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陶淘,编辑:曹杨,原文标题:《〈三体〉动画,需做减法》,头图来自:《三体》剧照


“国民IP”《三体》动画上线,火爆的同时,也面临着“审判”。


12月10日晚上10时,上线不足12个小时的《三体》动画,在B站的播放量成功突破1亿次。同时,动画站内同时在线观看人数创下B站新高。


截至发稿,《三体》动画在B站的播放量达1.2亿,连续两天位列B站“热门国创榜”第一。微博上,话题#三体#的阅读量近10亿,讨论次数超50万。抖音上,话题#三体动画#、#三体动画开播#相关的短视频播放量也均超过1亿。


然而,作为被誉为全球科幻巅峰小说、荣获了雨果奖的《三体》改编的同名动画,可谓“欲戴王冠,必承其重”,高期待值之下,《三体》动画也很快受到了多方批评。


首先,就是关于动画建模的批评。微博话题#三体建模丑#在动画版上线当日,就冲上了热搜榜第一位。其中,“建模还不如游戏”“画质不如《灵笼》”“模型没问题,人物动作一般”等,是该话题下观众的普遍观感。而在另一个话题#审判三体#下,普遍槽点还包括“人物与时代背景没有交代清楚”“节奏快”等。


图/微博关于#三体建模 丑#的热搜 来源/微博 燃次元截图
图/微博关于#三体建模 丑#的热搜 来源/微博 燃次元截图


除此之外,多位看了《三体》动画的观众,纷纷对燃次元表达了“很难为动画版买账”的感受。


“最开始角色出场时,一个胖子、一个瘦子,我觉得那两个人的手臂动作都卡顿,一种‘PPT’的既视感,很扫兴,我也就没兴趣看接下来的情节了。”没看过原著的Sarah对燃次元吐槽,“看了大约一刻钟,我就困了。”


“动画版应该是既想满足书迷的期待,同时又想吸引‘路人粉’,所以会以‘古筝计划’这种宏大的场面开篇。但事实上,这种突兀的叙事方式,直接导致了动画很难交代清楚故事的背景。与此同时,开场又没能拍出气势磅礴的画面,这应该也没有达到制片人想要的效果。”资深媒体人、《三体》原著的忠粉章近对燃次元表示。


正如章近所说,事实上,B站拍摄《三体》,确实想要获得不同受众的认可。


B站副总裁、动画版《三体》的制片人张圣晏曾在一次公开活动上对燃次元表示,“《三体》动画有着很广泛的原著基础,在整个改编过程里,我们也非常照顾原著粉丝的感受。”与此同时,张圣晏也提到,动画版并不只是给小说粉丝看的,也不仅仅是给国内观众观看的,它应该是面向全世界的。


“基于此,在第一季动画版创作的过程中,我们改了好几版,综合了多方意见。”张圣晏进一步强调。


然而,或许正是想要试图兼顾所有观众的感受,让《三体》动画迷失了自我定位。


“对于欣赏门槛比普通影视、动画作品要高的硬核科幻来说,其在面临不同受众群体时,或许还是需要做出选择的。比如,原创科幻动画《黑门》,尽管影响力比较垂直,但用户的反馈却普遍较好的原因,就是它把目标受众定位在了硬科幻爱好者中。”极客电影创始人李东东分析道,又或者,对于《三体》等国民级科幻IP而言,创作者可以集中火力去攻克如何吸引新粉这一难题。


“毕竟,鱼与熊掌,难以兼顾。”


被审判的《三体》动画


希望获得所有观众青睐的《三体》动画,却在播了仅仅两集之后,就遭遇了“审判”。


其中,“新人”审判的点,主要在于《三体》动画的粗粝画风,以及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故事情节。“真的糙,脸部特写有一种《模拟人生4》(游戏)的感觉,眼睫毛一坨黑。”“调色灰蒙蒙的,所以,在人物的一些表情细节上,难以显示出来,稍微显得有点面瘫了。”微博上,部分“路人”观众对《三体》动画的视觉效果颇有微词。


除此之外,故事情节表述不够清晰,也是《三体》动画备受吐槽的点之一。其中,开篇的“古筝计划”,就因没有解释行动的前因后果,让许多非原著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


“我之所以看《三体》动画,就是因为它是国内外都很火的IP。我并没有原著情结,看的时候自然不会带原著滤镜,只是想看一看故事内容。然而,我完全没有看懂。” Sarah告诉燃次元。


“我是和朋友一起看的动画版,她在我们开始看之前给我科普了5分钟小说的内容,又在开播后每过3、4分钟,就停下来给我科普1分钟故事背景,但即便是这样,看了十几分钟之后,我还是一头雾水,也就放弃观看了。” 《三体》非原著党观众、90后国漫爱好者禾禾,同样对燃次元表示。


被多位观众吐槽较难看懂的“古筝计划”,讲述的是“地球人希望通过窃取‘降临派’(降临派,指对人性彻底绝望、希望通过外星人‘降临’地球来改造人类、甚至毁灭人类的想法)电脑存储的数据,来掌握更多外星文明,即三体人资料”的行动。


