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知见注意到,中美之间近期已经举行了多场会谈。除了国防军事,还包括金融商务以及气候变化。
11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G20领导人峰会期间,会见了美国财长耶伦。
11月18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泰国曼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应约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戴琪。
当地时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特别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记者发布会上透露,中美两国气候问题特使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期间进行正式磋商。
六天之内的四场会谈,三个细节值得关注。
细节一 落实元首共识
上述四次会谈的时间在11月16日至22日之间,都是在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之后一周左右进行的。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
会晤中,两国元首同意两国财金团队就宏观经济政策、经贸等问题开展对话协调,同意共同努力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
共识的落实速度可谓十分快速。
以气候变化领域为例。
此前,中美在气变领域有较好和长期的合作历史,即使是在两国关系很复杂的情况下,该领域的沟通联系也从未中断。但在今年8月,受佩洛西窜台严重影响,中方不得不暂停了中美双边气候变化商谈。
此后,中美气候特使保持非正式沟通,但一直未开启正式会谈。
11月6日,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埃及开幕。
大会期间,中美两国代表团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纽约时报》报道称,两国气候特使在大会期间有多次非正式会面,还有人看到克里走进了中国代表团的办公室。
11月9日,解振华在COP27期间中国代表团的首场记者会上表示,中美气候变化商谈暂停,责任在美国,并呼吁美方为重启正式对话消除障碍。
11月19日,也就是COP27延期(原定18日闭幕)的第一天,解振华在记者会上透露,根据中美两国领导人的要求,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在沙姆沙伊赫正式磋商进行正式磋商,讨论如何合作推动COP27成功。
细节二 双边&多边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不仅在双边领域存在广泛合作空间,在全球性议题上也承担着重大责任。
从会谈地点来说,会谈既不在中国也不在美国,而是在第三国举行,而且均为多边场合。
分别是在印尼巴厘岛G20领导人峰会、泰国曼谷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埃及沙姆沙伊赫COP27大会、柬埔寨暹粒第9届东盟防长扩大会议期间。
从会谈内容来说,会谈中,双方不仅讨论了中美问题,还讨论了多边和区域问题。
王文涛应约会见戴琦时,双方对共同关心的中美经贸问题和多边、区域经贸问题,进行坦诚、专业、建设性的交流。
易纲会见耶伦时,讨论了两国宏观经济前景,也讨论了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高涨的问题。在全球面临许多挑战的背景下,两人还讨论了二十国集团的相关问题。
魏凤和应约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会谈时,除了就两国两军关系,台湾问题,还就国际和地区形势、乌克兰危机、南海和朝鲜半岛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本来就是一个超越双边关系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一向坚持多边主义原则,按照解振华的说法,零和就是失败,合作才能共赢。
如同中方领导人在两国元首会晤中所指出的,世界正处于一个重大历史转折点,各国既需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应该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
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全球经济疫后复苏、应对气候变化、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离不开中美协调合作。
细节三 继续保持沟通
“保持沟通”是这些会谈的重要关键词。
媒体报道显示,王文涛与戴琦在两人首次面对面会见时同意,双方继续保持沟通。戴琪还进一步透露说,期待在公开和坦率对话的基础上,与中方对话能“更上一层楼”。
解振华在记者会上介绍,中美双方已经商定,在COP27结束之后会继续开展正式磋商,甚至还要进行面对面磋商。
中美防长会谈结束后,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谭克非在记者吹风会上表示,双方认为,应当保持沟通渠道畅通。下一步双方将保持沟通接触,共同把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为推动中美两军关系重回正轨作出努力。
除了上述已经开始会谈的领域,中美元首会晤时还有很多共识。
