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炒作“供销社”?

这几天”供销社”的话题很火,打开各大网站,微信,抖音,头条:

“供销社马上重出江湖"“供销社新增几百万铁饭碗”“供销社要重塑中国的商业版图”

之类的文章俯拾皆是,默默无闻多年的供销社成了网络上热门话题。



说到供销社,好多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上世纪60、70年代拿着布票、香烟票、糖票等票证凭票购物的情景。不过这几年供销社似乎销声匿迹了,很多人认为这个单位早就不存在了,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据网上数据:

2021年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年实现销售总额6.26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了18.9%。其中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亿元,相比去年分别增长了24.3%和17.1%。(这个数据听听就行,因为统计口径并不是一般企业的统计方式)从这个消息来看,供销社不但没有消失,并且还正在恢复往昔的辉煌。



“供销社”真的这么厉害么?

“供销社”真的能够复兴么?

“供销社”又会改变什么呢?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谁在炒作“供销社”?从百度数据看,过去十年间,供销社这个词的搜索和关注一直不温不火,从今年10月26日开始,这个词一下子就火了起来。然后越来越热,到今天热度还在发酵。



与此同时圆方还关注到,从资讯来看,大规模关于供销社的新闻报道是在10月10日。



那么是什么新闻在10月10日刊发,又再两周后引发舆论狂潮呢?其实“供销社”一开始的爆火,只是一次在网络平台的“文艺复兴”。圆方搜了搜,10月10日突然有了这样一个新闻被报道:《烟台现“80年代供销社”  店长回应为何面貌如旧》(10月10日)今年国庆期间,一段拍摄于山东省烟台市的视频火了,视频的内容是一家名为“辉石埠供销社商店”的小店,店里的货架摆在玻璃柜台之后,买什么需要跟销售员说;洗发水挂着卖,还能打散装酱油和醋;称重用老式台秤,算账用算盘……让人感觉穿越回了上世纪80年代。



58岁的店长告诉记者:“视频拍的的确是我的店,我是1998年接手经营的,这个店以前是供销社。”有网友爆料称,这家供销社修建于1981年,对此店长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对!我们一直没有改造。”辉石埠供销社商店保持上世纪80年代风格,部分网友猜测是营销策略,店长的解释否定了这一猜测:“我们这片最初听说可能会拆迁,我就觉得不值得改造了。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还没拆迁,就保持原状了。”



这个充满着“怀旧”气息的视频,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很多人特别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突然意识到:“哟,供销社还存在呢”然后这月底真正引爆舆论的则是一则招聘启事的广泛传播:《欢迎报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大家赫然发现,供销社不仅还在,而且还是国家公务员编制。这其实也没什么,一个正常招聘罢了。不过“不知道为什么”自此各种舆论还是沸腾,也开始跑偏。有的说:供销社的重建,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供销社也是事业单位。他们享受到的待遇和其他事业单位是类似的。这也就是说,进入了供销社也就进入了体制内,谁不羡慕?把供销社开到近八成的行政村一级,那么需要多少员工呢?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个行政村吗?691510个。就按七成算,这供销社是不是要开484057个。就是一个行政村供销社只要5人,也能解决240多万人就业啊!

有的说:

供销社是全国联网的,有了供销社,通过它,就能把农产品及时地配送到短缺的地方。而且全国一盘棋,就能保证农产品的价格,让农民能做到丰收就能有很好的收入。特别是一些不法商贩总会高价出售一些假冒伪劣农药、化肥、种子,有了供销社,农资的质量还能是一个问题吗?有供销社的存在,农资的价格也必然会回落到合理的区间,不是吗?

有的说:有了供销社,就可以搞“统购统销”,供销社作为中间商,负责把农产品收购起来,通过流通渠道卖到全国去,这样就是保护农村经济。供销社可以省去不少农产品产销的中间环节,从而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供销社系统可以更好保障人民生活物资,降低了人为抬价、扰乱正常价格秩序等风险,同时全国各地的供销社又会参与到政府的稳物价上去。



供销社这么神奇?供销社这么厉害?供销社这么伟大?

有了供销社,就可以解决掉几百万大学生就业?有了供销社,就能够让农民增产增收都赚到钱?有了供销社,现代什么商超什么电商都不用了?



