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读者爆料,近日布鲁克林一名华裔男子收到了两条美女的短信。



读者提供

我是 Dora啊,还是班长把你的电话给

我了,这是我的照片,想起来没有

工作很忙吗,怎么不回复我的信息呢?

您好,收到我的留言了吗



读者提供

老同学 听李娜说你来了美国,你现在

在美国哪里呢?不会真把我忘了吧?这是我的照片,

还有印象吗?

最近诈骗短信越加频繁,估计诈骗集团缺钱了。

“你是Sandy吧,这周六我想让你做我的私家厨师,”这是记者于上个月收到的一条手机短信。

对方在两个小时内连续发了三条短信,让记者快点回复,并质问记者为什么收到短信不回复。 当记者回复自己并不叫Sandy,并礼貌询问对方是否打错了电话之后,对方表示要和自己的助理确认下,接着又道歉说是助理给自己找私家厨师时提供了错误的电话。 “认识皆是缘”,对方继续发来短信,希望和记者保持联系。并开始询问年龄、工作背景、来美国多久了。



图文无关

记者没有及时回复,而对方则在短时间里把自己的身份、背景、职业、年龄、收入等通通讲了出来。对方给自己塑造的形象是一位成功的中年商人,“助理”等字眼在对话中出现了好几次,目前在洛杉矶居住,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 记者一周后试图再次联系这位商人,但对方显然对记者失去了兴趣,也不再回复记者的问候短信。又过了一段时间,记者发现连这个电话号码都不复存在。 这样的短信这几个月在美国频频出现,记者的朋友中几乎都收到过类似的消息,消息来自手机短信、Whatspp、telegram、LinkedIn私信等,不一而足。 这时肯定有人跳出来说傻子才会中招吧。



您还别说,还真的有不少人上当....移民美国40多年的张先生最近踏入“杀猪盘”圈套,身为退休工程师的他以为找到投资加密货币的正规网站,将退休账户里的钱领出却发现最后全部入了诈骗集团口袋,30万美元有去无回,全家人都已经因此精神崩溃了。五月的时候网名为Coco的女子发来1条Line短信,她自称在佛州从事服装设计工作,两人相谈甚欢。Coco炫耀自己投资加密货币赚了很多钱,还给慈善机构捐款了,建议张先生把握时机赶紧进入加密货币市场。



张先生在Coco的指导下于正规网站Coinbase设立了账号,开始了第一个5万元投资。然后重点就来了。。。。不久Coco介绍了另一个名为CBOT的加密货币交易应用程序,该软件不但可以即时追踪加密货币市场交易消息,还会列出当日最高交易金额和获利最高的投资者,许多人一日之内资金涨幅高达20%。



为了提高获利率,张先生不但将退休账户钱取出,还用自己公司的名义向银行贷款数万元。张先生在亲人心中一向精明,他曾用CBOT软件成功领出过2000美金,因此他断定这个货币交易网站没有任何问题。张先生先后投入了近30万元,当时他打开应用程序能够看到个人账户总金额高达40多万元,但是就在进行下一步操作时,应用程序却变成“维修中,无法登录”的状态。



张先生向FBI报案后得知,美国已有不少人上当,被骗资金流向泰国、柬埔寨等地,被害人追回损失的可能性不高。快速筛选有价值“客户”

“杀猪盘”的其他的话术还包括:“在第一次聊天中,必须拿到“猪”的八大信息,并备注:姓名、年龄、工作、居住城市、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作息时间和投资经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记者一周后再试图那位“商人”,对方却不再回复,因为这些骗子需要在短时间快速筛选出值得深聊的客户,挖掘这些客户身上的价值。



有时候聊几百几千个人中,才有一个人会上钩,所以更不会在明显不合适的对象上浪费时间。

而骗子们通常都会引导对方加微信之后进行联系,一方面是可以看对方是否有戒心和有继续聊天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因为如LinkedIn这样的平台经过举报之后,账号很容易被封锁,不利于长期深入交谈。 在诈骗团伙中,负责物料和话术的只是一小部分。知乎网络安全话题答主谢幺写道:“此类骗局分工明确,有供料组、话术组、技术组和洗钱组”。 杀猪盘”的骗局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许多起,从2019年开始被广泛报道,还成为了“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但是在北美却还是一种比较新的骗局。



一位不会讲中文的华裔Manda(化名)就曾经差点上钩。综合来看,骗子的行骗过程基本是通过“存错号码”这样的“误会”建立联系,塑造或者美丽富有,或者温柔体贴的“人设”,在长时间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聊天之后,再切入到让对方跟着自己投资“稳赚不赔”的项目。骗子的各种“话术”和“套路”会不断进步,包装自己的素材包也时有更新。对于不少北美华人而言,如何透过这些包装之后的假象看到本质,防止自己上当受骗,成了一门新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