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一期的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德国总理肖尔茨撰写了长篇客席评论分析当前国际政治形势、阐述德国立场,其中花费了较大篇幅提及中国议题。肖尔茨认为,中国崛起不是中断对华合作的理由,但是也有必要对中国提出警告。


肖尔茨11月初到访北京

肖尔茨的这篇长篇评论,前半部分都在阐述俄乌战争造成的国际政治剧变。他认为,过去30年间,全球各国在一个相对和平、繁荣的环境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而德国的很多决策也是基于国际形势会继续和平稳定的前提而做出的;既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剧变,德国的外交政策也不得不改变。

德国总理指出,其实俄乌战争只是导火索,导致国际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还是全球势力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肖尔茨注意到,许多人都担心全球进入了又一轮两极对抗的时代,主角则是美国和中国,他们看到新一场冷战"但是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而是认为这意味着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异常时期宣告终结。"

肖尔茨分析指出,在过去30年间,欧美国家享有稳定的经济增长、较高就业率、较低通货膨胀率,美国则成为了主导全球的超级大国。"在21世纪,美国依然将保持这一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玩家。其实在历史上,中国很长时间都有着这样的地位。中国的崛起,既不是孤立中国的理由,也不是限制对华合作的借口。但是,中国国力上升,同样也不可以是在亚洲等地提出霸权诉求的理由。"

这篇刊登在美国双月刊《外交事务》的客席评论进一步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被当作是某个大国的后院,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必须得到遵守。

德国总理在文章中还提到,德国以及欧盟将继续向北京方面要求为欧中双方企业设立对等的竞争条件,"中方在这方面的努力太少,而且正在明显走向孤立、告别开放。"



肖尔茨表示,他不久前访问中国时曾经向北京领导层表达了对南海、台海局势的担心

肖尔茨表示,他不久前访问中国时曾经向北京领导层表达了对南海、台海局势的担心,还谈及了中国的人权问题。"尊重基本权力、尊重基本自由,这绝不可以被当作一国内政,因为联合国所有成员国都同意要捍卫人权和自由。"

这篇评论还提到了民主体制比专制政体更为优越。肖尔茨以新冠疫情为例指出,疫情之初,许多人都认为威权国家能够做出更为高效的危机应对措施、能够做出更为长久的计划、能够更快速地做出艰难决定。"但是专制国家如今的防疫成果并不能证实这样的说法。最有效的疫苗和药物都是由自由民主国家研发出来的,而且民主国家还有自我纠错能力,因为民众能够自由表达、自由选举,这是专制国家不具备的优势。持续的辩论也许时常令人疲倦,但是这正是让我们的体制具有长期韧性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全文花了很大篇幅提及欧洲努力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性,却没有明确提到欧洲应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性,而只是很笼统地指出"欧洲正在致力于与亚洲、非洲、拉美国家打造新的伙伴关系"。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正面临国内外工作伙伴都对他感到不快的困难处境。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Olaf Scholz)日前警告说,不要把世界分裂为新冷战的状态。他周一发表在《外交事务》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呼吁,要努力建设新的伙伴关系。

他还说,西方应该坚持民主价值,并保卫开放社会,但同时也要抵御诱惑把世界再次分裂为不同的区块。

朔尔茨11月率领德国制造业代表访问了中国,与习近平会面,并为德国带回商业大单。他此前还曾表示,支持中国公司收购德国汉堡港一个码头的股份。

但他支持德国与中国进行商业合作的做法也在国内引起了争议。今年10月份,德国联邦经济部、内政部等六部一致反对中国公司入股汉堡港。当时有分析人士称,中国国企入股汉堡港体现出北京的战略意图。11月份,德国政府阻止了两笔中国对本国半导体生产商的投资,理由是国家安全的考虑。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经济部最近在一个战略性文件中建议,在关键性基础设施中排除来自威权国家的零件,并且对与中国做生意的公司采取更严格的标准。

中国外交部周一就此回应说,德国政府的一些部门正在把经济和商贸问题政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