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高薪,没有永远赚钱的行业,自己不会是例外。
作者:啡小沫
01
前些日子,我朋友圈刷屏转着一对北漂小夫妻的故事,好几个群里也在聊。
小夫妻在北京工作。丈夫在出口汽车零部件企业做销售,旺季月入3万;妻子在在线教育平台当讲师,课排得满一些,也能有2万左右的月收入。
在五年前燕郊房价的高点,他们付了75万首付买了近300万的房子,月供8000多。还款压力不大,眼看着生活越来越好,他们还计划着日后可以置换房子到北京。
然而,近两年……
外贸承压,丈夫失业;教培寒冬,妻子失业;接着,房贷逾期,借遍亲朋好友、花呗信用卡,还是没补上;银行起诉,房子将被拍卖抵债。
短短两年,从幸福的中产小夫妻之家,到没啥进账、债务如山。
当然,这是个比较极端的个案。主人公这一轮的牌,摸得实在是太差了。
不仅夫妻双双干的是受影响巨大的业务,还刚好是高点买的房,还买的是跌掉一半以上的燕郊,两家还都无助力无法腾挪资金帮助救急。
但凡在一个点上运气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也不至于。
毕竟,我身边有不少干外贸的,这两年生意并没有受到冲击,甚至增长不错;
毕竟,倘若房子没在燕郊,可能通勤更方便即使失业了再就业也容易些,不至于两个人还不上8000的房贷;
毕竟,倘若一方家里能帮忙救个急……
不过,虽然这小夫妻俩是运气实在是太差了,好像怎么也躲不过。但是这些年,高薪断供、高收入破产的事情其实很多。
前有年入百万房贷每月7.5万的清华男失业断供,后有知名通信公司月供3万二胎爸爸被裁,家庭陷入财务危机,还有这波互联网受到冲击很多大厂程序员断供……
所以咱普通人不能不防。
咱大多数人之所以现在安安稳稳在这里刷手机、不愁吃喝房贷,可能只是因为运气还可以,目前还没冲击到自己身上。
但是咱不能一直靠天吃饭。
毕竟现在连种地都不靠天吃饭了。农民都知道要合理调控作物的种植面积控制风险,无人机等新型工具升级帮助克服困难,还可以购买农业保险规避不可抗力……
02
很多年前读过一本小说,有个印象很深刻的情节。
一个在事业巅峰的男人,前1秒还落地窗前胸中有丘壑一览众山小呢,后1秒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失误丢了工作。
之后,他的前下属,为了避免卷进失误的锅里,都力争跟他划清界限;他的办公室恋情女友,对他的态度180°大转弯,他头一次发现女友竟然有不温柔的一面,哦不,前女友;因为垂头丧气不修边幅,连想要个小广告,人家都不发给他,觉得他消费不起……
每个站在山巅的人,都会产生自己会永远站在这里的错觉。其实,哪有永远的顺风顺水。站得高,摔得更疼。
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起一个底层认知:没有永远的高薪,没有永远赚钱的行业,自己不会是例外。
基于这个底层认知,再做决策,你会发现你的很多决策都会不一样。
1. 永远要记得固定下一部分资产
只会赚钱的没用的,或者说是远远不够的。
演员啊、体育明星啊,都会赚钱吧?可一旦职业生涯结束,破产得比比皆是。
NBA有几十位在职业生涯中赚到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几个亿美金的球员,退役后陷入财务危机。破产的、欠下巨额债务的、拍卖私人物品还债的、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的、还有一度连汉堡都买不起的……
家庭财务就好像个蓄水池。一边进水口,一边出水口,只要你出水口开得比进水口大,进水口再给力也白搭,池子还是会很快见底。
那如何固定下一部分资产呢?
大家熟悉的可能是买房。但是我这里没特别说买房。
因为倘若你买了错的房,什么两年跌掉一半的,或者有价无市无法变现的,或者什么没配套没产业的海景山景的,这都不能叫固定下资产,你只是买了个消费品。
当然,好房子、核心资产永远稀缺永远不过时。
但好房子也不是我们唯一的优选了,因为房子的大牛市已经过去了。
除了房子,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同,选择不同的储蓄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积累蓄水池的方法;你还可以选择积累私域,只要你有能对接的业务有变现的能力。
所以,不一定要在房子一棵树上吊着。但是,一定要有这样的资产池子。能多元化配置,就更好了。
我有家庭收入很高但是无法控制高消费的女性朋友,就在几年前早早给孩子配置好了教育金的池子。这样每月被动必须攒钱,是个约束。且知道自己有池子了,心态也很好,剩下的钱再消费心里面也很轻松。
2. 永远不要绷紧了皮筋负债
房子断供的,大多是绷紧了皮筋负债的。
年入百万一个月是8.3万,敢还7.5万房贷。。
我以前写过这个事儿,很多人说房贷7.5万不现实,借不到那么高。我猜他是有借一些短期贷款凑首付哈,这样的操作很常见,所以比如头一两年的,每个月就会面临巨额还款。
不仅买房,创业啦、做生意啦,很多人都会搏一搏。想让跑通的业务快速扩大,于是借钱砸,想着没事儿,熬过这半年一年就好。
但是,还是那句话,想好退路。倘若过3个月赛道格局变了,不到半年这业务做不成了,砸进去的成本,是不是我不可承受之重,我的现金流撑不撑得住。
做事儿的时候,多想想自己运气不好的时候咋办,别总麻痹自己,相信自己会是那个幸运儿。给自己做好兜底方案,自己才会成为那个撑到黎明的幸运儿。
3. 永远给自己的现金流多个支点
说起来就是老生常谈的plan B、planC,大家好像都知道,但是知道不等于做到。
做到是很难的,这关乎你的资源分配。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一个业务月利润8万,资源double进去能赚到16万,这是你的极限了,你就干不了其他事情了。
或者同样资源,你去开拓一个plan B,可能费劲3个月,一个月只能产出1万。
你怎么选?
如果你没有现金流需要多个支点的意识,肯定选第一种double资源进一个赛道了对吧,毕竟16对1啊。而且本来就8万了,后面费劲赚那1万,还不如躺平呢,你会不会这么想?
这是我一个朋友去年遇到的真实情况。
他做事比较稳,选择了用余下的资源开拓plan B。去年他这么选择的时候,身边不理解的人还蛮多的,尤其一直跟着他干直接从业务中分红的一个小朋友。
但是今年,从3月谁都没想到的上海开始,他们的业务也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经过这大半年洗礼,从8万跌到3万了已经,且还在继续下滑中。
还好,他开拓了plan B,那个路子,倒是已经被他放大到了3万利润一个月,目前看,保持节奏慢慢投入,还能继续放大。
而他们之前的同行,很多都被这波暴击砸晕了,收入腰斩开始找路,和去年开始找路,心态那是不一样的。
面对同样的选择题,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决策?
我估计起码一半以上的人是会去 all in资源到已有赛道的,剩下的人里可能一半选择躺平逍遥,另外的才会考虑巴巴的费力不讨好搞plan B。
只有心里面装着“没有永远的高薪,没有永远赚钱的行业,自己不会是例外”这句话,才有可能坚定地做这个选择。
本来我们就处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尤其这几年,商业形态更是瞬息万变。
可能有时候,确实宁可牺牲一些得到更大果子的机会,先保证明天后天也有足够多样的果子,才是优先级更高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