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众11月27日手举白纸在街头抗议中国政府的"清零“政策


乌鲁木齐市的一场大火,点燃了中国群众三年来对于动态清零政策的愤怒,白纸运动呈现遍地开花的势头。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申,反对封控"层层加码",却未回复抗议群众要求解封的关键问题,反倒是中共政法委下令,要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29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应解尽解”。澎湃报道,米锋还呼吁,地方政府要“科学分类”阳性感染者,妥善做好儿童、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患者的收治、照护。他更强调,要持续整治层层加码,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回应和解决。

国家疾控局监督一司司长程有全也在会上指出,中央现行的“二十条优化”措施,每条都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撑,地方应妥善落实。程有全还在会议上表示,近期“群众反映的问题”,主要不是针对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针对有些地方政府将防控措施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忽视群众诉求。程有全呼吁,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高低风险区划分标准的培训,原则上,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任意放大封控范围。



抗议的民众2022年11月27日在北京街头与警察对峙(美联社图片)


中央踢皮球给地方 习近平的“动态清零”如何退场?


程有全的一席话,让外界质疑,北京是否有意将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怒火,转嫁给地方政府。

但程有全在会上又提到,对于高风险区域仍要进行严格管控,做到“足不出户”,在面对多日的“白纸运动”抗议后,北京中央对于低重症率、低死亡率的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没有要放宽清零政策的态势。

人权组织“公民力量”创办人杨建利在接受本台採访时告诉记者,29日的新闻发布会只是中央既有政策的延续,显示习近平尚未思量好要怎么解决封控与抗议的问题:“防控记者会,首先,没有正面回应这次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所提出来的问题,第二,他想把这个责任推给地方政府。大家心裡都明白,中国的防疫措施实行了接近三年,习近平是最主要的决策者,而且把防疫的成就、成果都算做是他伟大的成就,而证明他的伟大和英明。当民众出来抗议的时候,忽然这件事就不是他的责任了。习近平没有明确地给出指示,说清零、封控政策可以结束了,或是说如何结束。”

杨建利表示,“二十条”让地方政府无所适从:“他裡边充满了‘既要、又要’模稜两可的东西,你做为地方政府的官员,你怎麽做?” 杨建利指出,地方政府担心放松管制会使病例飙升,导致上级怪罪、官位不稳,但是若执行严厉防控又会引起民众抗议,“所以老百姓所关切、所抗议的问题根本解决不了。”

美国圣汤玛斯国际研究与当代语言学系系主任叶耀元则分析,目前中国对于封控政策时紧时松,是政府有意测试民意:“他如果要开放的话,他早就开放了,不愿意开放背后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中国科兴疫苗对于奥密克戎并没有防阻的能力,还是因为单纯开放整个经济体,中国政府对于社会的控制能力会降低,种种原因都指涉习近平本身是不想开放的。在不想开放的前提,同时间,他还不希望有这麽多的民众在中国各大城市进行抗议运动,这些运动某种程度对于共产党政权、对于习近平政权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因此,叶耀元分析,习近平正在用时紧时松的方式,试验民众的回应。



民众2022年11月27日在北京一检测点排队准备检测核酸(美联社图片)

“白纸运动”后 “两个坚决”维稳

另一方面,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28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据新华社29日报道,会议中,与会者强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同时,该会议也强调提高政治站位,有意重申由习近平领导共产党、由共产党领导全中国的政治架构。

会上还提到“两个坚决”,要坚决依法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坚决依法打击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外界质疑,此说法是否在暗示北京当局有意将近日各地的抗争活动解释为敌对的外国势力渗透,将抗议运动曲解为外国政府企图分化中国,忽视抗议民众呼喊“我是中国人”、“我们不是境外势力”的口号?

秋后算帐?北京上海公众场所查手机


针对各地的抗议,北京政府也祭出维稳手段,包含拘捕抗议民众、在抗议地区部署大量警力、加强网路审查、在大众运输工具上检查群众手机中是裡否有抗议相关讯息,以及是否下载推特等被封禁的软件。在北京,各高校甚至提早让学生返乡,避免学生群聚抗议,网上传出,北京清华大学校方还寄信提醒学生,在返乡过程中,不要接受无法确认身份的外国记者采访。本台无法独立核实此一消息。

杨建利表示,群众抗议使习近平掉下神坛,因此他正在透过政治维稳手段,努力爬回去。不过,习近平若是不彻底解决封控问题,现在维稳的做法只会治标不治本:“对抗议者进行封控,不仅要清零病毒,也要清零抗议。但是,仅仅就防疫这件事,他都没有很好的措施,怎么可能因为把学生送回家乡,就认为这件事可以解决,肯定是解决不了的。我认为未来还会出现事件,引发下一轮的抗议活动。”

对此,叶耀元也有近似的看法:“我觉得,现在中央政府做的事情都是治标不治本,短时间内好像把一些潜在的抗议分子把他送出去或逮捕起来,但是,整个社会对于中央政府的不满其实并没有被消弥,很多人的诉求其实是认为整个中国的经济、中国的自由、跟中国的民主可能性,都被习近平扼杀掉了,所以他们喊出的话很多是习近平要下台。如果这次的抗议达不到一定程度的效果,民众还是会因为其他未来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用一样的方式凝聚彼此的力量,来对中央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抗衡。”

