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和俄罗斯一样,乌克兰继承了苏军的炮兵体系。战前乌军现役部队大约列装了1600门火炮和火箭炮,和俄军拉到乌克兰战场的约2000门规模相差不大。此外,开战前乌军炮弹库存总数大概是100万发量级,正常情况下,如今库存也快见底了。

2. 虽然同样继承了相对落伍的苏系火炮,但乌克兰开发了炮兵信息化系统ARTA(GIS Art for Artillery),提升作战能力。同时,乌军炮兵经历了8年的顿巴斯炮战实战锻炼,再加上无人机侦察测距指挥,技战术水平弥补装备实力不足。尽管俄军炮兵装备领先一代,但战场上精度和打法不如乌军。在前期作战中,双方只能算是战平。

3. 形势在乌克兰获得西方武器援助后发生改变。400门北约火炮、80万发北约弹药,东欧援助的苏式弹药、补充的200门加上原有的1600门苏式火炮,乌军得以组建成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大炮兵。更有甚者,8月份美军宣布已向乌克兰分批交付了超过80万发155mm炮弹,相当于美军自身库存的40%、8年的采购量。

4. 俄军炮弹库存几乎打光后,乌克兰却重新拥有了百万规模弹药。而且乌克兰社会受教育程度很高,派去学习重武器操作的学员效率远高于美军,2个月内完成北约援助炮兵装备的各项学习、训练。解决了炮弹不足的困境后,乌军炮兵开始充分发挥精度和射程优势,反攻也得以提前打响。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本文是专门小系列《乌克兰如期反攻 印证战争根本逻辑》的第3篇,继续穿透战局层面,进入双方实力层面,真正深入地分析从5月到9月,再预期未来的俄乌局势。



正如小系列的第1篇,战争前150天,俄军有过4次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机会。但是能力不够,一次也没抓住。

最后一次在5月的北顿河渡河和波帕斯纳突出部的南北对向小合围,全部被乌军阻止,就说明俄军最后的精锐也打不穿乌军的防御战线,制造不了关键突破,那就没戏了。



小系列的第2篇,专门分析俄军所谓的“大炮兵战术”问题。用历史和现实、战史与后勤的多维度指出,俄军一天打掉5万发炮弹纯属乱打一气、浪费并不充裕的库存。

甚至也没有加快拿下北顿-利西双子城的时间,反而彻底失去了战役级的攻击能力,加快了战局转换(此前乌军预测明年春才能反攻)。



当时就有报道,俄军换上了南部军区司令、曾经指挥叙利亚作战的亚历山大.德沃尔尼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按叙利亚经验,开启“炸炸炸”模式。

也就是“炮兵轰、炮兵轰,炮兵轰完了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步兵冲不上炮兵轰。”

俄方舆论一片欢呼,声称俄军即将“扭转乾坤”,喊着要让乌东地区变成下一个阿勒颇!



结果呢?德沃尔尼科夫很快也灰溜溜地下去了,俄军7月后再也未能取得战果。因为这就是典型的刻舟求剑。

乌克兰军队,20万训练有素的国家正规军,可不是叙利亚的恐怖分子。人家有自己的炮兵!即使在当时,乌军炮兵和俄军炮兵也打得有来有回,乃至更胜一筹。



以上这些,就是5、6月份双方的战场实力与表现逻辑。在当时,我的文章就明确指出,俄军进攻已是强弩之末,乌军必然要在8月底反攻,9月取得初步胜利。

包括5月30日的《5月决战初步战果,乌克兰陷入绝境?》,评价俄军波帕斯纳突出部攻势;6月6日的《俄乌战争啥时候结束?美欧想法高度一致》,说明俄军攻势低效,预测乌克兰反攻时间。



当然,只给了结论,所以很多人不服气。因为文章每篇5000字,只能够讲解分析现势战局,包括各个战区的地理格局、双方兵力部署及部队介绍、双方战术动作及战果这些表面现象。剩余只能简单点评和预测。

俄乌两军的深层次实力与内部运作,还有军事历史知识,后勤补给能力,需要拓展到苏德战争、朝鲜战争乃至冷战,国际军贸这些层面,都需要专门的说明与分析。也 就是现在这个几万字小系列。