包括同意双方外交团队保持战略沟通,开展经常性磋商,就开展两国公共卫生、农业和粮食安全对话合作达成一致,同意用好中美联合工作组,推动解决更多具体问题,同意中美人文交流十分重要,鼓励扩大两国各领域人员交往等。
共识很重要,落实更重要。
《环球时报》指出,这些已经进行的中美互动被不少外媒解读为中美关系“解冻”或“趋于稳定”的最新信号。但更多分析认为,中美关系下一步的走向,还要看美方的具体行动。
总的来说,合作始终是中美两国的最好选择,这对两国和世界都是好事。
但要明确的是,合作是相互的。美方应将有关承诺体现在具体行动上,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
“美方必须说到做到,信守承诺,切实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魏凤和在会见奥斯汀时如是说。
美中恢复气候对话 学者:北京有意止损
2022年5月24日,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年会“守护我们的星球和人民”分论坛,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出席讨论。
美联社图片
202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7)刚刚闭幕,外界关注美、中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国,在会上如何互动。就有美国学者分析,在气候变化大会以及稍早前的二十国集团峰会(G20)上,中方新闻稿的文句软化,显示美中关係的恶化有缓和趋势。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克里(John Kerry)11月15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会面了,这是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今年八月访问台湾、中国以叫停美中气候商谈做为报复后,双方首次面对面。在此前一日,美国总统拜登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G20)会晤,同意恢復美中气候对谈。
和克里对谈后,解振华告诉中国官媒央视,中方已经和美方商定继续开展有关气候变化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正式磋商,同时,不排除面对面磋商可能性。相比解振华11月9日在记者会上谴责“我们宣布中美气候变化的商谈暂停,责任在美国”,中国气候特使的态度在几天之内有相当大的转弯。
2022 年 11 月 17 日,美国气候特使约翰-克里与中国气候问题特使解振华在在埃及沙姆沙伊赫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COP27会议上。(美联社)
11月21日,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举办线上研讨会,外交关系协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员刘宗媛(Zongyuan Zoe Liu)就分析,“中国对美国相对友善的语调,显示习近平对内已经成功获取第三任,因此他开始寻求达成其他政治目标。我认为,习近平现在的首要目标是与美国及西方国家交好,以让中国疲软的经济得以复苏。”刘宗媛认为,北京已经意识到“清零政策”和美国对华出口禁令对于中国经济的冲击,因此,有缓和美中关係以挽回经济颓势的压力。
刘宗媛更指出,拜习会后,双方公布的对话内容显示,北京有意为急速恶化的美中关係止血:“拜登与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会面后,白宫所发布的新闻稿指出,中、美双方皆反对乌俄战争升级成核战,尽管中方的声明稿并没有提到这点,但是,很多中国学者分析,这对于美中关係来说是很大的进步,因为这代表两国已经脱离单纯的对话阶段,而开始对于未来的展望有一些共识,尤其在安全议题与气候议题上。”
刘宗媛还补充:“中国的政治人物与学者都很实际,他们认知到美、中两国对于彼此的期望很低是件好事。只要期望低,彼此对于另一方感到失望的可能性就低,双方也不会因为失望而导致关係恶化。”
COP27“损失与损害”基金来源问题未解
尽管美、中两国在气候对话上有所进展,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的立场则与西方国家僵持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有“大国担当”,协助补偿贫困国家因气候变化导致的损失和损害,而为此次大会新出台的“损失与损害”基金提供融资。
外交关系协会能源与环境高级研究员希尔(Alice Hill)周一在研讨会上回答本台提问,进一步解释西方国家的立场:“虽然中国在1992年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但是相比当时,中国的经济已经大幅成长,同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全世界有1/4的温室气体都是由中国排放。中国应该要贡献更多,以弥补其对于世界的危害。”
对此,中国代表团则主张,《巴黎协定》规定,已开发国家具有承担基金的责任和义务,但发展中国家只需自愿出资,因此,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必负担“损失与损害”基金融资。解振华还补充,虽然中国没有责任,但是中国愿意、也已经通过“南南合作”和绿色“一带一路”等方式,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等发展中的大型经济体与西方国家对于“损失与损害”基金来源争执不下,也导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闭幕从18日推迟至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