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12月12日开始,较强的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北方,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出现大风降温,局地阵风超过10级。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合肥、武汉、南京、杭州等地最低气温预计跌到-5℃左右。而江浙沪的最高气温也有可能不超过0℃,构成全天都在冰点之下的冰日。
2. 亚欧大陆北部再次形成了寒潮挤压形势。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寒潮发生频率在降低,影响我国的寒潮次数总体也呈减少趋势。但气候变暖并没有限制极端寒潮事件的发生。预估结果表明,未来极端寒潮仍然可能在东亚频繁出现。
3. 拜全球变暖所致,欧洲特别是乌克兰的冬日已经大幅后推了。在黑海向北吹来的暖湿气流影响下,乌克兰气温也明显偏高。原定11月下旬、12月初的初雪上冻就推迟了一个月,俄乌双方在雨水浸泡的堑壕里苦不堪言,而战局继续胶着。
4. 从12月下旬开始,乌东战场终于降到0℃之下,双方又可以大展身手了。这一段东亚寒潮频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欧洲偏暖,向东挤压西伯利亚冷气团。这也让“欧洲人被冻死了”“欧洲不会再援助乌克兰”等言论偃旗息鼓。欧盟又刚刚新通过了180亿欧元的援乌款,指望欧洲不援助乌克兰,基本不可能。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11月末,一场“35年来最强”的初冬寒潮影响我国除青藏、川西和云南外的大部分地区,带来剧烈降温和雨雪天气,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历史同期第一,对交通、部分地区设施农业等造成不利影响。
而从12月15日到20日,又一场强冷空气将影响包括云南在内的我国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风降温、大风沙尘和雨雪天气,北方冻透南方冷透。
与11月末的寒潮相比,这次寒潮降温幅度不大(因为11月寒潮前是强偏暖,寒潮一到降温对比强烈)。但是在前期寒潮降温的偏冷基础上叠加冷上加冷,将让南方多个地区的最低气温或将接近甚至打破历史同期记录。
强寒潮
本月中旬,东亚将受到连续三股西伯利亚南下冷空气的影响 ,分别始于12月9日、12日、16日。强度一次比一次强。
12月9日的冷空气比较弱,位置靠西,但也让新疆、西北、内蒙等地刮起沙尘,吹散了中东部平原地区的大雾。但这只能算是一个前奏。
12月12日开始,较强的冷空气开始影响我国北方, 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出现大风降温,局地阵风超过10级,部分地区还出现了扬沙或浮尘。
降温最剧烈的地方在东北以及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一带,两天的累计降幅普遍可达8~15℃,长春、哈尔滨最高气温都将降至-15℃左右。
两支“先遣队”南下试探,冷空气一西一东,分别给西北东北再降温;而 真正席卷全国的寒潮主力将在12月16日出发 。
它将在12月17日至20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冷空气倾泻而下,不仅会让北方气温再下一个台阶,降温影响还直冲云南、海南,甚至东南亚。
寒潮时间进程是14日主要影响新疆地区,15-16日东移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地区;17日主要影响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
至12月16日20时,新疆、内蒙古中西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北部和西部、江汉东部以及江淮西部等地区将先后降温6~8℃。
其中,新疆北疆、沿天山地区和东部、内蒙古中部、甘肃东部、宁夏北部、山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可达10℃以上。
期间,新疆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华北、黄淮等地有4~6级西北风,阵风7~9级;12月16日早上最低温度0℃线将位于秦岭-淮河一带,并将继续向南方地区推进。
这个最低气温0℃线在18日将突破乌蒙山-南岭-武夷山一线,南压前推到云南东部、广西东北部、广东北部、福建西部。
预报17日夜18日晨福州接近0℃,广州南宁最低气温不到5℃(广州预报了3℃左右),甚至三亚也要降到15℃以下。
至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上海、合肥、武汉、南京、杭州等地最低气温预计跌到-5℃左右。而江浙沪的最高气温也有可能不超过0℃,构成全天都在冰点之下的冰日。
上海、浙江、福建、广东部分地区的低温将接近或突破历史同期极值。四川盆地受盆地庇护情况较好,但最低气温也接近乃至低于0℃。
值得注意的是,冷空气甚至会突破乌蒙山进入云南高原。“春城”昆明最低气温跌进0℃,还有可能会下雪。 这次寒潮南下很深,就连属于热带的西双版纳都要降到10℃以下,泰国北部的清迈最低10℃。
