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两天,一篇《我,阿里P7,找不到工作》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作者叫阿伟,34岁,在半年之前,他还是一位拥有百万年薪,就职于阿里的数据专家,职级P7。

然而,在年终的“毕业潮”中,他也被光荣的毕(裁)业(员)了。

起初,已在阿里呆了3年的他,心里还美滋滋的,想着本来就呆够了,凭着他的工作经历,外面有的是就业机会。

而且,阿里离职有N+3的大礼包,算是相当的可以。对于他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数目了。

结果,1个月过去了,2个月过去了……直到国庆节已经4个多月过去了,他面试了30多次,公司标准也从大厂一降再降到中小厂,甚至到了后来的“病急乱投医”。

只要有一些和数据挂上边的岗位他也开始投,比如数据分析,商业分析等。甚至,在互联网行业受阻的情况下他转战传统行业。

可除了岗位少以外,薪资几乎比他在阿里要低1/3。但即便他去面试,也没能收获一个offer。甚至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连最基本的面试机会都没有。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曾经拒绝过搜狐、新浪、百度offer的他,现在才30多岁,一个985的硕士毕业生,正是一个男人最有干劲和最辉煌的时候,别说被裁员后更上一层楼了,就连找一个平级的工作都处处受挫,连降标准也没有办法。

他说,当年入职阿里的时候是多么充满希望,如今的他就有多么的落寞。

阿伟说,这张图不是他的,但像极了他求职这一路的真实写照。

好在太太的陪伴和安慰,才让他度过了这段无比黑暗的时光。

但身上背负的房贷和刚刚成家的他,又不敢稍作停息,每天都在找工作的路上,亚历山大。

后来,他还分析了自己找工作遇冷的原因:

首先,是大环境的影响。

虽然互联网大厂还是有招聘的需求,但对应聘者的要求非常高,感觉是拿着P7的公资找P8。

自己虽然在这方面有所了解,但是基本上都没亲自做过,所以面试了两家就倒在了二面上。

其次,在舒适圈呆久了才发现自身的不足。

自己虽然在阿里呆了三年,但无论是技术还是架构方面都在原地踏步,没有丝毫的进步。

而且,很多时候自己基本都是在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每天看似很忙碌,但做的事情价值有限,自己的成长也非常受限。

所以,高不成低不就的他,就像走进了死活同。

目前,他不得不开始看一些杭州以外城市的工作。如果不这样,身上的房贷随时都可能压垮他。

即便需要背井离乡,与太太异地,他也只能接受。



02

其实,看了阿伟的故事,我想到了另一个大V讲过的故事。

他说,他有一个朋友,同样是在腾讯干了5年,加班熬夜连轴转,没有一句怨言。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和积累经验,让自己的简历变得好看,以后有跳槽的资本。

当然,很快,他就梦想成真,有公司真的来把他挖走了,工资待遇肯定比腾讯丰厚。

可当他去办离职的时候,领导一句话都没说,连挽留的话都没有,很麻利地就给他办完了离职手续。

那时,他心里就觉得有点不对劲。

后来,在他入职新公司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过去捧着他的、哄着他的,和他称兄道弟的,几乎纷纷变脸,消失的消失,拉黑的拉黑,本以为能带走的关系,结果一个都带不走。

本以为开启了事业的新篇章,结果一入职就被泼了冷水,让他在新公司基本混不下去。

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原来人特别容易没有自知之明,和大佬呆久了,不知不觉就把自己当大佬了。

就像最近爆火的《万里归途》里的那句话,说的那样:

面具戴久了,真成你脸了!



虽然这个大V朋友的遭遇看似和阿伟不一样,但他们其实都是在事业上“天胡开局”,从学校出来就直接进了大厂,拿到了 比同龄人更好的工资。

那时候,他们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是父母的骄傲,觉得自己才华横溢,以至于目光短浅,最后误判了形式。

阿伟是不思进取,重来没想过突破自己,多学点东西跟上程序员的变化。

大V的朋友是,总想着自己能走得更高,好高骛远。这并没有错,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他错就错在他和阿伟一样,都太把自己当回事。

只有离开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在事业上你这个人留给自己的东西有限,如果没有平台的托举,即便你才高八斗,想要过上人上人的生活真的很难。

所以,在职场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人生有一种悲哀,叫错把平台当本事。



03

马云曾说过,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华为太子“李一男”的故事。

1992年,华为的销售额刚刚破亿,任正非就卯足了一股劲,亲自带领华为准备背水一战,集中所有华为的研发力量,开发交换机。

这一仗对于华为来说,意义重大,不是一举封神,就是倾家荡产。

也是这一年,还在读研究生的李一男,恰巧来华为实习。

因为华为确实太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才了,所以第二年6月,李一男一毕业就正式入职了华为。入职的第二天,又升职为华为的工程师,7天后,升为主任工程师。



