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回顾俄乌战争前200天,有四个关键时刻。2月24日,俄军夺取基辅北边的安东诺夫机场未能成功,闪电战变消耗战;3月份俄军三面围攻基辅未果,之后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4月下旬在伊久姆,以及5月下旬在波帕斯纳,俄军均未取得预想战果。
2. 俄军数次调整进攻重点,合围乌军、切断补给的一系列作战计划,因乌军固守未能形成关键突破。几轮硬碰硬的交锋下来,乌军在关键位置不断迟滞消耗俄军,出现了双方实力彼消此长的关键转换。
3. 乌军9月初的这轮反攻,短期内夺回了北线战场大片土地。事实上,俄乌战争的转折点在5月底6月初就已经出现,为近期攻守之势逆转埋下伏笔。在6月份北顿城市的攻防战中,俄军一度占领了北顿涅茨克乃至河对岸的利西昌斯克,随后遭乌军炮火反击。从当时两军10:1的炮弹用量对比,可以看出俄军进攻力量消耗很大。
4. 近现代陆地战争的根本逻辑——炮兵是战争之神,后勤是战争之根,士气是战争之本。最终结束战争的,还得依赖步兵。在普京宣布部分动员后,战局是否再次发生变化,有待观察。
作 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这段时间事务繁忙有些倦怠,俄乌战场局势的一系列重大进展只跟了一篇。9月21日,普京宣布“部分动员”,召回老兵。
很多人要问,会有效果吗?如果看完本系列《乌克兰如期反攻,印证了战争根本逻辑》,基本上就能得到答案。首先,战争打到现在,俄军仅仅有图为证的坦克损失已经超过1000辆,实际的损失数可能更高。
而俄军编制的坦克也不过2600辆,相当于坦克损失已经过半。至于名义上上万辆的库存坦克,绝大部分只是遗弃在荒野的废铁而已。
初春的时候,乌拉尔坦克厂得到了400辆坦克的订单,但是仅仅这400辆坦克,乌拉尔厂都要到2024年年底(3年)才能完全交付。
也就是说,俄军名义上的硬实力,比起2月24日开战时看似强大实则无力的样子,都已经折损过半。坦克这个对俄军如此重要,又如此简单明确量化的指标都这样了。
至于俄军在其他关键作战能力方面惊人的失能,在这个小总结系列的每一层都能看到了。所以得先接续9月10日的上一篇乃至更久远的局势,才好完成关于这场战争战场胜负更完整的逻辑。
在战争第200天,乌克兰如期反攻,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战果——闪电般夺回近1万平方公里国土,俄军4天之内就把耗费4个月、战死数千人打下的大片土地城镇拱手还乌。
一些依然坚信“俄军天下无敌”的人瞬间失态。但事实上,俄乌战争的转折点在5月底6月初就已经发生,逆转在那时埋下伏笔。
还记得当时的最后一篇俄乌战场解析吗?6月6日的文章就预告过,乌克兰必然要在8月底投入反攻,9月取得阶段性胜利。
为什么当时就能得出这个结论呢?因为逆转的拐点已经藏在当时的战场局势里。
这就是被反复印证的近现代陆地战争的根本逻辑——炮兵是战争之神,后勤是战争之根,士气是战争之本。而最终结束战争的,还得是步兵的双脚。
100天前的俄乌战局
必须复习一下4、5、6月份的俄乌战局。那时正是俄军大幅收缩战线,展开重点进攻的阶段。俄军西部军区以“头号王牌”近坦一集连同“二号王牌”近20集,一起向伊久姆以南猛攻。
俄军想要拿下双子城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也是乌控顿涅茨克州州府所在),包抄顿巴斯正面乌军的后路,包一个“顿巴斯饺子”。
双集团军加空降兵2个师为尖刀,加上侧翼掩护和后方部队,伊久姆方向的俄军总计多达5万人。从4月22日到4月28日,俄军在伊久姆突出部发动了一周“星期攻势”,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亲临前线督战。
