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点大撤退正在上演。

据清流工作室不完全梳理,近日,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昆明、长沙等城市的免费核酸检测点出现了大规模撤点的现象。

与这一现象相对应的,是近日防疫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来自深圳某核酸机构的员工告诉清流工作室,受政策变化影响,实验室近期基本没怎么收到送过来的核酸标本了;另一家成都的核酸检测机构也表示,近期业务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也有例外——广州一家核酸检测机构则表示,核酸撤点对其基本不造成影响,因为其本身“核酸量还是很大”。

清流工作室调查发现,昔日被普遍认为是“造富神话”的核酸检测业务,有着不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头部核酸检测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部分业务量较小的尾部公司坦承“挣不到钱”,甚至出现了亏损。

与此同时,由于普遍回款周期长,一些核酸检测机构不得不贷款维持公司的运转。在资金压力下,一些检测机构不惜铤而走险“造假”,例如将原本10混1的试管变成20混1甚至是几十混1,从而影响核酸结果的准确性。

造富神话另一面

第三方核酸检测,这一伴随着新冠疫情出现的行业,是如何崛起的?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由于公立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不足,一度出现“一测难求”的窘境。

2020年4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通知,涉及独立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内容,由以往的“鼓励”转变为“应当”,并首次提出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可将检测业务委托给医学检验实验室开展。

2020年8月31日,国务院又发布《进一步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其中提到各地要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推动第三方实验室依法依规健康发展。发生疫情时,按照下设实验室较多、分布较广、检测能力较强、资源调动效率较高等标准和自愿参加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第三方实验室参与核酸检测。

在政策鼓励下,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纷纷入场。

至少两家第三方核酸检测实验室向清流工作室提到,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初,是政府动员公司开展核酸检测业务的。

一家位于北京、在今年从事过核酸检测工作的基因公司对清流工作室透露,公司本来不做核酸检测业务,但是区里要求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都做,于是才切入了这块业务。

“我们有好几个实验室,武汉是2020年就去(承担核酸检测业务)了,当时也是政府要求的。”一位核酸检测机构负责人表示,在正式开展核酸检测业务前,实验室需要申报新冠核酸检测项目相关资质,等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展相关业务。

清流工作室了解到,在开展核酸业务之前,有相当一部分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已经配有PCR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在切入核酸检测行业后,这些机构同时还开展多个检测项目。

对于许多核酸行业公司而言,“造富神话”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上演的。

就拿A股上市公司今年三季度财报来说。核酸检测概念股中,有67家公司实现营收2516亿元,净利润728亿元。核酸检测概念股里,仅有9家公司亏损。不过,这9家公司并没有真正涉及检测业务,也就是说,所有涉及核酸检测业务的公司都实现了“暴富”。

与此同时,过去三年中,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数量不断飙升。

据第一财经援引天眼查专业版数据,2021年新增医学检验相关机构437家,年度增速高达25.1%。据拓尔思数据,截至2022年11月28日,今年我国已成立医学检验相关机构622家。

不过,核酸检测产业链上,并非每个环节的“暴利”情况都相同。

核酸检测产业链上游主要为抗原、抗体、酶与辅酶、高分子塑胶耗材厂商及诊断仪器等;中游为样本采集与保存试剂厂商、核酸提取试剂厂商及试剂生产商;下游为医院终端、第三方检测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等。

一位核酸检测业内人士告诉清流工作室,在核酸检测产业链上,中上游永远比下游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赚钱。“中上游的话,基本上没有什么压款,基本上是款到了它才给你发货。”该人士表示,核酸检测价格多次下调后,盈利的空间已经被压到很低,加上回款慢、服务链条长,核酸检测业务已经远远不如早期赚钱。

处于核酸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也映证了这一点。

主打核酸试剂原料的菲鹏生物披露,2019-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2.81%、94.02%、88.43%。中游企业中,达安基因在2021年销售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毛利率也高达88%。

而对于下游的核酸检测行业的上市公司而言,则没那么暴利了。据核酸检测行业上市公司美因基因的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的新冠检测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68.7%、58.7%;而同样提供新冠检测服务的云康集团2020年、2021年核酸检测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3.6%和56.8%。

“从这些企业的表观的毛利净利来看的话,核酸检测实验室(毛利率)肯定不算是最高的。”某头部核酸检测机构向清流工作室评价。

与此同时,多位核酸检测业内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在核酸检测行业,盈利能力和业务规模量是成正比的。

一家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的员工告诉清流工作室,公司今年才申请了核酸检测业务,但由于样本数量少,至今这个业务仍是亏损的。

“说白了,在目前价格形势下,只有你做比较大的量,才有一些微薄的(盈利)空间。”一位核酸检测业内人士表示。

清流工作室了解到,第三方核酸检测机构主要通过政府“派单”和参与招投标两种形式来获得业务。

一位核酸检测业内人士介绍,通常大规模核酸筛查是没有招投标的,当地卫健委会梳理好当地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名单,根据实验室的日检测通量将其划分为一二三级,做大规模筛查的时候,会优先让第一级的实验室上。

