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 (ID:zhengulab),作者:王枻坤,原文标题:《这届大学生,指导人民谈恋爱》,题图来自:《我不能恋爱的理由》
在校大学生闯入了火热的恋综市场。去年10月,福州师范大学自制恋综《恋爱事务所》在B站上线,成绩斐然。疫情之下封校成为日常,放大了大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与需求,恋综成为大学生寻求情感寄托、学习恋爱技巧的抚慰剂。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开始自制恋综,一时间,高校恋综也呈现井喷之势。
在爱情式微的年代,只有大学生才有足够多的时间琢磨爱情。这或许是高校恋综能够打动人的核心原因。
一、遍地开花的恋综
南京大学徐欣源萌发制作恋综的想法是在今年的2月22日,正是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上映的日子。
恰好自己所在的创业项目要制作一期活动,便向团队提议做一个恋综节目,团队里也不乏恋综的热衷者,一来二去计划敲定。节目最终命名为《春日邂逅的恋爱》,徐欣源担任总导演。
刚开始,拍摄的过程和模式多是借鉴市面上表现成熟的平台恋综。虽然受限于地和资金,不能在制作上完全复刻,但团队仍力求完美。例如第一期男女嘉宾初次见面的场景,选在南大新传教学楼的天台,借鉴了《心动的信号4》第一期节目的设定,虽说没有他们精致丰盛的装饰和菜品,但500元的自助小火锅也能有相似的效果。
简易的录制方式、即兴的游戏环节、野生的宣传模式让高校恋综可以在全国高校迅速复制裂变。短短半年的时间,先后已有20所高校的学生们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追溯高校恋综火热的源头,是去年10月福州师范大学的《恋爱事务所》,虽只更新一期,却收获了8.8万播放量。今年3月份,#厦门大学首档校园恋综#的话题一举登上微博热搜。尽管这档名为《厦一秒遇见》的恋综只是厦大学生的小组作业,凭借其高学历、高颜值的CP组合,仍旧收获到超乎想象的关注。
高校恋综的盛行来源于恋综市场的火热。从腾讯的《心动的信号》《半熟恋人》到优酷《没谈过恋爱的我》,从爱奇艺《喜欢你,我也是》《机智地恋爱》到芒果《春日迟迟再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情感需求而定制的恋综,成为视频平台新的流量抓手。
根据艺恩发布的《2021中国综艺年度洞察报告》,各大平台在2020年共上线21档情感真人秀综艺,2021年涨到27档。今年初上线的《半熟恋人》,短短两个月时间播放量突破10亿,豆瓣评分7.4分,一度成为腾讯视频综艺赛道拉新top2。
恋综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恋爱代餐,哪怕自己不幸福,但磕的cp要一直甜下去。楚门世界下的旁观者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年轻人的情感需求,相比于平台恋综那些短时间内速成cp的配对模式,年轻人们更愿看到周围纯素人的细水长流。更多有想法的在校大学生们,开始将目光转为自产野生模式,给予年轻人更多恋爱的可能。
对于高校恋综的蓬勃生长,视频平台也十分喜闻乐见。以宣发主阵地之一的B站为例,平台专门设置了相应的话题活动,对优质的作品进行一定的扶持。湖南科技大学的恋综《心动一夏HNUST》正式上线前,在B站上线了先导片,第一期还没播,就已经积累几千粉丝。视频平台的助力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高校恋综的赛跑。
徐欣源表示,除了在B站这样的中长视频平台分发外,前期的预热宣传,还需要在微信公众号和小红书上发力。平台的算法机制可以将内容传播给更多强相关的人,例如在地域上,可以对南京其他高校形成一种辐射作用。
二、高校恋综走向成熟
静谧安然的湖心亭,曲径通幽的木质栈道,数米长的宴会餐桌上立满高脚杯,周围环绕着颜色艳丽的鲜花和气球,浪漫舒缓的背景音和颇具“芒果味”的花字。湖南科技大学的恋综《心动一夏HNUST》第一期的外场布置,算得上是高校恋综的天花板。为了能有更好的节目效果,团队在场景布置上费尽心思。而总导演古妙玲表示,这一切基本都是自掏腰包。
大学生自制恋综没有人工成本,但场景搭建、招募筛选嘉宾以及物料消耗等需要花钱的地方有很多,资金压力始终是大学生团队无法绕开的高墙。
国内的综艺节目商业化模式已经十分成熟,无论是依托于平台,还是寻求广告赞助,在拍摄上线之前,制作团队都已经具备资金支持。但对于高校学子自己创办的综艺,曝光度、话题度和所能带来的商业价值都是未知的,几乎没有商家会愿意铤而走险为这种零流量、冷启动的节目买单。长期以来,高校恋综主要靠团队里的人为爱发电。
