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界面新闻,作者:辛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国家统计局周五发布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较8月加快0.3个百分点,创2020年5月来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0.9%,涨幅较8月回落1.4个百分点,连续11个月回落。

 

CPI和PPI涨幅均不及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七家机构预测中值显示,9月,CPI同比上涨2.9%,PPI同比上涨1.1%。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界面新闻表示,CPI同比涨幅扩大主要是受上年同期基数走低、节日因素推动猪肉价格上扬带动,加之类似原因导致9月蔬菜价格同比涨幅有所扩大,这抵消了9月成品油价格下调带来的影响,推高了整体CPI涨幅。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新一轮猪周期已经开启,加上去年同期猪肉价格基数偏低,导致猪肉对CPI同比拉动作用明显回升,但疫情扰动和需求偏弱制约了CPI同比涨幅。

 

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同比看,9月CPI构成中,食品价格上涨8.8%,涨幅比上月扩大2.7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5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36.0%,涨幅比上月扩大13.6个百分点;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7.8%和12.1%,涨幅均有扩大。非食品中,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分别上涨19.2%、21.0%和16.6%,涨幅均有回落,服务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9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对于后期的物价走势,伍超明表示,猪肉上行周期开启、粮食涨价效应滞后显现、服务需求恢复均会对CPI形成向上支撑,但翘尾因素回落以及疫情扰动难消,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或在3%左右。

 

王青的判断则稍有不同,他表示,四季度CPI同比有望稳定在2.0%至3.0%之间。他分析称,一方面,本轮猪肉价格上涨主要由产能调整驱动,缺乏猪瘟疫情催化,整体上涨空间会较为有限。

 

另一方面,作为保供稳价措施的一部分,近期国家发改委已持续开展猪肉储备投放,这会对市场供需平衡产生影响,抑制猪肉价格波幅。此外,当前包括粮食在内的食品市场整体供应较为充分,价格缺乏持续大幅上涨基础,而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也将延续温和走势。

 

国家发改委官方微信号10月9日发布消息称,近日国家将投放今年第五批中央猪肉储备。发改委同时称,下一步,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继续投放中央猪肉储备,必要时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并指导各地同步投放地方政府猪肉储备。

 

在高基数、保供稳价措施持续显效等因素作用下,9月PPI同比涨幅继续下行,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

 

王青表示,受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发酵影响,9月份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新一轮下跌,国内煤炭保供稳价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这意味着此前支撑PPI同比高增的两类关键商品价格涨幅明显走弱。另外,地产投资下滑会对钢铁、水泥等工业品需求带来一定影响,价格同比降幅有所扩大。

 

“PPI同比继续回落意味着前期困扰企业的上游成本压力偏大问题得到较大缓解,这会在整体上有利于经济修复进程。”他说。

 

展望四季度,分析师认为,PPI同比将持续下行态势,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

 

伍超明表示,翘尾因素大幅回落决定PPI将延续快速下行走势,叠加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增强,国际大宗商品对新涨价因素的支撑减弱,预计四季度PPI将进入负增长区间。

 

王青也指出,美欧经济衰退风险下,四季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易下难上,加之去年同期国内PPI基数很高,预计四季度PPI同比将持续处于低位运行态势,并有可能落入负值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