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市场,日系摩托车和中国摩托车曾经进行过一次“师徒之战”。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基本上完全垄断了越南的摩托车市场,铃木、本田、雅马哈等日本品牌在越南的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8%。随后,中国摩托车企业看上了这块庞大的市场,1999年开始,中国摩托车进军越南,并且打败了“师傅”日系摩托车,占有率一度高达80%,但是好景不长,几年的时间中国摩托车便全面败退。现如今,你再到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再也难以见到一款中国摩托,甚至当地的居民提到中国摩托车直摆手。
在东南亚国家,摩托车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保有量几乎保持在人口的1/3到1/2左右泰国人口近7000万人口,摩托车保有量近3000万台;人口近亿的越南拥有4500万台摩托车;马来西亚人口3000多万,拥有1000多万台摩托车。这是一块非常庞大的市场,也让中国摩托车厂商看到了商机,重庆帮进军东南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国内禁摩,市场销量开始萎缩,重庆摩托车产业放眼全球,唯有南进。
但是当时,日本摩托车在东南亚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份额,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8%,中国摩托车的技术很多都是来自于日本摩托,怎么打败师傅呢?还是中国企业最熟悉的策略——打价格战。
中国摩托车在当时给出了难以想象的低价,日系摩托车卖2000美元,中国摩托车就敢卖1000美元,甚至700美元,到最后,杀红了眼的力帆摩托车,110C系列仅仅只卖600美元,基本上都是赔本赚吆喝。当地的民众看到中国摩托车这么便宜,看起来和日本摩托车也没太大区别,也就放弃了日系摩托车,改为选择中国摩托车。
随后轻骑、嘉陵、宗申、力帆等摩托车飞驰在越南的大街小巷。短短3年时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的份额,从0涨到了80%,几乎击垮了日系摩托车。中国摩托车企业开始在越南当地建设工厂,本土组装摩托车,成本进一步降低。
按理说,占领了东南亚市场,赶走了日本摩托车企业,国产摩托车企业应该抱团取暖,共同经营好这片广阔的市场吧,但是你低估了这些摩托车企业的贪婪和短视。和日本摩托车打完价格战之后,这些摩托车企业又开始内部打起了价格战,东南亚的摩托车价格一度比国内还便宜,600美元、500美元、400美元...发展到最后简直是论斤卖,一公斤只需要4美元。
残酷的价格战,没有让一家摩托车车企脱颖而出,而是让这些摩托车企业统统领了盒饭,降价意味着降成本,降成本就必须在产品质量、配件品质、售后服务上妥协,导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口碑越来越差,价格是低,但是质量也差的离谱,日本摩托车能够稳定骑行10几年以上,但是中国摩托车,往往是1年就小毛病不断,3年就要大修,而且售后服务还没有保障,最终,中国摩托车的名声在东南亚彻底烂大街了。
趁着这个机会,日本摩托车在当地建设工厂,卷土重来,不打价格战,不降低产品质量,而是通过研发新技术,推出入门版的车型,注重产品的售后服务,随后,日本摩托车再次夺回了市场份额,如今日系摩托车的在越南市场的占有率再次突破90%,而中国摩托车的占有率已经不到1%。
如今,中国摩托车想要再次进军东南亚市场,却发现困难重重,当地的民众口口相传,已经让中国摩托车低价低质的形象根深蒂固,哪怕中国摩托车如今的制造水平已经今非昔比,但是也很难扭转当地人眼中的固有印象。
从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辉煌到暗淡中,可以看到,中国摩托车可以说是成也价格战,败也价格战,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应再恶性竞争,而更应抱团取暖在,注重品牌和服务,重建中国制造的品牌和形象,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