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这是一场深刻的悲剧,也是一场多层次的全球性抗疫失败。”9月14日,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份针对新冠疫情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和多数国家的政府应对新冠疫情的动作过于迟缓,许多失败政策导致了数百万本可避免的死亡。



“《柳叶刀》委员从新冠疫情中吸取的教训” 《柳叶刀》杂志网站截图

公开资料显示,撰写这份报告的《柳叶刀》新冠疫情委员会成立于2020年7月,成员包括28名来自公共政策、国际合作、流行病学、疫苗学、经济学、精神卫生等领域的全球专家。委员会还监督由173名专家组成的12个专题小组的工作。

报告批评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的表现,认为该组织在警告新冠病毒的人际传播能力、将新冠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支持公众佩戴口罩等多个重要问题上行动“过于谨慎和迟缓”。

这份报告还指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政府行动同样过于缓慢,未能及时承认新冠疫情的重要性并采取应对措施。尽管各国高度相互依赖,但大部分政府间遏制疫情的政策协调不足。“结果是造成数百万本可避免的死亡,让许多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倒退。”

报告特别提到,在2019年之前,外界普遍认为美国和英国具备最强的应对疫情的能力,中国等西太平洋国家的评分要更低一些。但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实际情况却与预期完全相反,这些西太平洋国家及时采取了应对措施,并且普遍实施遏制疫情的政策。

《柳叶刀》杂志新冠疫情委员会指出,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评估研究所(IHME)的报告,截至今年5月底,全球新冠疫情报告的死亡人数超过690万。但考虑到大量死亡病例没有得到正式统计,该机构估计实际的死亡人数可能达到1720万以上。

“这一惊人的数字是一场深刻的悲剧,也是一场多层次的全球性失败。”委员会在报告中写道,“太多的政府没有遵守制度理性和透明度的基本原则,太多的人不尊重和反对基本的公共卫生预防措施,太多的国家没能合作控制疫情。”



2021年9月21日,美国华盛顿国家广场竖起白旗纪念新冠死者 图自澎湃影像

对于当前奥密克戎毒株蔓延的情况,《柳叶刀》还指出,多数国家过早地取消了核酸检测、佩戴口罩、社交距离等公共卫生政策,这将带来高昂的成本,极高的感染率也会扰乱教育和工作,给卫生服务带来相当大的负担并破坏经济复苏。

“现阶段应牢记三大风险。首先,未来的变种可能具备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其次,目前未接种疫苗的人仍然容易受到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并为病毒提供自由传播的机会,增加发生危险突变的风险。最后,奥密克戎疫情表明,即使是高度接种疫苗的人群也可能出现经济混乱,疫情会导致卫生和基础行业人员短缺、学校停课、商业运营中断,并阻碍旅游业和国际旅行的恢复。”

基于对大部分国家抗疫失败的反思,《柳叶刀》新冠疫情委员会呼吁全世界协调努力,在快速和公平的基础上终结新冠疫情。

报告提出的建议包括各国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推行以保护人口为目标的疫苗战略;加强各国卫生系统,制定防范疫情的计划;推行全球战略,加强世卫组织各个区域,包括低收入地区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对世卫组织进行改革,加强世卫组织的职能并大幅增加预算等。

对于《柳叶刀》杂志发布的这份报告,世界卫生组织于9月15日回应称,他们赞同委员会在报告中列举的总体建议,这与世卫组织对加强疫情准备、预防和应对能力的承诺相一致。但世卫组织同时宣称,报告内容存在几处“关键的遗漏和误解”,尤其是低估了世卫组织处理新冠疫情的速度和范围。



世卫组织声明截图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还没有到(胜利)那一步,不过终点就在眼前……但马拉松选手绝不会在看见终点的时候就停下来,而是会竭尽全力,更努力地奔跑。现在就是要更努力奔跑的时候,以确保冲过终点线,收获我们艰苦努力换来的成果。”

对于即将到来的秋冬季疫情形势,世卫专家认为,未来还可能出现新的感染潮,并敦促各国保持高度警惕。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在1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目前在全世界仍在高位传播,实际的确诊病例数被低估了。

她预计,未来可能在各地、不同时间点出现由奥密克戎亚型毒株甚至是新的变异毒株引起的感染潮。但她也强调,由于人们已拥有疫苗、抗病毒药物等抗疫工具,新的感染潮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更多的新增死亡。

英国《金融时报》称,《柳叶刀》杂志新冠疫情委员会主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ery Sachs)也警告说,现在是时候“面对严峻的事实了”。

萨克斯在报告中指出,新冠疫情暴露了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多边体系的弱点。他认为,这些失败主要源于疫苗民族主义、知识产权制度缺乏灵活性、多边解决方案遭到政治侵蚀等问题。

“我们最基本的建议,是在政治、文化、制度和金融等所有关键领域加强多边主义。”萨克斯写道,“我们呼吁所有国家,尤其是那些最富裕和最强大的国家,支持、维护并加强联合国系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