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很多人在骂富士康,让他滚出中国。

怎么说呢?这些让富士康滚出中国的人可能不能理解富士康的重要性。

我大学的专业和富士康很对口,收到的第一个offer就是富士康的。只不过后来没去。当时富士康的主要生产基地还在深圳龙华。我有好些同学都在富士康上班。

富士康的厂区很大,动不动就几十万人的容量。郑州富士康也有20万员工,直接和间接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

员工比很多县城人口还多,但地盘却小得多。在这样的园区里发生疫情,防控难度确实很大。

而郑州富士康的外贸出口排全国第一,可以说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外汇。以下是2020年的数据。



而且,第四名深圳富士康,第五名鸿富锦精密电子有限公司,都是富士康旗下公司。前五名富士康占了三个。包括第18名也是。

这么说很多人可能没概念,中国2021年进口粮食总金额为748.09亿美元。富士康的外贸出口额,几乎就可以顶得上中国粮食的进口额。

可见富士康对中国的出口有多重要。还有上下游的供应链,配套服务都影响巨大。

现在经济本来就不景气,如果富士康再滚出去了,那更是雪上加霜。

那些人的就业如何保障,房贷怎么还呢?

那些扬言让富士康滚的人,你可知道各地地方政府是花了多大的劲才成功引进富士康?

富士康老板郭台铭曾说,如果要富士康滚,富士康立马就滚。那样的话,印度、越南等国做梦都要笑醒。

现在富士康摊上这么大的事,有很多员工连夜提桶跑路,员工的担心我能理解,毕竟很多人宣传美帝死了几百万人,谁不害怕呢?

这都十月底了,那些要回家的员工,工资都不要也要马上立刻逃离,可见他们有多怕。

但我今天看新闻说富士康厂区没有重症,更没有死亡。原因是病毒载量低,这跟宣传差别挺大啊!



郑州当地也对此很重视了。只要保障了生活物资,防疫物资,就不至于那么恐慌。

今天看了很多视频,一个一个年轻人,拖着行李箱徒步回乡,路边热心的老乡提供补给,也有货车司机冒险拉他们回家。如同1942般的逃难,很多次都看得热泪盈眶。

我们不得不思考是谁让他们遭受这样的罪,是富士康吗?

有没有疫情,需不需要封控,员工是不是感染了,要不要赋红码,富士康一个都决定不了,甚至宿舍垃圾可能有污染,能不能拉出厂区他们也决定不了,这是谁的事儿啊,扪心自问一下,是富士康吗?

受病毒影响,富士康也是受害者吧。苹果的订单谁也不敢怠慢,它如果不能按时交货,也会有巨额赔偿的。

如果疫情反复几次,富士康会不会自己就跑了呢?

不要让富士康跑了!

延伸阅读:关闭富士康,郑州就完了

昨晚,富士康针对网传的员工“大迁徙”事件进行了回应,看完之后,大概是这几个内容。

1、富士康厂区从未发生过重症感染现象,疫情总体可控。

2、充分尊重员工去留意愿,会点对点安排车辆,确保员工安全返乡。

3、厂区内物资供应充足,对于正常出勤的员工有激励政策。

4、面对不够人手的情况,会协调其他厂区产能备援。

该声明由郑州地方媒体平台发布,属于一锤定音。

郑州富士康员工徒步回乡的真相,逐渐明朗了。

总的来说就是富士康厂内确实发生疫情,但可控,只是企业在病毒毒性变小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产量不断档,一直在鼓励大家继续生产。

疫情环境下尽努力保生产,是没错,但他们却忽视了最大的问题:

人心会恐慌。

老徐昨天在《郑州富士康到底发生了什么?》中提到过,在信息不透明和大家认知参差不齐的基础上,各种谣言满天飞。



很多出逃的员工大多只是被带节奏,看到身边有人有症状,就联想到各种后遗症,致死率之类。

大家是真的怕了。

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很直接的点,那就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对于这些员工来说,即使是感染起来不致命,但工资就那么一点,为了那点钱冒着那么大风险。

谁干?还不如干脆回家。

这种选择,人之常情。

当然,今天除了来更新下最新进展,老徐主要也来聊聊一个不少人感兴趣的话题。

昨天舆论发酵后,有个别极端的人开口就是:为什么不直接关了富士康?

在他们眼里,反正自己不靠富士康吃饭,顶多以后不买苹果手机。



像上面这个留言说的,他的想法特别好,但也很理想化,关掉工厂意味着富士康的订单会延期。

而如果你是富士康的客户,你会选择寻找新的加工厂,还是对富士康说没事,防疫要紧?

