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工厂对话王冠云(东连制衣董事总经理),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在服装行业,除了中国以外,最大的成衣出口国是孟加拉。
孟加拉全国拥有2000多家纺织厂和6000多家成衣加工厂,早在2012年,服装出口就占到全国出口总额的79.61%。孟加拉服装厂服务着全球知名的大品牌,如H&M、Zara、 Calvin Klein、Hugo Boss、Tommy Hilfiger等,并主要出口到欧美、日本、加拿大等国家。
在2021年7月~2022年4月,孟加拉的成衣出口额达到353.62亿美元。
事实上,孟加拉的服装业已经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1978年,孟加拉Desh服装公司与韩国大宇公司合作,大宇从孟加拉派出126名工人到韩国釜山培训,随后,孟加拉成立了第一家工厂“Desh Garments”,并陆续建立了最早的一批服装厂。自此之后,成衣取代了黄麻产业,成为孟加拉最重要的出口创收。
纵观孟加拉服装业的发展史,也有中国人参与其中。
在最早期,就有个别的中国商人看到了孟加拉的机会,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到孟加拉做服装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利德成公司,这家来自中国福建的公司早在1995年就在孟加拉建厂,如今已经成为孟加拉最大的中资制衣公司,员工超过1万人,生产线超过100条,每天向全球提供30万件成衣。
具备全球视野的中国公司,开始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越来越多中资企业选择到孟加拉开设服装工厂,享受较低的劳工成本、出口关税优惠,并避开贸易摩擦等问题,向全球运输服装成衣。
报道称,2019年,孟加拉已涌入15万中国人,其中一大部分集中在服装领域。目前,孟加拉服装业最大的外资就是中国企业。
在中国服装企业开到孟加拉的十多年里,也将中国先进的服装生产设备与技术带到了孟加拉,带动孟加拉服装企业学习顶尖的技术水平,逐步成长为先进且国际化视野的服装制造商。
今天品牌工厂对话中资企业在孟加拉最大的服装企业之一,本文对话嘉宾王冠云先生是该企业的董事总经理,他从2011年到孟加拉创业,2015年开设第一家工厂,他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企业在孟加拉最真实的经验,并串联起了中国服装工厂出海的简史。
虽然孟加拉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的成衣出口国,但中国在国际上第一的服装生产地位依然无法取代,王冠云先生亦认为,很难有一个和中国体量相当的国家能取代中国的服装制造业。
下面是品牌工厂与王冠云先生的对话:
一、“初入孟加拉,看中的是低成本”
品牌工厂:请您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的业务模式,以及当初为什么到孟加拉开工厂?
王冠云:我们对孟加拉的定位是一个生产基地,国内我们有一个研发中心和一个原料采购基地以及生产基地(款式以复杂款式为主),在中国香港我们有一个金融平台和离岸贸易公司,是这样一个业务模式。
我们最开始过来创业是2011年,一开始是以贸易为主,先是做发单,然后才逐渐开始建工厂,最开始我们开工厂也是选择租厂房,直到2015年我们才在这边采购土地,在自己土地上面建厂。
至于为什么来孟加拉,当然从现在来复盘的话,可能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环保等各方面因素,但当时我们的初衷还是想扩大自己的行业布局。
在当时,国内的生态尽管还算OK,但如果去这种欠发达国家投资的话,我们欧美、日本的客户,他们进口服装是可以相应享受到免关税待遇的。所以我们当时的想法只是想去扩大布局。
品牌工厂:为什么会选择孟加拉国,而不是其他的国家?
王冠云:除了中国以外服装纺织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比如说越南、柬埔寨、缅甸、孟加拉,包括东非一些国家,比如说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其实这些国家都是比较适合做服装的。
孟加拉的优势在于它总人口接近2亿,而且国土面积小,那么人口密度就非常高。我们服装业至少招工是不用愁的,这是我们优先考虑孟加拉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孟加拉的供应链还算比较完善。我们当时也考察过很多国家,有些国家产业链并不齐全,在服装生产过程中很多东西需要从中国进口,就造成了航运的成本。
品牌工厂:您2011年到孟加拉的时候,当时孟加拉的供应链大概是怎样的情况?
