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告称,日本需要尽快对农业领域实施改革,改变当前过于依赖外部进口的状况。但一些分析人士也担心,由于日本长期忽视粮食安全威胁,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体系结构性缺陷等问题难以补救,现在改革恐怕“为时已晚”。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报道称,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日本各地的超市通过“精妙”的价格控制,使消费者尽可能少受进口价格上涨48%的影响。但在高昂的能源成本和日元汇率下跌的持续冲击下,日本企业将不得不把更多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以维持生存,预计10月将会有6000多种食品的价格上涨。
日本官员坦言,与过去几年遭遇的外部冲击不同,极端天气和新冠疫情造成的物流中断凸显了日本供应系统的脆弱性;俄乌冲突对全球食品、能源和化肥供应的扰动,更是充分暴露了日本食品供应体系的结构性风险。
“与过去不同,日本的经济地位已经下降了,不再能以任何价格从世界各地购买所需的产品。我们需要考虑新的战略,来为日本民众提供食物。”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杉中淳说。
尽管日本官员已经承认粮食安全威胁的紧迫性,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却并不容易。《金融时报》指出,日本粮食自给率仅为38%,这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垫底水平,其中部分食品的进口率甚至已达到“异常扭曲”的地步,例如小麦的83%、大豆的78%和食用油的97%全都依赖进口。
日本粮食自给率变化曲线 《金融时报》报道截图
为应对紧迫的粮食危机,日本自民党议员在今年5月提交了一份提案,呼吁加强日本的粮食安全。首相岸田文雄在6月公布的所谓“新资本主义”计划草案中,也专门提出振兴农业、发展新技术的计划,打算建立“强大的农业、林业和渔业”来提高粮食自给率,并在2030年将这些行业的出口额提升至5万亿日元。
由于农民老龄化问题严重,岸田政府的粮食安全议程聚集于使用创新和数字技术来提高生产力,并吸引更多日本年轻人从事农业工作。但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日本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过于脆弱,仅靠提升产量不足以解决粮食问题。
“日本的能源危机解决方案很明确,但在农业方面,情况就不太一样了。”聚焦粮食和资源问题的初创企业Algal Bio首席执行官木村周说,日本可以考虑转向核能和可再生能源来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然而农产品却离不开进口化肥。
报道称,由于主要化肥出口国白俄罗斯遭遇西方制裁、俄罗斯等国为保障国内供应又实施了出口限制,日本的化肥供应也面临危机。目前,日本通过与摩洛哥、加拿大等地供应商的交易来填补化肥缺口,但官员们表示,如果价格继续上涨,日本的采购能力将受到严重的限制。
人口老龄化、制度僵化等问题也对岸田政府振兴农业的目标构成挑战。《金融时报》指出,日本农民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68岁以上,大量年轻人向城市迁移更是加剧了农村地区的困境。日本农业同时还长期存在效率低下、深层次结构缺陷、激励机制扭曲等问题。
尽管粮食安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但专家们表示,日本目前没有任何政治动力能够推动相关改革。美国投资公司摩根士丹利的经济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Robert Feldman)表示,可能需要一场“足够大的危机”才能引发适当的反应,推动日本改革食品供应链的弹性和可持续性。
资料图:日本一处大豆田 图自IC photo
摩根士丹利的专家还注意到,日本政界长期坚持一种奇怪的观念,认为本国应实现100%的大米自给自足,但大米价格应该被人为保持在高位。它使得日本的大米消费量减少、价格持续走高,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农业系统,鼓励优质农田的拥有者不要种植水稻以挤压供应。
“日本政府本应该让稻米价格下跌,以控制其生产并增加对大米的需求;同时提高小麦的价格以增加产量,控制对小麦的需求。”前日本农林水产省官员、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总监山下一仁说,“但日本政府实际上采取的政策完全相反。”
报道称,这种所谓的“自给自足”观念也给日本政界乃至公众带来了“虚假的安全感”,他们会抱着“我们可以多吃大米”的心态忽视外部冲击对粮食安全的威胁。但摩根士丹利的专家们在报告中指出,日本不可能依靠当前的大米来填补粮食缺口。
对于日本遭遇的粮食困境,日本资源与粮食问题研究所代表柴田明夫直言,长期以来,日本都低估了自身面临的粮食安全风险,其奉行的粮食战略实际上完全是基于对经济效率和全球贸易的追求。
“现在的情况是,日本无法再以合理的价格获得食品或能源,因此急需改变过于依赖外部世界的战略。”柴田明夫说,“以前其实已经出现过紧张的迹象,但日本政府却没有采取行动,只认为这是暂时性的问题。现在想要再调转航向,恐怕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