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送外卖”事件引发广大网友热议。该事件的主人公何成,求学经历堪称励志,先以大专身份成功升本,然后“逆袭”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何成做过不到一年的英语老师,在工厂做了八个月普通工人。此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开始尝试送外卖。8月初开始接单,8月全月收入3353.5元。



何成表示:“选择去送外卖,是在失业4个月后的一个尝试。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需要养活自己。”

很多人对何成的举动表示理解,先就业再择业,用自己的劳动挣钱不丢人。另外也有人表示“大材小用”“人才浪费”。



美团研究院曾发布数据,14%的骑手学历在大专、本科,1%的骑手学历在硕士及以上。而中国约有700万外卖小哥,也就是说,每天有7万名硕士在送外卖(含节假日兼职)。



7万硕士送外卖,看到这个数据,很多人不理解:到底是我们辜负了文凭,还是时代抛弃了我们?

而越来越多像何成这样的高学历人才因一时找不到工作被迫去送外卖,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缩影。

毕竟,如果有好好的工作可以干,谁不愿意干?

01

被职场抛弃,是打工人逃不过的宿命

三年疫情冲击,全球经济面临衰退,一波波裁员潮来袭,很多人都在担心哪一天自己就被裁员了,或者公司直接倒闭,被动性失业了。

好好活下去,扛过去,已然成为许多人当前最重要的目标。

最近,虾皮被爆大面积取消offer,不管入职流程走到哪一步,一律毁约。



今年5月份,小鹏汽车、理想、北森云计算等多家企业被曝出毁约应届生,导致多个当事人失去应届生身份和校招机会,一度无法找到工作。

纵使行业默契是尽量不毁约校招生,但严峻形势下,他们还是选择了向成本最小的一波人动刀。

裁员、年终取消、降薪、福利变薄,当初承诺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各家公司都在降本增效来寻找新的活路,“优化”、“毕业”成为年度关键词。

时代的一粒微尘,落到我们打工人身上就是一枚核弹,身体和灵魂肯定有一个被炸死了。



有一朋友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7年,刚迈入中年不久,就赶上所在部门职能重组。公司动作很快,月初开完会就裁掉一大批人,而他不幸是其中之一。

朋友打算找新工作,发现待遇差不多的几乎都要求30岁以下。条件宽松点薪资又太低自己看不上,投的简历几乎全都石沉大海。

而过完暑假,孩子幼儿园的学费、房贷车贷全都等着支出,唯一稳定的经济来源没了。现在焦虑得寝食难安,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后疫情时期,整个经济社会并不景气,企业和员工都在面临一定程度上的困境。

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其中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18.7%,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3%。

也就是说,中国城镇青年人口失业率接近20%,每五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人找不到工作。



就业大环境不好,一部分人将目标瞄准了体制内,但这两年来入体制太卷了。以广东为例,前几天事业编制考试报名,一万多个岗位,去年20多万人报名,40多万人报名,人数一年增一倍。

体制内也并不稳定,由于疫情冲击经济,进而影响地方财政。目前已有部分省份爆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体制内单位缓发工资、降薪或取消奖金。

甘肃国企兰州公交集团由于亏损严重,近期更是采取了一种新型工资发放形式,让员工贷款给自己发工资!网友表示:活久见,实现了贷款上班的梦想。



兰州公交集团相关人士对外回应,网传内容属实,该公司已拖欠员工3个多月工资,让员工贷款发薪目前处于测试阶段,纯属无奈之举。

当前的经济社会环境下,没有任何人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哪个地方能让你一直干到老,能给你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不管你是硕士、博士还是名校毕业,最终都有可能会大环境淘汰出局,被时代的浪潮拍在沙滩上。

02

拼命学习+搞钱,让自我提升成为终身修行

抱怨没有用,生活总要继续。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自己。

和菜头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对于上一代人来说,人生是一个由不同阶段构成的静态过程。以毕业为标志,从此学习生涯结束;以结婚为标志,从此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之路终结。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以及之后的新世代,人生是一个连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学习新知是一个终身习惯,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是一种终身的修行。”

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代人必须要做的且最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失业了一时没工作了怎么办?又该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路径?

人是这世界上弹性最大的生物。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只要放下面子真诚地活于这个世上,靠着自己的双手饿不死也不丢人。

前段时间,发小阿杰因公司组织架构调整被“优化”,曾经的总监瞬间变成了待业中年,经历半年时间的折腾后,他好不容易才实现了下岗再就业。

虽然职位与薪水都不如以前,但他的拼劲却动力却远胜于前。

每天7点起,11点睡,总是第一个到公司打卡,也最后一个从办公室离开;天天在朋友圈里转发正能量的鸡汤文章,给自己加油打气;他像一只打了鸡血的陀螺,围绕着工作不停旋转。

一次,他和部门一同事起了争执,对方嘲讽他“你拼命往上爬的样子,真难看!”

他也不恼,只淡淡道:“等你待业在家半年,天天为房贷车贷愁、为双亲安康忧、为儿女学费恼,夜夜被银行催贷款、被物业催电费、被房东催租金的时候,再来跟我讨论这个问题吧。”说完,就继续做自己手头的工作去了。



另外,身在职场不能无脑打拼,拾掇一下自己有哪些可以去精专化的技能,找准定位,想办法把它发展成你的不可替代性技能,并专注自身擅长领域继续沉淀。即便不依靠组织,也能成为一个可以活得很好的超级个体。

MIT哲学系教授萨蒂亚分享过一个叫做“与选择带来的机会损失和解”的思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更容易回顾过去的选择,因为错过的事情而后悔,萨蒂亚认为:我们要意识到这种机会损失是不可避免的,每做一次选择,都损失了其他的可能性。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以开放的心态,面对这个随时都在变化的、未知的世界,不为已经打翻在地上的牛奶哭泣,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相应地,将眼光放在未来,多做那些能让你感受到生命意义和自我成长的事情,时刻保持警觉,拥有主动的人生。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焦虑是没用的,人总是要向前看。

虽然现在还每天辛苦送外卖,月薪过万对他来说还是“天方夜谭”,但何成表示,他不会一直送外卖,未来还是想尝试做生意赚更多的钱,他相信自己的人生还有更多的可能。

《肖申克的救赎》剧照

何成最喜欢的电影是《肖申克的救赎》,他认为“虽然电影里的故事无法发生在现实中,但它让我知道,人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境,都要乐观去面对,要有一股不断向上不断冲破的精神。我觉得我骨子里就有这样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