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8月21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发布通告表示,为贯彻落实《2022年上海市迎峰度夏有序用电方案》要求,8月22日(星期一)、8月23日(星期二)上海暂停开放黄浦江沿岸外滩、北外滩、小陆家嘴地区的景观照明(包括媒体幕墙),请各有关单位遵照执行。由此给市民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四川启动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

据央视网报道,四川省能源供应保障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于今日(21日)零时启动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



据通知,今年7月以来,四川省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气温、历史同期最少降雨量、历史同期最高电力负荷叠加的严峻局面,高温灾害与旱灾并行,电力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为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民生、保重点,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全省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坚决打赢电力保供攻坚战,按照《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试行)》规定,经批准,决定于8月21日00:00启动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一级应急响应。

这是2022年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突发事件能源供应保障应急预案(试行)》以来,四川首次启动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从高到低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响应)。

此外,8月20日12时,四川省减灾委办公室已启动四川省自然灾害三级救助应急响应。截至8月20日16时,6月20日以来发生的干旱灾害已累计造成四川省除攀枝花外20市(州)122县(市、区)609.4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96.8万人。

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四川省将对全省工业限电停产的期限延长至8月25日24时。


为了省电,四川很努力

新能源车主遇到了“充电难”

持续的高温导致四川电力供应紧张,不少新能源换电站与充电桩暂停运营,部分新能源车主遇到了“充电难”。

据中新经纬报道,有车主连跑三个充电桩才“续航”成功,找充电桩、排队用了2个多小时,还有车主等车充上电时续航仅剩8公里。



限电中的四川

继四川多地采取工业用户限电停产、让电于民的措施后,四川省彭州市已开始对部分商业用户限电。

8月1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彭州市已发出通知,要求商业用户让电于民,市内各商场、超市、商业街等场所关闭空调和电梯,用电负荷不得超过总用电负荷的30%,以确保民生用电,确保不拉闸限电,执行时间为8月17日零时起,结束时间另行通知。

当地多家商场和超市工作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

成都多个写字楼也开启限电措施,中央空调停止供冷。不少网友纷纷表示,没见过这样的成都。

成都动态调整路灯及其他照明

成都对路灯开闭时间和照度进行了动态调整:

自8月19日夜间开始,成都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2.2万盏LED单灯控制照明设施将半功率运行,预计每天可减少用电量约2.1万度;

重要主干道快速路采取关闭部分路灯的方式运行,预计每天减少用电量约1.05万度;

除以上道路外的其余道路照明采取关闭部分路灯的方式运行,预计每天减少用电量约14万度;

采取以上措施后,预计每日可节电17万余度。



关闭春熙路步行街大部分灯光;关闭双子塔灯光秀;关闭户外广告照明……

成都市城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成都全市共关闭景观照明2344处,关闭景观照明灯49136盏,关闭户外广告照明956处。

成都地铁开启“省电”模式

在成都地铁内,不少站点已关闭部分自动售票机,车站照明亮度较往日有所降低,灯箱广告牌被关闭。

此外,8月15日起,成都地铁取消列车强冷车厢设置,对全线网列车车厢目标温度进行优化设置。8月17日起,在不影响乘客安全出行及车站客运服务的前提下,线网车站公共区照明开启“省电模式”。


成都地铁内灯箱广告牌被关闭。贺劭清 摄


成都地铁内关闭了部分照明。贺劭清 摄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节电措施

面临电力紧缺,四川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了系列节能节电、有序用电、让电于民措施,同时四川省图书馆、四川美术馆、成都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场馆也发布闭馆通知,暂停对外开放。

四川省部分高校也积极响应,采取暂时关闭夜间校园部分道路路灯,体育馆、图书馆暂时有限开放、暂停空调使用等措施。


中国华商金融中心关闭了部分照明。贺劭清 摄

某市级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闭馆前该博物馆已关闭了电梯、空调以及大型用电设备,就是为了多节约一些电。

为了节约用电,一些商超电梯只开一半。贺劭清 摄


成都商场内关闭部分照明,调高空调温度。 贺劭清 摄

除了成都,四川达州、巴中、广元、内江等多地倡导居民节约用电。

此外,还有许多为省电做出贡献的人们:



各方努力之下,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董事长谭洪恩表示,全社会的节电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当前实际已到的电力负荷由最高峰的5910万千瓦降至4700多万千瓦。

胡锡进:外滩暂停景观照明,这是上海、也是全国关心干旱缺电的态度

不知道上海外滩等地停止照明能省出多少电来,但这是一个态度。中国是个超大家庭,一方有急,八方不安并且都应出手相助,上海外滩省点电,给人这样的强烈暗示。所以外滩暗了些,但暗得让人心里暖乎乎的。

中国是抗灾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强的国家了,但还是会有各种问题出现,包括天灾人祸。看那些灾祸,离不开批判现实主义的视角,包括对苦难的展示和对责任的追究。同时我们也应发现帮着中华民族穿越灾祸并生生不息的那些元素。现在全国人都在关注南方旱情,同情四川缺电,盼雨早来,酷热早点结束。

不要看轻这份关注和感同身受,它们是中央政府统筹全社会资源每年防灾减灾的社会心理基础。中国无论发生什么灾难,无论它们的发生地多么偏远,那些地方都不会被遗弃,支援会第一时间赶到,这是一种超越贫与富、不问偏远与中心的主权责任,也是与之相对应的踏实感。

老胡有一次在浦东为金融界人士做讲座,其中我谈到边疆地区与陆家嘴繁荣的关系,引起很大共鸣。我觉得中国人就是有一种集体的家国情怀,其他地方,哪怕很遥远的地方,只要是中国国土,那里发生的事情就与我有某种关系,大多数国人是有这种信念或者潜意识的。

有时我觉得,中国人与当代的“小国寡民”几乎是“不同物种”。做中国人有更多牵挂,更大的时空感,更多喜怒哀乐的情感素材,更多人生戏剧性的可能。总之,中国的市井最有情调,中国还给抱负和天下情怀创造了巨大空间。

老胡的叙事角度可能一些人不喜欢,没关系,我不认为我的这个角度应该具有垄断性。欢迎其他角度和对现实的各种再发现。但同样,别的视角也不应“唯我独尊”,自封是唯一“有良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