先看看“供销社”的前世今生,和现代的“供销社”是什么样吧?· 1949—1958 年,供销社出现,活跃于城乡商贸流通领域,主要供应农民生产资料和基本生活用品,同时大力收购农副产品,供应城市和工矿区。

· 1958 年开始,我国进行集体化运动,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全国供销社总社与商务部三合三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执行农村生产生活资料统购统销,促进城市和工业发展。

事实上,当年的统购统销就是垄断,从农民手里低价收购,再高价卖给农民高价工业品(工农业剪刀差),更为神奇的是,这样的“垄断”,居然亏了很多钱,因为“供销社”需要养的“吃国家饭”的太多了。· 1978 年以后,我国农村经营制度发生深刻变革,集体经济制度开始逐渐被市场经济制度取代,供销社活动场域发生急剧变化,经济功能逐渐让渡于市场经济组织,供销社也在市场竞争中趋于颓势。

面对市场化进程和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供销社的策略性回应大致有二个方面:① 企业化将提升企业经营效益作为首要目标,整合供销社社有资产(甩包袱和人员),在经营目标、产权关系、治理结构、经营业务等方面实行现代企业改造;② 行政化将供销社的机关职能剥离出来,纳入行政体系。县及县以上供销社机关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供给,而不是自负盈亏、自收自支。近年来,供销社在深化改革中不断调整定位, 发展 农村现代流通、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甚至再度重建基层供销社体系,力图重新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力军和综合平台。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那么改革情况如何呢?在2017年,某省一篇《“复活”80个基层供销社 省供销社谋划重塑时代角色》的文章中这样介绍:“化肥零增长行动”对农资企业的冲击、“互联网+”颠覆了传统流通模式……种种变化形成倒逼机制,迫使供销合作社必须完成转型升级。……由于原有经营模式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省很多基层供销社名存实亡。2016年初,省供销社将LL县GY、HM、GY3个乡镇作为当年基层社恢复重建试点乡镇。通过县社持大股,吸纳当地专业合作社、社会能人、涉农企业入股的方式,以股份制组建了新的基层社。……

2016年,我省供销系统发展电子商务企业45家,各级供销合作社自建电子商务平台37个,入住商户2410个,经营商品2万多种,实现电子商务和在线平台交易额279亿元。

所以,今天看供销社。从基层运作看,供销社所做的只是将零售业不愿意光顾的乡村地区打通,其职能基本上只是一个超市+收购站,或者说是实际上就是一个基层的大型超市。大部分采取的也是类似于“加盟”或者“换门头”这样的方式。从高层管理看,并不是一个市场化流通的管理,或者说整体是一个怎么样的系统,只是一个行政上的指导,或者是相关政策的制定,更像是商务局,或者说“工商联”这样的定位。(多说一句,至于说的“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圆方猜想大概是在淘宝或者微信上搭了个小店,而不是想象的那种平台,因为全国能活下来赚钱的的电子商务平台大概也不到37个……)上面就是“供销社”的前世今生和现状。



圆方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原始供销社模式在百废待兴的四五十初期(类似于前工业革命时期),为我国商业流通做出过贡献,大概和明清时期的马帮什么的差不多,不过惠及面更广。二、原始供销社模式在夯实基础的六七十年代(类似于工业革命的时期),统购统销有利于通过工农业剪刀差,集中资源搞工业化,但是对农村进行了深度的……三、原始供销社模式在蓬勃发展的八九十年代(类似于工业革命后时期),由于其低效和组织模式落后,不适应市场经济而没落,已经不代表先进生产力方向。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吧。

· 二战时期,俄罗斯可以靠着T34,靠着钢铁洪流能席卷欧洲。

· 到了车臣战争时期,坦克集群和人海战术就已经阻碍了俄军。

· 而到了俄乌冲突,军队体系的老化,设备的落后让俄军如今……原始供销社模式本身,是一个阶段的产物。他代表了那个阶段的“先进生产力”,但是在今天“电商”都已经沦为“传统电商”,需要转型的今天,就好像说:

算盘的效率比人工智能(AI)还要高一样。至于说今天的供销社:· 前端其实就是大量的民营的“小商超”,只不过挂着“供销社”的牌子,享受一些“供销社”的采购,销售渠道,有点像“便利店”的加盟模式。· 中端,是之前整合供销社资源所经营的一家家市场化“企业”。· 后端更多的是通过政策引导这些点能够惠及偏远的乡村,那些城市商业网点覆盖不到的地方。