再说了,即使当时把这些列出来,坚信“俄军天下无敌”的人还是不会信半个字。但如今,最冷酷无情的时间和现实已经证明了一切。

俄军耗尽了进攻动能,那么,胜负的天平或许该倾向乌克兰这边。但是,“此消”的同时,乌军也要实现“彼长”,才有反攻的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乌克兰要过上三月才能反攻的深层原因——6月双方实力开始扭转、7月初俄军攻占利西抵达进攻顶点,此后战局进入僵持期到8月底,再然后大家都看见了。

我们首先来盘点乌克兰军队自5月底以来的能力增长与变化,重点依然是炮兵。



战前的乌克兰炮兵

火炮被誉为“战争之神”,在现代战争中,火炮造成的杀伤依然是地面作战最主要的因素,所以火炮对于战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和俄罗斯一样,乌克兰继承了苏军的炮兵体系。2014年重组后在旅一级配备炮兵团(3-4个营),在战区设一个炮兵旅和一个预备炮兵旅。



旅属炮兵的武器有2S3型152mm自行榴弹炮或者D-20型152mm牵引榴弹炮,2S1型122mm自行榴弹炮或者D-30型122mm牵引榴弹炮,BM-21型122mm40管车载火箭炮。

这些都是以前苏联陆军师团级炮兵的标准装备。而MT-12型100mm牵引式反坦克炮主要当支援步兵的直射轻炮使用。



▎ 2S1型122mm自行榴弹炮(左)、2S3型152mm自行榴弹炮(右)

像92、93旅这样的主力机械化旅配齐2S3、2S1、BM-21、MT-12的四个营。其他部队则有不同程度简配——

摩托化旅的152mm为牵引式的D-20,一般没有BM-21。山地旅、空突旅则一般为更轻的122mm口径D-30。



▎ D20型 152mm榴弹炮(中国仿制型号66式)

合算下来,现役部队大约是11个2S3营、25个2S1营、5个D20营、9个D30营、24个BM-21营以及16个直接支援步兵的MT-12营。每个营下辖3个6门制的炮兵连,共18门炮。

战区直属的炮兵旅一般是3个榴弹炮营,一般装备牵引式的2A36式152mm加农炮、2A65式152mm榴弹炮,共54门。另外还有1个MT-12反坦克炮营、1个保护的步兵营。



乌克兰军队从苏联基辅军区继承的炮兵装备是500辆2S3(装备约200辆)、600辆2S1(装备约450辆)、225门D-20(装备约90门)、440门D-30(装备约160门)、450辆BM-21(装备约430辆)、超过500门MT-12。



▎ 2A36加农炮,苏军装备集团军炮兵旅和方面军炮兵师的重型武器


另外还有290门2A36、185门2A65(现役装备约220门),100辆2S7型203mm自行加农炮、140辆BM-27型220mm“飓风”16管火箭炮、75辆BM-30型300mm“龙卷风”12管火箭炮这些集团军乃至战区一级的重型装备。



▎ 战前乌军轮战的炮兵在顿巴斯前线庆祝新年,背景为BM-21火箭炮

2014年以来的7年间,这些火炮陆续从仓库中启封修整。但限于经费、人员、编制规模,启封服役的数量还是比较有限的。

现役部队大约列装了1100门身管曲射火炮、500门火箭炮,总数1600门。实际上与俄军拉到乌克兰前线的100多个BTG也就是炮兵营、约2000门火炮和火箭炮规模相差不大 。



至于关键的弹药炮弹生产,乌克兰这些年加紧备战,产量达到每年10万发以上(一说20万发)。旧日库存则大多在与顿巴斯俄族武装的8年炮战中消耗。

开战前乌军炮兵库存总数应在过100万发量级,按乌克兰每天5000发的消耗量,可以坚持200天以上。但按说到现在也快见底了。



乌克兰炮兵的作战表现


除了80年代的2S19自行榴弹炮性能尚可之外,苏系火炮都是上个世纪70年代前的产品,无论是射程、射速,还是反应速度、信息化程度,性能已经严重落伍。

像27倍径152mm的D-20或履带自行版2S3,射程只有17公里。而在纸面指标之外,俄乌炮兵都对这些粗糙的工业品抱怨多多,双方都在社交媒体上抱怨它们糟糕的精度和缓慢的射速。