故事中,警察兼地球防务安全部情报人员史强,想通过用纳米切割降临派的船只,从而杀死船员却不会毁坏硬盘数据的方式来达成目标。利用的原理则是,纳米丝纤细,可以将船员和硬盘切割得很平整,但同时又能将硬盘还原。而在微观之下的纳米,有如在宏观之中的古筝,因此,该计划被称之为“古筝计划”。


图/“古筝计划”截图 来源/B站 燃次元截图
图/“古筝计划”截图 来源/B站 燃次元截图


但就是这么一个背景如此复杂的行动,在《三体》动画的开场,却几乎没有任何交代,也不难理解,为何大批没看过原著的观众,会在第一集只播了十几分钟后,就弃“坑”。


与“路人粉“的“看不懂”不同,《三体》动画令原著小说的忠粉最诟病的点在于,其对主要人物的设定,以及故事节奏的把控。


“我看过两遍原著,听过一遍《三体》广播剧版,同时还看过粉丝制作的《我的三体》动画,对比来看,官方的这部《三体》动画,给我的感觉就是,人物浮于表面,没能深挖。”李东东如此评价。


“无论是警察史强,还是面壁人罗辑,他们的性格都应该是多维的。比如,需要在后续承载人类命运的罗辑,尽管前期是个花花公子,但也应该有作为教授和学者,相对沉稳的一面。动画中的罗辑,给人感觉太‘油腻’了。”对此,章近也深有同感。


章近口中的罗辑,是小说《三体》中的第一男主角,背负着拯救全人类命运的任务,但却又不被大众理解,可谓是孤胆英雄。然而,在《三体》动画的伊始,罗辑性格中潜藏的面对现实的豁达和直面危机的冷静,几乎没能被体现出来。


“在我看来,《三体》动画的另一个问题,在于第二集的节奏。飙车戏可以2倍速看,完全没必要占到十分钟。”章近讲述,史强、罗辑与敌方的追车戏,尽管镜头中不乏火车越轨等比较具有张力的镜头,但这种“速度与激情”,还是影响了叙事的紧凑感。


燃次元发现,在《三体》动画的弹幕中,不少观众对此表示,“这估计是为了照顾没看过书的观众。”


而另一位《三体》原著党忠粉则更是直言,“我压根儿没打算看《三体》动画,怕毁了《三体》在我心中神圣的印象。”


《三体》动画迷失


不难看出,《三体》动画既未能讨好原著粉,也没能吸引更多新粉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或在于硬核科幻原本存在的巨大的改编挑战,以及制片方未能找准的受众定位。


对于硬核科幻的改编,青年科幻作家、编剧陈楸帆对燃次元表示,“硬核科幻的改编,可谓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纵观全球科幻影视历史,成功的改编作品也屈指可数。这是因为,硬核科幻的魅力大都集中在比较抽象的概念上。而这些抽象的概念,一旦被具象化之后,魅力反而会被削减。”


章近补充道,“尤其是小说中完全新兴的科幻概念,完全没有以前的动漫、影视作品作为参考系,这也是硬核科幻改编的难点。”


“以《三体》动画为例,从十维到二维世界的降维变化;三体人发明的、用来对付人类的质子与人类的沟通方式,这些内容的影像化,即便是对于作者刘慈欣来说,都是一种挑战。而对于非作者本人的制片方团队而言,任务就更加艰巨了。”章近进一步分析表示。


尽管《三体》动画中,也有着完成度较高的具象化表现,比如第一集中,将人类的视网膜以宏观的形式呈现在与质子对话的过程中,对于许多书粉而言,可谓是具象化表达了人与质子对话的神来之笔。但在他们看来,书中更多的精巧设计,在动画中并没能充分展现。


图/人类与质子的沟通画面 来源/B站 燃次元截图
图/人类与质子的沟通画面 来源/B站 燃次元截图


“在我看来,这或许是因为编剧团队缺乏对《三体》原著内容的内化。”李东东对燃次元分析。


事实上,《三体》动画的主创团队为了能让书粉有更高的满意度,在整个动画的制作中,也颇为曲折。


张圣晏透露,“第一季打磨的时间很长,也修改了很多版本,其中最核心的版本有两个。前期制作过程中的第一个版本,仅创作时间就有7、8个月,那个版本改编会多一些,也更偏戏剧化、影视化。只是后来我们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后,又将其推翻了,得到了更遵从原著主线的版本。”


除了想要更多地留住原著粉,B站和与负责《三体》动画制作的艺画开天也在吸引“路人粉”方面做出了努力。


“为了更好地帮助没看过原著的观众去理解故事情节,我们改编了少量内容,同时增加了一些细节和补充拓展,就是想降低观看门槛,让‘门外’观众也能更好地理解《三体》动画。”张圣晏补充道。


