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媒体今天援引乌克兰内务部官员的话报道称,俄军今天对基辅发动袭击,造成人员伤亡。报道还称,哈尔科夫、第聂伯罗、日托米尔、赫梅利尼茨基和捷尔诺波尔等地也遭到俄军袭击。
另外,俄国防部当天还通报称,俄军在库皮扬斯克、红利曼以及尼古拉耶夫至克里沃罗格方向击退乌军进攻。俄防空部队击落6架无人机,拦截6枚美制“海马斯”火箭弹,3枚反辐射导弹。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10日则通报称,乌军过去一天在顿涅茨克市周边多地击退俄军进攻,同时乌空军在多地发动20余次空袭,打击俄方近20个装备集结点,4套防空导弹系统。另外,乌防空部队还击落一架苏-25战机和3架无人机。
求购50万件冬装被拒,俄军熬不到明年春天?
一直以来,外界都认为冬季将对俄军极其有利,既能拖住乌军,也能威胁到其背后的美欧,尤其是欧洲,被断气之后将度过一个极其寒冷的冬季。那么冬季作战真的会对俄军有利吗?近来天气逐渐转凉,过冬物资成为后勤的首要任务,但俄军的准备似乎却并不充分,求购过冬物资却被绝。据了解,俄罗斯最近通过第三方向土耳其购买20万件防弹衣与50万件冬装,不料土方却直接拒绝,这出乎外界意料。
要知道土耳其最看重利益,趁着此次冲突与俄乌双方都达成了合作协议,面对前来过冬的欧洲人更是要求酒店涨价,如今俄方又送来大订单,其为何要拒绝?原因恐怕只有土耳其自己知道。而这次求购50万件冬装被拒充分说明俄军存在过冬物资短缺状况,如果有足够库存,或者有能力生产,又何必向土耳其开口?遭到土方拒绝后,俄方只能向其他国家求购,能满足其要求又不怕被美国打压的国家少之又少。
而不仅是过冬物资,头盔、防弹衣等士兵必需的装备也存在大量缺口,从曝光的消息可以看到,一些新兵只得到生锈的摩托车头盔,以及苏联时期的医疗包。至于保命的防弹衣,士兵们只能自行购买,照这种情况看,别说过冬,30万预备役能否全部得到作战物资也是未知数。而令人意外的是,被视作过冬困难的乌军却早已准备好充足的过冬物资,仅过去一周就获得34000双冬鞋、16000件冬季夹克、67000件棉衣以及34000顶冬帽。
另外,乌军还获得上万件防弹衣与头盔,这个冬天士兵们不会一边挨冻一边作战,这与俄军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在这种情况下,冬季作战到底对谁有利可能也要变成未知数,而北约专家认为,天气将对乌军更加有利,因为在秋季,乌克兰的道路非常泥泞,不适合坦克等重型装甲通行。这也就意味着俄乌双方可能都无法使用这些装备,乌军本来就没有多少重型装甲,所以受到的影响可能会更小,俄军则会丧失大部分火力。
而到了冬季,虽然坦克可以通行,但寒冬对俄军来说却是个挑战,如果过冬物资无法尽快准备充足,俄军士兵很难在零下十几度的气温下作战。因此北约专家认为,俄军或熬不到明年春天,就算可以在春季也将彻底覆灭,若真是如此,天气将成为乌军的“底牌”,而并非俄军的法宝。除非俄军后勤能跟上,否则真要被北约专家说中了。
俄军“导弹袭城” 美西方对乌军援或很快到位
俄罗斯总统普京周一发表电视讲话,指责乌克兰情报部门对克里米亚大桥的袭击,并宣布俄军正在向乌克兰发起导弹突击。
直新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听取有关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调查汇报后表示,这是一起由乌克兰情报部门策划并实施的一次恐怖袭击行动。俄联邦安全会议也将于周一当天召开。您怎么看待大桥恐袭案以来的后续发酵?
