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8日,英国女王刚刚去世,大英就遭到了多国的清算。仅仅几个小时,印度网民就在推特上刷了上万条归还巨钻的新闻。
“伊丽莎白二世今天去世了,我们能把我们的‘光明之山’钻石拿回来吗,它被英国人从印度偷走了。他们(英国人)创造的财富建立在别人的死亡、饥饿上,通过烧杀抢掠获得。”

这颗稀世巨钻重达105.6克拉,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向来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后来几度易手,最终在1849年沦落到英王室,被镶嵌到了一顶王冠上。
没过多久,南非也递交了一份6000人签署的请愿,要求英国归还“非洲之星”。这颗钻石更大,直到现在仍保持着世界第一的纪录。

它的原石重量达到了惊天动地的3106克拉,后来被切磨成了9粒大钻石和96粒小钻石。最大的两颗分别重530.2克拉和317.4克拉,被分别镶嵌在英国的权杖和王冠上。
伴随着事件的发酵,一张图片悄然登上热搜。都知道英国祖上劫掠全球,但时间的洪流已经冲淡了记忆,这张图片则让人们目睹了当年的疯狂。

女王这一身璀璨耀眼的行头,都是从世界各地抢来的。不过,英国的态度也很坚决,印度之前就已经索要过多次,英国也拒绝了很多次。
2014年,时任副首相的尼克·克莱格表示:“这是一个历史事件,这枚钻石是皇家珠宝的组成部分,由女王拿在手里,代表英国拥有它,这已经很久很久了,也就拥有了(印度)对英国的信任。”

曾担任英国首相的卡梅伦,在对待外国索要文物时也严辞拒绝:“如果归还一件文物,那么或许不久之后大英博物馆就会变空。”
为什么英国的态度如此坚决,因为他们也心知肚明。大英博物馆的东西,就像女王的那身行头一样,绝大多数都是从外国抢来的。
这个外国,当然也包括中国。

大英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位于伦敦中心,外形属于希腊复兴式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公开展出的藏品只有1%,因为藏品多达800万件,场内的空间只够展览1%的藏品。
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国家,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大量古代的文物。最负盛名的埃及文物馆中,有10万多件藏品,特意分为木乃伊和埃及建筑两个馆。

诸如木乃伊、器皿首饰、碑文壁画、人兽石雕等文物,可上溯到5000多年前。这些文物,完整构建了古埃及的历史。
自诩为希腊传承的英国,对待希腊文物也是毫不客气。古希腊的象征帕特农神庙雕像,有相当一部分藏在大英博物馆。

希腊也是要了很多次,但英国每次都东拉西扯。2021年,为庆祝希腊独立建国200周年,希腊政府又加紧了追讨。
但当时的英国首相约翰逊表示:“理解希腊人的心情,但英国立场很坚定,雕像是埃尔金伯爵合法获得,符合当时的法律。”

中国馆则在33号展厅,收藏了23000余件古中国的藏品,以及6万多种文献和古籍。从远古石器到商周青铜器,再到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瓷器、明清金玉制品等。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李思训的《青绿山水图》,苏轼的《墨竹图》,都是稀世的画作。还有商代青铜双羊尊,西周康侯青铜簋,汉代玉雕驭龙,河北清凉寺的壁画,敦煌壁画及经卷……

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是让人落泪的辛酸往事。

1860年10月7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法军司令孟托邦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
随后便是抢劫和焚烧,无数金玉珠宝流失,万园之园成为了残垣断壁。
同一时期,保存在颐和园的《女史箴图》,也被一个叫约翰逊的上尉盗走。后来他返回英国,大英博物馆以25英镑购买了这幅画。

《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神作,原作已佚,现存为唐代摹本。此画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中国绘画从教化转向审美的代表作品,也是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
但大英博物馆根本不懂它的价值,竟然将它拦腰截为三段,还切下了上面的题字,按照日本画的方式装裱保存。

