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一朋友圈(ID:xinyiji90),作者:新一,头图来自:《华尔街之狼》剧照
接标题,答案是肯定的,否则,人家出来折腾啥呢。
前不久,一位远房亲戚私聊问我,他经常刷到各种副业、创业项目,看着挺好赚钱,不知道是不是靠谱,“听说教你赚钱的都是想赚你钱的……”
今天浅聊一下这类项目。
一
首先,怎样识别一个项目是否靠谱?
最直白的方式,看营销话术,广告里如有类似字眼,就要当心点:
比如拿胜算很低的概率事件做噱头,“从0到1成为百万博主”,“手把手教你月入10万”,这种割韭菜的嫌疑就很大,因为粉丝百万、月入十万是概率极小的事件,天赋、资源、能力不说,还得看是否吃到了红利。时过境迁,你让导师重做一遍,很可能成不了。成功学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把特例当规律去忽悠你。
再比如过度承诺。自从阅读量稳定上千,我的公号经常接到商务推广,节前有人找到我,价钱给的不算低,差不多谈妥了,校对时我注意到,广告里面有个表述是“加入项目的100%赚钱”,于是就婉拒了。
对方似乎有点生气,说“都是这个圈子里混口饭吃的,既然做这个,大家都懂……”
是啊,行走江湖,谁不是为了碎银几两。对方说的不无道理,跟他们合作的账号里面,就有不少大V。甲方花钱买流量,乙方收钱打广告,利益交换,天经地义。
可我的内心总有一种傻傻的坚持,尽管知道激发欲望、放大效果已是行业惯例,但还是觉得话不能这么说,钱不能那么赚的。
不是我有多“高尚”,从商业角度,我可能是失败的。这样做,只是让自己更踏实一些。
二
警惕“击鼓传花”类项目!
有一类项目是击鼓传花类型的,做得早卖得早才能赚,跟着学的大部分都成了炮灰,或者趁着余热喝两口汤。
为什么有人靠微商模式赚大钱,有人做微商败坏了自己朋友圈还没赚到钱?
差别在于,前者发展团队,把模式卖给“下线”,后者作为基层推广员,只能靠朋友圈杀熟赚点小钱。从上到下,从早期到晚期,一层层传导,进场越晚、层级越低,越是吃亏。
这两年涌现的许多副业、创业项目也是同理,先入场的人未必如你聪明,但他们占了先机,利用信息差,把模式卖给你,他们赚钱了,而等你实际操作才发现,这种模式很难变现,作为食物链的最后一环,自己成了接盘的那个人。
三
判断一个付费项目是否靠谱,你还可以观察导师的路数。
一般而言,人以类聚,圈子什么气质,就会聚集什么人,看导师就知道大概。
一个投机取巧的导师,吸引来的大部分人也想跟着赚快钱。有些导师干脆直接告诉你,三个月或半年内窗口期就会过去,要赶紧抓住机会上车。
事实上,很多项目的确是“快钱型”,一旦信息差被抹平,平台调整运营策略、出了针对性监管政策,项目就会黄。所以当有人劝你尽快上车时,就要当心了。
去年短视频大热,我斥巨资2000块,加过一个所谓的“短视频破圈社群”,我看过几节录播课,长期潜水在社群,观察群内日常交流的信息,大部分人都是赚一把就走的心态。而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提词器怎么摆放,面对镜头更自然。回头看,未必是那个社群有多大问题,只是我们不一个路数。
如今,我更欣赏那些教你稳扎稳打的导师,他们会实打实告诉你:做自媒体要经过三年以上蛰伏期,XX项目不保证赚钱,赚钱可能只赚个几千块,远不是部分人鼓吹的“月入10万”……
这两年,我交了不少学费,自己也收过学费,有个感触是:你付钱给哪个导师,这个导师肯定在价值观上吸引了你。
同样谈恋爱,为什么有人总是遇到渣男?同样付费学习,为什么有人总是沦为韭菜?你选择的项目是否靠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价值观。
四
话说回来,在个人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拿出部分零花钱付费学东西,长期看利大于弊。
认识一位坐标上海的老板,她辞去朝九晚五的工作,白手起家,巅峰期公司年营收做到了几个亿,她说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她说自己是个“特别容易被成交的人”。意思是她尝试一个新领域,就会大方付费,参加培训或找人咨询。
在职业转型时期,用付费的方式快速摸清一个行业或进入一个圈子,确实是很多高手惯用的手段。我认识的许多导师、专家、创业者都有花钱买认知的习惯。因为他们清楚,在重大机遇面前,知识付费那点成本是必要的。当然,再次强调,一定要在个人经济条件允许的合理范围内。
相比于花钱学东西,现实中更多人在行动之前,思维上就先封闭了自己。比如看见别人读商学院,就说是花钱买文凭、混圈子,或者说读书无用,学完也对工作没什么帮助。
照这些人的说法,学历没用、知识没用、结交人脉也没用,难道天降财神爷,直接把一沓钞票上门递到你手上,才算“有用”?
赚(大)钱这件事,之所以难,难点在于它是一个小概率事件。99%的人都向往财富自由,只有1%的人实现了。
排除运气、大环境等个人无法左右的因素,你在努力程度、认知水平、社会资本等可控因素上每积累一点,其实都在提高自己的胜算。
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一朋友圈(ID:xinyiji90),作者:新一(自媒体博主、头部财经自媒体前主编、TEDx受邀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