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宣布撤离赫尔松 为什么是现在?



直新闻:刘先生,你认为,俄军宣布撤出赫尔松,对整个俄乌冲突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只要看看自从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双方对待赫尔松地方的态度就可以了。在今年2月24号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军是仅仅用了七天时间,集中精锐部队拿下了赫尔松,赫尔松也因此成为了俄军在乌境内控制的首个大城市和首个州首府。在战事开启半年之后,俄军曾经准备放弃赫尔松,但普京却反其道而行之,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增兵死守。同样乌克兰也是摆出了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拿下赫尔松的姿态。

我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无非是赫尔松所处的战略地位与战略位置非常特殊。它既是俄军从克里米亚向乌东其它地区进行补给的重要生命线,同时也是俄军对乌克兰其他地区进行军事打击的桥头堡。因此,外界把赫尔松的得失看成是整个俄乌战局的一个转折点并不为过。更重要的是,赫尔松不仅控制着向克里米亚输送淡水的运河,而且赫尔松还是航运、海军和其他重要海上航线的通道,距离克里米亚仅仅100来公里。对于乌克兰而言,欲取克里米亚,必先取赫尔松。对俄罗斯来说,赫尔松一旦失守,克里米亚就基本上门户洞开了。

除此之外,由于不久前赫尔松州已经“公投入俄”,这也就意味着,赫尔松的丢失,等于是俄罗斯已经丢失了“本土”。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因此,这件事情对双方的军心与民心,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直新闻:既然俄罗斯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来攻占并守卫赫尔松,那他们最终为什么又选择放弃呢?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其实,根据过去一个多月来的战场态势,俄军继续强守下去,只会不断地消耗极其宝贵的兵源,不利于俄军接下来对乌东其它地方的防守。因此,这个问题的症结点,已经不在于俄军为什么会选择放弃赫尔松,而在于俄军为什么会拖到今天这个关键性的节点上,才宣布弃守赫尔松。

我所说的这个关键性的时间节点,指的就是美国中期选举刚刚结束、共和党夺回了众议院的控制权而民主党守住了参议院的控制权之后。为什么俄军早不撤晚不撤,偏偏在这个时机点上撤?我认为,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俄罗斯方面的刻意安排。俄军死守到这一天,其实就是为了美国中期选举的这样一个结果。

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在这场俄冲突中,乌克兰之所以能够坚持长达半年以上,并且开始在局部区域内反守为攻,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得到了来自北约尤其是美国源源不断的军事与经济援助。假如美国的援助一旦放缓下来,那乌克兰的士气与进攻势头立马就会受到重大影响。这样一种局面,将逼得这段时间以来坚决拒绝跟俄罗斯进行和谈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得不放低姿态来跟俄罗斯谈判。而在国会参众两院中,众议院是主管钱袋子也就是美国的财政预算的,在民主与共和两党中,民主党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是最为慷慨大方的,承担着为资本家看守钱袋子的共和党,则是相对吝惜的。他们一旦掌控了众议院,就会对大手大脚花钱援助乌克兰的拜登政府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乌克兰会选在美国中期选举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对赫尔松发动总攻。因为在中期选举前拿下了赫尔松,就意味着拜登与民主党援助乌克兰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就是在为拜登与民主党的中期选举助选,未来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就会源源不断。而乌克兰所支持的就是俄罗斯坚决反对的。这就是俄军为什么会在美国中期选举前死守赫尔松的原因。也就是说,俄乌双方都以军事斗争的方式间接地参与了美国的中期选举,他们表面上打的是军事战,但实际上打的则是政治战与外交战。

遗憾的是,乌克兰虽然拿下了赫尔松,但是却没有能够赶在中期选举前把它做成对民主党与拜登的“献礼工程”。而俄罗斯虽然最终在军事上丢掉了赫尔松,但却在政治战与外交战上达成了自己的预期目标。而在完成了政治与外交任务之后,俄军也就没有再死守的必要了。



直新闻:俄驻美大使安东诺夫说,拜登政府正在拖长俄乌冲突,并寻求通过出售军事装备和液化天然气牟利。对此,你又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对于安东诺夫的这个判断,我不是太认同。

俄乌冲突以来,美国确实通过出售军事装备和液化天然气牟取了巨大利益。但我认为,当前最想让俄乌冲突速战速决、想以最快的速度打败俄罗斯的,除了乌克兰之外,就是美国与欧盟。

这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这场俄乌冲突打的不仅仅是军事战,还包括经济战、舆论战、民心战、政治战与外交战等超限战争。直接的军事冲突,是俄罗斯与乌克兰在打,而包括经济战、民心战在内的超限战,则是俄罗斯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打。而且前方的军事战跟后方的超限战,又是互为因果密切相关的。假如俄乌在正面的军事战场上打的时间太长,那就会导致西方国家的能源供应进一步紧张,物价进一步飞涨,民怨进一步沸腾,并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执政党在政治与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没有办法完全放开手脚支持乌克兰。拜登与民主党在这次中期选举中之所以会丢掉众议院的控制权,根源就在这里。同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乌克兰供应军火,用的也是他们自己的民脂民膏,消耗的也是他们自己的财政资源,他们实际上也是硬着头皮在做的。

