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随着新十条提出“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伴随了大家三年的健康码正逐渐退出日常生活。随着“新十条”的落地,跨地区通行及公共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健康码是否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些积累的数据该如何处理?
钟南山:奥密克戎的表型可以说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钟南山院士接受记者独家专访,就群众关心的“春节春运将来临,该如何防护?”“感觉发热了怎么办?”等七大焦点问题一一解答。
12月9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就当前疫情防控发表观点。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焦点一:春节春运将来临,该如何防护?
临近春节、春运,不少群众返乡过年。在人群密集的路途中、走亲访友时,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钟南山认为,当务之急是加速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他说,我国已有大量人群接种了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是防疫新阶段最好的保护办法。
“2023年春节还采用就地过年办法的可能性很小,但仍然要加强准备工作。我建议准备回家的人要加强疫苗接种,就算得了新冠也不会很重。”钟南山说。
“打了加强针以后,一般两周就起效了。这样对春节春运期间百姓回家大量人群迁移时,防止大规模传播有很大的好处。在全国加强疫苗接种刻不容缓。”钟南山建议,特别是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接种了疫苗更让人放心。“如果已经接种了两针灭活疫苗,需要再加上另外一针作为加强。”
焦点二:奥密克戎到底有多强的传染性、毒性?
为什么近期病例数增多,可能一不小心就“阳”了?
钟南山解释说,奥密克戎作为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株,与此前的野生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等毒株相比,是一个单独进化出来的家族,其发展、演变、变异较快。新冠病毒跟人体细胞结合的区域叫作受体结合区域,奥密克戎这部分蛋白中的氨基酸,其中有96%的点位已发生了变异,换言之,已突变得差不多快饱和了。
“奥密克戎的变异带来了对人体的免疫逃逸现象,所以传染性很强,最新的毒株R0系数可以达到22,也就是一个人可以传22个人。目前中国主要流行的BA.4、BA.5和BF.7等传播很快,这种情况下,再强的防控也很难完全切断其传播链。”钟南山说。
除了传染性,奥密克戎的致病性也受到人们关注。钟南山说,奥密克戎的致病性已经大大减低,近期致死率已降低至0.1%左右,跟流感差不多。
奥密克戎已经很少见到侵袭肺部。钟南山说:“奥密克戎变异到BA.2、BA.4和BA.5以后,主要的感染部位在上呼吸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它已经很少侵袭肺部;从真实世界中的人体感染来看,绝大多数感染奥密克戎的病人症状都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咳嗽、咽痛和发烧等。肺部表现上很少看到有肺炎。”
“奥密克戎的表型可以说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这一点非常明确。它极少导致人死亡。”钟南山说。
钟南山同时提醒,由于奥密克戎的传染性仍远远高于流感,对它的防范还是要更加注意,重点要放在对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群体的保护上。
12月9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就当前疫情防控发表观点。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焦点三:感染了奥密克戎后,多久能康复?
钟南山说,新冠既然已经主要不侵犯肺,都在上呼吸道,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人的死亡。
钟南山说,从世界上和国内绝大多数的患者来看,感染奥密克戎后大概一周左右就可以康复,症状一般第1至3天最厉害,第四、五天核酸检测结果常转为阴性,那就是康复了。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若确诊(奥密克戎)新冠,会在7至10天康复。
焦点四:感觉发热了怎么办?
最近,一些城市出现了发热门诊排长龙的现象,医疗体系是否可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感染高峰?
“发热是奥密克戎或者是新冠的一个重要的表现,但此时也处于冬季流感高发期,有时候发热要注意是否患有流感。有少数人可能是双重感染。”钟南山表示。
钟南山说,发热的患者一般要注意第一天和第二天,如果一两天还没有退烧,可以在家做新冠抗原检测,如果是阴性,还可以等一等。如果新冠抗原阳性,但又没有什么其他感觉,也先不需要去医院,居家就行。“要看持续的情况和自己的感觉,奥密克戎的发热一般是2到3天,很少持续,流感也是这样。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钟南山说。
焦点五:假如感染新冠,需要去医院吗?
钟南山认为,这要根据情况,“如果原来有比较严重的基础病,又感染了新冠,这很容易造成基础病的加重。这样的情况要密切地跟医院和医务人员联系,一旦有什么变化是要到医院的。”
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需要去医院,可以在家。但是在家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钟南山认为,起码有几条要注意:第一,自己注意戴N95口罩,尽量减少感染家人。第二,要经常带着抗原试剂,隔一天、隔两天测试,如果数天高热不退,就应该去医院检查了。要是没有症状,过几天呈阴性了,就不用管了。
12月9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就当前疫情防控发表观点。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焦点六:还有必要戴口罩、囤积药物吗?