俄军再一次违背后勤原则,在如此狭小的“突出部”集中了相当于可用力量1/3的重兵,力求实现突破。然而,乌军依靠几个国警队、预备役旅团,阻挡了俄军头号主力、头等王牌的正面攻势。
从4月初一直到8月底,俄军连斯拉维扬斯克的边都望不到,仅仅是从伊久姆保持几个小小的触角,战线纹丝不动。乌军还一度发起双侧翼反击,试图切断伊久姆突出部。
伊久姆方向毫无进展,俄军的目光只好转向东面。顺着北顿涅茨河下游100公里处,是卢甘斯克州第二大城市、乌控卢甘斯克州府所在地北顿涅茨克。
4月下旬,俄军经过50天围攻,终于占领北顿涅茨克西北侧的一系列城镇,进逼北顿城。这时在北顿河北岸进攻的,是从原乌北部切尔尼戈夫无战果撤出的中部军区部队:
萨马拉近卫第2集团军、新西伯利亚第41集团军、车里雅宾斯克近坦90师,还有新从中亚塔吉克斯坦万里调来的第201基地(师)。大约是10个旅团、20个BTG,2万多人。
其中近2集和201基地负责进攻伊久姆与北顿之间的红利曼,近坦90师负责进攻北顿的西北城镇克里米纳、鲁比日内。
而第41集团军(下属近卫摩步35旅、74旅)尝试在红利曼与北顿之间渡河,具体主要是克里米纳以南。
从5月7日到21日,俄军第41集团军在这里反复试图渡河,结果遭到了乌克兰军队炮兵群毁灭性的远程打击。
乌军预先准备与侦察监控,多个炮兵营连续集火精准射击;俄军机械执行命令反复强突,执拗蛮勇带来了重大损失——
参战的4个BTG(营级战斗群)被歼灭2个、重创1个,在渡口密集损失了100多台装甲战斗车辆。俄第41集团军(实际上总共就5个BTG,5000战斗兵)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乌军用炮兵结合天然屏障,赢得了北顿涅茨河渡河攻防战,解除了50公里森林河段的后顾之忧,也释放了原本要用于河段防御的兵力,只留一个58旅监视就够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调度自由。
而在北顿涅茨克往南,5月7日俄罗斯终于拿下已经攻打了70天的2万人小镇波帕斯纳(Popasna),开辟了南部第二战线。
这时俄军从马里乌波尔方向调来了另一个王牌师——以“国会大厦插旗师”命名重建的南部军区近8集摩步150师,还有波罗的海舰队近卫海军步兵336旅,以及“瓦格纳”公司雇佣兵、车臣武装等部。
波帕斯纳本来就挨着LPR(俄族的“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控制区,俄军上万人齐攻,打退了防守的乌军第24机械化旅、第109国土防卫旅。
接下来,为了合围北顿乌军,在波帕斯纳突出部,俄军所有能凑出来的精锐部队,全都投入到了这里。
此处俄军包括4月份才抵达战场的波罗的海舰队近卫海军步兵336旅(加里宁格勒)、太平洋舰队海军步兵40旅(勘察加)、155旅(海参崴)。海军步兵在苏俄军队里也是传统的精锐力量。
波罗的海海步336旅和太平洋海步40旅分别是俄军驻地最西和最东的两个旅团,一个在俄国土最西的加里宁格勒波罗的斯克,一个在极东勘察加,相差9个时区。
另外还有远东5集的精锐近卫摩步第57旅(伯力比金)也在这个方向。这四个旅都是3月中旬才装车调动、最晚投入战场的俄军极边之地最后力量,兵力最齐整。
还有3月在基辅方向交战较少,4月返回后方重整后的空降兵两大王牌——近卫第76空降突击师、近卫第31空突旅也来了。
再加上此前攻占波帕斯纳的近8集摩步150师,至少2个团,可能是全部4个团。还有瓦格纳雇佣兵、车臣武装和卢甘斯克俄族民兵。
可以说,俄军绝大部分的王牌主力,除了西部军区近坦1集和近20集在伊久姆方向,其他都集中在这个宽5公里、深10公里的小小突出部了。