而如果郑州富士康真的倒闭了,那最惨的并不是远在台湾省的郭台铭,真正连累的是郑州。

富士康,对郑州可以说是救命稻草般的存在。

郑州以前主要是靠纺织,煤炭等工业生存,但随着时代发展,大部分产业逐渐走向没落。

而富士康的出现,成功带领了郑州的产业转型。

如今的郑州富士康,是全国出口企业的前五名,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加工厂。

它落地之后,带动了一大批以富士康为核心的中上游产业群一起吃肉,在当地建立起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电子帝国。

根据数据,郑州智能手机年产超2亿台,其中富士康就占了半成以上,占全球产量1/7。

另一边,郑州富士康以恐怖的速度带动了当地的外贸繁荣。

它一度以316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一,其进出口额占到郑州的8成,河南省的6成。

和以前对比就知道,曾经郑州的电子产业产值还不到150亿,现在已经超过了5300亿规模。

2020年中国出口百强企业中,郑州富士康出口总额为316.4亿美元,排名第一,可想而知它的作用有多大。



富士康庞大的出货量,还带动了航空运输产业的发展。

托富士康的福,郑州机场的机场货运吞吐量一度突破70万吨,仅次于北上广深蓉,成为中国第六大机场。

成为强者,自然也会吸引强者。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像伊藤忠物流、嘉里大通、香港招商局、南航等多家国际尖物流集团都逐渐选择入驻郑州。

一条空上丝绸之路,就此诞生。

有人说,可再重要也是中国境内的企业啊,直接关了就知道是不是离不开了。



保证安全和健康肯定是前提,但如果面对这种级别的企业和经济都陷入了要么关要么开的极端思维。

后果才是真正的严重。

富士康不仅给当地带来了gdp,还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光是雇工规模高达35万,人口数量相当于一个小县城,而每个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吃喝拉撒。

关掉富士康,这35万个家庭的收入,靠谁解决。

而且,在里面打工的还不止是郑州人。

在那些徒步回家的富士员工可以猜测出,他们大多是因为虹吸效应而来到郑州的外地人,这些年轻人从郑州周边城市而来,只为了赚到比家里更高的工资。

老徐一个郑州朋友说,像非标自动化案方面的岗位,除了苏州和东莞,基本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郑州富士康的出现,让他们不用跑到遥远的南方区也能找到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一般做到3年,有的起薪都有9千多,这个数字在河南已经好到不能再好了。

这里还没算上以富士康为核心的上下游企业,算下来带动了上百万个岗位。

富士康盘活了郑州经济这种话,真不是吹牛。

还有一点。

郑州真的还能再承受得起失去富士康的痛吗?

百年一遇的洪灾,连绵不绝的疫情,数量巨多的烂尾楼,郑州这一年过得有多苦,郑州的老百姓有多不容易,我相信只要关注过新闻的人都知道。

如果再来一个郑州富士康倒闭,那这座城市得需要多少年才能缓过来啊。

而且富士康这种庞大的密集型行业,有太多东南亚国家虎视眈眈。

像越南、印度等,他们一样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极度渴望一个大厂来提升当地的就业和经济。

他们巴不得郑州富士康倒闭,这样可以瓜分我们的份额,拿走这部分经济收入。

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疫情三年,这时候如果还在说为了防疫一切经济活动都可以不要,老徐相信不止是企业不答应,百姓也不答应。

而国家,也不答应。

今年8月,中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再次明确提出要做到经济和防控两手抓,这也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强调的重点。



我们要抗疫,也要经济,所以我们需要保住富士康,不然富士康去了国外,坑的就是郑州的老百姓。

可以说,关闭富士康,郑州就真的完了。

不是说整个郑州就一个富士康,而是其他的产业在富士康产业面前,目前体量还太小。

根本满足不了这座城市的经济需求。

当然,对于富士康来说也是,郑州产业链的完整,也是他们离不开郑州的原因。

伟人都曾经说过,我们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这样我们就能赢得更多。

合作才能共赢,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疫情到现在,人们对没钱的恐惧已经远远超过了病毒的恐惧,那种网上喊着「关掉」的人,你们收入不被影响不代表别人也没事。

动不动就二极管思维的,才是真正的害人不浅。

不过,郑州富士康事件也给企业上了一课,如果避免下次类似事件的发生,才是我们真正要总结的。

回头去看,这件事最大赢家居然是那些对我们虎视眈眈的对手。

这也是一种讽刺了。

相关评论:千夫所指的富士康,不是“滚出去”那么简单



作者|刘远举

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这两天,郑州富士康员工徒步返家的事,引发了舆论的强烈关注。富士康党委书记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张图片,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回应,虽然后来澄清了那不是她的原创,但转发也代表一种认同。

这张图片是这样写的:“一个富士康10+年资深员工,说说个人的看法。郑州厂区估计有20多万人,所以这注定不仅是一家公司,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管理难度可想而知。几十万人在十几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光吃喝拉撒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和项目”。