特约评论员 吴蔚:昨天我谈到,克里米亚大桥的爆炸袭击有着太多的巧合,有着很重的人为筹谋痕迹。目前俄方初步的调查结果也都指向这个判断,他们将此定性为乌克兰情报部门实施的一次恐怖袭击。甚至在整个袭击的实施过程中,有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公民参与其中。
这就是我说的,这座大桥里三层外三层的防御看似固若金汤,但还是掉链子了。这个掉链子恐怕是系统性的,不仅仅是个别环节的问题。比如说,克里米亚大桥作为关键战略交通设施,在车辆上桥之前是否在联检站使用X光设备对车厢进行扫描?退一万步说,假设X光设备出现了故障,那有没有军警使用搜爆犬绕车一周进行嗅探?这还只是最后一道防线了,往更前端的角度讲,俄罗斯在国内有没有对民用工业爆炸品进行严格管制?因为从俄方公布的大桥视频监控上看,这辆货车爆炸时引发的漫天火花现象非常像是一次镁粉爆炸产生的化学效应。这恐怕不是什么经过精心制作的先进炸弹,更像是通过采购渠道能够买到的一些易燃易爆工业原料。
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的教训是很深刻的,它让俄罗斯意识到在这场俄乌冲突中,前线与后方的界线并不真正存在,就算乌克兰方面没有任何射程足够的导弹,它也不意味着后方就是绝对安全的。尤其当敌方的情报部门开始发起“孤狼式袭击”、“自杀式袭击”这种最极端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情报先行、信息先行往往才是效率最高的。它也意味着,俄罗斯尽管并没有进行举国动员,也并未进入所谓的“战时状态”,但是莫斯科当局对社会资源的调配、对民众积极性的调动都需要进一步跟上。这恐怕是比所谓“局部动员三十万兵员”更有必要的举措。
与此同时,普京牵头召开的俄联邦安全会议很大程度上也将决策如何针对乌克兰进行反击。
另一方面,针对莫斯科的“恐袭”指控,乌克兰的回应则有些淡然。老实说,在乌克兰方面看来,这场所谓的军事冲突从一开始就带有“全面战争”的属性。考虑到今年三月份,俄军空降兵、装甲兵都一度在首都基辅外围会师了,怎么还能认为“莫斯科有所保留”呢?在基辅当局看来,这已经是一次关乎社稷安危的总体战了。
俄空天军投入图-95战略轰炸机向乌克兰发射巡航导弹。
直新闻:另一方面,根据乌克兰政府公布的信息,当地时间周一上午,包括基辅在内的多个乌克兰主要城市遭到导弹袭击。俄罗斯这轮报复性打击的规模有多大,聚焦哪些目标?
特约评论员 吴蔚:从目前掌握到的信息来看,俄军在周一清晨至中午的这段时间里,向乌克兰全境多个主要城市发起了起码三个波次的导弹突击。从导弹来袭方向逆推,白俄罗斯方向、黑海方向、俄罗斯本土方向都有可能是导弹发射的阵地。值得注意的是,有开源情报观察到,俄军有大约8架图-95战略轰炸机出现在阿斯特拉罕方向,这很可能意味着俄罗斯空天军出动了战略轰炸机对乌克兰境内发射巡航导弹。从弹药投射量来说,今天俄军这一轮“导弹袭城”很可能使用了上百发精确制导武器。这恐怕也是继今年二月冲突爆发以来,俄军精确制导武器单日投射量的新高峰。
从开源渠道获取的信息来看,乌克兰境内各主要城市今天上午都拉响了防空警报。包括首都基辅在内的尼古拉耶夫、敖德萨、扎波罗热、哈尔科夫、文尼察、利沃夫等重要城市基本都有俄军导弹落下。而遭到打击的目标主要以发电厂、变电站、供水设施、道路桥梁为主。
也就是说,俄军对空袭目标的选取,不再仅仅针对军事设施、军事工业设施,而是全面向民用民生设施下手。这意味着俄军的战争策略正在朝着“总体战”方向转变。乌克兰居民的日常生活会受到重大影响,用电、用水、用网、供暖都会出现问题。对于工业基础遭到毁灭性打击的乌克兰当局来说,要想修复这些民用设施的难度是很大的,也就是说,这将是一种不可逆的损害。
另一个值得留意的地方在于,俄军此次发动导弹袭击的时间点,恰好是星期一早高峰的上班时间。也就是说,大量乌克兰居民会在街道上听到凌厉的防空警报突然响起,紧接着是防空导弹梯次升空,然后是俄军导弹陆续落地爆炸。这并不是电影里的画面,而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场景,它的震慑力、恐惧感是极强的。选在这种时间节点进行空袭,也很难避免无辜民众的伤亡。
是的,俄乌冲突已经事实上升级了。尽管有的人会说:交战双方好像并没有宣战。但残酷的事实却是,自冷战结束以来,现代战争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宣而战”。交战双方都想极力避免宣战所带来的一系列外交掣肘、经济掣肘以及国际法理掣肘。然而当导弹落地爆炸的时候,轰鸣声却又在刺耳地提醒着人们:这分明就是战争啊。
也许很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会立即向乌克兰提供射程接近300公里的中近程战术导弹,会有更多高精尖的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送入乌克兰这片土地上。这就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恶性循环。俄乌冲突恐怕仍将持续下去,以一种更为残酷、惨烈的方式。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