俄乌战争的四个关键时刻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200多天,显得漫长而拖沓。但还是有那么几个惊心动魄的关键时刻。首先就是2月24日当天下午到晚上的安东诺夫机场之战。
24日下午3点,俄罗斯从白俄罗斯方向出动约30架米-17运输直升机,10~15架武装直升机,从空中方向突击基辅以北20公里处的霍斯托梅尔镇安东诺夫机场(安东诺夫设计局所属)。
俄军调动的近卫第11、31空中突击旅,共机降输送约400人,试图夺占机场,然后引导运输机大批空运,重演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
俄军400名精锐空降兵很快控制了机场,然而,就驻扎在霍斯托梅尔镇的乌克兰国民警卫队机动第4旅迅速赶来。
经过了傍晚乃至一整晚的激烈战斗,反复争夺,最终破坏了俄军原定的机降计划,已经在空中的13架伊尔-76运输机被迫返航。
俄军未能按计划夺控机场、引导大部队机降快速直插基辅,活捉泽连斯基,最终把“闪电战”变成了漫长的消耗战。
2月24日的下午到晚上,那是惊心动魄的第一个关键时刻,初步扭转了俄乌战局。接下来俄乌战争的第二个关键时刻,是3月上旬的基辅外围特别是东部。
俄军最精锐主力王牌近卫坦克第一集团军300公里远距离纵深穿插,在损失和丢弃了大批T-80系列主力坦克后,终于抵近基辅河东远郊,给基辅防御带来新的沉重压力。
然而,乌军步兵结合城镇和森林地形,展开顽强防御,最终顶住了强力攻势。其中一段无人机航拍监控的视频令人感慨,极为震撼。
隐藏在路边树林乌军步兵反坦克手以身犯险,向俄军坦克纵队连射2枚反坦克武器,并因此暴露,被俄军后续坦克集火射击覆盖。
到3月下旬,俄军用一半兵力三面围攻基辅的行动——西北方向的远东军区和空降兵、东北切尔尼戈夫方向的中部军区,东部苏梅穿插而来的近坦一集均未取得进展,连基辅外围防护林带都进不了,宣告失败。
俄军不得不宣布从整个乌克兰北部撤出,收缩力量从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接下来就是俄乌战争的第三个关键时刻——4月下旬的伊久姆突出部。
这也是一个分胜负决生死的关键时刻。重新收拢的近坦一集捏成拳头,从近20集付出巨大代价打下的伊久姆向南直插。正面防御的乌军只有几个国民警卫队旅团,形势危急。
然而,就是这几个国警队旅团,再次顶住了近坦一集2个全军最精锐重装师加2个空降兵精锐师的联合突击,令其不得寸进。4月下旬的这轮攻防,宣告俄军头号王牌近坦一集神话的彻底破产。
再然后,就到了俄乌战争的第四个关键时刻——5月下旬的波帕斯纳突出部。
波帕斯纳的日与夜
如前所述,俄军把所有能凑出来的精锐部队,全都投入到这里。而且相对师疲力屈的近坦一集,这些部队大多是刚刚投入战场,或者在之前的作战中损耗不多,兵力比较齐整。
在北顿河渡河被挫败之后,俄军希望在波帕斯纳方向打出一个“单钳攻势”,进而围歼北顿地区的乌军,取得“包饺子”的战果。
这些俄军从极边之地调来的最后预备队确实攻势生猛,一周在农田里最远推进了约10公里,进攻目标也很明确——走捷径,切断从巴赫穆特到利西昌斯克的T-1302公路。
5月25日,俄军达到攻势顶点,一度夺占了一段公路,公路中断。而26日乌克兰军队反击,又夺回了公路本身的控制权,遏制了俄军的攻势。远东5集的司令也在此阵亡。
在这个方向防御的,主要是乌军第24机械化旅、第80、第95空中突击旅。虽然是乌军主力,但是兵力规模仍处于劣势,最后还是抗住了俄军海步、空降新锐主力的攻势。
甚至一直到利西昌斯克失陷后很久的8月初,乌军手中T-1302公路的通行依然畅通。乌军的防御有着众多细节和办法,值得在后边再细说。
到5月份,俄罗斯已经把重兵及大部分军事资源集中在北顿总共才50公里的战线上。当时的媒体还纷纷宣传“乌军形势告急!”