这也意味着,检测能力越大的核酸检测实验室,获得的订单量也就越大,盈利能力也就越强。

资金链承重


而对于部分尾部机构而言,由于不赚钱且费力,核酸检测业务较为鸡肋。

上海一家第三方核酸检测公司负责人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坦言,核酸检测业务“挣不到什么钱”。他表示:“(核酸检测)本来就不是我们的主营业务,我们只是应政府的要求把这个活干了,但是如果说哪天要撤,那就随时就撤,因为大家干的也挺累的。”

该负责人解释,由于核酸检测出结果的时长是有要求的,并且标本是零散地过来的,实验室只能派人24小时工作,相比于实验室其它检测项目,核酸检测项目明显更累。

而对于龙头核酸检测企业而言,即便表面上看似赚的盆满钵,但目前或仅实现了“纸面富贵”。

金域医学是最早参与新冠核酸检测的第三方实验室之一,该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22.08亿元,但应收账款高达74.33亿元;主打“第三方诊断服务”的迪安诊断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6.3亿元,但应收账款也高达107.54亿元。

清流|核酸检测点大撤退:昔日造富神话AB面




“大家一直都在借钱去维持这件事情。”一位医疗行业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由于不是实时结款,核酸检测机构基本通过贷款来支付各项成本,但贷款利息又是一大压力来源。

多则裁判文书显示,在回款压力下,不少核酸检测公司已经开始跟医疗机构对簿公堂。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11月29日公布的民事裁定书显示,北京美因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起诉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人民政府及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要求对方应当按照180元/人次价格的标准向美因公司支付检测费用。

10月28日披露的一份裁判文书显示,北京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也在诉讼中要求同仁堂中冀(石家庄)康复医院有限公司,立即支付检验款12.54万元及其相关违约金。

一位医疗行业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在资金压力下,一些核酸检测实验室为了节省成本,不惜铤而走险“造假”,将原本10混1的试管变成20混1,稀释了样本,影响了检测结果准确性,这是不被允许的。(推荐阅读:清流|寻找张姗姗:问题核酸机构“核子华曦”前世今生)

清流工作室注意到,此前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均被查出违规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人为稀释样本,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最终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查。

与此同时,一则“核酸检测公司开始破产了”的消息开始传开。

起因是近日一名男子因工资争议纠纷,申请对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执行案款6万余元,法院经查询却未发现该公司有可供执行财产。

不过,清流工作室了解到,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破产原因另有隐情。

接近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一位人士向清流工作室透露,该公司“破产”原因是公司中高层领导职务侵占,资产被掏空,底下的人员偷摸开公司把业务都弄跑了。“(他们)买别墅、买车,单位一算就是亏损。”该人士表示。

核酸检测也能“外包”?

值得注意的是,核酸检测行业还出现了“外包”的现象。

BOSS直聘、智联招聘等招聘平台显示,有各种各样的月入2-3w包吃住的PCR实验室人员、采样员、录入员等各种有关核酸检测机构的招聘信息,而招聘方多为一些人力资源公司。

清流工作室以应聘者的身份咨询得知,如采样员、录入员可以不需要持证或培训就能上岗。比如对于采样员,一家招聘方仅提供了一段视频让熟悉业务,之后便是等有空缺点位的通知。在薪水结算方面,录入员为25元/小时,按周结算,而对于是否与应聘者签合同,对方则称,“不会,就是兼职”。

而对于需要在核酸检验室工作、技术含量较高的PCR检验员的应聘,清流工作室问询其是否一定需要PCR证书等证明时,另一招聘方则对清流工作室称,“重庆和成都之前可以(不要证),北京开始招聘以来都需要证”。据该人士介绍,他们是按岗位缺口进行招聘(什么岗位有缺口就招什么),核酸检测实验室在面试时也会审查应聘人员的资质或履历。

事实上,业内并没有相关机构规定核酸检测业务不能外包,但如果产能不足时,有机构会将核酸检测业务外包出去。也有头部核酸检测机构相关人士向清流工作室表示,外包会出现很多问题,原则上是不允许“外包”的。

近日,阔然医学检验实验室(上海)有限公司便因“违规外包业务”而被处罚过。

处罚详情显示,2022年3月至5月期间,在多名第三方个人未办理营业执照的情况下,当事人与其签订委托检测合同,由第三方个人自行洽谈核酸检测业务、自行聘用执业护士采集核酸样本,将样本交由当事人进行检测并上传结果。当事人为无照经营提供便利条件,违法所得共计35万余元。根据《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对其罚款3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

与此同时,有业内人士对清流工作室介绍,目前市场上3000多家核酸检测机构,太多没有实力的,好多还是皮包公司挂靠。在他口中,这些检测机构要展开业务,主要是靠一种类似“代理”的模式,比如像上述第三方一样“借用”阔然医学检验实验室(上海)有限公司的资质。

该人士解释称,“比如对方相当于是核酸检测公司,非常权威、技术设备很好,但只是科研机构、不会推广,不知道怎么盈利,然后就会有很多公司说帮忙代理,之后再将赚的钱分成。没有人敢明着做,但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