至于北方将迎来持续严寒天气,华北、西北东部一带最低零下10℃上下,最高也不会超过0℃。
东北沈阳、长春、哈尔滨进入最低-20℃、最高不到-10℃的隆冬。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西北部部分地区最低气温将低于-40℃。
由于冷空气是连续三轮来袭,前两波冷空气南下提前吹走了暖湿气流,到16-18日寒潮主体抵达时,水汽极少。
暖湿气流的南支槽也不配合,所以雨雪整体较弱。
预计本次过程,西北地区及内蒙古西部、山东半岛、河南中南部、苏皖中北部、湖北、贵州、川西高原等地将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
四川西南部、西藏东部、山东半岛北部局地有大到暴雪,贵州西部等局地有冻雨。
受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地区将有4~6级偏北风,阵风可达7~9级。同时海上风力较大。15日至18日,我国东部和南部海域有6~8级、阵风9~10级的大风。
其中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中东部和西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9~10级、阵风11~12级。
总之,预计星期天18日的凌晨到早晨是中东部地区最冷的时候。当时恰逢世界杯决赛,防寒保暖工作得搞好。
中长期预测
不是说暖冬吗?为什么今年一入冬就那么冷?还要继续冷?因为亚欧大陆北部再次形成了寒潮挤压形势。
强大的暖空气分别在乌拉尔山(乌拉尔暖脊)、勘察加半岛(鄂霍茨克海-阿拉斯加暖脊)突进,压缩加强了西伯利亚的寒冷空气,并最终合力向南挤下来。
蒙古-西伯利亚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大陆性极端气候明显,大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北半球最强覆盖面最广的高压。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北半球“冷极”奥伊米亚康(oymyakon)与芬兰瓦萨市基本一个纬度,前者冬天一月平均-44℃,后者平均-8℃,差别太大了。
12月12日早晨,奥伊米亚康最低气温降到了-61.8℃,这也是当地自2011年后首次出现-60℃以下酷寒。
巨大的冷源将随着西风带的波动,以泰山压顶之势倾泻而下,向东亚地区充分释放冷源——受西伯利亚寒潮影响,中国是全世界同纬度地区冬天最冷的,没有之一。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环流态势影响下,过去一个月北半球总体出现了西伯利亚、青藏高原与北美高纬度地区降雪总体偏多的状态,甚至刷新了积雪面积纪录。
这让12月整月偏冷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偏冷的强度也进一步增强。
在经历偏冷的12月上旬、更冷的12月中旬之后,目前预测12月下旬还会有寒潮南下,很可能出现整月一冷到底的情况。
但冷空气持续南下,也提前消耗冷源。很有可能像2020年末的“世纪寒潮”之后,长时间出现偏暖的现象——
▎2020-2021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及距平逐日变化。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12月的寒潮太猛,把1月2月冷源都提前消耗了,最后平均下来,反而是偏暖冬。而且是排名全国平均气温历史同期第八高的暖冬。
其实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寒潮发生频率的确在降低,影响我国的寒潮次数总体也呈减少趋势。
但是寒潮的强度并未降低,即气候变暖并没有限制极端寒潮事件的发生。预估结果表明,未来极端寒潮仍然可能在东亚频繁出现。
极寒、极端高温、极端降水、极端干旱、极端对流风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全球平均地表气温的上升,使得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得越来越多。
研究表明,未来在全球变暖影响下,极端天气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会明显增加。
人类需要积极适应与行动,要有足够的能力和科学智慧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对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程度。
欧洲天气与乌克兰战争
有人关注地问,最近一段时间,欧洲和乌克兰的天气怎么样?只能说,对俄罗斯来说,不怎么样。天不助俄罗斯。
拜全球变暖所致,欧洲特别是乌克兰的冬日已经大幅后推了。 在保尔柯察金的时代,乌克兰秋雨季是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
结果今年那会(俄罗斯从赫尔松撤军)倒是晴天比较多。真正的泥泞雨季推迟了快一个月,下在了11月中旬到现在的12月中旬。
在黑海向北吹来一阵又一阵的暖湿气流影响下,乌克兰气温也明显偏高。像18日早晨预报,哈尔科夫、顿巴斯等乌东地区,气温是10~12℃!这比西双版纳还暖!堪比三亚!