那些天消息全是——“乌军几万人被包围”、“乌军主力逃不出生天了”、“俄军取得决定性胜利”、“乌军总崩溃逃亡”、“乌克兰陷入绝境”等等。
而当时真正符合事实的判断是,俄军把所有“精锐部队”都拉上来过招,效果也不理想。
俄方宣传一度把波帕斯纳突出部攻势吹嘘为“绽放的波帕斯纳之花”,但最后“北顿小馄饨”仍然变成了一地鸡毛。
俄军打不穿乌军的防御战线,制造不了关键突破。什么“大纵深”、“合围包饺子”,都没能实现。
从2月开战之初的利沃夫超级大饺子,到3月的第聂伯罗中饺子,4月的顿巴斯小饺子,再到5月的北顿小馄饨,俄军一个也没包成。
几轮硬碰硬的交锋下来,乌军在关键位置以少打多,以弱胜强,不断迟滞消耗俄军,提前迎来双方实力彼消此长的关键转换。
在5月的文章中,就已经预言——尽管在接下来的一小段时间,俄军依然有可能取得一些小的进展,甚至拿下北顿涅茨克。但俄罗斯的第二阶段目标和梦想——
想要在地面战斗中重创乌军,全歼乌军一些部队,甚至迫使乌军防线整体崩溃,导致乌军迅速丢弃大片领土,这种机会已经很难出现。
俄军在北顿和红利曼的“胜利”
当然,后来俄军的确先后占领了北顿涅茨克乃至河对岸的利西昌斯克,引发了俄国舆论的一片欢呼。而在此前的6月上旬,我已料定俄军当时后续进攻乏力,双方战力将迎来转换。
正好可以趁着6、7、8月的战局僵持期,专心去研究后续的僵持-反攻-攻坚阶段,也就是决定战争最终结局的非战场逻辑——油气与俄罗斯经济财政去了。
这个判断是如何得出的呢?就在北顿城市初期的攻防战中。
俄军中部军区近卫第90坦克师,远东军区第127摩步师和LPR俄族武装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围住了北顿涅茨克。
正面攻击北顿涅茨克的是从远东调来的摩步127师3个团6个BTG,还有“卢甘斯克共和国”(LPR)第2军的第2、4、7共3个旅团,近2万人。
当时的文章就介绍过,乌军用诱敌深入、请君入瓮的办法,把俄军放进来打,把俄军步兵集中限制和暴露在北顿城市街道,以及低矮开阔可见、无防护的民居和花园菜园之间,然后炮火精确点名。
利用河彼岸的利西昌斯克作为安全的炮兵阵地,并有主力伺机反击,把河对岸的北顿涅茨克当做诱敌深入的“瓮”,只留少数兵力作指引打击。这就是一场标准的“请君入瓮”。
▎红外卫星监控的交火情况
而当时还有一个关键数据没有在文章中介绍,那就是乌军每天发射5000枚炮弹,而俄军每天发射50000发炮弹,是乌军的10倍。
当得知乌军5千发对俄军5万发这一数字对比的时候,我就知道,俄军能力已经很大消耗,战局转换即将到来。为什么?且听下篇分解,那才是关键的战略战役战术解析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