当时带他的是华为的二号人物、同为华科的大师兄郑宝用。



两人同为华科出身,同为理工天才,在项目的配合上可谓天衣无缝,终于成功开发了千门机,解了华为的燃眉之急,让华为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为日后成就伟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两人更是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结果另辟蹊径把光纤技术引入了交换机,采用准SDH技术,斩获了13亿订单,让华为走上了时代的舞台。

这一战,不仅让年纪轻轻的李一男声名鹊起,还奠定了他在华为坚不可摧的江湖地位,一度被外界认为是华为“太子”,被任正非视同“亲儿子”。



25岁,就成为华为的副总裁,掌管着10亿产品;27岁,成常务副总裁(接班人);30岁,他就已经带领华为跨过200亿的关口。

如果,这条路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这个故事可以一直这样讲下去就好了。

遗憾的是,少年得志的李一男,却最终败给了自己。

2000年,李一男与任正非正式分道扬镳。

随后,他公然撕毁了君子协议,创办了港湾网络,并疯狂挖走华为的技术人才,推出了宽带建设的核心产品:以太网骨干交换机,抢占华为市场。



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创造了年销售额10亿的神话。在行业里,甚至称港湾公司为“小华为”。

而任正非这边,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直接领导,亲自坐镇,对港湾网络展开了激烈的反击,并在华为内部成立了“打港办”。



最终,李一男被打得节节败退,港湾网络被华为收购,并不得不按照约定回到华为工作两年。

曾经的“华为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后作为败军之将,工号“69066”。

前不久,再看到他的消息,是他跑去做车了。



结果,在10月8日,召开新车发布会时,被李想在一条分析自游家NV与理想L7参数对比的动态下评论:

这远远不如L6呀,凭啥和L7比较?

甚至还被曝光,这款车不仅生产工厂是别人的,大部分核心要素也都是别人的。

只能一声叹息了!



04

而在这一点上,我最佩服的就是郭德纲。

还记得多年前,郭德纲刚走红的时候,找他拍戏的剧组多如牛毛,这可把岳云鹏高兴坏了,觉得自己本事见长,相声界已容不下他了,他要去跨界发展。

特别是在巨大的名利诱惑下,岳云鹏一度迷失其中,丧失自我,内心也开始慢慢地膨胀起来。

他兴高采烈地把这件事告诉了郭德纲,本以为师傅会以他为荣,夸他长本事,结果郭德纲劈头盖脸的就是一阵数落,一盆冷水就泼在了他的脸上:

为什么找你拍戏,是因为你会演戏吗?

你可以会,你也可以不会。

但是你要记住,你是说相声的,人家找你并不是因为你演戏演得多么好,而是因为你在德云社说相声,你还有点儿腕儿,用你是为了给他们的戏添彩。

中戏、北电那么多专业学影视表演的演员,都没有活儿接,凭什么找你?是因为你出色的演技吗?

你当初在炸酱面馆卖面的时候,他们怎么不找你拍戏呢?你真以为自己是岳老师、岳大爷?



岳云鹏听完半天不敢说话,顿时感到羞愧不已,再也不提这件事了,从此把重心全放在了相声上,扎扎实实地苦练技艺。

又过了十年,岳云鹏终于凭着自己深厚的功底,才成了如今红遍半边天的自己。

还有,微创中国董事长唐骏。

当年,在微软找他之前,他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商人,自己手上都握着三家收益还不错的公司。



他曾一度想拒绝微软向他抛来的橄榄枝,但太太的一句话让他醒悟:

我们不是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企业再怎么发展,都很难赶超微软吗?微软的奥秘在哪里?你难道不想知道吗?

就因为这句话,唐骏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的公司,并放下身段去微软做了一名软件工程师。

多年后,唐骏借助微软这个平台,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了业内炙手可热的香馍馍。

直到2004年,他从微软退休,并以260多万股股票期权出任盛大网络公司总裁。

2008年,他更是以10亿身家投身新华都,并帮新华都集团成功收购了千寻网络、联游网络、弘扬科技、胜龙团队等4家IT公司。

2015年1月,出任微创(中国)董事长兼CEO,。

20多年来,他辅佐出了两位中国首富和一位世界首富。创造了日薪50万的记录,被誉为中国的“打工皇帝”,还成为了北京大学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特聘教授。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说一点:

你离开平台后会变得狼狈不堪,平台失去你依然会风生水起。

回头是岸的郭德纲和被太太一句话点醒的唐骏,正是深知平台的重要性和个人的渺小,才成就了如今的自己。

而回过头再去看看那些太高估自己实力的人,结果显而易见。

就像网上,曾很火的那句话一样:

别把运气当才华,别把平台当本事。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有才而性缓,方为大才。

学会与平台和睦共处,并善于将平台的资源和优势转化成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才能不变应万变,在万变中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