不只中国群众透过抗争方式希望政府解封,外国政府也纷纷表态,呼吁中国放弃封控。 29日,国际组织国际货币基金(IMF)也再次喊话,建议中国放弃“清零”政策,以挽回中国经济以及世界经济的颓势。不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同一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上,仍维持中国政府对于清零政策的基调。

专访在英留学生抗议者:反对声音一直存在 只是一直被压着



大批人群聚集在伦敦的中国大使馆前抗议中国的封控防疫政策


乌鲁木齐的大火,以及燃烧全国各地的示威,促发上千名在英华人包围中国驻当地大使馆。而不到一个月前,伦敦才出现了一场绝无仅有的声援“四通桥勇士”活动。短短一个月内的两场抗议活动,都是由当地中国留学生发起。他们打破沉默、走出恐惧,发出“小粉红”以来的声音,经历了什么心路历程?

专访在英留学生抗议者:反对声音一直存在  


“(公安:现在要查身份证啊!)为什么要这样子?我不理解啊?喂!喂⋯⋯”、“请问还好吗?请问还好吗?还有人在吗?刚才的女生呢?回复一下!”

英国时间周日(27日)的早上,当上海年轻人响应号召上街抗议的时候,身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伊芙琳(化名)从通讯软件的群聊直播中,听着一个女生被公安抓走前的最后呼喊。

伊芙琳说:“在我听到她被抓走的那一瞬间,我能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在群聊里不停地喊,不停地喊,是否有人可以去帮她?在后来她再也没有发出消息的时候、再也没有声音的时候,我那一刻就是觉得无力。就是从一开始的震惊,到愤怒,然后再到最后的无力。因为我知道,我已经什么都做不了。”

受“四通桥勇士”启发 打破沉默

在英国留学三年,国内的情况一直牵动她的心,同时也伴随着深深的无力感。十月中,当“四通桥勇士”彭载舟(本名彭立发)在北京街头挂起“要自由、要尊严”横幅的同一天,伊芙琳正在读一本20年来没有人借过的书,当中的一句话,让她决定起来行动。



2022年10月13日,北京立交桥现抗习横幅。(路透社)


伊芙琳说:“那本书是关于女权运动的,然后我在那本书的首页看到说 ‘同志们!再坚持一下!我们现在的情况似乎挺好的,再过几年,也许我们的目标就可以达成了’。在那一瞬间,再加上我看到四通桥事件后,我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我想这本书在2000年以前有人借过,然后它上面说再过几年也许就会有改变。我在想,写这本书的人,或者是上一次看这本书的人,他们现在心里是怎么想?他们会不会想,还有多少个几年啊?所以在那一刻的时候,我觉得我必须得做点什么,我不想再坐以待毙,我不想再沉默无语。”

透过“海报运动”看到彼此:我们不是孤独的

就是这样,她开始参与“海报运动”,从网上下载各种反对封控、支持自由民主的海报,打印出来贴在自己的校园里头。刚开始,她以为这只是一个人的孤独行动,却慢慢发现有很多留学生和她一样,孤单而害怕,不知道面对庞大的中国共产党,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当他们通过“海报运动”看到战战兢兢,却志同道合的彼此时,他们不再感到孤独,也逐步走出恐惧。

在十月底,伊芙琳和其他留学生在伦敦发起了一次抗议活动,声援彭载舟,明确反对过度防疫,呼吁政治改革。

伊芙琳说:““那个活动自然而然就发生了,然后大家自然而然就来了,带着他们各式各样的标语和诉求。大家踊跃到中心里,对着话筒演讲。虽然当时我们的话筒也不是特别的先进,所以我们的声音很小,但是不管是在广场楼上还是楼下的朋友们,他们都在仔细聆听每一个人说的话。每一个人都看着彼此,我看到他们眼中的坚定,是非常非常美丽的。 ”

这场在伦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广场举行的集会,有上百名在英中国人参与,当中以留学生为主。他们有的打扮成“大白”,讽刺防疫政策,有的以锁链把自己锁上,表达女权诉求。他们拿起话筒,喊出口号、读出诗歌、唱着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力竭声嘶地呐喊,是几十年来绝无仅有的一次在英华人抗议活动。

超越恐惧 盼以实体活动让志同道合者走在一起


在这次活动后,伊芙琳和其他有共同理念的朋友,正式以“China Deviants”为名(暂译“中国反贼”)开通了网上平台,计划持之以恒举行更多实体活动,让中国留学生明白自己并不孤单、彼此交流,希望让更多国人觉醒,践行民主和自由,反对独裁。





伦敦中国大使馆对面的路边27日放置了许多鲜花与蜡烛 (路透社图片)