但是,在这样的物质基础上,乌克兰“码农”(程序员)开发了自己的炮兵信息化系统ARTA(GIS Art for Artillery),让老式火炮体系点石成金、效能倍增。

从终端截图来看,这套系统在“星链”提供的通信网的基础上,结合了卫星地图、坐标定位、目标指示、杀伤反馈,甚至包含了用户群组聊天功能。



让参战的侦察、炮兵、指挥力量便捷通联,精确定位、实时反馈,这已经是一支信息化炮兵。众所周知,信息化军队对只有保安对讲机的非信息化军队,享有降维打击的优势。

另外,早在2014年乌克兰就从美国引进了13部AN/TPQ-36、20部AN/TPQ-48反炮兵定位雷达。在8年的顿巴斯炮战中,乌军炮兵也得到了充分的实战锻炼。



还有来自东方的民用测距型无人机,16倍光学变焦、200倍综合变焦、1200万像素广角、热成像、激光测距仪一应俱全。

而且在一公里外只要将镜头对准关心的物体,便可自动解算出目标精确的GPS方位坐标,直接指挥炮兵发射和校射。



乌军炮兵第一批引人瞩目的战果,是在基辅保卫战期间。在前方侦察尖兵的引导下,乌军炮兵多次伏击俄军在公路乃至小镇上的装甲行军纵队。

乌军埋伏的侦察兵根据情报提前出动无人机对俄军行军进行监控侦察,待进入精确定位的预设伏击点位后,后方炮兵对目标发起迅猛的远距离精确打击。



从发布的无人机监控指引视频看,乌军的炮火打击非常准确,爆炸集中在街道和公路上,两侧的民居甚至树木未受损害。乌军炮兵应该是使用了手头不多的“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

再就是5月份著名的比洛戈里夫卡渡口设伏战了,已经多次介绍过。



▎ 比洛戈里夫卡渡口设伏战的乌军炮兵前指

俄军试图强渡的3个BTG(营级战斗群)被歼灭2个、重创1个,在渡口密集损失了100多台装甲战斗车辆。

新西伯利亚的第41集团军(实际上总共就4/5个BTG,5000战斗兵)丧失了战斗力。乌军后方炮兵及时准确地在俄军渡河过一半的时候开火,精确实现了“半渡而击”。



而且乌军几个炮兵营整整一周在南岸集火射击,连续多日,完全不必担心遭到俄军的反炮兵火力压制和空军、陆航打击。

“头等陆军”给“弱敌”轻松打成这样,真是破天荒头一回。比洛戈里夫卡渡口的损失引爆俄国内舆论,引起了对俄军指挥无能的强烈质疑。



▎ 战地记者对比洛戈里夫卡渡口设伏战乌军炮兵指挥系统ARTA的屏摄

其实俄军炮兵的物质基础比乌军强不少,自行的大部分是半自动装填的2S19,牵引的一半也多是2A65(就是2S19上搭载的火炮)。

而乌克兰手里绝大部分是5、60年代技术水平的D-20/2S3、D-30/2S1,落后整整一代。



▎ 很少见的乌军战前2S19。目前俄军已经“赠送”了40门,和乌军战前数一样


2S19在1988年投产,资料显示乌军仅有约40门。而俄军装备至少760门,包括更新的260门2S19M1和210门2S19M2。



结果俄军炮兵硬是没压制住比自己装备差了整整一代的对手。

无非就是侦察能力差导致找不到目标,信息水平差导致反应速度慢,训练水平差导致火力精度低。



最后在上级强压下,俄军炮兵每天在乌克兰的麦田里倾泻5万发炮弹,搞大地作画的行为艺术,最后提前耗光了弹药库。

要知道,炮兵是技术兵种,是比坦克兵更吃技术饭的兵种。正如伟人所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