钟南山表示,针对新冠病毒的变化,要更加注意个人防护。
“我也发现,近期群众对这方面做得更好了,这是好事。”钟南山说,口罩能够至少减少60%的感染风险,特别是N95口罩。
12月9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就当前疫情防控发表观点。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近期,不少人害怕被感染而购买药物。个人是否需要囤积一些药物?钟南山说,他不认为应该囤药,因为奥密克戎感染者绝大部分可以自己好转,囤药没有太大的必要,而且容易引起恐慌。
焦点七:对复学复课有哪些建议?
“新十条”出台后,不少家长关心孩子是否能够复学复课。
钟南山建议,从学校和孩子个人防护来说,要充分鼓励孩子接受全程疫苗接种,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有了全程疫苗的接种,复课更安心。此外,可以做抗原检查,抗原检查是比较准确的。比如复学以后,一旦有孩子测试发现阳性,可以立刻回家隔离,周围的孩子再做检测,如果没有问题,可以继续上课,应该走这条路。“各省各市各学校都有自己的情况和规定,对此不能做一概判断,但是应该走这个方向。”
专家:感染后半年内再感染风险非常低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染性极强。感染过之后,是否意味着具备了一定的抵抗力?再感染的风险有多大?
据北京日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指出,感染后再感染的风险主要与自身免疫力和间隔时间相关。“感染过以后,半年内肯定不用担心再感染了。老年人、婴幼儿再感染的风险比较高,但基本上也是在感染过三个月、半年以后。对年轻人、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基本上半年内再感染的风险是非常低的,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再次感染的风险也与病毒进一步变异的情况有关。李侗曾指出,未来,病毒变异越明显,再感染的风险就越大。
在自身年龄、基础病等条件之外,疫苗接种已成为减少新冠病毒危害的最重要“变量”。
李侗曾也强调,感染前接种疫苗或者感染康复后再接种疫苗,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再感染的风险。
专家:预计1个月内达到感染峰值
当前,新冠医疗资源配置中,重症及相关风险人群救治成为重点。
据第一财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说:“很显然,如果一段时期内出现许多新冠感染者,且大多数都要前去医院就诊的话,对于医疗资源的配给会是一个巨大挑战,因此我们一直强调,大多数人不需要去到医院,反而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挤兑。同时,我们也要优化相关流程。病人一定不是陡增的,而是有一定的数量递增的趋势,这样我们就能提前关注到。因此,第一,重症包括相关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会大大增加,第二,一部分医护人员的工作角色需要转变去治疗新冠病人。总的来说,医护人员将更加努力地投身工作。”
钟鸣提到,2020年武汉疫情发生时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些陌生,但与当时不同的是,现阶段,我们对重症治疗本身的方案其实已经很明确了,最缺乏的其实并不是如何去治疗的知识。现阶段要解决的,应该是“管理”层面的问题,即一旦有数量级的病人进来,我们的资源能否容纳;如果医疗资源超负荷运作的话,如何来应对以维持稳定秩序,让病人得到及时救治,这才是核心,也是当下的一大考验。
为此,资源优化与配置能力尤为重要。整体医护人员还是那些(数量),但一定情况下,如果ICU医护人手不够了,就需要临时将有一些有重症医学背景的医护调动并加入到ICU工作中。我们需要在现有人员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从机制、空间上去优化,以及添置重症救治的相关设备。
钟鸣在吉林驰援。来源:中山医院官微
钟鸣介绍,新冠阳性居家隔离,事实上就意味着新冠会在社会面传播,但也是防疫措施优化下的重要一步。预计来看,新冠疫情的走势会在1个月之内达到感染峰值。但之后何时才能结束,这一模型就会比较复杂。原因是,病毒感染和恢复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时间。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说,同一时间感染会造成人员集聚和医疗资源的紧张;因此,有序、逐步地就医,可以使医疗机构有更强的应对能力,但相对这一周期也会拉长。
近一周疫苗接种剂次翻倍第四针何时来?