这也导致按气候原定的11月下旬、12月初的初雪上冻根本就推迟了一个月。在这个延迟的秋雨季,俄乌双方在雨水浸泡的堑壕里苦不堪言,而战局继续凝固。
目前在激战的就只剩瓦格纳雇佣兵已经装模作样进攻了5个月的巴赫穆特。在收纳了就连俄军也不要的囚犯兵之后,瓦格纳人数增加到2万人。
战场正面有限,乌克兰军队在此部署了5个旅迎候瓦格纳雇佣兵,其他部队大都处于休整状态。另外顿巴斯俄族武装则在徒劳地试图打破顿巴斯的包围。
至于具体战局,直接引用俄乌战争“始作俑者”斯特列科夫对于顿巴斯巴赫穆特战场的分析即可:
俄军放弃了迂回侧翼作战,继续以蛮力正面进攻,先是猛烈的炮击摧毁目标,然后炮击的火墙向纵深延伸,地面部队跟随炮击火墙前进,要么占领阵地,要么失败撤出。
瓦格纳雇佣兵的囚犯们继续用自己的天灵盖敲碎巴赫穆特的乌军工事,俄军取得了一些战术成功,但几乎没有进一步突破乌军防线的机会。
俄军在巴赫穆特的战斗就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堑壕战阶段一样,是毫无意义的厮杀,因为乌军在巴赫穆特的背后还有数道绵延密实的防线。
即使乌军从巴赫穆特撤退,也没有什么战略上的被动。俄军在这里耗费了太多的蛮力,即使占领了巴赫穆特,还是需要一点一点的往前拱。
乌军越来越自信,而俄军却不知为何而战。持久战和堑壕战毫无意义,等于自杀,从前线态势上看,俄军已经失败了。
如果不进行全国总动员,俄罗斯将输掉这场战争。而要想征服乌克兰,俄军需要再投入100万部队才行。
这动不动员的,还是算了吧。坦克都没多少辆了。其实,在5月份的巴赫穆特就已经证明,俄罗斯就连突破乌克兰防线、获得一场战术胜利的能力都没有了。
现在全世界都看清楚了,所谓曾经的“世界第二武装力量”,不过就是一个1亿多人中等国家的庸常之军。陆军力量肯定不如土耳其,跟埃及应该差不多。
一个关键问题:俄军现在在哪里?干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已经消失了。
现在只剩下2万瓦格纳雇佣兵(巴赫穆特)和3万俄族武装(顿巴斯特别是顿涅茨克)在打,形态已经彻底退回到一战。
莫非动员的30万大军和剩下的20万都在休整,等着冬季攻势一招制敌吗?