在俄军进攻阶段,乌军的战术战法很明确,尽量避免近距离正面交锋,而是使用炮火摧毁俄罗斯进攻部队。俄军一旦发动装甲集群进攻,乌军炮兵就找机会进行精确集群打击。

而一旦俄军攻势猛烈顶不住了,乌军就后撤到下一个阵地继续进行精确炮击。通过不断的移动打击,削弱和消耗俄军的进攻力量,制止俄军的“蚕食战术”。



乌克兰炮兵把西方的反炮兵雷达、自己的电子信息和东方的民用无人机统一结合起来。基于对火炮的娴熟运用,前方后方无缝配合,实现了指哪打哪的行云流水。

在西方火炮援助抵达之前,乌军炮兵通过技术侦察,使用远程火力奇袭俄军的指挥所或重要目标,光是打死打伤的俄军将军也超过两位数了。



提升乌克兰炮兵的援助

但是,在技战术水平弥补装备实力不足下,俄乌炮兵只能算是战平。要想实现反攻,乌军炮兵还需要增强自身的硬实力。

从2月到5月再到7月,乌克兰军队自身顽强防御,获得了外界援助,也争取了学习、接收、培训、组织的时间。



盘点一下6月下旬之前北约和其他国家宣布向乌克兰提供的炮兵援助:

首先是155mm牵引火炮:美国126门M777,澳大利亚6门,加拿大4门,合计136门。意大利、爱沙尼亚等国数量不详的FH-70自走炮。



然后是155mm自行火炮:德国10辆、荷兰8辆共12辆PzH 2000,波兰18辆“蟹”,另将采购54辆。英国20辆AS90,这些都是52倍径的三代炮。

拉脱维亚6辆M109A5、英国20多辆M109A4、挪威22辆M109A3,还有比利时私人公司向乌克兰交付了64辆M109A4,共约110来辆39倍径的M109。



法国18门凯撒卡车炮,这是卡车炮的鼻祖。还有瑞典、比利时数量不详的FH-77卡车炮。自行的155mm火炮总数约200辆。

东欧各国则提供了自身库存中立即可用的苏式体系口径火炮,包括了近百门D-20、D-30、2S1,约60门BM-21,还有捷克和斯洛伐克提供的28辆达纳、祖扎娜轮式自行火炮(152mm)。



一时之间,各种火炮云集乌克兰,组建了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火炮群。当然这些五花八门的火炮也会带来各种后勤、训练和维护问题。

但是,首先它们的炮弹是通用的,都是北约第二、第三代标准155mm炮弹,解决了至关重要的弹药通用问题。



而乌克兰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社会之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3%,公共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在2014年战前达到6.5%,2014年后仍保持5.5%,高于军费。

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说,这样高的投入有点浪费。在乌克兰的经济条件下确实也有局部浪费、过于奢侈。例如乌克兰的师生比最高、小学班级平均人数仅有13人。这就是真正的“再穷不能穷教育”啊。



在这样的背景下,乌军服役的士兵,尤其是派来学习重武器操作的人,大部分人拥有理工科学位,也不需要翻译。文化素质、学习效率令盟友教官感到惊讶。

他们的武器操作效率,远高于以高中毕业生为士兵主体的美军自己 。只要教出一批种子教官,他们自己回去很快就能普及,迅速发挥武器性能。



但还是有人对乌克兰得到的援助嗤之以鼻,认为这400门北约炮、200门华约炮数量太少了。

少吗?光这600门炮已经把俄乌炮兵的数量差距(2000对1600)追平了。更关键的问题是,北约那样性能的火炮,俄军没有啊。



北约一向重视标准化、通用化,统一火炮的身管长度、药室容积、最大膛压、膛线数量等内、外弹道参数,以便集团内各国火炮和弹药能互相兼容,简化后勤 。

1964年,美英德意等国签署“四国弹道协议”。确定第二代155mm火炮技术标准:39倍径身管,药室容积18.85升,发射普通弹射程24km,底排气增程弹30km,彻底压倒27倍径的D20,甚至也追平了25年后才服役的2S19。



