论是否接种过疫苗以及接种过几次疫苗,重复感染都会显著增加上述风险。

与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全因死亡率风险和疾病负担以及其他不良健康结果随感染次数增加而增加。也就是说,感染次数越多,上述风险也更高。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重复感染进一步增加了急性期和急性期后全因死亡和不良健康结果的风险。这些发现强调了重复感染的临床后果,并强调了预防新冠病毒重复感染的重要性。

据估计,全世界有超过6亿人至少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随着感染人数的持续增多,面临重复感染的人数也随之增多,而这项研究提醒了我们,对于已经感染过一次的人来说,需要继续保持警惕以降低重复感染的风险及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新冠病毒仍在继续变异,并可能在将来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保持威胁,导致可能出现更具免疫逃逸能力的新的突变株。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产生更持久、涵盖广泛突变株的新冠疫苗、减少新冠病毒传播以及减少感染或重复感染人群的策略。还迫切需要其他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措施,以减少重复感染的风险及其不良健康后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也有一些局限之处,例如这些感染者的感染次数是根据新冠检测的结果确定的,而有些人可能感染了但未进行检测,这可能导致对他们分类偏差。此外,这项研究的对象是退伍军人,因此大多是老年人和男性,且以白人为主,研究队列中女性占比10.3%,38.8岁以下者占比12%,可能无法代表更广大的普通群众。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2-02051-

紧急提醒!这样比“阳了”更危险!已有人被送医院抢救

据陕西日报报道,日前,西安交大一附院的隔离病房送来一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经诊断,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肝功能严重受损、伴有肾功能衰竭,但肺部完全正常,没有病变。是什么原因将患者置于生死的边缘呢?

原来,这位患者小胡事先准备了一些预防新冠病毒的药物,有止咳的、化痰的、退烧的、止疼的,一共十来种。不巧,他发烧了,体温38.8摄氏度,还有发冷、全身酸困、咽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小胡顾不上看说明书,也没有咨询医生,一股脑儿地把每种药取两颗,吃了下去。

晚上,室友发现小胡不对劲,一声不吭、流鼻血、面色苍白,于是赶快把他送到医院。

经过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感染科的检查,诊断为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进一步寻找原因,原来是药物导致的肝衰竭。也就是说,小胡新冠感染并不重,是轻型;但药物导致肝衰竭,差点要了小胡的命。

那么,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呢?哪些药物能引起肝损伤呢?是不是中草药“无毒无副作用呢”?新冠肺炎相关的哪些药物可以导致肝损伤呢?肝损伤有哪些症状?药物性肝损伤这么严重,是否可以预防呢?

针对这些问题,西安交大一附院感染科主任医师何英利、博士张国妤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红霞三位专家给大家做相关科普。

什么是药物性肝损伤呢?

专家介绍,药物性肝损伤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重者可致急性肝衰竭及至死亡。

哪些药物能引起肝损伤呢?

专家说,常见的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常见退烧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抗感染药物如利福平,中枢神经系统用药如卡马西平,降血脂药物如他汀,代谢性疾病用药、激素类药物、某些生物制剂,不同药物可导致相同类型肝损伤,同一种药物也可导致不同类型的肝损伤。

在欧美发达国家,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感染药物、草药和膳食补充剂是导致肝损伤的常见原因。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引起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原因。

中草药是不是“无毒无副作用呢”?

答案是:中药也可导致肝损伤甚至肝衰竭。越来越多的草药潜在肝脏毒性被报道,350多种植物含有肝脏毒性的生物碱,如何首乌、三七粉、蜂胶等中草药,均可导致肝损伤肝衰竭。

例如,含有吡咯双烷生物碱的土三七可以引起直接的、剂量依赖性肝脏毒性,导致典型的肝脏静脉栓塞性疾病,现称肝窦阻塞综合征,后期可出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新冠肺炎相关的哪些药物可以导致肝损伤呢?

专家提醒,目前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常用药参考表”包含了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类药物,均容易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还有一些中草药也是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原因。

肝损伤有哪些症状?

专家介绍,急性肝损伤的临床表现通常无特异性。潜伏期差异很大,可短至1至数日,也可长达数月。

多数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肝脏生化指标不同程度的升高。部分患者可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胀痛及上腹不适等消化道症状。淤胆明显者可有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和瘙痒等。少数患者可有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甚至关节酸痛等过敏表现,还可能伴有其他肝外器官损伤的表现。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急性肝衰竭或亚急性肝衰竭。我们收治的这名患者,就是在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仅一天就出现了严重的急性肝衰竭。

药物性肝损伤这么严重是否可以预防呢?

答案是:当然可以的。

首先在用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在说明书中对药物肝毒性给予黑框警示、警告和预防措施。

其次要遵循说明书合理用药,控制药物用量,避免滥用药物。第三在用药期间要定期进行肝脏生化学检测。

最后要加强安全用药的公众健康教育,特别是要消除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无肝毒性的错误认识。

最后,专家们想给大家再次强调一下,新冠并不可怕,目前的新冠以无症状和轻型为主,出现症状了合理用药即可,千万不要因为想让新冠好得快而超剂量用药。我们的这名患者本身的新冠症状是很轻的,但因为超剂量使用了对乙酰氨基酚而出现了急性肝衰竭,需要进行抢救和治疗。

在这里再次呼吁大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时,按照说明书使用药物,避免过量服用而导致药物性肝损伤。

周知!

12月16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发布科普文章,文中指出,不少人对感冒用药的认知存在不容忽视的误区,亟需科学的用药指导来帮助民众们合理用药。居家治疗,有哪些用药注意事项?

看着一箩筐的“感冒药”该怎么选?

感冒药是一个统称为了便于理解大致分为以下几大类▼



知道了感冒药分几大类那我们把常见的感冒药说明书的成分都“对号入座”▼



1. 感冒药不能消灭病毒

感冒药只是可以缓解感冒时候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让人体舒服一点,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对症治疗”。

2. 如果症状较轻,可以不吃感冒药

“吃了总比没吃强”是一个用药误区。另外,也不需要规律性用药,只在必要时用药。比如,不发热或低热时不需要服用退热药。

特殊时期居家用药安全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