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具体内涵,文章也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国企敢干不是事,还有什么事是国企不敢干的呢?所以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做探讨。这里只看民企,文章是这样说的:“民营企业谋发展,依靠的从来不是循规蹈矩,而是创新创业创造,是靠一个‘闯’字。何为‘闯’?打破陈规、开辟新路是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是闯。充分的产权保护、必要的试错容错空间及与公有制企业一视同仁的对待,能让民营企业迸发出‘闯’的澎湃动力。”
这话说得太对了。回想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史,特别是民营企业发展史,那一步不是那些先行者突破禁区闯出来的,从最开始的“个体户”,到后来的“小业主”,再到现在的“企业家”;从路边的“大碗茶”、“修车棚”,到后来的工程队、“倒爷”,再到现在的科技、贸易、制造的大佬,这其中每一步都充满了心酸、辛劳和汗水,甚至人身自由。像人们熟知的“傻子瓜子”年广九,如果没有邓公的一句话,早就进去了。还有被郎咸平一篇文章搞得身败名裂的格林科尔顾雏军,蒙受十二年冤屈坐牢七年的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这样的民营企业家绝不在少数。
说到民营企业家,有一个人不能不提起,这就是前些日子深陷舆论漩涡的柳传志。著名爱国人士、反美斗士司马南连篇累牍发视频,给柳传志和联想加上了六行大罪,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打倒柳传志、清算联想的滔天巨浪。
细看司马南给柳传志拟定的六行大罪,除了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还沾点边外(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澄清,联想改制前的主管单位中科院已经明确表态,联想改制过程中),其他五条纯属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什么高管几乎都是外籍人员、高管分红占公司大部分利润、欠了经销商1000多个亿 、研发占比不到3%、国内产品卖得比国外还贵,哪一条不是企业自己内部的事,属于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范畴。
试想一下,如果连《公司法》明文规定的东西,都能被人拿来说三道四,都不能得到保障,还谈什么“打破陈规、开辟新路,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有人问我,为什么联想不去搞芯片开发?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莫名其妙,为什么联想就必须要开发芯片?不开放就是罪过?那你中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科技集团、中国航天集团,更有实力更有人才,为什么不去开发芯片?这就和质问川菜厨师为什么不做鲁菜一样荒诞不经。
套用郭德纲的回答:“一个不会打篮球的厨师不是一个好医生”。
经济日报的文章说“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窃以为,除了政策和制度环境外,良好的舆论环境也是助推民营企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家敢闯敢干的重要因素。可现在的舆论环境怎样?相信大家都能看得见,也能感受得到。
有人总结说,现在经济低迷,原因固然很多,但深层次原因在于人的信心,企业家的信心没了,企业没了。就像一个段子说的那样:“等到你准备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老板都去打工送快递了。”
做互联网的人畏惧了,做实业的人退缩了,做投资的人迟疑了,在进行创业的人迷茫了。很多人都在问:我们这是怎么了?这些促成中国改革开放、经济成长的数以千计企业家群体和数亿中产阶层,目前面临着“社会荣誉感被剥夺”、“创新创业热情消失”;“中国商界曾经的那一股精气神似乎不见了”。
这也难怪,从2018年起,就有一股针对民营企业家的歪风邪气,一直断断续续刮到现在,“精致的利己主义投机分子”司马南现在成了旗手,他的炮轰联想和柳传志的系列视频,把民营企业家内心的惶恐和不安,有放大了十几倍。有的企业家就苦笑着说,有司马南这样的人,在一旁拿着放大镜在虎视眈眈,谁还有心情和胆量、精力来搞好企业啊。
但事实是上,党的方针政策一直是明晰和明确的,那就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稳住了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对于稳住就业、稳住民生至关重要。可以说,中小企业好了,中国经济才会好,更多的人才会有饭吃。从宏观大势和历史发展趋势上讲,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中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补充者。为何中国经济能持续多年的高增长,为什么中国人均GDP可以从300美元增长到10000美元,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得到大幅度提升?民营企业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说的那样:“民营经济为我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中国的经济比作一幢大厦,那么国有企业就是钢筋混凝土,民营企业就是砖瓦保温层;比作一个人体,国有企业就是骨骼、神经,民营企业就是血肉皮肤;比作一辆车,国有企业就是发动机、大架,民营企业就是螺丝钉、零部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共和国的一片蓝天。
反观司马南,一路走来,动辄以民间意见领袖自觉,鼓动民意,煽动民粹,蛊惑民心,收买民心,每每挑起对立和冲突,结果必然是撕裂族群,动乱社会,给社会添乱,给党和政府添堵,给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挖坑。
是到了让司马南和他的队友离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