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情报员(ID:huanqiuqby),作者:雄鹰,编辑:Thomas,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俄罗斯遭受西方全面制裁后,全球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量大幅减少。欧美出现油气价上涨、通货膨胀的危机,因此更加依赖中东的油气资源以缓解能源短缺。
然而,2022年10月,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联合俄罗斯等国家组成的“欧佩克+”宣布从11月起,原油日均产量下调200万桶。
美国总统和沙特王储沟通,希望沙特石油增产。而俄罗斯总统则希望沙特联合俄罗斯减产石油。这个举动与美国的期望背道而驰,引起了美国方面的强烈不满。
更让美国如鲠在喉的是,此次宣布减产的不止有俄罗斯、委内瑞拉等美国的“敌人”,还有沙特这样的美国传统盟友。美国认为沙特这次是站在俄罗斯的一边。
事实上,美国和沙特已经成为盟友70多年。
但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二战后美国结盟的对象多是基于相似的价值观——民主自由和世俗化。
与美国价值观相悖的国家甚至会被打上“流氓国家”的标签。例如1979年后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朗,执行严格的妇女戴头巾政策。
但沙特是为数不多的例外。沙特是君主专制国家,同时执行严格的伊斯兰教规。在沙特,妇女出门必须戴头巾,长期以来女性无法驾驶车辆,出国旅游也受到限制。
这跟美国的“世俗化”、人权等价值观严重相悖。
为什么沙特和美国价值观严重冲突的情况下,能够成为盟友?
一、沙特君主专制
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半岛面积最大的国家,占据半岛面积的大约70%。而阿拉伯半岛是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
然而,沙特却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直到20世纪20年代沙特才基本建立。
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西部的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此后,阿拉伯帝国通过不断扩张。
从公元7-13世纪时期,整个阿拉伯半岛都是阿拉伯帝国的土地。阿拉伯人这个庞大的民族,就是阿拉伯帝国的产物。
13世纪时期,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帝国灭亡。此后的几百年里,阿拉伯民族再也没有统一过,而是以家族和部落的管理为主。
16世纪时期,阿拉伯民族被另一个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占领。奥斯曼帝国是多民族的伊斯兰国家,其中阿拉伯人境内的第一大民族。
为了稳住境内的穆斯林,奥斯曼帝国将圣城麦加和麦地那交给了穆罕默德后人——哈希姆家族管辖,即汉志地区。
半岛的中部地区沙漠广布,是一片不毛之地,远离圣城麦加和麦地那,即内志地区。不在奥斯曼帝国管辖范围内。
内志地区主要被亲奥斯曼的拉希德家族和反奥斯曼的沙特家族轮流统治。彼此的国界线模糊。
其中,沙特家族坚持以《古兰经》、圣训立教,恢复先知穆罕默德时期正统信仰的瓦哈比派。
一战时期,奥斯曼帝国站在了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阵营,对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阵营作战。
为了彻底消除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半岛的影响力,英法答应哈希姆家族重新统一阿拉伯地区的要求。但沙特家族成为了内志地区的主宰。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阿拉伯民族的地区沦为英法委任统治。
在阿拉伯半岛,出现了穆圣后人哈希姆家族的汉志(麦加为首都)、沙特家族的内志王国(利雅得为首都)并立的局面。
英、法虽然答应哈希姆家族统一阿拉伯半岛的要求,但英、法并不希望阿拉伯地区重新统一。
为此,英、法、俄达成了《塞克斯-皮克协定》,秘密瓜分阿拉伯地区,建立了约旦、叙利亚、伊拉克等多个哈希姆家族主导的王国。
约旦、叙利亚和伊拉克是英、法的保护国。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遭到了英法的敌视。苏俄索性公开了英法《塞克斯-皮克协定》的内容。
这一秘密瓜分阿拉伯地区的协定激怒了哈希姆家族和汉志王国。英国、汉志的关系从盟友走向了敌对。
沙特家族的内志一直奉行原教旨的瓦哈比派,他们急要占据两座圣城——麦加和麦地那,在伊斯兰世界确立威望。
英国因和汉志的关系走向敌对。因此,英国扶持内志对汉志作战。
1924年,在英国支持下,内志发动了对汉志的战争。1925年,内志占领汉志首都麦加,哈希姆家族流亡约旦,内志王国将国名改为“内志-汉志联合王国”。这个国家完全变成了沙特家族主导。
1932年,国王伊本-沙特宣布将国家名称改成“沙特阿拉伯”。
20世纪30年代,伊斯兰世界的两个大国——土耳其和伊朗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积极开启了“世俗化”改革,建立政教分离的世俗政权。
然而,沙特却是例外。沙特国王不仅仅垄断了一切军政要职,而且以《古兰经》为蓝本,确立了伊斯兰教为国教。
