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不约而同地晒,是对之前闻“阳”色变的舆论消解。之前在我们的舆论场,谈论“阳性”是一种禁忌,阳性意味着什么?被隔离,受歧视,承受着后遗症恐惧,还可能受网暴羞辱,康复后也会受到社会排斥。这种禁忌下,我们很少知道身边人谁“阳”了,即使社区封控,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是谁“阳”了。这种氛围下,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新冠耻感:不敢面对、不敢想象、不敢述说自己感染新冠的可能,这是很不好的事,自己肯定做错了什么,见不得人。



这几天朋友圈很多人都在晒“阳”,有人调侃说:问一位门诊医生阳了的都是什么症状,他说,99%都是先发朋友圈。——评论区很好玩儿,那剩下的1%在干嘛?在修图。

哈,晒“阳”没什么不好的,看到那个调侃,我今天也晒了一下:

“可能免不了阳一次。先是家里的阿姨阳了,我前段时间轻微感冒过一次,这次一开始只是嗓子不舒服,昨天终于垮了,一早头晕脑胀,知道中招了。一整天浑身疼痛,发冷,体温不断上升,迅速飚到38.7,以前感冒没这么难受过。孩子跟我同时中招,症状一样,原来整天蹦跳的家伙,这下老实了,乖乖躺床上,作为吃货也没了食欲。

下午我还在高烧酸痛中坚持做了一场早安排的线上讲座,晚上的节目连线,脑子实在转不动了,只能请了假。夜里高烧不退,头疼,寒战,吃了点退烧药,大量喝水,一夜昏沉。今天早上,除嗓子有点酸爽,出虚汗,其他症状完全消失。孩子根本没吃退烧药,症状也全部消失。

比普通感冒要难受,多运动,多喝水,增强免疫力,是王道。年初备的一些感冒药,也发挥了作用。”

当普遍感染变得不可避免,晒“阳”是好事啊!能在朋友圈晒,说明这病毒没把自己怎么样,不过如此,也就如此。一种疾病传染很严重,朋友圈一片静默,闻“阳”色变,才是问题。

朋友圈集体晒“阳”,晒的是一种轻松应对,对新冠的祛魅和脱敏。我看了一下,朋友们的症状都差不多,高烧,咽痛,浑身酸痛,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样。比普通感冒要难受一些,无食欲,失味觉。大家不约而同地晒,是对之前闻“阳”色变的舆论消解。之前在我们的舆论场,谈论“阳性”是一种禁忌,阳性意味着什么?被隔离,受歧视,承受着后遗症恐惧,还可能受网暴羞辱(怎么就你阳了,疫情这么严重你还到处浪,心里没点那什么数吗,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活该),康复后也会受到社会排斥。这种禁忌下,我们很少知道身边人谁“阳”了,即使社区封控,我们也不知道具体是谁“阳”了。这种氛围下,也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新冠耻感:不敢面对、不敢想象、不敢述说自己感染新冠的可能,这是很不好的事,自己肯定做错了什么,见不得人。

只有以平常心看待,当成一种跟其他病、其他感冒一样看待的普通病,人们才会把它晒出来:也就这样,我是这样扛过来的,没那么恐怖。最近媒体寻找“阳性病人”自述,媒体编辑晒自己的经历,传递的也是这种信息,大家一起去轻松面对,轻松可以提高免疫力。

集体晒“阳”,也是在分享“可信的民间应对经验”。说实话,这三年了,我们对某些专家的判断实在不敢轻易相信了,不知道他们说的哪句话是尊重科学的判断,推荐的药,做出的判断,靠谱吗?相比之下,朋友圈的私人分享、民间分享、及时分享,可能更加真诚。不一定科学专业,却是原汁原味地呈现了“阳”后的症状以及个人应对方式:初期症状是什么,顶峰时有哪些症状,会延续多长时间,吃的是什么药。平时哪个朋友劝你说“多喝开水”“狂灌开水”,你可能会让他“滚”,但这时候作为新冠感染者现身说法建议“多喝开水”,你就会立刻拿起水杯灌上一大口。

经验之外,大家也在分享手上剩余或储备的药。在很多退烧药、感冒药抢购、脱销带来的不安下,这种互通有无,体现了“万能的朋友圈”强大的分享功能。

倒不是说“朋友圈私人分享”比“专家建议”更可信,而是说,当朋友圈在集体晒“阳”时,庞大的案例数也许能提供一些鲜活的、共性的、值得借鉴的应对方案。朋友圈的人际亲近,也会提高这种信任。这种身边人集体的分享,新冠不过如此,也能让人在出现症状时不慌,会比感冒难受一些,不用打120往医院跑,不用动不动就吃那些推荐的感冒药。毕竟,有专家判断很高比例的人群会感染,先“阳”的人晒,也是让后“阳”的做好准备。

集体晒“阳”,也符合传染病的特点,大众传播的“病”,需要“大众传播”的方式去消解与治愈。大家互相打气,互相关心,互相提供经验,朋友圈里的医生朋友给出建议,安慰,关爱,用乐观情绪的“传染”战胜对传染病的恐惧。传染病发生在公共传播中,作为疾病具有“公共”一面,大家都差不多,差不多的概率会感染,没什么好隐瞒的,在公共社交平台去分享。不是有人开玩笑嘛,颜值高的人免疫力强。心情好的,与朋友交流畅通的人,受到鼓励关怀的,免疫力更强。

其实,朋友圈集体晒“阳”的,都没什么事,说明很快就从疾病中走出来了,不过如此。需要真正关注、关怀的,是那些不会在朋友晒的、与新冠艰难搏斗的脆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