王冠云:虽然孟加拉的部分原材料也靠进口,但当地面料、辅料以及相关配套材料供应链算是成熟。
对于我们外贸企业来说,时间成本是最重要的,如果大量依赖海外进口面辅料,时间成本受不了且不够灵活。
生产力也是一个重点,中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招不到工。哪怕跟美国发生贸易摩擦之前,国内招工人已经很困难。
品牌工厂:你们当时是怎么跟大品牌建立合作的?
王冠云:首先,我们在国内已经是将近30年的贸易公司了,以前我们也在帮一些品牌去进行发单,那时我们除了在国内以外还在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这些国家发单。
而孟加拉国的公司在二三十年前就已经开始跟中大型品牌合作了,而且不论本地企业还是华人企业,那时候是发展最快速的阶段。因为那个时候订单是配额模式,只要能拿到配额,竞争相对少,利润也比现在高不少。后来配额机制结束了,就取决于公司的管理运营能力了。
那个时候很多品牌在中国香港设有亚太地区公司/办事处,或者经过洋行、商社、贸易公司在亚洲地区进行采购,其中也包括孟加拉国。
再到后来是因为成本上升了,终端客户和工厂的沟通成本不断降低,贸易公司又要在中间赚佣金,所以很多品牌慢慢抛开了贸易公司,自己在当地设办事处,由当地公司直接去寻找供应商。
品牌工厂:你们去到孟加拉那边,也是帮他们做采购?还是以工厂为主?
王冠云:我们是贸易和工厂都同时进行的,因为一些中小品牌出于成本控制和管理能力等原因无法去海外设点,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帮助我们的商业伙伴。
品牌工厂:像你们公司的话,一年单量大概能达到多少?有多少利润空间?
王冠云:现在很难用单量去量化,我们服装订单基本上是一个款式几万件到十几万件不等,而且每个款式都不同,很难用单量去衡量。我们年贸易额差不多5300万美金,利润空间也是不等的,差不多是5%~10%,平均下来的话应该6%左右,这个行业其实利润已经非常薄了。
品牌工厂:跟其他来孟加拉的外资相比,华人的规模占到怎样的水平?
王冠云:以前韩国人的规模和华人是有得一拼的,甚至比华人还多,但随着中国大陆制造业的全面开花导致现在孟加拉的大陆投资商数量占多数。
品牌工厂:年营收能拿到五千万美金,在当地是不是已经算非常大的服装厂了?
王冠云:也不算,在本地的我们只能算中上,本地的这些大集团也是非常厉害的。本地的大集团,他们年营收可以达到几亿甚至十几亿,而且他们还有经营除了纺织服装外的很多高利润产业。
二、“扎根孟加拉,尊重当地文化”
品牌工厂:您在孟加拉创业有怎样的感受?
王冠云:你去任何一个国家投资,首先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尊重当地文化宗教,这是第一点,如果这都做不到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去投资了。
我坦白讲,其实孟加拉老百姓还是欢迎外资的,因为我们能够带来就业,也能带来比较先进的生产模式。但是我也发现了,有一些过来投资的人,他可能骨子里觉得本地人比较穷、比较落后,所以从心理上不重视他们、不尊重他们,最后导致一些雇佣关系的冲突,甚至与周边居民产生冲突。
所以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尊重当地习俗,在这基础上,我们就要扎根于当地、融入当地。像我们建厂,我们不光提供就业,我们还会给它周边的学校、清真寺,这些民生和教育的机构去捐赠物资,尽可能给本地人带来好感。
然后政府当然也是希望有外资进来,特别我们这种是出口型企业,能给他们创造外汇。
品牌工厂:服装产业链很长,中资企业在孟加拉主要加工哪些产品?
王冠云:其实中国工厂跨行业的很多,纺织服装行业也要细分了,现在梭织厂、针织厂、毛衣厂、面料厂、制帽厂、印绣花厂都有;还有假发厂、玩具厂、眼镜厂、制鞋厂以及各种配套工厂……工程行业的规模也非常大,应该占目前孟加拉华人企业最大的比重。
品牌工厂:您觉得在中国跟孟加拉做工厂有什么区别?