当时的大英正值全盛时期,疯狂掠夺各国的文物,资助了许多所谓的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盗掠文物。
在1856年到1932年,西方探险家深入中国西北地区,有据可查的便有60多次。敦煌莫高窟,便由此遭遇了空前的浩劫。
当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莫高窟的藏经洞后,第一个跑来窃取文物的,就是英国政府资助的考古学家斯坦因。

他诈称是玄奘的忠实信徒,赢得了王道士的信任和好感,仅用4锭马蹄银,就骗取了大量文物。
那次行程,让他获得了24箱经卷和5箱绢画、刺绣等艺术品,后来都被运到了英国博物馆。此后他又去了一次敦煌,骗走了5大箱文物。
莫高窟藏经洞内的绝大部分文物,便在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下,流散在世界各地。

此后的中国又经历了几波文物流失潮,日本侵华时期的劫掠,改革开放前的低价倒卖,改革开放后的走私。
据统计:“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也有相当一部分被私人收藏。”
每每回顾这些历史,都让国人悲恸扼腕。一些爱国志士,也想方设法地让海外文物回归祖国。不料,某些奸商以此谋划,不断推高海外文物的价格。

2000年,佳士得和苏富比冒天下之大不韪,在香港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中的三个——牛首、猴首和虎首。
此举引燃了国人的怒火,买了默认耻辱,不买继续流落海外。最终在进退两难之际,中国保利集团公司以高价购回了文物。
2007年,苏富比又故技重施,准备拍卖马首。一片哗然中,澳门赌王何鸿燊出手,以6910万港元的高价,在拍卖会前购得了马首铜像。

仅仅两年之后,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了一场拍卖会,卖起了鼠首铜像,起拍价高价900万欧元。
满堂1200个宾客都知道不光彩,现场无人举牌。但是有3位电话买家不断竞价,最终以1400万欧元成交。
由于卖得太好,接下来的兔首铜像起拍价涨到了1000万欧元,最终也以1400万欧元成交。

如此疯狂的飙涨,引发了国内的警惕。因为在1985年,马首铜像才1500美元。仅仅24年时间,鼠首和兔首就达到了1400万欧元,涨了上万倍(当时的欧元远高于美元)。
这世间什么文物能涨得如此夸张?当时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郑鑫尧就公开呼吁:“国人要警惕,有人利用我们的民族感情进行恶意商业炒作。”
实际上,兽首铜像很难称得上国宝。它其实就是西洋人设计的,圆明园喷水池中的喷头。如果没有圆明园的复杂记忆,根本不可能卖这个价。

曾任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的陈履生表示:
“如果基于中国文化的立场,从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来看,圆明园兽首只是一般性的历史文物,它在超过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尤其是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可以忽略不计。
“而且它的血缘缺少中国文化的基因,它所反映的是西方写实雕塑的传统,但将其放到西方雕塑史上来论,也只能说是一般性的雕塑。”
很明显,那些强盗的后代(特指收藏者),就是在利用中国的民族感情,来推高中国文物的价格。我们越参与,他们越兴奋。

对于海外的文物拍卖,最好的方法就是抵制。当你购买时,反而正中奸商下怀。
中国流落海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你买得过来吗?一个水喷头的兽首就能卖几千万,全买下来得花多少万亿?

1998年,爱国富商徐增平,以2000万美元(实际总共花了一亿美元)的竞价,从乌克兰手上买下了航空母舰“瓦良格”号,为中国建造第一艘航母立下了不朽功勋。
2011年,他又向清华大学物理学院捐赠2亿元人民币,筹建物理实验大楼,期望他们成为世界一流的物理系。

而在2013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法国的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决定将所购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偿地送给中国。
与其耗费巨资购买海外文物,不如把这些钱捐给高校和企业。等中国实力足够强大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无偿赠送国宝的“善举”。
过去的历史不能忘记,但也不能太过纠结,以免被某些人利用。
我们更大的责任,是创造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