(现在的供销社和原本的供销社,除了名字一样,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上面啰里啰嗦说了这么多,其实圆方今天并不是想说供销社。而是,谁在炒作“供销社”?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供销社的“炒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点:

一、供销社要回到过去,变成铁饭碗安置几百万人就业。

二、供销社是先进模式,可以解决一切物价和质量问题。

三、供销社要统购统销,垄断全国的商品零售销售市场。归根“这些人”想传达的就是:中国要全民搞大锅饭!

中国要回到计划经济!

中国要全部都国有化!20th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报告进一步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不知道从国家层面是否注意到了这个舆论风向,不知道是一群什么人在“炒作”供销社复兴,或者说不知道是什么一群人借着“供销社发展”污蔑“中国要重回计划经济道路,要闭关锁国”。不过圆方认为,这一群别有用心的人:“用心很坏”!

“做法很坏”!

“影响很坏”!不仅把无辜的“供销社”拉下水,被人怀疑有什么问题。



极大的搞乱了普通中国老百姓,勤劳致富努力踏实工作的热心!

极大的影响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发展中国的信心!

极大的破坏了部分政府坚持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经济的决心!这就是在破坏我们的“首要任务”!

这就是在影响我们的“第一要务”!

这就是不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这就是搞“行政垄断不正当竞争”!20th报告中说: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在这个阶段,我国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不少挑战。

而就在这么关键的时期:这些“别有用心”人通过——歪曲供销社的运作模式,

夸大供销社的效率作用,

造谣供销社将垄断商业,污蔑让中国要回到过去效率低下的纯计划经济,要全盘国有化,甚至还炒作出什么“供销社概念股”。在这个中国信心比黄金还要重要的时期,在这个中国正全力吸纳世界避险产业资本的时期,这部分“别有用心”的人却在:搞乱我们的舆论!

损害我们的信心!

破坏我们的团结!这不是“蠢”,这就是“坏”!那么谁在炒作“供销社”?是那些希望我们国家“经济混乱”的人

是那些希望我们国家“效率低下”的人

是那些希望我们国家“闭关锁国”的人供销社当然可以发展,做为现代化企业其能发展的越好,越说明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越能惠及更多群众。但是借机炒作,歪曲事实,“打着红旗反红旗”这一帮“别有用心的人”!其心可诛!!

写在后面的话:圆方有些出离愤怒了,我们想踏踏实实工作,快快乐乐生活。为什么总有那么一小撮人变着花样的搞“舆论战”呢?不是挑动男女对立,就是炒作“躺平试验区”,或者就是这样歪曲污蔑中国的经济政策!所以,今天圆方有个请求: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把下方的“在看”点亮,同时转发到朋友圈和微信群。让更多的人看到我们的想法,听到我们的意见。

