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杭州8岁小女孩的生日宴,火了。
为什么火了呢?
主要就是因为在这个小女孩的生日宴之后,她的家人发出了一则朋友圈,这则朋友圈实在是让人看完直呼大佬。
这则朋友圈是这样的:
目前这则朋友圈,在微博上已经被两千多人转发,近四万人点赞:
谁能想到,一个八岁小女孩过一个生日,竟然也能成为一个牵扯到无数大佬声誉的瓜。
眼看这则朋友圈传播量越来越大,当事人坐不住了。
于是,他又出来发了一则朋友圈:
自己拿着众多大佬的名号在朋友圈炫耀的时候,也没见他顾虑到这些大佬的隐私;但是当传播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他就开始谈自己的隐私了。
这不就相当于一个人,拿着大喇叭在自己的门前大呼小叫,高呼自己和某某达官贵人是好朋友,而当一群邻居围过来吃瓜的时候,他就开始说刚刚自己说的都是隐私,谁敢传出去就是侵犯自己的隐私权...
如此骚的操作,不得不说,确实牛批。
目前,这条朋友圈还在网络上被大量流传。
而当传播量越来越大的时候,这则朋友圈里被提到的某个人看不下去了。
所以这位被提到的人出来辟谣了。
他表示,那个朋友圈里提到的人不是自己,因为自己并不认识此人,而且也从来没听说过此人:
那么,这个人发的这条包含有那么多大佬的朋友圈,到底是真的,还是吹牛的呢?
我觉得这个还真不好说。
虽然我也认为此人吹牛的概率比较大,但如果文案里的这些当事人不出来辟谣,或者没有经过权威部门系统的调查的时候,我认为还真不好说这则朋友圈到底是吹牛的还是真的。
因为在没有经过系统调查的情况下,这些被提及的人即便都认识,他们也完全可以说不认识,你又能拿他们怎么样?
周公子炫耀人脉的事,比这个不知道大到哪里去了,最终不也是因为一些人表示不认识周公子而不了了之吗?
人家就咬定自己是吹牛的,或者就咬定自己不认识当事人,或者就咬定自己和当事人只是普通朋友而已,完全没有利益往来,你又能怎么样呢?
所以上面的事,当笑话看看就好了,因为要想真追究下去的话,估计也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我发现,如今很多人似乎越来越喜欢炫耀关系,而越来越不喜欢炫耀财富了。
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炫富了呢?
因为目前似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达成一个共识。
这个共识,就是周公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钱能办到的事,没意思——言外之意就是,有钱算什么?有关系才是最牛X的。
为什么一些人会觉得有关系才是最牛的呢?
因为一些关系圈子,是用再多金钱也买不到的——所以一些人才想通过炫人脉关系来对外昭告天下,告知大众自己所在的圈子的分量,以便让大家知道自己的“抗风险能力”。
很多时候,一些关系圈子都是自带壁垒的。
所以一些人总是炫耀自己的圈子,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别人,自己和这个圈子里的人实力和地位差别不大,而这也是在昭告大众,自己已经和这个圈子里的人抱团了,所以自己一旦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找这个圈子里的人来摆平。
这就是一些人如今越来越喜欢“炫关系”,而越来越不喜欢“炫财富”的根本原因——毕竟财富易得,而圈子难得。(财富其实是可以通过拆迁、中彩票、非法所得等方式相对容易获得的,但想进入一个圈子,在没有获得这个圈子的信任之前,你是无进入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炫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比“炫富”还膈应人的。
因为这类“炫关系”的人,他们往往是在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我能利用我的关系变现,同时还能用我的关系进行抱团,以此相互自保,但我的圈子是有壁垒的,旁人不轻易能进入。
其实“炫关系”的人,通常就是在“炫富”;但“炫富”的人,是不能代表他是有“关系”的。
“炫关系”和“炫富”之所以非常膈应人,其中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炫耀的人,几乎都“违约”了。
为什么说他们“违约”了呢?
因为其实早在几十年前,我们整个社会就立下了一个合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但是现在呢,一些人在享受了先前大家让渡的红利后富起来了,但是他们富了之后,他们并不想履行他们本该履行的“合约”,带动后面的人富起来。
这类人,他们富起来之后,他们不仅不愿意带动后面的人富起来,而且他们还自己抱成了一个团,同时还建起了一个高高的壁垒,阻止后面的人进去。
而且他们抱成团建立起高高的壁垒之后,他们还继续接着收割那些没富起来的人,让这些人越来越穷,而同时让自己越来越富;
而达到了这个目的之后,他们就到处炫耀,到处昭告天下“我是某个圈子里的人”、“我可以利用这个圈子变现”、“你们想进这个圈子,门都没有”……
对于这样的人,你说膈不膈应人?
吃得油光满面,还到处吧唧嘴,对于这种爱炫耀的人,我呼吁大家都应该对其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因为在“财富”或“关系”得不到合理分配的时候,民众严格监督或怀疑那些到处炫耀的人,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