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3月欧盟因所谓的“人权问题”对华发起制裁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关系一直紧张。后来又接连受到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的影响,有不少人炒作在华欧企将会“逃离中国”。

不过,彭博社17日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尽管欧盟和它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紧张,但是中欧间的经济合作仍然密切。2022年上半年,欧盟对中国的投资同比增长了15%,宝马、奥迪、空客等欧洲企业继续在中国扩大业务,而所谓“大规模的外资逃离”并不存在。



彭博社报道截图



德国法兰克福银行区的欧元塔

报道称,根据美国经济研究公司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的数据显示,欧盟27国今年上半年对中国的投资相比于一年前增长了15%,这部分得益于德企宝马集团于今年2月收购了中国合资企业华晨宝马的25%的股权。

报道称,尽管有不少人担忧欧洲企业会因中欧间政治关系的紧张而撤离中国,但是经济分析人士表示,甚至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还让不少欧企扩大了在华的业务。

“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大规模的外逃,外资在华企业仍在努力完成既定的项目。”荣鼎集团经济分析师马克·维茨克(Mark Witzke)说,“至少对欧洲公司来说是这样,那些已经在华拥有重要利益的大型企业继续开展它们的投资计划,尽管(因为疫情)有一些延误。”

报道提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指出在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中国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控制疫情、重启经济,在2021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8.1%,成为了许多外国企业的“救星”。

尽管今年上半年包括上海等城市的“封城”对经济造成了影响,但是同时期的欧洲对华出口仍保持稳定,前6个月总出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报道称,许多在华欧洲企业都认为留在中国市场收益更大。

例如,德国宝马集团今年6月斥资15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沈阳建设了一家纯电动汽车新工厂;德国奥迪公司7月在中国长春投资建设其第一家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而全球客机巨头空中客车公司6月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约,将其中国研发中心落户苏州。



德国宝马汽车制造车间,图自宝马官网

“如果你对‘脱钩’(decoupling)的定义是外国公司要么直接离开中国,要么显著减少在华业务并将投资分散到中国之外,那这种事情肯定没有发生。”常驻德国柏林的中国问题专家雅各布·冈特(Jacob Gunter)说,“我们在大多数行业里所看到的情况正好(与脱钩)相反。”

报道还援引了中国欧盟商会5月发布的一项民调称,只有7%的受访企业表示俄乌冲突促使他们减少对华投资,有10%的企业甚至表示俄乌冲突使中国成为了更具吸引力投资目的地。

实际上不只是欧洲企业,大部分的在华外企也都看好在华发展长期前景。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全国1-7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983.3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3%。中国贸促会统计,二季度维持和扩大在华业务规模的外资企业合计占比达91%,近九成的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准入、减税降费、助企纾困、项目落地、绿色通道等政策较为满意。

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去年中国吸引外资总额达到创记录的1790亿美元,同比增长20%。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德国商会、中国日本商会近期报告显示,超六成美资企业和超七成德资企业计划增加在华投资,2021年度在华日资企业业绩超出疫情暴发前水平,创历史新高。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8月12日在答记者相关提问时指出,外资企业之所以坚信“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一方面是看好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前景,看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看好中国产供链网络。另一方面则得益于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持续为外资提供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汪文斌强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