“舆论空间”正确的声音不占领,

就会被造谣和污蔑充斥!!!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大会报告

多股涨停,供销社强势回归!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供销社,彻底火了!相信最近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朋友圈里刷到了供销社即将“重出江湖”的消息。就在今天,二级市场上的供销社概念股持续走高,多股纷纷涨停。可能很多年轻的朋友还不知道供销社是什么。但是40岁以上的朋友提到这三个字,还是记忆犹新……当年的供销社有多牛呢?现在很多人都说,奔驰4s店的销售都是用鼻孔看人。那么在80年代之前,供销社的人,可能也是如此。1933年,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红军,军事进攻的同时还进行经济封锁。当时的教员就提出了关于供销社的一整套设想,通过统一领导,来全面控制农产品的销售和贸易。从广大农村地区汲取资源,为数百万军队提供军需。建国后,这套“战时模式”被全国推广。在计划经济年代,没有超市,更没有外卖。民营经济基本没有,搞个体经济直接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在很多中小城市,供销社是商品物资供应的主渠道,甚至是唯一渠道。还记得电影《你好,李焕英》就有一个场景,说李焕英在年轻的时候拿着电视机票去供销社买电视,工作人员的态度都是非常傲慢的。毕竟这是一个卖方市场,爱买不买,出了这个店,你也没别的地方买。所以把顾客当“上帝”的服务精神,是基本没有。而且除了“卖”,供销社还可以“收购”和“代卖”,也就是收购农产品,提供寄售服务等。价格都是一锤子定音,很难有商量的余地。哪怕一般家庭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也必须卖给指定的供销社系统,否则就可能背上“投机倒把”的罪名。既然掌握着如此庞大的资源,那么供销社自然是人人都想去的“肥单位”。当时的供销社社员有入股和分红机制,甚至是税收优惠政策。商店里有什么好货,也是内部人员一手掌握。普通人想要买到什么“尖货”,免不了要和供销社社员搞好关系。总之,在改革开放之前,你要说自己有个亲属朋友在供销社上班,那迎接你的,必然是羡慕嫉妒的目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思想确立,中国的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破茧重生,春回大地。再加上外资进入,各种小店铺、超市、大卖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到了90年代,全国供销社基层网点以每年10万个的速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的只能以变卖资产、改制和收租维持。供销社在农村、小城镇的垄断地位被终结了,商业服务短缺时代也结束了。人们欢呼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不过,供销社并没有彻底消失。今年9月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召开了一次大会。没想到在过去八年间,供销社已经在悄无声息地重建。以湖北为例,截至今年10月份,湖北基层供销社已经恢复重建1373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目前基层社社员已经达到45.2万人。5年间已扩大了五倍。该省供销社负责人还表示,争取等到2025年的时候社员发展150万。五年来,中国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1万多家,总数超过3万家,乡镇覆盖率从2012年的56%提高到2018年的95%。为什么要重建供销社?

有关猜测有:1 随着和欧美的冲突加剧,供销社作为可以被官方完全掌控的物流体系,可用于应急和战备。2 协同乡村振兴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3 配合“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从目前的风向和供销社的重建速度,拨款规模来看,供销社扩大趋势已经明确。但是,今天的供销社和过去的也有区别。一方面,今天的供销社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覆盖了粮食、棉花、化肥、农药、种子等物资的流通,且承担着支持扶贫攻坚、乡村改造等任务。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差距大。虽然城镇化发展迅猛,但农村人口依然有5亿人。在经济高峰期,农民外出打工;经济低潮的时候,供销社的存在,或许能让返乡农民仍然有事可干,有饭可吃。另一方面,供销社也在市场化,不仅搭建了自有的物流,电商,甚至得到了乡村金融的支持。在功能上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业务范围更广。比如开展了土地托管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闲置土地。甚至还有“实体店+网上服务”的立体模式,从农资、土地、金融、营销等多角度全面介入了乡村振兴。当然,对于供销社的“复兴”,也有人忧心忡忡,害怕走回头路。不过,这样的解读可能有点不怎么与时俱进。毕竟前两天,大会发言人在答记者问的时候已经再次强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任何国家都无法关起门来搞建设,中国也早已同世界经济和国际体系深度融合。”同时,依然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作头号工作重点。对于供销社,我们或许要从新的历史眼光去观察。希望,这是一个好的转变,好的开始。

“供销社”大火:一文看懂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杨奶奶的记忆里,与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供销社”)相关的回忆是一叠又一叠的粮票、布票。“当时物资紧张,集体给每家每户按人头发一定数量的布票、粮票,粮票上写着半斤、一斤的重量。”杨奶奶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作为农村唯一商品供应部门,一般开在集镇上,卖有百货、食品、五金、农用物资等。

10月31日,《湖北日报》此前发布的一则“湖北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 基本覆盖全省乡镇”的报道,经过多天发酵后登上微博热搜。在部分不了解事实全貌的自媒体误导下,不少网友担心这是要回到“统购统销”的时代。

实则不然。供销社在我国一直存在,其历史可以溯源到1922年7月成立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历经多年变革后,形成了目前分布在各地的供销社。在市场经济的当下,供销社基层社除了发挥最开始的保障农村地区物资供应、稳定物价外,已经逐渐发展成一个包含物资流通、技术服务、农田托管等功能的综合中心。



2020年6月18日,湖北宜昌,由宜昌市供销社精心打造的“老供销”金家台门市部正式开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集市