盼团结港人等族群为信念而行

对于中国的“白纸运动”,香港人反应不一,部分更表现冷漠,甚至对海外中国留学生举行的抗议活动加以防备,伊芙琳对此表示理解。

“毕竟2019年的时候,中国网民就是有很多不停在骂他们。就是我看到那样的评价,我心里也会难受,我心里也会开始慢慢对中国的抗议冷感,我觉得完全可以理解。但我想说的就是,在港人群体里面,也有愿意支持我们的人们。”

她特别提到,十月底声援彭载舟的活动中,不少香港人向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提供设备,并现场支持他们,让她感到鼓舞。她相信,不同族群唯有团结一致,才会更有力量。

对于会否担心被其他中国留学生向中方举报,伊芙琳表示,如果总是专注在群体中分辨“间谍”,会破坏好不容易团结起来的声音,让群体互相猜忌。因此她宁愿选择相信同伴,继续为信念行动。

 专访蔡霞:"白纸运动"的三种发展路径




11月24日,乌鲁木齐的一场大火悲剧引爆了全中国各地的“白纸运动”浪潮,持续延烧海外。

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28日在自由亚州电台的直播节目上接受观众的提问,最多人关注事件如何收场?会不会引来强烈镇压或开枪?蔡霞分析了运动可能的三种发展路径。

首先,是政府顺应民意:全面解封、结束“清零”政策。

但她对这条路径感到悲观,“即便中共想做,在习近平领导下都很难做到,因为‘清零’是习的决策、关系到习的领导权威,他把这看做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体现中国制度优越性的好的做法。”

第二条路径是强行镇压示威行动,但蔡霞认为这将让中共面临强大的国内及国外压力。

"中共现在处在一个两难状态,要是再进行大规模的军警镇压人民,国际环境给他施加的压力会非常大,比八十年代后、八九六四的处境还要孤立。对国内来讲,这样的强力镇压,八九六四你可以开一次枪,你要再敢开第二次枪,中共彻底丧失了在人民心中,一丝一毫的合法性都不存在了,很有可能是加速自身统治的垮台。我觉得不到最后一步,中共不会采用屠杀性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前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蔡霞11月28日在自由亚州电台的直播节目上接受观众的提问,分析了运动可能的三种发展路径。(视频截图)


最有可能的一条路

蔡霞分析,中共官方最有可能的路径是“半软半硬地解决”,一方面部分放松管制,另方一面以惯用的隐瞒真相、推卸责任、转移视线、高压手段阻挡人们聚集,瓦解运动。

“这次的抗争事件可以达到人们局部性的要求,但不可能解决制度性、根本性的问题,矛盾依然积累在那个地方,不过以后有可能再有什么样的事件再次爆发而已。"

即使中国官方正在大动作地把示威者的声音“清零”,蔡霞认为,这场以“居民”为主体、追求“自由”的群众运动,跨越中国社会的各种不同阶层,注定载入中国政治转型的历史。

“两个下台” 人民开始质疑中共统治合法性   

“提出的口号可以看出这个状态,社会动员度极高的一个共同基础性的诉求是:结束清零、要求解封。另外一个共同诉求是要求自由,这种自由怎么理解呢?在社会最基层的民众要求就是你让我能去打工、开小店,让我能有一口饭吃。要求我们能有一个正常的经济生活。

我们看到中间群体尤其在大学生、学者群体当中,他们提出的要求言论自由、新闻自由、表达自由。另外,外界认为提出所谓提出最激进的口号,是指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清零政策问题,而是一个制度性问题,口号要求的是‘共产党下台’和‘习近平下台’。 "

蔡霞说,与八九六四运动相比,当时中国整体处于改革开放、思想宽松的时代,广场上学生更多是对党寄予改革的期待,诉求反腐败、要民主。

相比之下,当“白纸运动”中喊出“两个下台",就代表执政者在人民心中已丧失了统治的合法性。

“ 市民们要走上街头,他们是要抱着牺牲自己的心态,拼死一搏我也要发出我的呼声来,这次人们决绝的态度,和勇敢牺牲的精神,我觉得要比八十年代不一样,取决于环境的严酷性,人们对中共已经没有期待,没有幻想,提出自己的诉求那怕以命来相争。"

中国社会酝酿巨大的能量

对于海内外中国学生在此次运动中的快速串联,蔡霞说,她看见了整个民族的骄傲,也感到欣慰。

“高科技让年轻人有机会从各方面取得资讯,使自己思想冲破谎言与欺骗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也尝够了中国社会的现实,这教育了他们,我觉得他们会比我们这代人觉醒更快,这让我觉得中共这次的洗脑宣传是失败的。"

一位网友现场提问,如果推翻中共,中国社会经济环境更差了,谁负责?

蔡霞回答,“ 离开中共,世界就不转了吗?不要被中共这种宣传迷惑了我们,从来没有救世主,真正能解决中国人自己的问题,还是要靠中国民众,和海内外的中国人团结起来。"

蔡霞说,任何一个社会转型及剧变都有可能发生混乱与痛苦,但“中国社会运会蕴藏著巨大的积极能量,也不乏菁英人才,社会自我修复的能力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