客观的说,人类建立了政府,政府可以做很多事,但人类的能力是有限的,就像人可以消灭天花,但消灭不了流感,所以,具体到各个市、区的执行,一定会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面对如此复杂的防疫,相比政府,富士康作为一家企业,能做得更少了。

政府可以调配公务员、有权威、有更多的各种资源,企业没有这些东西。员工平时的生活需求,是依靠市场分工合作来进行的。一旦这个市场不存在了,就会出现麻烦。

上海平时城市正常运行的时候,劳动人口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从事的都是与正常生活衣食住行相关的行业,这些人突然不能出门了,或者大多数人不能出门了,生活秩序就会乱掉。这不是公务员、志愿者,或者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努不努力的问题,而是他们做不到的问题。这一点上海、西安、兰州、成都,瑞丽、各个地方也曾验证过。

换位思考,政府做不到位的地方,或许是整个工作中的5%、1%,但对于一个个体来说,就是他的100%,是他感受到的“巨大的困境”。面对这种“困境”,郑州富士康的工人选择了靠自己,徒步走回老家去。

富士康的打算其实比较简单,这个病对年轻人来说,症状也许不太重,那么尽量不影响生产,感染就请假,等好了就上班。但是,富士康的年轻人的认知不是这样的。他们大多是在短视频平台中的各种或真或假的消息中获得对这个病的认知,他们觉得很危险,而且想象中还有无数的后遗症。所以,也许是个别的案例,都可能引发年轻人的恐慌,网上就流传富士康港区35万工人中有2万人感染,而他们住的集体宿舍,病毒的传播就更快。

确实,相比一般住家而言,集体宿舍更需要外部支撑,没有外部条件,物资匮乏,不难想象在那样一个封闭环境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即使事实没那么严重,他们也会选择走回去。

这些年轻人大多都是河南本地的,家近的几十公里,远的在几百公里之外。尽管回家之路艰难,但出现了很多暖心的事,不少路口摆着饮用水、食物,还有牌子写着:徒步返乡的人可以自取,不要钱。当下面各区县政府行动起来,派车点对点接后,事情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



| 郑州沿路设置爱心服务点

回头审视,不难发下,出现一些员工步行返乡,是因为措施得不到年轻人的理解与支持,而不是本身执行得好不好。说白了,富士康最初的政策是保供货为导向的。正如富士康党委书记转发的那张图片里说的:“当然,停工是最简单的,停工之后的创伤可曾想过,就像你为了要治好鼻炎,医生要你把头砍掉,鼻炎肯定是不会再犯了,你愿意吗”。

有人不这样看,提出质疑:你是一个拿着5000月薪的打工人,老板让你顶着宿舍其他人阳性的情况下,继续去出现病例的车间上班,你愿意吗?

答案似乎一定是边倒的,谁也不会愿意为五千工资去冒这个险。无数提着行李箱的返乡年轻人已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但人的行为其实是观念决定的,郑州富士康的年轻人所了解的事实,构成了他们的“理性”。短视频平台上那些夸大的信息扭曲了他们的认知,他们非常非常地害怕。

这个问题可以换一个问法:你是年轻人,朋友叫你去看演唱会、足球、参加万圣节活动,你可能会被感染,你去吗?各地的年轻人的答案可能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背后没有什么嗜血的资本不顾工人安危的企业,而是一个正常的选择,富士康想做的,是保生产而尽量不影响外界。虽然郑州富士康有超过20万名员工,厂区堪比一座城市,但管理是高度秩序化的,疫情之下,也实行了封闭管理,不会影响到外界。

而富士康想保证生产,是因为富士康太大了,影响也非常大。郑州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苹果手机生产基地,拥有50%的产能,它的生产状况,关乎全球苹果产品的供应。郑州富士康也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企业,提供了超过30万人的就业岗位。

这个体量,同样决定了它对郑州经济的影响巨大。到2020年,郑州富士康已是全国最大出口企业,出口额达316亿美元,占郑州进出口总额超过80%,占河南进出口总额约60%。实际上,因为疫情影响,今年二季度以后,苹果开始督促其代工伙伴,向越南、印度转移部分产能,如此这些订单一旦转移过去,就很难再转回来了。

很多人误认为,富士康这样的组装厂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所谓技术,不但指生产得出来,也指的是以更低的成本,多快好省的生产出来。因为这样的产品才会有市场竞争力,进入盈利、研发、再盈利的良性循环。

而公众不大了解的是,富士康身后,还有数百家上下游企业。

他们形成一个生态,产业链产生带动效应、技术沉淀效应、人才辐射效应,促进郑州向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所以,富士康这样的企业正常的生产,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在疫情中,也要理解这一点,这就是富士康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