“那时候物资紧张,粮票、布票等一年发一次,大家凭票买东西,买完就没有了。”家住湖北省随州市的杨奶奶说道,“不过像糖果这些需求少、供应充足的东西,购买不需要票。”

和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超市不同,在杨奶奶的记忆里,几十年前的供销社里卖的东西很少,几乎只有日常粮油米面、农资产品和日用产品等,稍微奢侈一点的糖果都是一分钱一颗,买的人极少,“不像现在的大超市里什么都有,大家也都买得起了”。

据杨奶奶回忆,大概在改革开放前些年,国家的经济便开始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买东西也渐渐不用票了,而大街上的供销社,东西越来越多的同时,也逐渐的改换门面,只有很少一部分还保留着合作社的牌面。

在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办公室的橱柜里,现在还摆着一些泛黄的粮票。该供销社办公室主任马通告诉记者,在建设初期,供销社统购统销,统计需求然后计划生产,在保证物资供应、平衡地区间物资流通、稳定物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国家经济发展起来、供需慢慢不平衡之后,计划经济固有的缺陷也暴露出来。后来,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放开市场经济,基层合作社越来越少,有的也逐渐转为了个体工商户进行发展。”马通告诉记者。

即便历经种种转化和变革,供销社也是一直存在的。

供销社从中央到省、市、县、乡村分为不同的级别。最开始的供销社是大多数人印象里的挂着绿色牌子、侧重农村商贸流通的小卖部,后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建设新农村网络工程,打造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体系,再后来又增加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即在农民外出打工的同时,供销社为农民打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耕种、仓储烘干、销售、土地流转等服务。

“这样,一方面农民可以得到土地流转的收入;另一方面,供销社雇佣农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看田,又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收入。”马通说。



现在:已不仅是一家“小卖部”

时间迈入新世纪,供销社早已不是一家简单的小卖部了。

据马通介绍,在重点抓现代化农业服务的同时,供销社原本的四大体系承担着农资、日用百货、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的回收和销售的职能,“乡下常见的废品回收站、农产品收购点大多和我们供销社有关,即便是一些个体户也有的会挂着我们的牌子,由我们为他们宣传同时也做出一些监管”。

记者注意到,在体制变迁中,原本从中央到县级大部分供销社参照公务员管理,工作人员有编制,但是在转企改制的浪潮中,浙江、上海的部分合作社转成了企业。

“目前,全国各级供销社都设有自己控股的国有企业‘供销集团’,这些集团企业主要是将烟棉茶这些大宗商品相关的业务分离了出去,做得好的中国棉花集团有限公司还多次进入中国农资企业500强。”马通介绍说,“不过,农资用品这种事关农业根本的东西还是牢牢掌握在事业单位手中。”

记者梳理发现,供销总社也在不断转型,现在还有下属事业单位16家,15家主管社团,16家直属企业单位由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或控股持有。

与过去的小门店不同,如今的供销社,商品多了,形式和渠道也多了,更加注重合作和惠民。随着新经济形式的发展,供销社现在的门店也讲究线上和线下结合,价格在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同时,也本着事业单位的责任,尤其在疫情这种特殊时期会更加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供销社除了自己做电商助农销售,各地供销社大多会与当地的相关部门合作,对当地有需要的居民进行电商培训,让他们学会自己做电商。襄阳当地的赵先生,在最开始通过当地电商产业园卖特色产品鸭蛋赚钱后,自己开了电商公司,卖自己的鸭蛋的同时也收购当地的鸭蛋,年营收高达数十亿元,已经成为当地电商园的佳话。





北京团结湖天宇市场“供销便民服务中心” 图片来源:国资京京(北京市国资委公众号)

在马通的眼里,供销社就像一个“压舱石”和“稳定器”,在国家的大局中找定位,一方面是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是保证所有物资百分百通达每个村。

关于供销社的功能定位,相关的政策文件其实已经表述得很清楚。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2005年1月30日,中华全国供销社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第二条,对供销社性质的界定,明确了四层含义:供销社是一个经济组织;是一个合作制的经济组织;是一个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一个以农民社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指出,全国供销社系统现有3.1万家,拥有网点近40万个,它与中国邮政、中国电信以及不同经济成份的网点,形成纵向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链式关系;同时也形成横向的多种类型的生态链关系。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7591亿元、日用品销售额1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上行、日用品下行双向通道,在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未来:变身综合服务中心

