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石头科普工作室(ID:Dr__Stone),作者:行思,原文标题:《气象局不敢预报40度以上的高温?气象局:啊对对对!》,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2年,随着全球热浪的来袭,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高温,多地高温不仅突破历史记录,而且持续时间也突破了历史记录。在大家酷热难耐的时候,一个谣言又卷土重来:天气预报故意压低温度不敢报到40℃及以上,超过40℃要放高温假,所以这是在给企业省高温补贴。特别是当大家看到一连串的39℃高温预报时,这一言论似乎坐实了,再加上一些其他温度计测的超过40℃温度,气象局似乎连洗都没法洗了。


气象局每年都要对这样的谣言进行辟谣,但每年依旧卷土重来。其实我们只要静下来就会发现,谣言自身就存在一些逻辑漏洞。看完这篇科普,相信你会对这种现象有一个更为科学的认知。


谣言自身的漏洞


首先第一个问题,中国并没有高温假,虽然一直有学者在推动高温假的设立,但这仍然在论证阶段。所以,相比于造谣不放高温假,我们首先应该做的是先推动一个高温假的设立。


那么第二个问题,高温津贴和40℃有关系吗?答案是没有。根据现行法律规定,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都应该发放高温津贴。


实际上,真正与40℃有关的规定是: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显然,若是为了高温津贴,气象局更应该卡35℃而不是40℃。当然会有一种质疑,35℃太容易达到了了,不好糊弄,但40℃不一样。


其实这样的辩驳反倒指向了正确的答案,到底是怎么指向的,我们后面再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气象局真的没有预报40℃吗?我们只要找到最近全国高温预报就会发现,不仅有,高温的分布也符合我们一般的认知。


图1| 三大火炉都是40℃以上的高温(中国天气网)<br>
图1| 三大火炉都是40℃以上的高温(中国天气网)


当然质疑还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我明明已经感觉比前几天39℃热了怎么温度还是39℃?测温枪真的显示40+℃,但是手机上显示的真的比我差一些?等等,如此这些,当我们了解了气温测报的原理后,都可以自己回答这些问题的。


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规定,气象部门发布的温度是百叶箱中温度计所测量的温度。百叶箱须设在草坪上,离地面1.5米,周围比较开阔,无高大建筑、树木等阻挡风或遮挡阳光。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因为气象站设立需要选择地势平坦开阔,而且测量的气象数据有很强代表性的地方。


显然,由于下垫面不同的原因,在同一座城市内,柏油路、水泥路、街边石板的气温都不一样,这些地方1.5米高的温度可能要比百叶箱里面高出四五度,这样的话上40℃岂不是轻轻松松?


图2 | 百叶箱<br>
图2 | 百叶箱


看来气象局真的为了气温不升到40℃才处心积虑把百叶箱放到草坪去的,这样就能避免40℃了,是这样吗?如果为了追求最高温度,将百叶箱放在城市温度最高的地方,那么冬天时候岂不是又会出现已经很冷了但是温度预报显示不冷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没有干扰的而且标准统一的环境便是科学的内在要求了。将温度计放在百叶箱中是为了得到大气真实的状态,以便于分析更大尺度上气温、气压等指标的变换。如果气温不能反应大气的真实情况,那又怎么能去进行天气预报呢?


在城市中,当我们拿出测温枪或者温度计测到与天气预报不同的温度时,也是正常现象,但这个不是百叶箱内的温度。除去测温枪的质量问题等因素,主要原因是城市中不同地方的建筑物和道路导致的人工发热,不同城市以及同一座城市的不同地区的加热程度也不同。如何更好的将这种加热效应体现在数据上,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低情商:现在还不行)


图3 | 太阳暴晒的车内简直是人间地狱
图3 | 太阳暴晒的车内简直是人间地狱


实际上,很多问题与我们的实际体验相关,但是这样的实际体验并不“标准”。关于人感受的温度,在科学上有一个“体感温度”来衡量,体感温度与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相关。温度相同的情况下,湿度越高体感温度自然也越高。


在无风的条件下,35℃的温度与60%的相对湿度便会有41℃的体感温度。在热浪中,随着高温的持续,来自土壤、植物中的水分不断蒸发、蒸腾到空气中,因此在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便会有越来越热的感觉。不过当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一定的短时强降水,8月11日下午的上海便在40℃的午后出现了强降水。


图4 |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AT为体感温度(°C)、T为气温(°C)、e为水汽压(hPa)、V为风速(m/sec)、RH为相对湿度(%)
图4 | 体感温度计算公式。AT为体感温度(°C)、T为气温(°C)、e为水汽压(hPa)、V为风速(m/sec)、RH为相对湿度(%)


在体感温度之外,一些瞬时的体验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比如刚从室内到室外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浪,室内外温差越大这种体验越强烈。当我们在太阳下面暴晒的时候,炽热的感觉会更加明显,但是这已经不是气温而是太阳照射温度了,因此,防晒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预报是如何进行的?


在温度实测之后,除了发布实时的温度,气象部门还需要对温度进行预报。温度预报,除了与实测温度、气压气团、云雨等气象因子相关外,还与历史气温有这很大的关系。


换言之,当气象台做出气温预报的时候,取决于出现这种气温的概率是多少。一些城市在历史上很少有超过40℃以上的高温,只有最高温度刚刚突破40℃,做出这样的预报其实是一种小概率事件,对于追求准确率的气象预报来说,寄托于小概率事件无疑是一种赌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理解连续39℃的意义,它的意思是:已经接近或者等于历史最高温度了。而更高温度的预报,则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来支撑了。最近,一些城市再也不“死守”39℃的线开始预报40℃了,这并不是气象局迫于某种压力的结果,而是已经多次出现破纪录高温对温度预报影响的结果。


图5 | 湖北竹山的44.6℃突破了湖北省的历史记录,原纪录为1966年7月20日,竹山43.4℃(微博)<br>
图5 | 湖北竹山的44.6℃突破了湖北省的历史记录,原纪录为1966年7月20日,竹山43.4℃(微博)


好消息是,秋天已经到来,高温最终散去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坏消息是,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出现这种高温预报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多。


我们今天争论的40℃的问题,在未来或许会成为温度计上一道随便可以越过的横线。如何减少这种高温的出现以及高温对人造成的不利影响,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


关于谣言的思考


这条谣言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便是混淆了实际温度与预报温度。


显然,如果实测温度达到了相应标准,也是可以采取措施的。特别是在当今天气报告已经实时的情况下,我们最终看到的温度已经是实测温度而不是预报温度了。在理解与不理解之间,呈现的是巨大的知识鸿沟与认知偏差,特别是在如今信息茧房的环境下,这更加会引起不同群体之间的互相攻击与谩骂。


图6 | 显然,最高温上榜都要42℃,40℃已经不算什么了(中国天气网)<br>
图6 | 显然,最高温上榜都要42℃,40℃已经不算什么了(中国天气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石头科普工作室(ID:Dr__Stone),作者: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