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就专门发文阐述了美国“国会研究局”关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向美国国会阐述了目前美军地面部队在印太地区的现状,并且向美国国会提出建议,需要重点关注某些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
这份文件认为,美国海军陆战队属于美军的战备部队。在此之前,因为美国国家战略的影响,美国海军陆战队长期沉浸在对付中东武装分子的“治安战”中,这极大削弱了美国海军陆战队面对现代化战争的能力。特别是在中国军事力量快速发展的今天,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弱势进一步削弱了美军在印太地区的整体军事优势。因此,接下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转型成一支能够在印太地区与解放军正面对抗的部队。
对于美国海军陆战队而言,未来最重要的是能够在中国空军、火箭军、海军的作战区域(WEZ)内持续展开行动和作战。美国海军陆战队不会是美军最先突入WEZ的部队,但将会是美军在WEZ内最为重要的“后备力量”。考虑到解放军强悍的远程打击能力,美国海军陆战队将尝试获得“相对较小的团体独立作战的能力,而不是像以前的战争那样作为一支庞大部队的一部分。”
这份报告认为,在战时情况下,只要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小股部队配备在第一岛链和南海的岛屿周围,并为这些美国海军陆战队配备足够多的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那么美国海军陆战队就能够以游击战术不断袭击过往的解放军船只和战机,持续消耗解放军的有生作战力量,并最终将解放军挤回中国大陆,实现美军在印太地区的军事胜利。
美媒刊登的这份报告很有意思,从一个很少人注意的角度来吹捧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印太战区中的重要性。在此之前,美国相关智库和研究所第一反应都是尽可能避免和解放军陷入消耗战模式。因为解放军拥有非常明显的主场作战优势,而美军的后勤补给线又太长,战事拖得越久,美军的后勤负担就越大,军事优势就越小。
但美国国会研究局认为,现代战争对于高技术兵器的依赖是很高的,尤其是战机和军舰这类军事装备,如果损失了的话在短时间内根本就没办法补充到位。因此,美国海军陆战队可以模仿二战时的作战模式,直接抢占中国大陆周边岛屿,然后使用反舰导弹和防空导弹“零敲牛皮糖”,不断削弱解放军的作战力量。
同时,为了避免在解放军的反击中出现大量的伤亡,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开始装备无人反舰导弹发射车等新装备,只需要少量的美军士兵即可操纵。这样一来,只需要出动少量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就能够牵制大量的解放军兵力。等到时机成熟后,再集结主要兵力,和解放军展开正面对决。
这种战术思路,实际上就是基于“分布式作战”理论衍生而来的“海上游击战”。其核心思想就是使用更少的兵力来牵制解放军更多的兵力,以此削弱解放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整体军力优势。从表面上来看,这种战术似乎有用,但实际上在实战中并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现代反舰作战和防空作战的重点不在于攻击,而在于发现。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诸如无人反舰导弹发射车等装备如果得不到美国海空军的远程侦察系统支持,仅靠自带的搜索设备不仅基本上无法拦截路过的解放军战机和军舰,甚至还有误击民航客机和过往商船的风险,这在战时将带来极大的负面舆论影响。
其次,我军实际上并不怎么需要注意这些无人岛屿。假如是台海战事,那么这些小岛屿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本影响不了中国两栖登陆船团的行动。如果是在日本西南诸岛上行动,那么两栖船团也是在开战前就已经通过了,美国海军陆战队也不可能拦截。而且,以目前解放军对日本西南诸岛相关信息的收集程度,恐怕战时美国海军陆战队根本没有办法在日本西南诸岛上打所谓的“海上游击战”。
如果是在南海地区部署,给美国海空军打掩护,那么问题就更多了。第一个问题是美国海军陆战队打算怎么潜入进来?中国目前在南海可是有多个岛礁机场的,从空中潜入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但如果是使用美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进行特种作战潜入,那么潜入的也只能是单兵,不可能携带无人反舰导弹发射车这种大型装备。说得更加直白一点,除非美军能够直接攻占中国在南海的几个岛礁机场,不然美国海军陆战队就没办法在南海使用这套战术。
实际上,中国在南海的几个岛礁机场就相当于不会移动的航空母舰。不仅配备了歼-11、苏-30、歼-16这种重型战斗机,还配备了空警500中型预警机。美军的中小型登陆舰和类似C-130这类战术运输机想要无声无息潜入进来基本上不可能。就算美军打算强攻夺取相应的岛屿,在没有美国海空军的支援下,守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哪里来的信心能够顶住解放军的反击?海军的052D导弹驱逐舰放飞一下舰载无人机,然后为130毫米舰炮提供校射,打上几轮守岛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就失去战斗力了。
至于“将解放军挤回中国大陆”这种话就更站不住脚了,中国两栖部队的主要登陆目标根本就不是这些无人小岛屿,必要的时候消除其攻击能力就可以了,基本上还是非接触式作战。如果真的需要夺回相关岛屿,在解放军占据海空优势的情况下,出动一艘中型登陆舰,最多进行营级两栖登陆作战就能够解决问题。
所以说,为了帮美国海军陆战队多抢点军费,美国媒体还真的是什么都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