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瑞典日报》和瑞典《晚报》报道,新发现的泄漏点位于“北溪-2”管道,但和此前在“北溪-1”管道发现的两个泄漏点位置十分接近,位置介于在两者之间。
瑞典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珍妮·拉尔森(Jenny Larsson)对媒体表示,目前四个泄漏点中有两个在瑞典专属经济区内,其在海面形成的“气泡圈”直径分别为900米和200米,另两个位于丹麦专属经济区。
瑞典海事和空中救援中心的海事救援负责人玛丽亚·博曼(Maria Boman)表示,她无法提供第四个泄漏点的确切坐标。但她透露,这个泄漏点比较小,在雷达上也看不出,所以一开始没被发现,瑞典海岸警卫队队员经过附近时才注意到它。
“我不知道具体时间,但(海岸警卫队)在周二午间就知道了。”博曼说。
前三个泄漏点位置都十分接近。图片来源:英国天空新闻
此前,当地时间周一(26日),丹麦方面称“北溪-2”天然气海上管线在博恩霍尔姆岛(Bornholm)东南部附近发生泄漏。不久后,“北溪-1”管道上又发现两个泄漏点,分别位于丹麦和瑞典附近水域,几处泄漏点的位置都十分接近。
瑞典国家地震中心援引当地测量站数据称,泄漏发生地曾发生过两次“强烈的海底爆炸”。
德国、丹麦、瑞典已就事故原因立案调查。截至目前,各方均认为“北溪”管道泄漏或为蓄意破坏。
德媒《明镜》周刊也分析称,该天然气管道位于海平面下70至80米,由钢和混凝土构成,绝不可能是船锚下沉引起的事故。报道援引德国安全部门的报告称,考虑到泄露的具体情况,很可能是“潜水员或小型潜艇”在管道上安装了水雷或炸药,而“只有国家行为体”才能做到这一点。
另据英国天空新闻报道,英国国防部消息人士称,爆炸物可能是通过一条长线从船上投下,或是使用水下潜航器直接放置在管道旁边。
但对于可能的幕后黑手,各方众说纷纭。有乌克兰官员将矛头对准俄罗斯,俄方予以否认,并指责针对俄罗斯的一系列揣测是“愚蠢荒谬的”。俄外交部则就此点名美国总统拜登,要求美方就拜登此前扬言要“终结‘北溪-2’管道”的言论做出解释。白宫辩称,拜登所说的“终结”手段,是指推动德国政府冻结“北溪-2”项目。
此外,《明镜》周刊的报道指出,有知情人士透露,早在几周前,德国政府就收到了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警告,称位于波罗的海的“北溪”管道可能会遭到袭击。
第四处泄漏点!到底是谁动了“北溪”
“北溪”天然气管道发现第四处泄漏点
丹麦军方发布的航拍画面显示,管道泄漏区域的水面上有大量气泡。
据《瑞典日报》报道,瑞典海岸警卫队一名发言人证实,瑞典海岸警卫队在“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中共检测到4处泄漏点。
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当地时间9月26日公告,“北溪-1”天然气管道在两个地方发生泄漏。两处泄漏都发生在丹麦博恩霍尔姆岛东北部,一处在丹麦境内,另一处在瑞典境内。同日,“北溪-2”天然气管道也发生泄漏,该管道泄漏点也位于博恩霍尔姆岛附近。
欧洲气价止跌大幅反弹,谁在获益?
北溪管道曾被称为欧洲能源的生命线,但在今年以来美欧对俄实施多轮制裁的阴云下波折不断。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9月2日说,由于发现多处设备故障,北溪-1将无限期停止供气。北溪-2与北溪-1设计容量相当,命途多舛,去年建成后迟迟未能开通,仍有部分天然气封存在管道内。
就在市场聚焦北溪泄漏之时,俄气公司在周二宣布考虑对乌克兰国营石油天然气公司Naftogaz实施制裁,以对抗后者近日提出的仲裁索赔案。这触发了所有过境乌克兰的俄罗斯天然气输送都可能因此停止的担忧。种种情绪助推下,周一收盘前不到30分钟内,原先只是温和上涨的“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TTF基准荷兰天然气近月期货价格涨势急促,创下近20%的日内涨幅、208欧元/兆瓦时的高价,终结此前连续数日的下跌走势。
近两年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走势
28日,欧洲气价依然坚挺,11月TTF天然气合约一度大涨13%,冲高至230欧元/兆瓦时——相当于2020年同期价格的15倍。截至发稿,气价仍在220欧元/兆瓦时左右徘徊。
几个月来,俄欧持续对峙,欧洲一直在寻找替代方案降低对俄气依赖。但现在,答案已是铁板钉钉:欧洲将不得不在没有大量俄罗斯天然气的情况下度过这个冬天,北溪管道不仅短期内重启无望,甚至可能面临永久性搁置。
标普全球大宗商品洞察天然气分析师詹姆斯·哈克斯特普认为,北溪管道泄漏增加了能源市场的不确定性。“北溪-1在年底前恢复供气的可能性基本上从1%下降到了0%。但市场仍然对流经乌克兰的剩余天然气流量以及今年晚些时候流量是否继续减少存有疑虑。”
瑞典地震学家比约恩·隆德表示,他确信在北溪管道天然气泄漏现场监测到的地震活动是由爆炸造成的,而不是地震或山体滑坡。“至少是100公斤TNT的爆炸威力。”
谁炸了北溪?截至目前,各方唯独在这是场“蓄意破坏”上达成一致观点。
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表示,不能排除是“蓄意破坏”导致北溪管道泄漏。“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这是个非同寻常的情况。”她说,“有三处泄漏,很难想象是偶然事件……这些都是蓄意的行为,而不是意外事故。”
