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记者 | 张熹珑
编辑 | 许悦
10月6日起,香港取消邮轮“公海游”的熔断机制。这是自2020年2月停航以来,公海游重新放开。
同日,香港的部分防疫措施进行放宽。新安排下,餐饮场所每桌人数上限由8人增至12人,宴会人数上限由120人倍增至240人。酒吧或酒馆、夜店及夜总会的每桌人数上限由4人放宽至6人。不过,餐饮、酒吧等营业时间仍未放宽,也维持需要抗原快测的要求。
随着欧洲、东南亚国家放开防疫入境措施,香港开始急起直追,加快“解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0+3”实行10天后,香港疫情表现较为平稳,新冠病毒实时传播率降至大约0.77。截至10月5日,香港确诊数字呈缓慢下降趋势,而输入个案则呈缓慢上升趋势,输入个案占比明显增加,从4.7%上升到最高占比9.7%,不过也在政府预判范围内。
新措施下,香港体育界迎来盛大赛事。10月6日,香港世界桌球大师赛在红磡香港体育馆举行,这次赛事是香港疫情稳控下在亚洲举行的首个职业桌球赛。
此外,未来两个月,还会有新世界维港泳2022、金融科技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等国际级体育赛事和金融会议陆续在港举行。
这也让外界对“0+0”的热度持续提升。10月5日,香港政府专家顾问许树昌表示,如果香港入境检疫“0+3”实行两星期后,小区疫情没有明显反弹,政府应考虑尽快实行“0+0”安排,最好11月实行。
香港旅游发展局也透露,将拟定三大策略,预算动用至少1亿元,筹备一系列大型盛事等,当入境放宽至“0+0”时马上推出,吸引旅客来港。
事实上,“0+0”已经在机组人员中铺开。10月4日起,香港放宽机组人员检疫安排,取消对海外执勤人员死循环管理的规定。多间航空公司营运航班往来海外地区或中国台湾的驻港机组人员返港后不会再被赋予“黄码”,也无须强制留在酒店,即日可凭“蓝码”进入包括餐厅等场所。
不过,机组人员抵达香港国际机场后,需要“检测待行”,即取得核酸检测阴性结果后才能离开机场;抵港首四天仍必须每天接受核酸检测,也不准参与大型聚会或到酒吧等人群密集的地方。
这次放宽机组人员检疫政策是香港复原旅游业迈进的一小步。港府发言人指出,这一调整将协助航空公司提升运力,以期加强香港与世界各地的航班服务,使香港发挥国际航空枢纽的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正常恢复。
旅发局总干事程鼎一估计,估计即使入境检疫放宽至“0+0”,也需要数月才开始有休闲旅客来港,难出现“V形反弹”,旅游业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一方面,两年来的疫情导致香港客运航班运力不足,招聘及培训航空人才仍需一定时间。香港旅游促进会总干事崔定邦接受香港文汇报访问时表示,香港旅游业“冰封”近3年,要恢复航班,航空公司面临严重资金、人手短缺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目前香港空运能力只恢复至疫情前20%至30%。
以香港往日本为例,2019年香港每年访日人次高达229万,每天运营航班达到数十班,要恢复当年的空运能力,或还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根据国泰航空财报,截至6月底,公司全球聘用约2.08万名员工,较2019年底的约为3.42万人,累计减少近四成。公司也将于10月7日举行疫情以来首次大型机舱服务员招聘活动,意在于未来18至24个月增聘超过4000名前线员工,包括约2000名机舱服务员以满足营运需求。
国际形势也影响航班航力的恢复。10月5日,于1994年开始提供往来伦敦至香港航班的维珍航空宣布无限期停飞往来伦敦至香港航班。
“由于俄罗斯空域持续关闭,原计划2023年3月恢复直航机来港,现时决定不按原计划执行,无限期暂停安排直航机来港,并关闭位于香港的办公室。”维珍航空在官网表示。
另一方面,邻近地区如日本、韩国及中国澳门已放宽入境检疫,各地旅游业竞争逐渐激烈。以澳门为例,国庆期间已再现人头攒动景象。10月1日至10月4日,访澳旅客达到11.72万人次,日均人次达到29297;同比去年同期日均人次1289,上升将近22倍。
尽管取消邮轮熔断机制,但7、8月暑假黄金档期已经过去,香港邮轮业错失良机。此外,以香港为母港之一的皇家加勒比游轮已转往新加坡,也未正面回应是否打算重返香港。
香港在疫后旅游市场要分一杯羮,还得加把劲。
目前香港旅游业仍处艰难的业务重启期。崔定邦也建议特区政府早日全面推行“0+0”入境检疫,吸引更多旅客访港,也有助航空公司增加往返香港航班,降低外游成本,助旅游业复苏。
香港研究协会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有三成受访者表示,实施“0+3”后有计划于今年底前离港外游。另外,49%受访巿民料未来3个月香港将实施“0+0”,即取消所有入境检疫及医学监察措施。
除了“0+0”,与内地通关也被视为提升香港旅游业和经济活动的关键。香港总商会总裁梁兆基表示,如果香港不能与内地完全通关,难以恢复到以往的营商条件。
近期也有报道称,二十大会议结束后香港与内地的通关政策有机会放宽。对此,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10月5日在《明报》撰文表示“这当然不会是空穴来风”:“预计二十大之后,中央会加大力度支持香港同世界各地展开更广泛、更紧密的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