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8点,双11大幕正式拉开,#退款#冲上热搜第一!“退款”之所以热度飙升,一方面是因为网友集中退款,一方面则是因为“退不了款”,因为付完尾款后,紧接着商品已经发货了,甚至已经到楼下了。
与往年“定金”“尾款”热度相比,有网友说今年双11商家“太卷”了,上一秒付尾款,下一秒发货,商家简直完全不给退款留机会。
商家的发货速度也是很快,快到能“擦出火星”。
还有人表示,再次被规则劝退。
别踩雷!网上曝出不少商家的“骚操作”
据新民晚报报道,有部分网友吐槽不少商家的“骚操作”:
羽绒服3天3个价
某品牌的一款羽绒服,10月18日显示到手价为269元,10月19日到手价就变成了330元。
到了10月28日,到手价更是涨到了399元!
手机4天4个价
某品牌的一款手机在同一平台上,16日、18日、19日、24日的价格变了四次!网友截图显示,价格先从2099元降至2069元,随后突然提至2469元,又回落到2299元,短短一周里至少调整了3次!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某运动品牌旗舰店的跑鞋,10月24日至25日,到手价涨了20元。
某品牌同一规格的洗发水套组,“6·18”大促时最低到手价660元,双十一的到手价涨了80元。
还有网友爆料,自己3月份购买的一款柔肤水,当时不用参加任何活动是89元,现在双十一价格竟涨到178元,翻了整整一倍……
而一些商家客服对此的解释,主要有两种说法,“因为活动不同,玩法也不同”。
“客户下单时间不同,有些赶上了免定金活动”
还有一些商家的迷惑操作,令人陷入沉思。。。
一双鞋里有3只,必须3只一起买?网友爆料某设计师品牌店卖的一款鞋,要买必须三只鞋一起买。这款组合售卖的鞋,包括两只右脚一只左脚。据称右脚的两只在设计上有细微差别看了半天才看出来区别在哪...
商家介绍称多一只不同设计的鞋,可以给鞋子多一个不同的搭配可能,网友吐槽:“这不就是捆绑销售么”“因为左脚只有一只,所以左脚的鞋子还是会很快磨损,三只鞋和两只鞋的使用寿命并没有区别啊。”
被诟病已久的“大数据杀熟”,依然存在。
有网友发现自己和朋友看同一款护手霜,价格却不同。三人的手机页面分别显示为19元、11.9元和9.9元开通了平台会员的账号,反而不是最便宜的。
上海、广州多地消委会发提醒…
在购物节开始前,上海市消保委、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河北省消保委等提醒经营者切实承担经营主体责任,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醒消费购物要保持清醒、理性选择、科学消费、及时维权。广州市消委会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倡议各位消费者,提前做好购物攻略,按实际需求理性下单,“多一些规划,少一些后悔”。浙江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商家进行交易。
上海日前,上海市消保委提示,经营者应事先向消费者清晰告知促销规则、活动内容,尤其要显著提示涉及消费者权益重大事项的条款。
电商平台和入驻商家要做好促销规则之间的衔接,对于促销规则的设计应简明易懂,不玩“文字游戏”“促销套路”,保障消费者的选择权和知情权。
同时,建议经营者显著标注商品折扣力度及实际到手价格,以便消费者明白消费、实享让利。
当下“直播带货”备受追捧,上海市消保委指出,网络直播营销平台也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审核认证直播间运营者及直播营销人员的身份信息,强化对他们的规范约束,并加强对直播间内链接、二维码等跳转服务的信息安全管理,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广州
提醒1:多方横向比价不漏过限制性条件
广州市消委会指出,根据往年经验,促销期间有可能存在“预售优惠价不一定真优惠”的问题,例如:先提价后打折,虚构原价,预售商品的赠品数量比现售商品的赠品少,等等。
广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可通过多个平台横向比价,对同一商品的价格差了解得越清楚,越有助于判断所谓预售优惠价是否真实可信。同时,还应仔细翻看商品评价,尤其要关注追评和差评内容。
另外,既要注意区分“到手价、尾款价、预售价”等计价规则,还应特别留意红包、满减、优惠券等的使用范围、使用期限等限制性条件,避免因未看清或记混了而错失优惠额度。
提醒2:谨慎理性下单不脱离平台交易
直播带货作为“双十一”活动的重要促销渠道之一,吸引了越来越高的关注度,但部分直播间也存在刷单造假、流量造假、质量低劣、虚假宣传、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广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选择信誉高、口碑好、售后服务完善的直播间;不被主播所渲染的“全网最低价”“秒杀”“数量有限”等话术所蒙蔽,避免盲目冲动消费;不脱离平台进行私下交易,拒绝直接转账或汇款到私人账户、点击陌生付款链接或扫二维码等不合理的交易要求。
提醒3:关注保价条款不忘随手取证
部分平台和商家会推出“保价服务”,承诺保价商品一旦在保价期内降价,消费者可向平台或商家发起保价申请,经由系统核算差价后便可获得相应补偿。但是,不排除个别商家为了不履行承诺而以提前下架商品的方式使系统无法核算差价,从而导致未能取证的消费者陷入维权困境。