然而,效果却并不如主创团队所愿,这或也成了《三体》动画迷失的另一原因。


“对于部分硬核科幻作品来说,原著粉与非原著观众对动画的期待与需求,可能本身就是背道而驰的。”章近进一步表示,还是以飙车戏为例,“短时间内大量的动作戏,对大众而言,看起来好像很有好莱坞大片的爽劲。但事实上,硬核科幻片需要的是更具张力的叙事形式,从这方面来看,就很拉胯。”


对此,陈楸帆表达了相似观点,“以‘古筝计划’开篇,肯定也是希望吸引更多新粉。但对于原著铁粉而言,一些经典的、在脑海中不断闪回的场景,在动画中仅以文字的形式来交代,就很难让人满意。”为了吸引新粉而做适当改编,从而受到原著粉的吐槽,或是主创团队一开始就可以预料到的。只不过,令他们没想到的或是,这些颇有信心的故事情节交代,包括Sarah、禾禾在内的新人观众也纷纷对燃次元表示,“没看懂。”


“这或许是因为制片方在创作时,目标受众会时不时地在原著党与非原著党之间切换。” 章近直言,这就导致作品受众定位不够清晰,原本的“一石二鸟”也变成了“费力不讨好”。


科幻改编,需有取舍


《三体》动画开播之后的口碑,既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硬核科幻的改编之棘手,在影视、文学领域都已达成共识。


也因此,多位业内人士对燃次元表示,“硬核科幻改编时,如果难以呈现所有要素,那在面对受众的选择时,就应该有所取舍。


“尤其是《三体》这样的全球性IP,在我个人看来,更应该倾向将目标受众定位得更加广泛。”李东东进一步表示,“一旦找准了这种定位,去集中精力满足其中一类群体的观赏需求,而不是平衡地去满足大众、硬核粉丝的需求,可能效果会更佳。比如,除了需要内容表达清晰之外,大众的需求还包括精致的画面等。如若不然,必将导致观众之间的‘斗争’。”


但章近的观点与李东东不尽相同,“在我看来,《三体》动画就应该是一部粉丝向的作品,它的粉丝量足以撑起这部剧集。”但章近同样认为,如此鸿篇巨制的书籍,确实很难满足所有受众的需求。


来源/三体动画官方微博
来源/三体动画官方微博


如上述两位业内人士所说,在微博话题#三体 丑#的评论中,硬核书粉与“路人”观众之间的交锋异常激烈。这边是原著党表示,“建模不好看咋了,剧情好就行”,那边则是来自“路人”的反击,“画面、人物美观当然很重要”“看剧情为啥不直接看原著啊”。


“硬核粉丝会非常在意书中的名场面,比如粒子对撞的画面、面壁人在行星防御理事会中的正面交锋,以及被外星文明攻击后、三维太阳系悲情地二维化等。”章近建议,提高画面的可观性,可以考虑从这方面入手。


“不可否认,对于原著党来说,叙事是评价《三体》动画尤为重要的维度之一。”但章近直言,《三体》动画的内容却有一定的割裂感,“动画从气质上就给人一种混搭的感觉,几条叙事线略显混乱,情节应该更具有连贯性。否则,书迷看着都会觉得晦涩,更何况是普通观众。”


在章近看来,如果真想要制作大众化的剧集,企鹅影视、三体宇宙、灵河文化联合出品的《三体》电视剧版,或许是不错的选择,“该版从第一本书开始拍起,对于没看过原著的观众来说,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谈及如何可以把硬核科幻作品拍得更为经典,多位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在改编时去做目标受众的减法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比如,探讨脑机入侵设定的原创硬核科幻《黑门》,其与《三体》动画的画风、受众不尽相同,但这部动画在豆瓣上的口碑超8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瞄准的核心受众,只有硬核科幻迷。”李东东对燃次元分析道。


“除此之外,《黑门》的成功之处,还在于故事基本符合科技概念。同时,从车祸名场面切入故事、展开,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是友好的。”李东东补充道,“如果能做兼顾其他观众的、锦上添花的内容,那自然更好。如若不能,则不要丢掉重心。”


硬核科幻大众化较为成功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就是章近口中众多经典硬核科幻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不仅是提纯了小说中的精华之处,聚焦硬核科幻粉,还开创了科幻电影的新类型,即太空流派。”


“在我看来,《流浪地球》也是典型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的目标群体是大众市场,同时,郭帆导演与编剧龚格尔都知道怎样将文字作品重新塑造成易于观众接受的影像语言,这是其能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原因之一。”但李东东也谈到,篇幅不同,也使得《流浪地球》《三体》这两部作品的改编难度不在同一个量级。


然而,尽管《三体》动画在叙事、画风等方面,受到了不少观众的诟病。但在陈楸帆、李东东等业内人士看来,“对于《三体》这样情节复杂、耗资空前的动画巨制来说,我们需要对之抱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正如2019年,《三体》作者在与《阿凡达》导演卡梅隆的公开对谈活中直言,“《三体》,以我们目前的经验和技术来拍的话,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文中Sarah、章近、禾禾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陶淘,编辑: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