王冠云:说实在话,从我们管理的角度来说,最大的差距肯定是成本上面的差距,其他像文化或宗教差异的一些东西,对于我们做企业的人来说都可以克服的。
国内的成本是看得见的,而在海外很多成本是不可预见的。在国内很大一部分成本是来自于经营上面,如果经营妥当,有些成本是可以压缩的。
我打个比方,比如孟加拉人工很便宜,差不多110~130美金一个月,比国内要便宜太多了。但是除了这个以外什么都贵,买个大白菜都要50多元人民币。像这次美国加息的一系列震动下来,到孟加拉已经差不多20%多了,这种不可控因素太多了。
品牌工厂:孟加拉未来有没有可能承载中国制造业的产业转移?
王冠云:不可能。
因为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太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去接纳,只能是去分担。就算是纺织行业也一样,目前很难有一个跟中国体量相当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取代中国的制造业。
三、“将先进技术带到孟加拉”
品牌工厂:您提到,一开始孟加拉和东南亚的服装产业并不发达,什么时候开始感觉发达起来了?
王冠云:每个地方的阶段不一样,比如像越南,差不多在2010年左右就已经发展得比较好了,那个时候基本上中国所有的款式在越南都可以做,其他国家相对来说要晚一点。
孟加拉差不多到2012、2013年之前做的都非常基础,只能做像T恤、Polo这种基础的针织款。到了2013、2014年左右,他们可以做一些像绒绒布、摇粒绒这种简单的夹克,然后到2015~2017年,他们又可以做稍微再复杂一点的款,比如复合布的,绗棉的,包括一些简易的马甲等,他们都可以做了。
品牌工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进步?
王冠云:这个是几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外资工厂带来比较先进的管理理念;另一个方面是设备厂商带来了先进工艺的自动化设备,让这边普通工种和技术工种的壁垒被打破;第三个方面是目前本地产业先驱企业大多已经是二代甚至三代了,教育水平和国际化的思路以及更高的学习能力促使现在孟加拉服装业的自动化程度进步比较快。
品牌工厂:现在孟加拉的服装生产水平怎么样?中国人怎么对孟加拉服装业产生影响的?
王冠云:其实现在在服装行业,孟加拉的技术水平跟中国相差并不大了。
首先,我们要正视一点,就是当地的大集团,它的实力和眼界是国际化的——并不是说本地公司就全部是本地人,很多大集团里面的厂长是中国人,然后下面可能哪个主管是越南人、菲律宾人……包括我们中国企业也是这样,我们也会穿插其他国家的人员来利于管理。
第二个自动化,其实自动化就是一个窗户纸,它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只属于这个行业。比如现在业界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一种机器叫做模板机,基本上这种机型的龙头企业大多都是中国品牌。对于这些中国机械品牌来说,孟加拉又是他们一个非常大的海外市场,所以变相地带动了孟加拉服装业的发展。还有像我们这些中国企业一开始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把这些技术带过来了。
那么我们工厂的管理人员也会面临着辞职跳槽的情况,自然而然也会把先进的经验带去其他工厂。所以这个东西就是一个窗户纸,它一旦是已经形成一个规模了,那么你中国人独占的技术就不是一个秘密了,所有人都可以用。
所以最近这五六年,孟加拉服装业自动化程度就上了几个档次。
品牌工厂:随着这几年技术进步,孟加拉服务的服装品牌有没有变化?
王冠云:像孟加拉这边做得最多的其实是快消,像优衣库、 H&M、 Gap,这些都已经做了几十年了,没有太大变化。比较大的一个变化,就是现在做Nike、Adidas、Puma等一线主流运动品牌的工厂数量增加了,说明现在工厂专业化程度更高。
品牌工厂:最后一个问题,王总您在孟加拉待了十几年,您觉得这十几年来,孟加拉服装业经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王冠云:我的感触就是,孟加拉的服装行业从一开始单纯靠低成本人工的粗放管理方法,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了一个非常国际化、非常有远见的管理模式,包括精益化管理、自动化管理也在不断增强。
现在我们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不断缩小,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进步,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任何一个国家投资,我们必须要适应潮流,必须要勇于创新,必须要让自己的管理和技术达到这个行业的前列,你才能够生存下去。
然后从整个大环境来说的话,作为中国人在海外确实也是挺不容易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学会怎么去低调,学会怎么去做实事,学会合法合规地去做生意,这样才能够给当地人带来好感,给我们中国人在海外的营商环境带来比较好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