广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提前了解和区分不同平台、商家之间的保价服务内容,尤其要对保价范围、期限、补偿方式等条款具备较清晰的认知。对于看不懂的条款,应及时咨询客服人员;养成随时随手保存购物凭证的习惯,诸如保价条款、商品价格、商品说明、促销用语、咨询记录等页面截图,均可在发生消费纠纷时作为维权凭证。
提醒4:清点家中存货不囤积过多商品
“双十一”的促销攻势易于激发囤货心理,但像化妆品、护肤品、食品等需要在一定期限内使用或食用的商品,如果囤积过多,有可能出现“还未拆封就已过期”的情况。
广州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购物前先针对家中的“存货”进行清点,以确定“双十一”活动期间需要补充或新增的物品类别和数量;结合整理过的存货情况与实际需求,提前做好购物规划,不因一时冲动而过度囤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浙江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保价”可能被商家“钻空子”。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部分商家通过“同款商品不同链接”等设置,有意绕开“价格保护”,或者虽然商品标价没变,但是商家通过发优惠券等方式变相降价,以此规避平台设置的保价服务。
浙江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由于各平台保价和退差价的规则不一,部分平台规则设置较为复杂,导致适用起来较为困难。针对“保价”和“退差价”,消费者需要注意:一是仔细阅读平台规则,注意保价时间及价格构成,例如,保价时间是7天还是15天,价格构成是否包含店铺优惠券或者平台优惠券;二是在发现符合保价条件后及时向平台或商家申请退差价,避免错过保价期间。
直播间“低价”商品可能是“套路”。直播购物时消费者容易受主播情绪和库存紧张氛围影响,面对铺天盖地的“低价”标签更加容易“冲动消费”。然而根据往年“双十一”投诉分析,某些“低价”商品容易被商家作为“引流”的利器,吸引消费者到直播间驻足观看,但实际上“低价”商品却一拖再拖,链接迟迟不上,还有的商家在消费者拍下链接后拒绝发货,态度强硬只肯退款不愿发货。
对此,浙江省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要尽量选择信誉高、口碑好的商家进行交易。主播及商家应该以诚信为本,如实、全面地介绍商品,拒绝虚假宣传和欺诈。直播平台也应该完善大促期间的平台规则,约束、监督主播和商家的行为。
安徽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消息,“双十一”期间,消费者请尽量选择经营资质齐全、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购物平台、网店或直播间,建议货比三家、认真辨别,不要轻信陌生网站、不明链接和电话,预防电信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危害个人财产安全的事件发生,另外切勿被“爆款秒杀”“巨惠特卖”等字眼冲昏头脑,不要因所谓“凑单”而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注意保存购物证据,如将商家的活动信息、聊天记录、订单详情、支付信息、促销优惠等做好截图等凭证,以备出现消费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也是以防不良电商私自取消订单、更改活动规则,导致个人权益受损。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要第一时间与商家或购物平台协商解决处理,无法解决的话,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或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或拨打12315热线解决。河北日前,河北省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经营者切实承担经营主体责任,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提醒消费者擦亮双眼、理性购物,维护好自身权益。
针对此阶段消费者购买欲大增的现状,河北省消保委对广大消费者做出以下提醒:货比三家,理性消费。消费者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选购商品,不要盲目跟风,尽量选择口碑好、平台大、性价比高的商家。
提前准备,做好功课。“双十一”促销周期长、活动多,有些活动10月中下旬就逐步启动,消费者要提前规划,尤其要注意尾款时间,抓住最佳下单时机。
保留凭证,有备无患。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保存购物凭证,例如促销承诺、直播页面、聊天记录、购买记录等截图,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或收据,以备日后出现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昨晚你付了多少尾款?
这次买到最划算的东西是啥?留言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