那就拭目以待吧。乌克兰军队也不是今年2月开战时的懵懵懂懂了,就等着呢。
欧洲天然气与乌克兰战争
从12月下旬开始,乌东战场终于降到0℃之下。双方可以大展身手了。这一段东亚寒潮频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欧洲偏暖,向东挤压西伯利亚冷气团。
这也让“欧洲人被冻死了”“欧洲不会再援助乌克兰”等自相情愿的言论偃旗息鼓,更加没了市场。
这股言论在今年5月春末夏初俄罗斯攻势不畅就开始酝酿,一直到8月下旬欧洲宣布储气基本达成目标、“北溪”被炸媾和已无可能才告一段落。
思想脉络无非是“欧洲人没俄罗斯天然气烧被冻得受不了-因而反对援乌-乌克兰失败俄罗斯胜利”。其中的推理逻辑每一步都非常可笑。
欧洲纬度很高,马德里相当于北京,巴黎伦敦就相当于哈尔滨。但受大西洋暖流和海洋性气候温暖,又不受西伯利亚寒潮侵袭,西欧的冬季气温可是与江南相当。
而西欧集中供暖或自采暖的很多,比江南条件要好许多。而就燃气供应而言,西欧有各种办法去缓解和实质缓解了。对俄绥靖?依然是80%的欧洲民众支持援乌反俄。
至于更冷的东欧,那是绝对铁杆援乌反俄的,不会动摇。这是最重要的安全需求、集体意志,不可能因为经济因素或者一时困难就能够动摇。
所以,在教训了混进来的亲俄派匈牙利欧尔班一顿后,欧盟又刚刚新通过了180亿欧元的援乌款。指望欧洲不援助乌克兰,那是天方夜谭,做梦。
再说,即使真有(事实上就是没有)欧洲国家冒千夫所指退出或减少援乌,援乌的一半本来就是美国承担,无伤大局。
美国不可能放弃几十年一遇的重创削弱俄罗斯难得机会,更不可能逼着乌克兰投降,那整个北约都会面临瓦解,大家都不认美国当老大了。这怎么可能?
大半年来,欧美一共给了乌克兰大约1000亿美元援助款,欧美各半、军政各半。这1000亿美元,比之前每年都要扔在阿富汗贫瘠荒凉干旱的群山之间的2000亿美元,效率不知道高出多少倍。
再再说,今年的2月底到4月初,不是说“欧美援助已经改为线上”了吗?乌克兰在基本没有获得什么援助的情况下,不还是把俄军从基辅逼退了?
无怪乎,指望这么一支战力不足的俄军达成目标,就只能去祈祷各种场外因素了。
可惜啊,从天然气、石油,再到美国中期选举,俄罗斯这种求神拜佛的心态,只见节节败退,无一遂行顺心。一拳打不开,惹得百拳来。
就拿俄罗斯出口、经济乃至国家生存的命脉——石油出口来说,欧美即将实施60美元限价,但实际上乌拉尔原油出口为了获得销路,最近半年已经打折20美元出口。
最近国际经济情况不够景气,各国经济复苏前景不如预期,国际布伦特油价已经重回80美元,回吐了俄乌战争之后的全部涨幅,回到了战争之前。
这样,俄罗斯当前的原油出口价实际上已经就是每桶60美元。这个价格,恰好是俄罗斯平时维持财政平衡时所需的油价水平。但现在是战争状态,开销很大,早已入不敷出。
而当欧美限价60美元后,像印度之类阴诈至极的“伙伴”,又趁机再度索要折扣,把油价打压到仅仅维持俄罗斯石油公司成本运作平衡的40多美元。这就更糟了。
总之,自从5月份的T-1302公路突击失败,俄罗斯再也无法在战场上获得胜利了。战场上拿不到的,谈判桌前更别想拿到。更何况,乌克兰根本不与普京谈判。
无论是军事、政治、外交、地缘还是经济,俄罗斯早就输了。打掉了国威,打光了经济,打出了边界上的两个北约新成员国,最终还要支付天价赔偿,还不算输吗?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没有绝对的实力,就轻而易举开启战争,结果暴露了自己的软弱无能,糟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