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塔门(ID:DT-Tamen),文字:菜乙己、张晨阳,编辑:唐也钦,可视化:郑舒雅,数据:董道力,原文标题:《汪小菲的心是什么做的?是巨蟹座的》,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2年11月21日,全网巨蟹座风评被害。


事情起因是台媒报道,大S起诉汪小菲未履行离婚协议,从今年3月份开始,再未给她支付过生活费,目前累计欠款超500万,因此,大S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随后,巨蟹代言人(无人承认版)汪小菲在微博上疯狂输出自己的委屈和付出:先是用著名的“不想再付电费了”梗引起全民吃瓜,然后是“窝囊废,不会换个床垫吗”来攻击前任的新老公,后面又爆出小S的劲爆新闻……


不过,谁也没想到,一切发疯的源头是汪小菲回复网友的那句:“我巨蟹座,这次真的被整急了!!!”



1. 巨蟹座被黑始末


汪小菲“我是巨蟹座”的豪言一出,立刻引起全网讨论,微博话题迅速发酵。


最初,微博上被讨论的还是#巨蟹座汪小菲#、#汪小菲说别惹巨蟹座#这些话题。随后,星座博主陶白白立刻跟上节奏:“别问我了,我也不敢惹。”于是#陶白白不敢惹巨蟹座#也迅速登上了热门话题。


再之后,网友还衍生出了#汪小菲巨蟹座文学#以及#摩羯座向太VS巨蟹座汪小菲#的大戏。



更具体来看,大家都在讨论什么?


从评论区来看,内容大抵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星座爱好者。在评论区艾特星座博主、星座大V求解释、求分析,或者一本正经地分析巨蟹座,发表自己的观点:“汪小菲不能代表巨蟹座,他这把年纪早上升星座了。”


第二类则是巨蟹座本人和巨蟹座受害者亲自下场。曾被巨蟹座伤害过的人,立刻跑来表示认同:


“我身边认识的几个渣男都是巨蟹男。”


“前任就是巨蟹,情绪化、发疯,快跑……”


要么巨蟹本人“摆烂式承认”,当得知汪小菲也是巨蟹座时,恍然大悟似的表示“一切都通了”:我们巨蟹就是这样爱发疯、真的,我们巨蟹没有一个好东西……



当然 ,更多人表示的是:“巨蟹风评被害。汪小菲你发疯就发疯,求求别来祸害巨蟹座。”


我们统计了热度最高的两个话题#陶白白不敢惹巨蟹座#和#巨蟹座汪小菲#评论区的关键词,想看看大家围绕“星座”都在讨论什么?都有什么情绪?结果显示,“风评”、“被害”、“发疯”的词频最高,认为“很准”的仅排第八。



最后一类是看热闹的旁观者。虽然“我不是巨蟹”“我不了解巨蟹座”,但并不妨碍“我也参与玩梗”。



也有人以看客的身份心疼那些风评被害的巨蟹座。比如脱口秀演员史炎就发微博称:“男人至死是少年,巨蟹座北京孩子除外。”



至此,这场“星座学”“星座黑”“星座鄙视链”的讨论达到高潮。


2.当我们聊星座时,我们到底在聊些什么?


既然又有人觉得风评被害,又有人说汪小菲是巨蟹座表率,那么巨蟹座的本体到底是什么?


我们浏览了小红书三个月内的笔记,遗憾地发现讨论巨蟹座时出现的关键词——


Top1,是“拿捏”。


Top2,是“笨蛋”。


(免责声明:此数据统计结果仅代表小红书用户对巨蟹座的看法,绝不影射塔门对此次汪小菲发疯的任何观点或立场。)



就像所有星座命格的描述一样,有关巨蟹座的关键词虽然也极尽自相矛盾之能事,但最后又都有自圆其说的本领。


比如:


“拿捏巨蟹座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让他觉得你在拿捏他。”


“巨蟹座越喜欢你就会表现得越不喜欢你。”


“不是巨蟹不主动,只是巨蟹的主动太难懂。”


……


有关星座的讨论之所以如是,大概是因为当我们讨论星座时,我们总是在讨论某几个弯弯绕绕、迂回曲折、剪不断理还乱的人生命题。


我们打开陶白白的小红书主页,就会发现如果按照内容方向分类,他的视频基本都集中在这三个话题:


恋爱、交友、个人成长。



超过一半的视频在聊恋爱,交友和个人成长相关内容各占了四分之一,“感情”也是所有视频中最频繁被提及的关键词。


而在这些专业分析之外,星座作为一个意义笼统却被广泛使用的标签,也已经蔓延到了日常的每个缝隙里:


在985相亲平台“陌上花开”,每位嘉宾的简介里,“星座”甚至排在了“毕业院校”的前面;


在求职平台“Boss直聘”,每位求职者的个人主页,在填写出生年月后,都会自动显示其“星座”;


……


从找工作到找对象,星座仿佛包揽了所有最难解的人生课题。


但星座真的有答案吗?


或者应该问:我们真的相信星座能给出答案吗?


当我们相信星座,们到底在相信些什么?


据Gallup、YouGov等调研组织统计,在许多欧美国家,超过1/4的人相信占星学。


在中国,头部星座博主如陶白白,仅在抖音一个平台就坐拥2200万粉丝。


所以到底,“为什么那么多人相信星座?”


在这个问题下,知乎网友犀利辣评:“是人都喜欢听好话。”


并不全对。


虽然大多数星座博主都极擅语言包装的艺术,但“金牛座抠门”、“处女座洁癖”、“射手座花心”等等常见的星座描述,也确实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话。


更为官方的解释,来自一个被用烂了的心理学现象——“巴纳姆效应”。


百度百科是这样定义巴纳姆效应的:“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订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我们主观上想要相信一件事、或者已经有了一个先行结论,因此会把“星座”作为一种工具去佐证自己的观点。


而我们相信、或者愿意相信的事,并不全是传统意义上的“好话”。比如今天我们相信“水逆”,曾今我们(或我们的祖先)也信过“印堂发黑”。


比起听好话、讨吉利,玄学诸如星座(以及占星、星盘、塔罗等等更为冗杂的算命形式)的最终任务或许只是为了帮我们解释、并应对厄运。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当人的处境越艰难,就越需要、也越有可能相信玄学。


英国占星师Penny Thornton称在新冠疫情期间,她的个人占星网站流量上升了20%,收到的占星相关邮件咨询,也比平时多出了33%。


豆瓣用户@笑笑有被谢到 问网友:“为什么我都一把年纪了还相信星座啊!!!! ”


评论有人回复:“因为你都一把年纪了……”


言下之意似乎暗指:随着年龄变大,人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变小,而仅剩的浪漫和希望,是否也只能从玄学中寻?


或许这才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星座来给生活做注脚:不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一切的不可预测、不可掌控、与不可知?亦如寺山修司的电影所说:


“痛苦是不变的,改变的只有希望而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T塔门(ID:DT-Tamen),文字:菜乙己、张晨阳,编辑:唐也钦,可视化:郑舒雅,数据:董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