随着社会面管控的放开,近期人们接种疫苗的意愿明显提高。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12月8日,国内内地已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超34亿剂次。《中国新闻周刊》梳理发现,11月23日~30日8天时间,内地累计接种新冠疫苗90.9万剂次,12月1日~8日8天时间,这个数据升至225.4万剂次,比上一个8天增加了一倍还多。
据《中国新闻周刊》,目前国内新冠疫苗第四针的接种还未放开。北京市多个疫苗接种点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近来打疫苗的人比较多,北京市尚未开始接种第四针。“第二轮加强目前全国还没放开,已经打过第三针的人,目前没办法预约接种。”该工作人员表示。
以色列、美国等国家已开放了第四针疫苗接种。2021年底,以色列对60岁以上人群及医务人员等开放第四针新冠疫苗接种。据《法国当地》12月9日报道,法国卫生部长布劳恩在当日召开的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所有群体都可以获得第四剂新冠疫苗。此前,只有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脆弱人群有资格接种第四剂疫苗。据报道,截至12月初,法国20%的80岁以上人群和40%的60~80岁人群接受了第二剂加强剂。
今年3月底,美国宣布,将为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及有其他严重疾病或住院、死亡风险较高的人群,提供辉瑞/BioNTech或莫德纳的新冠疫苗第二次加强针的注射。“我身边很多人已接种了第四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家刘善虑表示,他近期会考虑接种第五针作为加强针。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说,从现有数据看,打完第四针有短暂增强防感染的效果。香港目前6~17岁的人群可以打到第三针,18岁以上可以接种第四针。一般而言,第二、三针间隔3个月,打完第三针后,18~49岁间隔6个月可以打第四针,50岁以上人群间隔3个月可以打第四针。“香港这周也开始推进二价疫苗接种了,内地二价新冠疫苗的批准应该加快进度。”金冬雁说。
全球范围内,二价疫苗的批准和接种都在加快。
12月8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文称,FDA授权更新的莫德纳二价新冠疫苗和辉瑞/BioNTech的二价新冠疫苗可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其中,6个月至5岁的儿童如果曾接受莫德纳两针基础疫苗,可在第二针后两个月内打一针莫德纳二价疫苗。6个月至4岁的儿童如果还未接种过辉瑞/BioNTech疫苗的第三针,现在可接种其更新的二价疫苗作为第三针;但如已经完成三针基础疫苗接种,不能再打更新的二价疫苗。
多名专家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现有疫苗可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建议没有禁忌症、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脆弱人群,应尽快接种。“即便是对于那些实体瘤患者,只要健康状况良好,没有过往过敏史的老人,也可以接种第三针和第四针。”刘善虑说。
“国内目前关键是把80岁以上老人的三针接种率提上来,如有余力再打第四针。”金冬雁建议。
健康码将退场?数据怎么办?专家:应聚焦便民服务
随着新十条提出“不再对跨地区流动人员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伴随了大家三年的健康码正逐渐退出日常生活。随着“新十条”的落地,跨地区通行及公共场所不再查验健康码,健康码是否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这些积累的数据该如何处理?
从种类上来看,健康码大致包含了个人基本信息、个人健康信息、行程信息、健康证明信息四类。随着健康码的普及应用,在后续升级改造中合并了诸如核酸检测证明,疫苗接种证明,以及场所码、复工码、货运码等信息。
而这些个人数据信息,有一部分例如身份等在疫情开始之前就已由相关部门采集,一部分则是疫情后才诞生,比如核酸信息、场所码等。
据第一财经,“真正属于疫情后采集的数据,主要是核酸检测数据和和场所码信息,现在关键是这两类留存的数据接下来怎么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接受采访时表示。
对于个人信息的处理,从国家到地方都出台了明确规定。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总则第六条: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2021年1月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明确加强个人隐私保护,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第二十九条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违规违法收集、利用、公开个人信息的行为,可以及时向网信、公安部门举报。
今年5月24日起施行的《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的决定》,明确信息核验中采集、处理个人疫情防控信息应当遵守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集的个人信息仅用于疫情防控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露。
“随着新十条的落地,类似核酸信息、场所码等数据都应该销毁、封存或者彻底脱敏。以前手机通讯信息就是经过严格脱敏的,在公共应急事件例如节假日景点游客众多等情形下会对人流量进行提示,但这些分析预测和预警不会关联到具体某个人。”郑磊解释。
而如今的场所码包含更多个人的隐私信息,一些省市也已经严格执行定期销毁场所码,“场所码的采集目的是为了流调,信息都具有时效性,过了这个时间后信息都需要销毁。”他告诉记者,最重要的是,随着健康码跨区域流动查验的取消,健康码平台下融合的各类信息也应回归到只能由原相关部门依法管理和使用,不再共享,而场所码的信息采集也理应退出。
虽然叫健康码,但健康码在疫情发生以来一直是作为一种和风险指数绑定的二维码,代表着接触过什么人,去过什么地方。随着“新十条”的落地,健康码理应回归便民服务的本源,民众自愿使用。
“未来健康码首先应该回归到出于卫生健康的目的而使用,比如说就医没带医保卡,用健康码刷医保卡扫码挂号付费等。”郑磊认为,疫情总会过去,而民众养成的使用能力和习惯以及过去几年累计的技术和应用基础,也可以借此转换为居民的电子ID或者电子名片,用来预约进入图书馆、博物馆,到政府办事。
“比如我们去办事总是要带户口本、房产证等纸质证书,如果推行二维码关联,扫码后这些信息能一目了然,再也不用带繁琐纸质的证明。”在郑磊看来,健康码未来的应用场景可以朝这个方向推行的,并且是非强制性使用,只是给民众提供一个多样选择。
同时他强调,在日常状态下,健康码就只用来方便看病用,相关行政部门和企业后台的数据不应再像疫情期间一样集成到健康码下,需要各自归口做好治理和利用,“比如医疗部门就不需要知道我的交通出行信息”。
“当健康码在未来转型为一个便民码的同时,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是依法为和依法不为,没有得到个人授权不能随便使用,对于数据的治理和保护都要承担起法律责任。”郑磊说。
除了连花清瘟这些中医药也有效
据央视新闻,12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干货有哪些?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