本次湖北恢复重建的基层供销社,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因历史原因,在上一轮供销社体制改革后,基层社一度陷入低迷困境。2014年,全省基层社数量仅696个,比最多的1984年的1800个减少61%。

根据中央和省委相关举措,2015年起,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以恢复基层社服务功能。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层社总数达1373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目前,全省已有190个“综合实力强、服务功能全、与农民联结紧”的基层社获评全国总社标杆社。2019年新创建全国标杆基层社44个,居全国第一。“争取2025年全省基层社社员达到150万,真正实现‘农民得实惠、基层社得发展’的新发展格局。”湖北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于网络上部分网友担心的“统购统销时代”“做大垄断”等问题,马通认为并不会发生。

他表示,一来即便是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也必须有全国统一集采集购的数字化平台支持,这在目前是并没有的,即使未来有,也是基于通过集采集购降低消费者成本;二来,增加的基层社也仅仅是基层的门店,众多同类商超不会因多一家就被挤压,即使形成一定的竞争,也会是利于各大企业自身发展和消费者消费的良性竞争。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之下,未来的供销社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马通认为,未来它更会像一个“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综合服务中心”。

“打通最后一公里”,是就供销社“补短板”的作用而来。马通提出,农产品的上行下行都需要冷链,但由于农产品成本高回收低,社会资本做农村冷链的很少,供销社正好利用中央的资金做这些东西,在田间地头建设冷库和冷链运输。“总社和省社今年来都提出了资源下沉,突出服务农村农民的属性,将政策、资金等下沉到基层社来支持发展。”

“综合服务中心”也和“最后一公里”的另一现状相关,当下供销社正在整合物流成为“第四物流”。“许多物流公司在到达乡镇最后一级快递网点的时候,由于乡镇多山等原因,并不会配送到每家每户。供销社基层社直接在当地整合物流,各大快递将自己的快递送到我们的仓储后,由我们配送给居民或统一保管要求居民自取,既为物流公司省了人力,也方便了偏远地区的居民。”马通说。

展望未来,洪涛认为供销社最终会成长为增强农村流通组织的力量,“不容质疑的是,农村市场已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的市场,供销社网点建设应做到‘一场多用’,并与其他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连锁业态形成相应链条关系,最重要的是实现生态链和生态圈的关系,避免农村网点和资源的过度竞争。冷链体系的建设,正在由‘洒胡椒面’的补短板建设向‘体系建设’和‘系统建设”转变,从而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

新闻多看点》》》》》》》》》供销社概念股多股涨停近日,二级市场上供销社概念股持续走高,A股Wind供销社指数近五日涨超10%。11月2日,供销社概念继续走强,截至2日午间收盘,天禾股份、浙农股份、天鹅股份、中农联合4股涨停,值得一提的是,天鹅股份、中农联合均已3连板;辉隆股份、中再资环、新野纺织、中农立华等纷纷上涨。





▲2日,二级市场供销社概念股受到“追捧” 来源:Wind据中新经纬,辉隆股份、新力金融的实控人是安徽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浙农股份的实控人是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天鹅股份的实控人是山东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营业务为棉花加工成套设备及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中再资环、中农联合的实控人则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其中中农联合是其专业从事农药中间体、原药及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全产业链农药生产企业。

公开信息显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全资企业中国供销集团,是2010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大型涉农流通产业集团,总资产1500亿元,现有全资和控股子公司11家,其中控股3家上市公司,分别为中再资环、中农立华、中农联合。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及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名单中,中国供销集团以960多亿元的营业收入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83位,在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排名中名列第31位。

今日,多家上市公司回应投资者相关业务情况,也有部分公司澄清未有相关业务:雪人股份:已为部分省市供销合作社的冷链物流项目提供产品与服务,正在与各地区供销社进一步探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武商集团:公司深化拓展“国企联村”行动,探索助农增收的有效路径,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辉隆股份:公司是具有“为农、务农、姓农”本质属性的供销社企业,位列中国农资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百强第4位;张家港行:大力加强与各村级集体组织的合作、持续深耕普惠金融,多措并举推进支农支小业务发展;美农生物:公司目前未与供销社进行合作,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把握发展机遇;海欣食品:公司目前暂未直接向供销社销售公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