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上的美军又陷入航母空窗期,成为了最近美国军事圈非常热点的一个话题,毕竟在8月西太平洋的紧张局势之下,航母的存在那是非常事关重大的。然而太平洋舰队的全部航母里,1艘正在船坞里修,2艘正在靠泊维护修整,1艘刚完成坞修数月还没形成战斗力,里根号一回港修整太平洋舰队就没有处在部署状态,随时可用的航母了。



对此美国专家得出了一个很容易想到的结论:10艘航母对美军来说不够用,要大规模扩建。《国家利益》杂志这两天发表了一篇文章,大谈12艘新航母对美军来说的必要性。按照文章当中提出的理论,10艘现役航母对美国海军来说是远不够用的(虽然现在美军核航母有11艘),为了保障亚太随时有航母,必要时候还能有3航母,美军必须把舰队规模扩到12艘核航母,而且最好全是福特级才行,这样才能在西太有效对抗崛起中的人民海军。

只能说想法确实是挺美好的,多几艘航母在未来的作战当中当然是有用的,但问题就出在,以美国现在的造舰能力,造出12艘福特级来要到哪一天,甚至能不能造出12艘福特级来,那都是值得怀疑的。拿已经建成和正在建造的福特级为例,首舰福特号从05年开工算起,到17年服役耗时12年,即使从09年铺设龙骨算起也耗时8年,如果算形成战斗力的时间,那都是今年的事情了。



即使不说首舰必然会比较慢这件事,理论上应该更快的最新两艘,企业号于17年切首块钢板开工,今年才开始铺设龙骨进入船坞建造阶段,服役要等到至少28年。去年开工的CVN-81,则要等到企业号下水之后,才能开始船坞施工的阶段,2032年才能服役;换句话说,现在福特的新舰也要每艘花费11年的时间来建造,想要造出12艘福特级来,那需要总计132年的建造工时才行,这种世纪工程显然不是啥好消息。

即使是按照目前美国一艘切钢板,一艘船坞总装,一艘下水舾装的最高速度模式,由于美国全国只有1个航母建造船坞的限制,从2005年福特号开工算起,到2032年计划中多勒斯米勒号服役,27年总计完成4艘平均每艘需要7年,等这位美国专家幻想的建造到总计12艘福特级,那也得等到2080-90年,在座的应该没几个人能见证到了一天,到了那一天我军的实力能发展到何种地步,显然也不是12艘福特能解决的了。



如果美军真准备造航母来决胜,我们也可以简单统计下我军的航母建造能力:6月下水的福建号是18年才进入实际建造阶段的,比企业号晚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但现在福建已经以很高的完成度下水了,企业号还处在舰体没成型,一堆钢结构分段的状态呢。我军的同规模航母的建造周期,目前看是要比美军快上4年左右,并且因为我们有更多的大型船坞,更多的造船工人和完善的产业链,如果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南北两厂同时开工,轻松做到10年服役4-5艘大型航母的水平。

当然,按照某些跪族的理论,这只是美国人目前的产能,只要有需要就能扩张产能,按二战的速度像下饺子一样造航母;然而按照这种理论,冷战高峰期的苏联也10年服役了4艘航母,你现在让俄罗斯人造一个看看?航母的产能当然不是不能扩大,咱们从无到有建设起世界第一大航母建造能力,用时也不过就十来年,但这是对快速工业化,有了现成的造船设施的我们来说的。



对美国来说,随着造船业在冷战末里根的政策下走向瓦解,并在新世纪全面崩溃,与我国的造船业有发达的航运与民用造船,来分摊基础设施建设与更新成本不同,美国的民用造船已经基本完全不存在了,纽波特纽斯这样的美军核心供应商,其基本完全依靠美军的装备采购来维持生产与利润,这也导致任何更新造船业设施,扩大造船业产能的投资,都要美军自己掏钱来做。

而航母作为水面舰艇里最复杂的一类,扩大产能对美国来说不光意味着要建造全新的大型船坞;还意味着下到造船用金属的冶炼加工,上到雷达动力等子系统的生产,能力都要进行全面的扩建。而以美国目前的工程设施建设能力,想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没个数千亿美元以及十余年时间,那是根本不可能搞定的。

美国海军在当前状态下已经是钱非常不够用,连装备采购规模都没有办法保证了,还到哪里去找上千亿美元的预算,来扩大美国军用造船工业的规模与产能?就只能捏着鼻子用唯一的船坞造唯一的航母,眼睁睁看着冷战遗产的步步老化,以及我军实力的快速追近,最终完全失去自己的优势地位呗。



应该说,我们毫不介意等到美国人搞出12航母舰队再来决胜的想法,如果美国人这么想,那只能说时间是掌握在我们手上的,增量优势和优势扩张的主动权都在我们的手里。美国人的唯一选择,是利用现有的存量优势来决胜,而不是寄希望于明天,强大海军的基础是强大的航运与造船业,没有基础的美国海军,在世界第一航运大国与世界第一造船强国面前,是没有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