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说,德国政府确信北溪管道泄漏并非自然发生或材料老化所致,而是“有针对性的袭击”。德国报纸Der Tagesspiegel 援引一位德国官员称,两条管道的压力骤然减压可能是“针对性攻击”的结果,他补充说,“不能排除”俄罗斯的参与,但表示德国没有参与丹麦和瑞典正在进行的调查。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和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周二表示,与丹麦官员就管道破坏进行了交流,“美国正在支持调查工作,我们将继续努力维护欧洲的能源安全。”沙利文在推特上写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内德·普莱斯在周二的一份声明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表述。
布林肯宣称,如果袭击或破坏行为导致了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这将“不符合任何人的利益”。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说,欧盟将对蓄意破坏欧洲能源设施的行为作出最强烈回应。
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称,“现在不能排除任何原因”。“很明显,管道已经被某种方式损坏了。原因是什么——在调查结果出现之前——不能排除任何版本。”
当被问及俄罗斯是否参与破坏北溪管道时,佩斯科夫予以否认,表示俄方早就预见到会有这类“荒谬、愚蠢”的说法。他说,北溪-2管道的两条支线已注入天然气并准备好输气,但价格高昂的天然气现在泄漏,这不符合俄方利益。
“我们从中受益了吗?没有,我们失去了一条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路线。”他强调称,美国供应商则通过向欧洲兜售液化天然气获得高额利润,这些企业想趁机捞取更多收益。佩斯科夫呼吁相关国家与俄方沟通和对话,以弄清北溪管道损坏的来龙去脉。按其说法,现阶段“显然完全缺乏沟通”。
就在北溪泄漏事件次日,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准备前往波兰,参加挪威通往波兰的波罗的海输气管道开通仪式。挪威是欧洲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大国,目前是欧盟国家寻求“减少对俄能源依赖”的主要求助对象之一。
目前看来,欧洲能否安然过冬依然“看天”。
中信期货认为,欧洲天然气目前已补库至87%,处于历史偏高库存水平,已为过冬提供了一定的安全边际,若欧盟能坚决执行15%的消费减量目标,欧盟有足够的天然气库存以度过今年取暖季。从需求风险看,目前欧洲已开始降温,若今年取暖季天气异常寒冷,需求大幅超出预期,导致库存去化过快,价格可能再度大幅上涨。
北溪泄漏或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天然气泄漏事件
两条北溪天然气管道遭到破坏,导致大量甲烷排放,造成很可能是迄今为止有记录以来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
综合英国《卫报》和美联社的报道,丹麦能源署28日最新声明表示,受损的两条“北溪”管道总共含有7.78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泄漏的甲烷可能在40万吨以上,相当于丹麦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2%。这几乎是科学家最初估计的泄漏的天然气体积的两倍。假使这些天然气确实全部泄漏,其造成的碳排放量相当于丹麦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一,或相当于130万辆汽车一年的总碳排放量。
丹麦能源署补充说,上述计算是基于运营商提供的有关泄漏管道中天然气含量的信息。尽管“北溪-2”管道尚未投入运营,而“北溪-1”管道自9月初已完全停止输气,但两条管道里都存有气体。丹麦方面估计目前两条管道内一半以上的天然气已泄漏,其余的预计将在10月2日前完全泄漏。
美国斯坦福大学气候科学家罗伯 · 杰克逊在研究了丹麦政府提供的数据后表示,最坏的情况是7.78亿立方米天然气全部泄漏——这相当于大约50万吨的甲烷。他说,“这对气候来说是灾难性的。”
如果甲烷全部外泄,其泄漏规模或将超过2015年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艾莉索峡谷天然气泄漏事故所排放的10万吨甲烷,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天然气泄漏事件。
甲烷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它是比二氧化碳更强大的一种温室气体,甲烷吸收太阳热量和使地球变暖方面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80倍。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化学工程系的工程学教授保罗 · 巴尔科姆(Paul Balcombe)对《卫报》表示,观测显示,海平面上可以看到甲烷气泡,这表明“有强烈的上升气流”。他补充说: “即使它只释放出一小部分,也会对环境和气候产生非常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