相反我认为,在战场态势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俄罗斯未能在开战初期的24小时内拿下基辅72小时内拿下整个乌克兰同时也未能在短期内拿下整个乌东之后,当前想将战局拖入持久战的,恰恰是俄罗斯自己。这一点,从俄军已经在所有已经占领的乌东领土上“深挖洞广积粮”就可以看得出来。在丢掉赫尔松之后,俄军接下来将会死守第聂伯河右岸,以至少将战事拖过今年冬天。在俄罗斯看来,随着冬季严寒的到来,欧洲将会因为能源供应进一步紧张物价进一步飞涨而陷入到饥寒交迫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本国政府支援乌克兰的民怨将会进一步沸腾,西方将会在这场经济战、民心战、政治战与外交战中逐渐处于不利地位。

俄军从赫尔松撤军,俄乌和谈有戏?


但即便双方抓住这一契机,回到谈判桌前,和谈前景似乎依旧黯淡。

此前已经公投入俄的赫尔松又要易主?

围绕赫尔松州州府赫尔松市,俄乌双方激战已久,但乌方一直未能拿下这座城市的控制权。

而随着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一声令下“开始撤军”,一个“潜在的转折点”出现了。

这能否成为俄乌坐回谈判桌的一个契机?

礼物还是陷阱?

“我知道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9日,俄罗斯对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区域联合部队总指挥苏罗维金表示,在综合评估当前局势后,他建议将部队从第聂伯罗河西岸转移到东岸。

面对乌军长达数周对赫尔松市的反攻,苏罗维金称这样做的原因之一是保护俄军士兵的生命和部队的战斗力。而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为了避免乌方加大水库泄流或抛击卡霍夫卡大坝,导致大量地区受灾、大量平民丧生,以及位于第聂伯罗河西岸的俄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一名妇女站在基辅市中心的“阵亡捍卫者记忆墙”前。图源:半岛电视台

“我同意你的结论和建议。”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听完苏罗维金的报告后说道,“继续撤军,并采取一切措施过河,转移部队。”

对于这座战前人口28万的城市,乌方关注已久。在乌克兰以及西方世界看来,夺回赫尔松将是乌克兰夺回扎波罗热等地,甚至是克里米亚的开始。

但面对俄方的撤军决定,乌方却始终持怀疑态度。

“敌人没有给我们带来礼物。”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警告称,俄方是“假装”撤军,以“引诱”乌军进入“陷阱”,然后在赫尔松市伏击乌军。乌总统波多利亚克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也称:“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看到任何迹象表明俄罗斯完全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撤军言论可能是虚假的。”

能否抓住契机?

西方媒体普遍渲染俄方撤军,是在战场上迫不得已的举动。但在俄乌双方均已为恢复谈判开出条件的背景之下,也有一些媒体试图从俄方的撤军行动中寻找到和谈的曙光。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欧亚室副主任顾炜表示,此前俄军从基辅撤军,而现实并没有如许多人所期待的那样让双方坐回谈判桌前,这或许是乌方质疑俄方撤军动机的理由。但这一次的撤军行动依然可以视作俄方的一次姿态展示,为双方时隔数月坐下来好好谈一次留出空间。

但即便双方抓住这一契机,回到谈判桌前,和谈前景似乎依旧黯淡。顾炜表示,尽管泽连斯基一改此前的强硬立场,在本周开出了和谈的5个前提条件,但这5个条件俄方无法接受。

美国真想促谈?

“我觉得有趣的是,他们(俄方)等到(美国中期)选举之后做出这样的决定。”美国总统拜登这样评论俄方的撤军行动。在他看来,俄罗斯似乎是在等对援助乌克兰有意见的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占得优势。



在赫尔松的乌克兰士兵。图源:nyt

据称在背后“轻轻推动”,让泽连斯基态度软化的拜登政府,似乎也并不想真正让炮火停下来。美方私下鼓励乌方表现出同俄罗斯谈判的意愿,“并非旨在将乌克兰推上谈判桌”。《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相反,知情人士称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尝试”。面对通胀,以及来自党外和党内的反战压力,拜登政府似乎是在为美国对乌援助减少做准备,以“确保基辅政权获得其他对俄乌冲突长期化持警惕态度的国家的支持”。

而随着冲突的持续,那些在炮火下艰难求生的人们,似乎也变得更难放下仇恨,即便冬天临近,他们的未来无处安放。半岛电视台援引10月下旬的一份民调指出,86%的乌克兰人坚持认为他们应该继续战斗。在乌东地区,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支持谈判。

一提起同俄罗斯谈判的问题,32岁的汽车修理工格纳蒂克的态度同大多数普通的乌克兰人一样——退缩。但他的这种态度似乎不仅仅是因为对俄罗斯的仇恨和不信任,还带着对给予乌克兰所谓“军事和人道主义援助”的西方世界的不信任。“他们不在乎,每天死去的不是他们的孩子。”格纳蒂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