西南大学《天生之约》是为数不多能够拉到赞助的高校恋综。在团队成立之初,《天生之约》就招募了商务组,总制片人高进步来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组内也并没有广告、市场营销专业的同学,而大多是同专业的同学友情入股。
在节目上线之前,高进步和商务组的同学就着手准备商业计划书,将预测播放量和转化率一一说明。除此之外,高进步从学校周边入手,上门与商户洽谈。尽管方法原始,但效果十分喜人,拉来了京东旅行、青岛航空、大窑汽水等知名商家的赞助。
除了资金问题,在恋综制作中,嘉宾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优爱腾、B站等视频平台自制的恋综,明星嘉宾自带流量效应,对节目的传播有相当大的助益。对于高校恋综而言,虽然没有明星加持,挑选具备“节目效果”的嘉宾同样是成功的关键。
几乎所有的恋综导演对嘉宾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要有较为强烈的恋爱欲望、鲜明的性格特点以及中等偏上的颜值。
南京大学《春日邂逅的恋爱》录制前,导演徐欣源收到了将近100份报名表,初次筛选出十三四位。第二轮面试时,导演组借了一间教室,桌椅摆放成应聘面试的样子,与候选嘉宾进行三对一的面聊,3-4个机位全程录像,侧重考核嘉宾们的口语表达、上相情况、与报名表上的表述和感觉是否一致等。
“之前有一位已经确定的男嘉宾,但后来被曝出与所描述的情况不符,我们就及时地换掉了这位。”徐欣源说。电视上才会出现的翻车桥段,在学校中也屡见不鲜。为了更准确地捕捉各位嘉宾的性格特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导演组还用上了MBTI人格测试,在最初的报名表中,每个人都要填写自己的MBTI人格,事后也会成为筛选嘉宾的重要依据。
“我们更倾向于六七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点,最好是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的同学都有,要有开朗活泼的持续暖场,也要有内向收敛的稳住全局,大家都是初次见面,节奏过快或过慢都是不好的,需要彼此中和。”
除了赞助和嘉宾,后期的剪辑和营销也同样重要。
西南大学《天生之约》的制作团队成员大部分来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和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所以《天生之约》在前期的筹备、中期的拍摄和后期的制作阶段都对节目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最后所呈现的效果更具综艺性,视觉上更有冲击力。
湖南科技大学《心动一夏HNUST》的导演古妙玲则在第一季上线前就做好了营销策略,除了提前放出先导片预热,还会在520、521这些特殊的日子,制作一些比较有话题度的视频。目前正在筹备第二季的内容,还特意编排了主题曲。
三、不仅是流量
恋爱综艺看似是流量漫盖下的一种娱乐化产物,但其对于参与者们却有不同的意义。
某校的恋综导演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男嘉宾由于天生皮肤白嫩,打扮精致,举止温柔,常常被误会喜欢同性。在外界多次的猜测中,他自己也曾对性取向表示怀疑。于是想借此节目,明确自己的内心。导演组看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符合,答应了他参加拍摄。
拍摄过程中,他大改以往腼腆内向的性格,甚至成为其中一期化解矛盾的关键人。随着节目的进行,他与一位女嘉宾很是投缘,虽说最后没有牵手成功,但也更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心之所向。
“很感谢这种机会,本来都是抱着尝鲜的态度来玩一玩,但却找到了心里的意中人,还是蛮开心的。”一位牵手成功的男同学说到。恋综对于不同个体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与异性的深入交往中,学到恋爱的技巧或细节,相互讨论后,也更能懂得爱情的意义。
除了实现嘉宾们的情感诉求以外,自制恋综对导演制片们的意义更是重大。武汉大学的曹天宜,拍摄恋综的初衷是完成结课作业,老师的要求是与学校里的演播厅结合,创办一档人物访谈、新闻联播或是类似1818黄金眼的民生节目。广告专业的曹天宜想借此机会,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得更丰富有趣些,武汉大学第一个恋综节目便应运而生。
