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9月15日签署行政命令,加强对外国资金进入美国市场的检查。

随着美中竞争加剧,两国新一轮在投资市场的角力引发外界关注。本周四,美国总统拜登签发行政命令,要求加强审查外国资金。同时,一个针对中方在美上市公司的美国审计监督团启程前往香港。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拜登总统于9月15日签署行政命令,加强外国资金进入美国市场的检查。命令签署后,美国将透过外资投资委员会(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审查外国资金,分析各项外国投资是否会影响美国重要供应链,以及是否会影响美国国安科技产业的领导权。

该委员会同时也会审查外资是否会影响美国的网络安全,避免美国国民的私人资讯外流。尽管白宫表示,上述行政命令并非针对特定国家。但外界普遍认为,此举是为了应对中国投资美国科技业的担忧。

美国审计监督团启程前往香港


与此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周四接受参议院财政委员会(U.S. Senate Banking Committee)质询。他在会上表示:“市场运作最好的时候,是在它有效率时,换言之,是企业在透明市场中竞争。” 根斯勒表示,美国国会在2020年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后,已使美国政府有更多筹码与北京谈判,并在今年与中国签订相关审计协议。

根斯勒告诉该委员会,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将于9月16日出发香港,进行为期8至10周的审计监管。尽管根斯勒无法确定中国政府届时会不会完全配合,但中国财政部目前已同意提供相关在美上市企业的完整审计底稿,同时中方也同意让相关人员接受美方质询。

《外国公司问责法》规定,如果美国监管机构在未来三年内不能获得在美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该公司就必须下市。此法案迫使北京在今年与美国签订审计合作协议,提供相关公司的审计底稿。若不提供,中国200多家在美上市的公司恐在2024年初从华尔街股市摘牌退市。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根斯勒(Gary Gensler)表示,美国国会在2020年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后,已使美国政府有更多筹码与北京谈判,并在今年与中国签订相关审计协议。(美联社图片)


学者:美中协议是否有效 需待审计团实地考察

美国华盛顿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也于9月15日举办研讨会,探讨上述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对于美、中两国投资的影响。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前国际事务处主任莫伯格(Liza McAndrew Moberg)表示,签订审计协议是好的开始,因为过去美国完全无法监管中国在美上市公司。不过,该协议是否能带来实际成效,还需要等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抵达香港实地审查后,看北京是否提供关键审计资料决定。

莫伯格表示,中国很迅速便与美国签订审计协议,是因为中方感受到“三年后需下市”的时间压力:“ 美方很明确地表示,美国需要与中国达成协议,并且透过测试确定审计协议能长久运行。所以,美、中两国必须赶快进行实际操作,确定协议的可行性。”莫伯格还表示,听闻美中审计协定本来应该更快出台,但因为台海议题在八月升温,而使该协议的签订稍有延后。不过,她不能证实这项讯息的真实性。

外界担忧,美国如果强制要求中国公司审计透明,是否会为中国公司增加巨额审计成本,因此使中国公司决定大量从美国退市? 美国欧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福尔尼(Eric Forni)对此表示,美中审计协议的确可能会增加企业营运成本,因此使若干企业决定主动退市。不过该协议也会让不正当营运的中方公司退出美国投资市场,从而能保护美国的投资者,因此这不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