沙特国王自立为国家的统治者和瓦哈比派的伊玛目(宗教首领),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在女性权益方面,沙特长期以来限制女性的单独自由活动(必须有男监护人随行),甚至无法驾驶汽车(近年来已松绑)。
二、石油换安全
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与美国的价值观严重不符。当时的沙特经济主要依靠绿洲农业,发展滞后。因此沙特早期和美国并没有建立外交关系。
沙特和美国的结盟,与石油资源和沙特的国家安全分不开。
众多穆斯林认为,麦加和麦地那应该属于哈希姆家族,而非沙特家族,因此沙特的统治根基并不稳固。
此外,沙特和约旦(哈希姆家族控制)就亚喀巴湾存在主权争议,时刻面临着约旦联合沙特境内哈希姆家族支持者颠覆的危险。
因此,沙特急需一个外部同盟,保护国家安全。恰巧在1931年,美国石油巨头——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在沙特发现了石油。
此时美国正值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石油需求量巨大。为了获取石油资源,美国于1931年正式和沙特建交。
然而,当时沙特和美国的关系是十分脆弱的。因为沙特建立的是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体制,沙特甚至没有一部宪法,《古兰经》规定了沙特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政党在沙特是非法的存在。
1951年,美国和沙特签署《相互防务援助协定》,尽管价值观严重不符,但双方的同盟关系正式确立。美国向沙特提供军售和安全保护。
二战后,美国建立了北约,与北约不同的是,美国和西欧各国的军事同盟是建立意识形态、价值观基础上的。而美国和沙特在意识形态上差异巨大。
三、安全需要,重新构建
为了遏制苏联在中东的扩张,美国扶持犹太人建立了犹太人国家——以色列(苏联支持巴勒斯坦)以及波斯人国家——伊朗(二战时期曾被苏联占领)。
犹太人(以色列)、波斯人(伊朗)在历史上和沙特为首的阿拉伯民族积怨已久。尤其是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领土划分、水源及耶路撒冷问题上龃龉不断。
到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更是爆发了四次中东战争。
沙特为了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树立影响力,全力支持巴勒斯坦的同民族建立自己的国家。
此外,美国石油公司一直以来垄断着沙特石油的开采、销售等重要环节。沙特王室从石油中获利只有百分之一。沙特和美国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沙特等石油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可以控制自己的石油产量。
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沙特因不满美国偏袒以色列,而公开与之对抗,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导致两国关系陷入低谷。
这一切都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生改变。1979年,伊朗爆发了伊斯兰革命,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朗是什叶派国家,与沙特奉行的瓦哈比派存在教派冲突。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在历史上积怨已久。伊朗不断向沙特等伊斯兰国家输出什叶派革命,威胁到了沙特的国家安全。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坚定地走向了反美的路线,从美国的盟友变成了美国的敌人。美国、沙特的同盟关系得到了加强。
但沙特作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阿拉伯半岛国家,也希望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树立自己的权威。
沙特秘密支持基地组织和本拉登发动9·11事件。9·11事件中有沙特的影子,使得美沙关系出现了裂痕。2003年,美国从沙特撤出了大部分军队。
2010年之后,阿拉伯世界发生了多起“颜色革命”。例如也门爆发了反沙特、反美国的胡塞武装起义。叙利亚爆发了反对阿萨德家族(伊朗支持)的起义。
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沙特和美国一同干预了也门、叙利亚的内政。
2010年和2017年,奥巴马和特朗普总统当政时期,美国和沙特签署了价值600亿美元和千亿美元的军售协议。
虽然美国和沙特存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严重差异。但美国为了渗透中东,要撇开任何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动。因为这样不会产生任何有利于美国的结果。
沙特屡次试图夺取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世界、石油输出国家的领导权,也和美国的想法相违背。
但因为两国有着共同利益,例如对伊朗关系、沙特依赖美国军售等方面。因此,在总体利益面前,沙特和美国虽然有关系波动,但总体同盟关系不会出现太大松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情报员(ID:huanqiuqby),作者:雄鹰,编辑:Thom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