本身也是恋综迷的她,对其中的套路和情节设置拿捏得十分精准,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基本的策划案和脚本都已初具雏形。这档以作业形式呈现的恋综,第一期就在网上收获了11.9万的播放量,获得了网友的认可。目前她正在筹划第二季的准备工作,在嘉宾选取和招商环节向专业团队靠拢,做一档真正意义上的恋综。
恋综在国内发展时间不长,对于制作经验较少的大学生而言,更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在对恋综的自由的探索中,年轻人会不断注入自己的理解。
《天生之约》的导演林希越说,她不太想把自己制作的这档综艺定义为恋爱综艺,因为恋综到最后都要做出一个抉择,给观众一个结果。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对一个陌生人产生好感,确认彼此是否契合,决定是否要在一起作,这些实在太快了。她更愿把这档节目定义为社交综艺,想让渴望恋爱的男女嘉宾,借此平台认识产生联系,温火慢炖过后,再考虑是否要在一起。
相比打造快节奏的速食产品,林希越更喜欢小粥慢熬式细水长流,她觉得恋综能教会人、改变人才是更重要的。她比较心仪的恋综是《春日迟迟再出发》,这是一档专属离婚男女的节目,他们都经历过恋爱婚姻,拥有更丰富、更多面的人生经历,再次遇见爱情时,可能会考虑更多客观因素,变得犹豫、胆怯。
四、大学时期的爱情
近几年,综艺的发展已经与社会趋势密不可分,敏锐的洞察是制造爆款的关键。以国内综艺风向标湖南卫视为例,当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后,湖南卫视推出了《乘风破浪的姐姐》;当大众开始反对内卷,要回归生活、脚步变慢的时候,推出《向往的生活》等慢综艺;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顺势又推出了《声声不息》。
恋综的火热同样应景。恋爱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Z世代,物质愈发丰富,亲密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显得尤为重要。参与恋综讨论是青年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很多人将自己对爱情的憧憬投射在恋综上。尽管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切都是建立在乌托邦中,但爱情的样子总归是迷人。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按照阶梯从低到高的顺序分类排序,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等得到满足后,以爱情为代表的精神需求成为向往的对象。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74.59%受访大学生希望通过恋综学习如何树立健康的爱情观,63.78%想学习在感情中如何保护自己,60.59%想了解如何维持稳定、健康的亲密关系。时代赋予太多选项,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因此愈发复杂,很多人并不知道该如何开展一段恋爱。
武汉大学的曹天宜认为,恋综是以一种恋爱代餐的形式出现,满足了大家很多层次上的需求,比如窥私欲。很多人自己懒得谈恋爱,却又想体验甜甜的恋爱,这些养成系的恋综就能满足大家,具有很强的代入感。相比于最古老的强相亲式电视节目,恋综展现的是一种更真实的恋爱状态。
如今的恋综对用户的定位更加精准化,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情感经历都有相对应的恋综。《怦然心动20岁》聚焦刚毕业走向社会的青涩少年,《半数恋人》聚焦的是情感事业都愈显丰富的30+半熟人士,《春日迟迟再出发》聚焦的是经历过坎坷婚姻,重新出发的中年人士。但惟独面对在校大学生,市场一直是空缺的。
从某种程度看,高校恋综是大学生的自给自足。
如果说平台综艺是为流量而设计,导致剧本痕迹过重,那么高校恋综则是将看菜下碟的算法红娘与生搬硬套的工业糖精完全摒弃,更注重嘉宾的真实流露。这些素人嘉宾不懂得表演,没有明星包袱,甚至只是身边的同学。
在网络综艺的风口下,大学生不仅填补上这一块“最具荷尔蒙气息”的拼图,还为其注入更为新鲜真实的活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 (ID:zhengulab),作者:王枻坤,编辑: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