▎ 52倍径的实验款M777ER与39倍径的M777A2


1987年,北约再次签订“北约共同弹道谅解备忘录”,采用英国提议,以52倍径、23升药室容积为第三代大口径火炮技术标准,达到普通弹射程30km,底排增程弹40km,再次压倒尚未服役的47倍径2S19,并兼容上一代炮弹。



因为西方材料与工业的优势能够规模化生产大倍径高膛压的火炮身管,而苏联这方面从来就落后,无法批量稳定生产,设计上只能妥协(不是完全造不出来,少量2S5、2S7超大口径超长身管加农炮不惜成本是有的)。

至于弹药技术,苏俄系最先进的也就是70年代技术原理的激光制导炮弹“红土地”,需要前方侦察兵引导。而乌克兰至少得到了上千发M982“神剑”GPS制导炮弹(美国1000+澳加若干)。



这种弹用39倍径发射就有40km射程,采用了抗干扰GPS芯片,在极限射程上仍有米级精度。美军自用一发15万美元,外卖超过25万美元,俗称“金币弹”。

外卖用户中印度的订单最多——600发,而且要分几年到货。美军自用订单一次也就几百发而已。

它不需要激光照射,只需要装定由无人机或者侦察小组确定的目标坐标就行了。而且即便GPS信号被干扰或者丢失,神剑依靠惯性制导的精度依然比普通弹药高。



正如拿破仑的名言,“一门百发百中的大炮胜过一百门百发一中的大炮”。无人机前观,数字化通联,GPS坐标数据,看哪打哪。陆军作战最狂野的梦想成为现实。

北约火炮的射程、精度优势和东方无人机的侦察能力数字化结合,非常有效。 更重要的是——不要以为乌军只能拿到这些,以上的数字仅仅是6月下旬之前宣布、7月之后陆续交付到乌军手上的。



之后各国和乌克兰宣布,为了保密,不再公布援助清单。这就被俄方舆论宣传成——西方不再给乌克兰武器了。

最近已经有许许多多未曾官宣的武器装备,出现在乌克兰军队的战线上。



另一拐点同样隐藏在一句话新闻里

当然,看了上一篇就知道,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是弹药。有人就问,俄军没弹药了,规模更小的乌军就有吗?

这个问题,在6月份还不太好回答。因为根据当时公布的军援数据,乌克兰得到的北约155mm炮弹并不够多,每次10万发、5万发甚至只有几千发。总数估计在15万发左右,未来预期总数不超过40万发。



这个规模搭配数百门北约火炮援助,打出一两轮攻势还可以,但是持续性不足。

但是,8月25日又一则极不起眼的短短一句话新闻,让真正懂行军事的人无不为之震惊——

那就是已经沉默了两个月的美军突然宣布,向乌克兰分批交付了超过80万发155mm炮弹。



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外界的估计,相当于美军把自身弹药库存的40%、8年的采购量都在2个月内交给了乌克兰!

这正好足够400门北约炮打完身管寿命!北约火炮的身管寿命是2000发,高于苏制火炮的1000发。

再加上英、德、法、意、加等国的援助,在俄军把自己的百万发炮弹几乎打光之后,乌克兰却重新拥有了百万规模弹药库存,而且是性能远优于苏式弹药的北约155mm弹药!



另外,东欧国家还把本国还留有的苏式体系弹药都提供给了乌克兰。按俄罗斯防长绍伊古的说法就是——“据我所知,仓库都搬空了”。

毕竟,撑起乌军火力主体的,依然是和俄军一个水平的苏式火炮。老北约的西欧各国则无法提供苏式火炮所需要的弹药。

400门北约火炮、80万发北约弹药,东欧援助的苏式弹药、补充的200门加上原有的1600门苏式火炮,乌克兰拥有了当今世界最复杂的大炮兵。



在用3个月时间完成各种北约援助炮兵装备的学习、训练、组织,解决了炮弹不足的困境之后,乌军炮兵终于开始充分发挥精度和射程优势。

那么,乌克兰期盼已久的大反击必然就要到来了。果不其然,4天之后的赫尔松,也就是在8月29日,乌军打响了反攻的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